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改进的微震事件反演重定位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毛庆辉
王彦春
王鹏
张旭亮
桂红兵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部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采集技术支持部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
-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3AA064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非常规油气物探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14A-3612)联合资助
-
文摘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处理解释的核心是微震事件反演定位,基于微震事件准确定位的裂缝成像结果可以为评价压裂施工效果、调整压裂设计和确定致密油气藏的开发方案等提供有效指导。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进的微震事件反演重定位方法。采取将常规的极化分析约束与空间约束相结合的思路,先对微震事件进行带极化分析约束的常规反演定位,再将走时残差目标函数加入空间约束项,对常规反演结果进行重定位。将常规方法和改进的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的微震事件反演定位并作裂缝成像,分别对压裂井中目的层段裂缝发育的走向、倾角、大小进行了描述,分析对比两种方法解释的裂缝形态,改进方法的成像结果成窄带状,收敛效果更好。
-
关键词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
极化分析约束
空间约束
微震事件重定位
裂缝成像
-
Keywords
hydro-fracturing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polarization analysis constraint
spatial constraint
microseismic event relocation
fract
-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安徽霍山地区小地震时空特征研究
- 2
-
-
作者
王鹏
毕波
孙冬军
邵永谦
刘芳
-
机构
上海市地震局
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出处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6,共14页
-
基金
上海市科委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3DZ1200200)
上海市财政资助项目(2020J0001)
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海洋地震观测研究室课题(2023SSY08)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算法PhaseNet的地震处理系统RISP,对安徽省霍山地区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连续两年的地震波形资料进行了扫描,检测到3839个地震事件,这一数量是人工目录的3倍。地震识别匹配率达到了95%。该系统能产出各震级段的地震目录,特别是震级ML-1.1—0.0段的微小地震,提升了该地区地震监测能力ML0.5,解决了人工目录缺乏ML0以下微震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地震监测能力,使用人工和RISP自动目录组合的新目录,进行tomoDD重新定位。结果表明,在落儿岭—土地岭断裂与磨子潭—晓天断裂的交会部位出现两个呈分段式丛集分布的地震条带,它们的优势分布方向与断裂的走向一致。北东向的BB′条带规模更大,其倾角近垂直。北西向的DD′条带规模相对较小,其倾角为65°—78°。BB′条带分为西南和东北两个部分,西南侧地震较少且震源较浅。而东北侧地震较多且震源的深度变化区间更大,倾角更陡。在平静期内霍山地区的地震没有明显的规律,但在2021年2月1日至10日密集地发生了641次地震,时间特征明显:地震先从断层面中间开始,然后向东北侧转移,最后转移至西南侧,表现出显著的地震活动迁移特征,可能是受流体控制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
霍山震群
微震重定位
地震活动性
断裂构造
地震数据实时处理系统
双差定位与成像
-
Keywords
huoshan earthquake cluster
micro-seismic relocation
seismicity
fault structure
RISP
tomoDD
-
分类号
P315.31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甘东南流动台阵微震监测结果
被引量:16
- 3
-
-
作者
高见
张元生
郭飚
刘旭宙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7-18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4029)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00800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2A68-9)
-
文摘
利用高密度宽频带流动台阵资料,应用网格搜索地震定位方法对甘东南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的微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在研究区内有3个以上台站记录到的微震共3 014个,比常规台网记录多1 693个。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在各断裂带附近地震分布更加密集,沿断裂呈带状或簇集状分布;震源深度分布优势范围为5~20km,其平均深度为11km;地震深度分布与断裂的关系密切,地震条带与断裂构造可以较好的相对应。
-
关键词
甘东南地区
流动台阵
网格搜索法
微震重定位
-
Keywords
Southeast Gansu
Portable seismic array
Grid searching algorithm
Microearthquake relocation
-
分类号
P315.63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