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震法岩爆监测及其在荒沟电站地下厂房区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朝 尹健民 +1 位作者 周春华 艾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近年来,深部地下洞室开挖诱发的岩爆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以岩体微破裂定位为特色的微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的岩爆监测与预警。以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区为背景,针对开挖过程中局部围岩出现的轻微岩爆现象,构建微震监测... 近年来,深部地下洞室开挖诱发的岩爆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以岩体微破裂定位为特色的微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的岩爆监测与预警。以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区为背景,针对开挖过程中局部围岩出现的轻微岩爆现象,构建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岩爆监测预警,并对监测期前两个月的微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震系统可以有效地捕捉高频的爆破事件和低频的微震事件;微震事件活动频度与现场爆破开挖施工强度呈正相关;厂房上游侧拱肩和下层排水廊道与厂房安装间交汇部为岩爆潜在风险区。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洞室的安全施工和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微震法 地下厂房 荒沟电站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盛东 杨彩 +2 位作者 章俊 李纯阳 任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00,共15页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井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矿井突水事故,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岩体采动破裂与矿井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微震信号的纵横波到时、幅值、频率等...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井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矿井突水事故,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岩体采动破裂与矿井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微震信号的纵横波到时、幅值、频率等参量可有效表征岩体破裂位置、强度及其震源机制,地电场信号中的电阻率、激励电流及自然电位等参量可有效表征岩体渗流演化过程。透水通道形成对应微震场特征,地下水渗流对应地电场特征,因此微震电法耦合方法对矿井水害孕育发展过程具有监测预警的功能,可有效对采动破坏过程中形成的突水通道、水源位置及渗流过程等水害三要素进行精准捕捉;减少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多解性,提高水害监测预警精度,对煤矿防治水意义重大。当前,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在煤矿水害实时动态监测中开始得到应用,突破传统微震与电法独立采集的局限,课题组自主研发了国内外首款煤安认证的微震与电法耦合并行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微震场与地电场并行采集基站为核心,集被动源微震波场与主被动地电场为一体,通过连接矿井物联网,实现远程数据采集控制、传输及云端存储;其一体化网络服务器主机可连接多个采集基站,并将微震检波器、电法激励电极与电位测量电极进行相互隔离、并行采集,形成微震事件密度与能级分布、电阻率分布、自然电位分布等时空云图来监测预判水害三要素。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仍需在微震事件智能识别与定位、地电场的电阻率三维反演以及自然电位渗流反演方面进行专项攻关;结合并行监测的微震电法大数据集,重点在微震电法数据联合反演、智能化监测预警方向开展进一步研究。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作为矿井水害的主动预警监测新方法,可为我国智能化矿井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与电耦合 主被动一体化 监测预警 煤矿水害 智能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分析法的特厚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志刚 李国宏 +2 位作者 盛继权 王元杰 王传朋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88,共3页
针对老虎台矿区特厚煤层、断层构造较多、开采条件复杂等特点,通过应用微震分析法对83002工作面的导水裂缝带高度进行了研究。根据对微震事件分布规律,确定了83002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并应用现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对其进... 针对老虎台矿区特厚煤层、断层构造较多、开采条件复杂等特点,通过应用微震分析法对83002工作面的导水裂缝带高度进行了研究。根据对微震事件分布规律,确定了83002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并应用现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确定所得上覆岩体导水裂缝带范围和高度的合理性,为后续开采的设计和安全防护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分析 特厚煤层 导水裂缝带 CSA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爆预测技术综述及发展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伟 王恩元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3年第4期12-15,共4页
对国内外岩爆的预测预报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综述,并对岩爆预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矿山 岩爆 预测技木 冲击地压 煤岩冲击倾向性 综合指数 数值模拟 钻屑 微震法 声发射 电磁辐射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 evaluation of rock burst through theory of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es superposition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振雷 窦林名 +3 位作者 王桂峰 蔡武 何江 丁言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76-683,共8页
Rock burst is one of the most catastrophic dynamic hazards in coal mining. A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es superposition-based(SDSS-based) risk evaluation method of rock burst was proposed to pre-evaluate rock burst ris... Rock burst is one of the most catastrophic dynamic hazards in coal mining. A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es superposition-based(SDSS-based) risk evaluation method of rock burst was proposed to pre-evaluate rock burst risk.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method is the stress criterion incurring rock burst and rock burst risk i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loseness degree of the total stress(due to the superposition of static stress in the coal and dynamic stress induced by tremors) with the critical stress. In addition, risk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rock burst was established by defining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tatic stress. Furthermore,the method was used to pre-evaluate rock burst risk degree and prejudge endangered area of an insular longwall face in Nanshan Coal Mine in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rock burst risk is moderate at advance extent of 97 m, strong at advance extent of 97-131 m,and extremely strong(i.e. inevitable to occur) when advance extent exceeds 131 m(mining is prohibited in this case). The section of two gateways whose floor abuts 15-3 coal seam is a susceptible area prone to rock burst.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further compared with rock bursts and tremors detected by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Comparis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evalu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which proves the method's fea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burst HAZARD MINING STRESS risk evaluatio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