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微震定位实验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飙 刘启元 +1 位作者 陈九辉 李顺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3-460,共8页
新建成的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由 10 7个数字地震台站组成 ,其地震监测和定位能力需要检验。此文主要目的是为评估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活动监测能力提供参考依据。在地震定位中 ,应充分发挥数字地震记录的优势 ,采用相应的数字地震... 新建成的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由 10 7个数字地震台站组成 ,其地震监测和定位能力需要检验。此文主要目的是为评估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活动监测能力提供参考依据。在地震定位中 ,应充分发挥数字地震记录的优势 ,采用相应的数字地震记录处理技术 ,提高地震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采用滤波、偏振及台站扫描、震相追踪等数字技术 ,提高了震相识别的可靠性和精度 ,并用Geiger方法对 2 0 0 1年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 7个网内及网缘微震 (ML<2 .0 )进行了精确定位 ,还通过对爆破的定位来检验程序和方法的可靠性和精度。结果表明 ,震中定位误差估计小于2km ,震源深度误差估计小于 3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定位实验 数字地震台网 地震定位 首都圈 地震监测 滤波 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台阵的小尺度区域微震定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宝新 贾志波 +1 位作者 赵培 陈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5-712,共8页
准确的震源定位是微震研究的基础。针对微震定位误差较大的情况,探究了台阵密度同定位误差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了立体监测体系模型,以到时差为变量建立目标方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定位求解,研究了定位方法、波速误差和震源位置对定位... 准确的震源定位是微震研究的基础。针对微震定位误差较大的情况,探究了台阵密度同定位误差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了立体监测体系模型,以到时差为变量建立目标方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定位求解,研究了定位方法、波速误差和震源位置对定位的影响;根据现场试验,分析了台阵密度对定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波速误差对定位误差有着极大影响,且定位波速过小带来的误差更大;台站包络范围内的定位效果好于外部,波速误差越大,效果越明显。台阵密度对定位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台站阵面数量,定位精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多阵面,近震源单阵面,远震源单阵面;第二,台站的数量,采用多阵面定位时,震源定位误差同台站数量呈负指数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矿山微震监测和中小尺度微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尺度区域 微震定位 台站数量 波速误差 震源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煤矿微震定位精度的最优通道个数的选取 被引量:17
3
作者 巩思园 窦林名 +1 位作者 马小平 刘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17-2021,共5页
根据煤矿实际条件和震动波传播特点,建立了最优通道个数的确定原则,构建了用于定位精度评价模型中P波波速和P波到时标记精度的方差函数,符合两个参数随距离、纵波幅值阻尼系数和纵波波速变异系数增大而波动性增强的特点。现场数值试验... 根据煤矿实际条件和震动波传播特点,建立了最优通道个数的确定原则,构建了用于定位精度评价模型中P波波速和P波到时标记精度的方差函数,符合两个参数随距离、纵波幅值阻尼系数和纵波波速变异系数增大而波动性增强的特点。现场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震源激发探头个数足够多时,不断地增加定位通道个数并不能有效提高震源的定位精度,在台网布设较优时,6个通道就可以保证震源的定位精度;台网布设较差区域对误差的抵抗能力较弱,增加探头反而降低震源定位精度;提高震源定位精度,应首先从优化台网布设入手,然后再利用最优通道个数选取原则确定最优通道个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定位精度 最优通道个数 方差函数 纵波幅值阻尼系数 纵波波速变异系数 台网布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微震定位计算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建星 刘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08-310,320,共4页
结合矿山震动波多点释放的特点,研制一套矿山微震多通道监测定位系统。根据牛顿迭代法目标定位原理,应用多通道监测定位系统对矿山微震定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矿山震源位置的精确定位,能预报可能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且... 结合矿山震动波多点释放的特点,研制一套矿山微震多通道监测定位系统。根据牛顿迭代法目标定位原理,应用多通道监测定位系统对矿山微震定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矿山震源位置的精确定位,能预报可能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且传感器阵列监测范围内的震源定位误差小于1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 微震定位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微震定位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丛森 程建远 +3 位作者 李新虎 王云宏 王保利 吴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9-625,共7页
