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兴斑岩铜矿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周清 姜耀辉 +4 位作者 廖世勇 靳国栋 赵鹏 刘铮 贾儒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3-940,共8页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含矿斑岩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等其它方面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德兴铜矿的含矿斑岩形成于中...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含矿斑岩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等其它方面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德兴铜矿的含矿斑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170.2~ 171.0 Ma)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形成的大陆边缘环境,由俯冲大洋板片(主要为上覆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具高Sr、Sr/Y和La/Yb比值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熔体,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所形成.超大型的Cu-Au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侵入作用几乎同时发生,成矿物质主要由洋片(P-MORB)中富含Fe3+的岩浆释放出的流体或熔体在上升途中与上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后从岩石圈地幔中萃取出来.而在晚侏罗世中期(约153.5Ma),区内转换为由俯冲大洋板片rollback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形成了壳—幔混源成因的闪长质侵入岩脉群,但没有显示出良好的矿化作用;到了早白垩世晚期(100.9~106.5 Ma),德兴斑岩铜矿区内发生一次热液成因的Cu(-Au?)成矿作用事件,叠加于原先大规模的主成矿事件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斑岩铜矿 岩石学成因 成矿物源 板块俯冲 热液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斑岩铜矿田黄铁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利 倪培 +1 位作者 王国光 朱安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8-1178,共11页
德兴斑岩铜矿田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铜矿系统,一直以来,德兴铜矿的成矿过程和成因机制都是矿床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人在德兴铜矿的围岩蚀变、矿化期次、流体特征、成岩年代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其成矿时代仍争议较大。文... 德兴斑岩铜矿田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铜矿系统,一直以来,德兴铜矿的成矿过程和成因机制都是矿床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人在德兴铜矿的围岩蚀变、矿化期次、流体特征、成岩年代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其成矿时代仍争议较大。文章首次对矿田内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黄铁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10件样品中的4件w(Re)极低,模式年龄变化范围大,且误差较大,故不对其进行讨论;其余6件的w(Re)为10.58×10^(-9)~102.59×10^(-9),普通w(Os)较低(0.0054×10^(-9)~0.0113×10^(-9)),w(^(187)Os)较高(0.019×10^(-9)~0.177×10^(-9)),Re/Os比值较高(4406~73 422),为低含量高放射性Os成因硫化物。研究获得黄铁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模式年龄为(165.3±2.3)Ma(MSWD=1.04)。因此,德兴铜矿的铜成矿年龄为中侏罗世,综合前人资料,德兴铜矿最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影响下的陆内伸展的地质背景,为陆内环境斑岩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黄铁矿 RE-OS同位素 成矿时代 德兴斑岩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斑岩铜矿与含矿主岩 被引量:1
3
作者 文鹏 杨永强 +3 位作者 王传亮 刘怀金 贺海根 李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93-1194,共2页
<正>德兴铜矿主要包括铜厂、富家坞和朱砂红3个矿区,其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中,即侏罗纪花岗闪长斑岩和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千枚岩中,其中约2/3赋存于外接触带的围岩中(朱训等,1983)。铜矿化主要集中在100~400 m,C... <正>德兴铜矿主要包括铜厂、富家坞和朱砂红3个矿区,其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中,即侏罗纪花岗闪长斑岩和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千枚岩中,其中约2/3赋存于外接触带的围岩中(朱训等,1983)。铜矿化主要集中在100~400 m,Cu的平均品位0.45%(水新芳,2012;王翠云,2012)。矿区内三大斑岩铜矿床的矿体赋存位置,都在斑岩体接触带附近,其中朱砂红矿区受到剥蚀程度较低,岩体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斑岩铜矿 石英 绿泥石 硅氧矿物 粘土矿物 富家坞 千枚岩 变质岩 花岗闪长斑岩 朱砂红 岩体 伊利石化 接触带 平均化学成分 绢云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石英闪长玢岩成因及成矿学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鲍波 姜军胜 +6 位作者 于玉帅 秦拯纬 郑忠超 柳潇 陕亮 董宜勇 李福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3-501,共19页
为探究石英闪长玢岩成因及幔源基性岩浆对斑岩铜矿的贡献,本文选取德兴矿床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9 Ma,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时间一致,岩体为中侏... 为探究石英闪长玢岩成因及幔源基性岩浆对斑岩铜矿的贡献,本文选取德兴矿床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9 Ma,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时间一致,岩体为中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石英闪长玢岩具有低的SiO_(2)(58.41%~63.12%)和K_(2)O(1.68%~2.94%)含量及A/CNK值(0.85~1.0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相对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2.20~7.93(最大值7.93),指示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出明显的正Ce异常,岩浆氧逸度(lgf_(O_(2)))为-20.05~-6.66,达到磁铁矿-赤铁矿氧逸度等级,指示石英闪长玢岩结晶自高氧逸度岩浆。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德兴石英闪长玢岩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及其暗色包体符合岩浆混合的演化趋势,说明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可能是中侏罗世幔源基性岩浆和地壳酸性岩浆大规模混合作用的产物,并且石英闪长玢岩代表了岩浆混合过程中的幔源基性端员。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中侏罗世伸展构造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新元古代受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基性岩浆,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诱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并与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花岗闪长斑岩的母岩浆。高氧逸度幔源岩浆的加入可抑制斑岩体系硫化物的过早饱和,同时为德兴矿床注入了成矿所需的部分挥发分和金属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玢岩 壳幔岩浆混合 岩石成因 岩浆氧逸度 德兴斑岩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斑岩铜矿脉体的特征
