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礼》之“灋”与《大司寇》德刑思想发微
1
作者 彭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7,共10页
《周礼》中的“灋”字,经学家指为“法”字的古文,《说文》以“刑法”解之,有学者据此将《周礼》定性为法家著作。今验诸《周礼》“灋”字,几与刑法无关,而是典礼、文制、官法、规定、法式、数量、技术规范等的总称,具有“软法”的性质... 《周礼》中的“灋”字,经学家指为“法”字的古文,《说文》以“刑法”解之,有学者据此将《周礼》定性为法家著作。今验诸《周礼》“灋”字,几与刑法无关,而是典礼、文制、官法、规定、法式、数量、技术规范等的总称,具有“软法”的性质,表明《周礼》的行政管理已臻于标准化、网络化的层面。《周礼》司法系统与审鞫程序等完整载于《秋官》。《大司寇》六条官法,以体现德教之法的“五刑”为首,以圜土、嘉石等温和方式教化罢民,以肺石关照弱势群体等继之,而将“正五刑”退置《小司寇》《司刑》,此一顺序旨在彰显教化为本、预防犯罪为先的儒家“德刑”思想,希冀实现周初成康之治“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治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刑 《大司寇》 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刑》“德刑”思想钩沉
2
作者 彭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8,共11页
《尚书·吕刑》主旨,《书序》说是吕侯为穆王训夏赎刑,然全篇并无夏朝痕迹,所记为从蚩尤、三苗、伯夷以来,社会从暴政走向刑法、德刑的大脉络,当属周人所述先秦司法史。篇名犹言“吕侯说刑”,前半篇论刑之渊起,揭示三苗“德刑”之... 《尚书·吕刑》主旨,《书序》说是吕侯为穆王训夏赎刑,然全篇并无夏朝痕迹,所记为从蚩尤、三苗、伯夷以来,社会从暴政走向刑法、德刑的大脉络,当属周人所述先秦司法史。篇名犹言“吕侯说刑”,前半篇论刑之渊起,揭示三苗“德刑”之伪。后半篇论如何建设真德刑,涉及德之缘起、学理、结构、价值等大本大原问题,以及审案程序、疑赦从宽、典狱守则等操作规范,足见周人德刑思想的体系已在理论与制度层面上成立,其深意则是为刑安装“准星”,使之能精准除恶,故反复论德,而未渲染如何用刑。《吕刑》所谓德刑,并非儒家之德与法家之刑的简单相加,而是“德之刑”,犹同篇所言“祥刑”。各国皆有刑,而以德字加诸刑字之上,强调刑必须在德的指导下使用,则为中国传统司法文化所特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刑 《吕 审鞫 慎罚 司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德刑观及其现代价值
3
作者 关健瑛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25-29,共5页
儒家德刑观及其现代价值关健瑛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德与法同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控制力量。它们共同发挥作用,将社会成员的行为尽可能地纳入现实直接需要的秩序范围,以保证整个社会生活合乎秩序地正常运转。回溯儒家的... 儒家德刑观及其现代价值关健瑛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德与法同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控制力量。它们共同发挥作用,将社会成员的行为尽可能地纳入现实直接需要的秩序范围,以保证整个社会生活合乎秩序地正常运转。回溯儒家的德刑观,将会对我们今天的道德与法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刑 儒家 修养 教育 教化 《左传》 治理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刑德大游”与秦灭六国战争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少轩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共10页
马王堆帛书《刑德》甲篇的《刑德占》是在《刑德》丙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其中“刑德大游”占辞的改写存在明确的史实依据。《刑德》甲篇写定的占辞,至少参考了秦灭六国的多次具体战例,特别是“背刑迎德”占辞,与秦王政二十二年... 马王堆帛书《刑德》甲篇的《刑德占》是在《刑德》丙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其中“刑德大游”占辞的改写存在明确的史实依据。《刑德》甲篇写定的占辞,至少参考了秦灭六国的多次具体战例,特别是“背刑迎德”占辞,与秦王政二十二年李信攻楚先胜后败的史实完全相合。以史实入占书应该是帛书的撰写者有意为之,可见实际战争对数术文献的编纂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兵占书中引入战争史实,以战例校验占书准确性,很可能是秦汉时期兵占书的一大特点,这丰富了我们对古代数术文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秦灭六国 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学之刑罚思想探析
5
作者 谭全万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德主刑辅"的刑罚思想。通过德刑关系的本体论解释,理学为刑罚思想提供了系统的哲学论证;通过天命与气质的人性假设,理学为刑罚指出了现实基础;通过共同向善的价值分析,理学指出了罪刑法定原则的以... 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德主刑辅"的刑罚思想。通过德刑关系的本体论解释,理学为刑罚思想提供了系统的哲学论证;通过天命与气质的人性假设,理学为刑罚指出了现实基础;通过共同向善的价值分析,理学指出了罪刑法定原则的以严为本的刑罚适用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德刑关系 人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法律文化与现代刑事法律思想
6
作者 赵运锋 云剑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现代刑事法律思想与制度中的罪刑均衡原则、刑事判例制度、教育刑论和刑法谦抑性说,与我国儒家文化中的法律思想有诸多暗合之处。这主要体现为孔子、荀子的刑罚适中思想与现代罪刑均衡原则的不谋而合,朱熹的“德礼政刑”思想与现代法律... 现代刑事法律思想与制度中的罪刑均衡原则、刑事判例制度、教育刑论和刑法谦抑性说,与我国儒家文化中的法律思想有诸多暗合之处。这主要体现为孔子、荀子的刑罚适中思想与现代罪刑均衡原则的不谋而合,朱熹的“德礼政刑”思想与现代法律教育刑论的相通性,孔子“不为刑辟”思想与现代刑事判例制度的一致性,朱熹罪疑惟轻思想与现代刑法谦抑性说的内在关联,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中 礼政 “不为辟” 罪疑惟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黄老之学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成群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8,共8页