为定量分析煤矿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特征,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采场支承压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显著提高震源定位精度的速度模型反演方法,构建了求解分层速度模型的目标函数。在陕西省境内某矿布置井地联合微震监测系统,并采用标... 为定量分析煤矿采场支承压力分布特征,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采场支承压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能够显著提高震源定位精度的速度模型反演方法,构建了求解分层速度模型的目标函数。在陕西省境内某矿布置井地联合微震监测系统,并采用标定炮的方式验证了水平分层速度模型井地联合监测方案的定位精度明显高于近水平单一速度模型监测方案。采用水平分层速度模型对监测区域内微震事件进行高精度定位,并结合矿山压力理论,对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与微震事件频次、能量之间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回采过程中受采动影响的超前支承压力范围是工作面前方0~90 m,工作面前方40~70 m范围内为高应力集中区,上、下顺槽的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分别为0~70 m和0~80 m;研究结果为微地震监测技术在矿山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压力 微地震监测 微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涉成像的微震定位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凌丹丹 李德春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干涉原理,用地震波代替光波进行地震成像的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地震干涉成像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微震定位的特点是不需要进行初至拾取,观测系统也可以使用任意阵列检波器。模拟了一个地下震源的二维时间延迟记录,编制...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干涉原理,用地震波代替光波进行地震成像的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地震干涉成像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微震定位的特点是不需要进行初至拾取,观测系统也可以使用任意阵列检波器。模拟了一个地下震源的二维时间延迟记录,编制了基于C语言的震源定位程序,对接收的记录使用此方法进行成像。通过程序运行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且定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定位 地震干涉成像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行进迎风线性插值的微震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蒋若辰 徐奴文 +1 位作者 戴峰 周家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97-3708,共12页
准确的微震定位方法是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而初至波走时计算方法是决定微震定位精度重要因素之一。引入一种由快速行进法(fast marching methods, FMM)与线性插值射线追踪法(LTI ray tracing)改进而来的线性插值算法... 准确的微震定位方法是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而初至波走时计算方法是决定微震定位精度重要因素之一。引入一种由快速行进法(fast marching methods, FMM)与线性插值射线追踪法(LTI ray tracing)改进而来的线性插值算法,实现了在复杂岩体中相对准确的微震初至走时计算,并在均一速度模型和Marmousi模型中得到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常微分方程数值算法中的单步高精度Runge-Kutta法,得到了震源点和传感器之间的射线路径,并在分层和带空洞的岩体模型中验证了其合理性。选取最小二乘法为目标函数,通过寻找目标函数值最小的方式来获得最优节点实现微震定位。在所建立的加入地下硐室的Marmousi岩体模型中,对于预设震源点的定位结果误差分别为1.41、1.00、2.83、1.41、1.41m,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复杂岩体速度模型中能够实现较准确的微震定位,为进一步提高工程岩体的微震定位精度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定位 线性插值 窄带扩展 RUNGE-KUTTA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隧道围岩破裂的微震定位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唐世斌 刘艳晖 +1 位作者 徐浩然 陈希茂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4182-4196,共15页
本文旨在综述深埋隧道工程中微震定位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首先,综述了微震定位的主要方法和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波速模型、微震信号传播路径、目标函数、迭代算法、传感器的阵列,以及微震波的到时拾取等。然后,通过分析这些... 本文旨在综述深埋隧道工程中微震定位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首先,综述了微震定位的主要方法和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波速模型、微震信号传播路径、目标函数、迭代算法、传感器的阵列,以及微震波的到时拾取等。然后,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对微震定位结果的影响程度,探讨各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对传感器阵列布置优化的探讨,为工程中岩体的破裂监测提供理论指导。最后,通过对本文进行简要总结,提出未来微震定位研究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定位 深埋隧道 微震监测 定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震震源定位中的多目标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陈国庆 庞聪 +2 位作者 宋莹莹 彭海洋 李忠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8-694,共7页
通过引入第二代和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NSGA-Ⅲ)、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MOGOA)、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MOGWO)、多目标蚁狮优化算法(MOALO)、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D)等6种多目标智能计算方法,利用2个不同的经典微... 通过引入第二代和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NSGA-Ⅲ)、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MOGOA)、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MOGWO)、多目标蚁狮优化算法(MOALO)、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D)等6种多目标智能计算方法,利用2个不同的经典微震震源反演数学模型设计多目标定位优化函数,在深部开采矿井微震事件数据和人工仿真实验数据对比测试基础上,探索和分析6种多目标定位算法的真实效能与可靠性。结果表明,6种多目标定位模型性能不一,MOALO基于多面体台阵仿真的100轮微震震源定位误差均值可达到1.2425 m,NSGA-Ⅱ基于深部开采矿井的微震震源定位误差均值为162.5691 m,MOGOA基于柿竹园矿微震事件的模型鲁棒性优于MOALO。综合考虑定位精度和模型可靠性等多个性能指标认为,MOGOA具有较强的工程物探和微震监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震源定位 多目标智能计算 多目标进化分解算法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多目标蚁狮优化算法 多目标蝗虫优化算法 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声发射与微震监测定位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8
