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念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汉斯-乌里希·韦乐(1931-2014) 被引量:2
1
作者 景德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4-80,共7页
汉斯-乌里希·韦乐是德国批判社会史学派(或称"历史社会科学学派"、"比勒费尔德学派")的领军人物。这位运动员出身、把历史研究与写作当作体育生涯之继续的历史学家不仅在德国史研究领域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著述,... 汉斯-乌里希·韦乐是德国批判社会史学派(或称"历史社会科学学派"、"比勒费尔德学派")的领军人物。这位运动员出身、把历史研究与写作当作体育生涯之继续的历史学家不仅在德国史研究领域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著述,而且通过对德国历史科学与政治文化传统的尖锐批判为德国历史科学的现代化以及战后德国政治文化的民主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韦乐具有非凡的政治勇气,也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其晚年在政治上与学术上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保守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社会史学 社会科学 德国史学史 汉斯-乌里希·韦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克与利奥之争:如何书写历史? 被引量:1
2
作者 景德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1828年,利奥波德·兰克的第一本著作《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1494—1535》(第一册)及其附本《近代史家批判》遭到黑格尔的学生海因里希·利奥的猛烈攻击。利奥认为,兰克的著作充满着语言文字、外文翻译与资料引用等方面的错误,... 1828年,利奥波德·兰克的第一本著作《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1494—1535》(第一册)及其附本《近代史家批判》遭到黑格尔的学生海因里希·利奥的猛烈攻击。利奥认为,兰克的著作充满着语言文字、外文翻译与资料引用等方面的错误,而且兰克对如何书写历史缺乏深刻的理论思考,他叙述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趣闻轶事以及彼此没有关联的历史细节,含有许多主观想象,并非真实的历史,而历史书写的真实只在于在所发生的事实中展示生活与精神的过程,不在于微观细节的真实。兰克对利奥的具体指责作出了辩解,同时坚持自己通过特殊性体现普遍性的历史书写方法。由于兰克著作确实存在的缺点以及利奥的雄辩,兰克在这场一个半回合的学术争论中处于劣势。但在争论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兰克学派则占据了德国史学界的统治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兰克学派在此后的发展中克服了其初期的低级错误,而以理论为导向的历史研究则一直未能克服脱离史实、自说自话的致命弱点。总体来看,兰克与利奥之争的正解应该是,历史研究与书写需要理论指导,而理论的有效性则必须接受史实的检验,只有在史实与理论的持久博弈中历史研究与书写才能蓬勃而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克 兰克史学 利奥 德国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兰克与普鲁士国家 被引量:4
3
作者 景德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3-201,共9页
长期以来,兰克被视为普鲁士专制国家的支持者或代言人,这一总体印象虽不无依据,但忽视了两者关系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仔细考察兰克的书信以及其他相关史料,我们可以发现,青年兰克与普鲁士国家之间曾有过很深的隔阂。兰克与德国自由... 长期以来,兰克被视为普鲁士专制国家的支持者或代言人,这一总体印象虽不无依据,但忽视了两者关系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仔细考察兰克的书信以及其他相关史料,我们可以发现,青年兰克与普鲁士国家之间曾有过很深的隔阂。兰克与德国自由与民族运动的领军人物关系密切,他的三个弟弟都曾受到普鲁士高压政策不同程度的冲击,他本人也一度因不满普鲁士的政治高压而打算放弃普鲁士的教职,移民巴伐利亚。兰克与普鲁士国家的合作关系,是在其史学研究得到了普鲁士政府的认可与支持之后才逐渐建立与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克 普鲁士 德国史学史 史学与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信看兰克第一本书及附本的诞生 被引量:5
4
作者 景德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以兰克写作与出版第一本书《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1494—1535》第一册及附本《近代史家批判》时期的来往书信为主要资料基础,结合其他方面的史料与研究,还原兰克第一本书及附本的写作、出版以及兰克进入德国大学史学界的过程。研究表明... 以兰克写作与出版第一本书《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1494—1535》第一册及附本《近代史家批判》时期的来往书信为主要资料基础,结合其他方面的史料与研究,还原兰克第一本书及附本的写作、出版以及兰克进入德国大学史学界的过程。研究表明,兰克能以其第一本书及附本进入德国大学史学界,主要是由于当时普鲁士文化部高官的重视,而不是因为这两本书被当时的德国与普鲁士史学界视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著作。兰克得以进入德国大学史学界,固然要归结于他在其第一本书及附本中表现出来的史学才能,但他试图通过出版著作以摆脱个人与研究困境的急切追求,以及出版过程的节外生枝,也给这两本书打上了明显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克史学 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1494—1535 近代家批判 德国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