从"天→地→邦→人"的论述序列、"天道论""因循论"及"利民""尊君"理念等角度进行考察,可发现清华简《汤处于汤丘》与《汤在啻门》都包含有一定的黄老因素。尤其是《汤在啻门》一篇... 从"天→地→邦→人"的论述序列、"天道论""因循论"及"利民""尊君"理念等角度进行考察,可发现清华简《汤处于汤丘》与《汤在啻门》都包含有一定的黄老因素。尤其是《汤在啻门》一篇已出现四时、五行、刑德、气等明显的黄老观念,此篇在对昼夜四时的强调中也透露出了一定的阴阳思想。但《汤在啻门》中的"天道"与"五味之气"并没有贯通为道生气的模式,阴阳与德刑没有配位,阴阳与五行也并未合流。因此可以判断,清华简《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两篇文献,大致处于早期黄老文献向后来较成熟的黄老文献过渡的节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 因循 利民 尊君 五味之气 阴阳 德刑 五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的财富观念与经济哲学——以盐铁论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潘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29,共11页
关于儒家的经济思想,学界向来研究甚少,且存有很多误解。本文从孔子、孟子、荀子的财富观念出发,结合《盐铁论》,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儒家的经济哲学,特别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讨论儒家的政治哲学,认为儒家的经济思想是儒家民本... 关于儒家的经济思想,学界向来研究甚少,且存有很多误解。本文从孔子、孟子、荀子的财富观念出发,结合《盐铁论》,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儒家的经济哲学,特别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讨论儒家的政治哲学,认为儒家的经济思想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 盐铁论 贤良文学 经济哲学 德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律思想与当代依法治国
9
作者 何士青 《学习论坛》 1999年第6期15-16,共2页
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后,我国就开始了向法治社会迈进的历程。然而,现在是过去的延续,“一国的过去会对其随后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一个国家如果无视自己的过去,就不可能进步。”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后,我国就开始了向法治社会迈进的历程。然而,现在是过去的延续,“一国的过去会对其随后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一个国家如果无视自己的过去,就不可能进步。”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当我们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思想 依法治国 法律教育 基本方略 礼法结合 民本主义 德刑并用 先富后教 “天下为主 君为客” 法制宣传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及其演变
10
作者 魏俊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是在封建等级的基础上形成的君主个人独裁制.这个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以君主个人作为国家权力和尊严的化身,把个人及国家混为一体.这种“朕即国家”的论调,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由此而派生或者受其... 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是在封建等级的基础上形成的君主个人独裁制.这个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以君主个人作为国家权力和尊严的化身,把个人及国家混为一体.这种“朕即国家”的论调,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由此而派生或者受其制约的理论,还有“尊君卑臣”、以君主是非为是非、“有善归主,有恶自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专制主义 思想体系 尊君 德刑并用 尊卑 《纲鉴易知录》 秋繁 丞相 教化 封建社会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帛书《黄帝四经》的阴阳思想及其思想史地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白奚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8,165,166,共13页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将春秋以来的阴阳观念运用于指导社会活动,提出了"四时教令""阴阳刑德""阴阳灾异"和"阳尊阴卑"的重要思想,奠定了黄老道家阴阳思想的理论基础,这四项内容在《管子》和...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将春秋以来的阴阳观念运用于指导社会活动,提出了"四时教令""阴阳刑德""阴阳灾异"和"阳尊阴卑"的重要思想,奠定了黄老道家阴阳思想的理论基础,这四项内容在《管子》和《吕氏春秋》中逐步得到了细化和丰富。从帛书《黄帝四经》经《管子》到《吕氏春秋》,黄老道家的阴阳思想呈现出一条连续的、清晰的、不断推进的发展线索。研究者不能因为其中有浓厚的阴阳思想就简单地把它们看成是只属于阴阳家的思想,因为在邹衍创立阴阳家学派之前,这些思想就作为黄老道家的理论一直在流传和发展。邹衍吸取了黄老道家的阴阳思想,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说,邹衍创立阴阳家学派,离不开黄老道家阴阳思想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四经》 四时教令 阴阳 阴阳灾异 阳尊阴卑 阴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