5
作者 常玉虎 方燕 +1 位作者 朱成成 程陈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57-258,共2页
德兴是我国的铜都,德兴斑岩铜矿一直是矿床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对象。近些年来,对斑岩铜矿脉体的研究也得到了诸多学者的重视。一些学者按照与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以及室内光薄片鉴定将脉体分为A脉、B脉、D脉和E脉(潘小菲等,2009;毛景文等,2... 德兴是我国的铜都,德兴斑岩铜矿一直是矿床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对象。近些年来,对斑岩铜矿脉体的研究也得到了诸多学者的重视。一些学者按照与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以及室内光薄片鉴定将脉体分为A脉、B脉、D脉和E脉(潘小菲等,2009;毛景文等,2010;王翠云等,2012;李晓峰等,2012),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描述。本文重点对4种脉体子类之间的穿切关系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斑岩铜矿 中心线 镜铁 铜矿 硫化矿物 石英脉 脉状体 脉体 铁矿物 黄铁矿 矿体 矿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德兴铜厂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再认识——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21
6
作者 左力艳 张德会 +1 位作者 李建康 张文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4-694,I0004,共12页
本文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出发,讨论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分为6类,即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含CO2多相包裹体以及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 本文从江西德兴斑岩铜矿铜厂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出发,讨论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分为6类,即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含CO2多相包裹体以及熔体包裹体和熔体-流体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熔体与熔体-流体包裹体代表了成矿早期岩浆热液的特征。在这些包裹体中发现黄铜矿等金属矿物,表明成矿金属主要源自岩浆。含石盐多相包裹体和富气包裹体与矿体关系不甚密切,但其中所含有的金属矿物特别是黄铜矿,暗示早期来自岩浆的热液流体金属含量较高,形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混合之前。成矿中晚期大气降水流体在冷却和稀释岩浆流体方面对于矿床的形成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来自围岩的大气降水可能并没有向成矿体系提供大量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铜矿子矿物 成矿物质来源 德兴斑岩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德兴市朱砂红斑岩型铜矿辉钼矿铼-锇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曲焕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97-598,共2页
发现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德兴斑岩铜矿,因其规模巨大闻名于世。就矿床学研究而言,德兴斑岩铜矿也有着巨大价值,其大陆动力学背景、脉体特征、蚀变特征有别于经典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人们对德兴斑岩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岩体地球化学... 发现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德兴斑岩铜矿,因其规模巨大闻名于世。就矿床学研究而言,德兴斑岩铜矿也有着巨大价值,其大陆动力学背景、脉体特征、蚀变特征有别于经典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人们对德兴斑岩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导矿构造、围岩地层、蚀变-矿化特征、成矿流体起源、演化及沉淀机制、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历史悠久,并且有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朱训,1983;芮宗瑶,1984;叶德隆,1997;左力艳,2007),尤其是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已得到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红 花岗闪长斑岩 辉钼矿 硫化矿物 德兴斑岩铜矿 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铜厂斑岩铜矿角闪石特征
8
作者 姚春亮 陆建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研究了铜厂岩体中不同类型角闪石的岩相学和成分特征,探讨了角闪石形成和母岩浆演化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分析了这些过程对成矿作用的意义。铜厂岩体中存在成因不同的3种类型角闪石,简单记作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角闪石是岩浆在侵位过程... 研究了铜厂岩体中不同类型角闪石的岩相学和成分特征,探讨了角闪石形成和母岩浆演化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分析了这些过程对成矿作用的意义。铜厂岩体中存在成因不同的3种类型角闪石,简单记作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角闪石是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结晶形成的,多色性较强,以斑晶和斜长石包裹物2种形式存在,2种形式角闪石分别记作ⅠA型和ⅠB型。Ⅱ型角闪石是岩石基质矿物,Ⅲ型角闪石由岩石发生阳起石化形成,这2类角闪石多色性较弱。对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按照Leake等的分类方案,Ⅰ型角闪石组成落于浅闪石与镁角闪石边界附近,Ⅱ型和Ⅲ型角闪石分别属于镁角闪石和阳起石,Ⅰ型角闪石Ti、Al、Fe、Na和K质量分数较高,而Ⅱ型和Ⅲ型角闪石Si和Mg质量分数较高。全铝压力计处理表明Ⅰ型角闪石的形成压力为160~240 MPa,结晶深度为8 km;Ⅱ型角闪石形成压力为58~80 MPa,表明岩浆最终侵位深度在2.3km左右。Ⅰ型角闪石开始结晶、岩浆侵位结束和岩体阳起化3个时间点的体系温度分别为810℃、775~810℃和720℃左右。温压条件表明,铜厂岩体母岩浆的水质量分数较高,水饱和度在50%以上,较高的水饱和度势必导致岩浆上升过程中出现沸腾作用,这有利于成矿金属在岩浆流体中的早期富集。Ⅲ型角闪石形成条件表明,阳起化发生在岩体刚刚固结之后、冷却之前,阳起石化伴随着硅酸盐矿物亲铁元素的带出,这个过程有可能为后期铜矿化提供了部分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铝压力计 温度计 阳起石化 德兴斑岩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