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环境生物学》教材中“实践”活动例析
1
作者 任雪文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2,共3页
本文对德国《环境生物学》教材中"实践"活动内容进行案例分析,以期能对国内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 德国《环境生物学》教材 “实践”活动案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环境保护部分的内容分析
2
作者 王欣宇 王虹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1,共2页
日本在环保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历史和经验。对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学教材在环保教育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该教材的环保教育内容广泛且深入,注重国际视野的拓展,并通过真实案例和社会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 日本在环保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历史和经验。对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学教材在环保教育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该教材的环保教育内容广泛且深入,注重国际视野的拓展,并通过真实案例和社会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教材 环境保护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数据图蕴含的教育意义
3
作者 乔新虹 陈金香 窦玉敏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8,共2页
德国《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有数量和种类均极其丰富的数据图,通过阅读分析图中所包含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 德国《中学生物学》教材 数据图 教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的哲学思考
4
作者 张迎春 王娇龙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
稳态、环境与调节是现代生命科学核心理论之一。正确、全面理解和认识稳态这一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须在哲学层面进行思考。稳态包含着生命活动稳定与变化,有序与无序的转化,遵循着"稳态-环境干扰-调节-稳态"这... 稳态、环境与调节是现代生命科学核心理论之一。正确、全面理解和认识稳态这一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须在哲学层面进行思考。稳态包含着生命活动稳定与变化,有序与无序的转化,遵循着"稳态-环境干扰-调节-稳态"这一基本原则,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调节是生命活动的核心。对稳态内涵和外延的正确认识能使学生对生命科学有系统、完整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问题的认识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的理解,促进其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教材 《稳态与环境 科学概念 科学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伦理教育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高峰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14,共3页
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注重生命伦理教育,其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有:(1)促使学生形成生物平等的观念,增强关爱生命的意识;(2)引发两难困惑,促进生命伦理观的建构;(3)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教育;(4)进行生命法学教育,增... 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注重生命伦理教育,其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有:(1)促使学生形成生物平等的观念,增强关爱生命的意识;(2)引发两难困惑,促进生命伦理观的建构;(3)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教育;(4)进行生命法学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生命伦理教育的方式有:正文叙述、活动、小资料和课外读、警示语、思考与练习、教师对课程的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教材 生命伦理教育 生命伦理 法学教育 生物学 教材 初中 世纪 环境伦理 生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生物学实验教材再加工的策略与思考
6
作者 徐进利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教材 生物学 再加工 基础知识 生物环境 加工处理 教材体系 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模块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林青 《生物学教学》 2021年第2期10-12,共3页
系统思维是将认识对象作为系统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认识系统的整体性、分析复杂因果关系、解决复杂问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生物与环境"模块的具体内容,就教材如何落实系统思维的培养进... 系统思维是将认识对象作为系统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认识系统的整体性、分析复杂因果关系、解决复杂问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生物与环境"模块的具体内容,就教材如何落实系统思维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指出其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环境 系统思维 人教版教材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望把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得生动活泼
8
作者 莫熙穆 《课程.教材.教法》 1981年第4期24-26,共3页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国中等学校自然科学课程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和生物学五科。这五个科目可归纳为两大类,前四者主要为非生命科学,后者为生命的科学。人是有生命的,所以生物学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从日常生活至整个人类面临的“...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国中等学校自然科学课程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和生物学五科。这五个科目可归纳为两大类,前四者主要为非生命科学,后者为生命的科学。人是有生命的,所以生物学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从日常生活至整个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物学教材 高中生物学教材 历史唯物主义 生物教材 生物学课程 联系中学 自然科学课程 生命科学 生物环境 人口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简介江苏教育出版社《生物》(国标版)
9
作者 汪忠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9,共2页
关键词 初中 生物学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 国标版 教育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教学向校园延伸的点滴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卫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77,共1页
本校使用的苏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一方面体现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基本精神;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的角度突出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在组织内容的... 本校使用的苏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一方面体现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基本精神;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的角度突出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在组织内容的同时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学生身边的或自身的问题和现象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生物环境 点滴 校园 生物学教材 和谐发展 生物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对话方式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扬飞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中学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教学过程 教育环境 教材内容 教学方式 学生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教学设计
12
作者 郭松周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6-27,共2页
1 教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在生物圈的高度,描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这节课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 1 教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在生物圈的高度,描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这节课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辨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为下一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 生物环境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生态系统 七年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农业绿色发展中大有作为的植物第二基因组 被引量:44
13
作者 张瑞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共2页
根际的概念是1904年由德国科学家Lorenz Hiltner提出的,指的是受植物根系活动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微域环境。定殖在该微域环境中的微生物称为根际微生物。与生活在根际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相比,根际微生物群... 根际的概念是1904年由德国科学家Lorenz Hiltner提出的,指的是受植物根系活动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微域环境。定殖在该微域环境中的微生物称为根际微生物。与生活在根际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相比,根际微生物群落受到植物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的富集作用,尽管其种类低于非根际环境,但其数量和活性却远远高于土体土壤,可达10^10-10^11细胞/克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域环境 根际微生物 生物学性质 德国科学家 生物群落 富集作用 根系分泌物 植物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析南橘北枳 透视环境引起的变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法明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环境 生物学教材 变异 中学生 故事 淮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践活动探析与环境教育的关系
15
作者 应国美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生物学教学 环保实践活动 教学大纲 教学实践 环境意识 环境知识 中小学 知识点 教材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章的分析和教学体会
16
作者 李延忠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物 教学体会 生物学 教材 和谐发展 自然环境 内容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有无体液调节
17
作者 王爱义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39,共1页
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同时,使汗液分泌增加,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以利于体温恒定。那么在炎热环境... 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同时,使汗液分泌增加,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以利于体温恒定。那么在炎热环境中,可否通过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减少,以防止体温过高呢?在现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的版本没有提及这方面的内容,有的版本用图解表示,表达较为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调节 体液调节 炎热环境 神经调节 生物学教材 寒冷环境 血管舒张 散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18
作者 陈福玲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10期58-58,共1页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l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l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学生已在高二上半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有所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设计互动式教学,从核心概念人手,找出概念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点,再把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教学设计 复习课 体内环境 生物学教材 互动式教学 知识点 教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平板划线操作技术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凤华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79,M0003,共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选修1中介绍了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大肠杆菌。以下是对该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1为什么在操作的每一步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 操作开始时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选修1中介绍了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大肠杆菌。以下是对该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1为什么在操作的每一步前后都要灼烧接种环 操作开始时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之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而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防止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技术 划线法 平板 生物学教材 生物污染 大肠杆菌 教学过程 污染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丽红 《生物学教学》 2013年第4期60-60,共1页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第二节安排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模拟探究活动:一是模拟一定环境及该环境中各色生物,二是模拟"捕食者"捕食"猎物",统计存活的"猎物"数。其目的是通过对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数量的统计,找出该...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第二节安排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模拟探究活动:一是模拟一定环境及该环境中各色生物,二是模拟"捕食者"捕食"猎物",统计存活的"猎物"数。其目的是通过对一定环境中各种生物数量的统计,找出该环境中最适宜生存的生物,从而使得学生在探究体验中理解保护色是在生物进化过程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色 模拟 生物学教材 生物进化过程 探究活动 生物数量 捕食者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