10
作者 张银平 《工程爆破》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岩体在破坏之前 ,都会出现声发射和微震现象。通过仪器监测声发射和微震 ,就可以判定岩体的失稳状态及其位置。文中论述了监测和定位原理 ,简介了专门开发的单通道监测仪和多通道监测定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该系统的绝对定位误差为 8 6... 岩体在破坏之前 ,都会出现声发射和微震现象。通过仪器监测声发射和微震 ,就可以判定岩体的失稳状态及其位置。文中论述了监测和定位原理 ,简介了专门开发的单通道监测仪和多通道监测定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该系统的绝对定位误差为 8 6m ,相对误差小于 10 %。在 4个有色金属矿山的实际应用表明 ,利用该系统的监测结果 ,可对采场或空区的稳定性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监测 声发射定位 微震监测 微震定位 矿山 安全生产 地压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微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焕义 《工程爆破》 2001年第3期5-8,55,共5页
基于岩体稳定性监测原理 ,提出一种岩体微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 :①采用初次定位和修正定位的二次定位方法 ;②依据P波在岩体介质中以常速度传播为假设 ;③迭代求解条件方程采用正规化过程 ;④对数据做了多种加权 ;⑤... 基于岩体稳定性监测原理 ,提出一种岩体微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 :①采用初次定位和修正定位的二次定位方法 ;②依据P波在岩体介质中以常速度传播为假设 ;③迭代求解条件方程采用正规化过程 ;④对数据做了多种加权 ;⑤对定位结果给出质量评估。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微震 声发射 稳定性 地震预报 监测 微震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方程-Adam算法的微震震源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扬锋 赵伟 +1 位作者 王进铭 潘一山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3-70,共8页
为了提高矿山微震震源定位精度及定位稳定性,提出线性方程-Adam定位方法。通过仿真模型实验分析各参数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柿竹园矿爆破实验和人工爆破实验验证该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及定位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线性方程-Adam算法... 为了提高矿山微震震源定位精度及定位稳定性,提出线性方程-Adam定位方法。通过仿真模型实验分析各参数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柿竹园矿爆破实验和人工爆破实验验证该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及定位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线性方程-Adam算法在2个实验中的定位误差分别约为3.9,8.2 m,相较于提到的其他算法,其定位精度均提高了3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矿震震源反演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定位 线性方程-Adam算法 步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步长加速搜索的微震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宝新 李峰 +1 位作者 潘一山 周琳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3-856,共14页
微震定位方法是微震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是定位震源位置。利用空间网格划分并计算网格交点目标函数值,对微震定位目标函数二维及三维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据此获取了目标函数连续且极小值唯一、单轴收敛范围逐步减小、各轴... 微震定位方法是微震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是定位震源位置。利用空间网格划分并计算网格交点目标函数值,对微震定位目标函数二维及三维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据此获取了目标函数连续且极小值唯一、单轴收敛范围逐步减小、各轴收敛范围不一的规律。利用以上规律及模式搜索法、网格搜索法的优缺点,探索出了基于连续比较模块、变步长模块、加速模块的变步长加速搜索法。通过模拟算例与工程数据下收敛稳定性、结果精确度、计算速度以及参数初始值影响程度4个指标的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算例下,对比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变步长加速搜索法的目标函数值标准差、定位误差标准差、波速误差标准差均为0;该算法的定位误差平均值分别为其余二者的0.7%、1.9%;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平均值分别为其余二者的6.9%、33.2%。该算法单独更改各参数对定位误差的影响在0.005~0.025 m之间;减小搜索步长下限可有效提高结果精确度,并增加相应的计算时间。在规定初至到时与目标函数模型及检波器位置坐标下,搜索算法对定位精度无实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定位 空间图像 变步长加速搜索法 模拟退火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1范数统计的单纯形微震震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楠 王恩元 +1 位作者 孙珍玉 李保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31-2438,共8页
针对经典定位方法中存在的求解系统发散、定位精度低和定位受微震台网影响大等问题,采用L1范数统计对微震震源定位进行残差分析,推导得到了基于L1范数统计的事件残差计算公式;提出了微震震源定位的误差空间概念,它的实质是微震监测区域... 针对经典定位方法中存在的求解系统发散、定位精度低和定位受微震台网影响大等问题,采用L1范数统计对微震震源定位进行残差分析,推导得到了基于L1范数统计的事件残差计算公式;提出了微震震源定位的误差空间概念,它的实质是微震监测区域中事件残差对震源定位误差的反映;将震源的时间维数从误差空间中分离出去,建立了基于L1范数统计的单纯形微震震源定位方法,该方法不仅对到时和波速等输入数据中误差较大的离群点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而且在震源求解时不会发生发散问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强健性;通过现场爆破实验对算法的优越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1范数统计的单纯形算法震源定位结果稳定,定位精度高;而且算法受震源和微震台网相对位置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抵抗微震台网扩散效应对震源定位的影响,保证了台网边缘或外部震源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另外它还能够降低微震台网在方向控制上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了垂直方向上的震源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震源定位 单纯形算法 L1范数统计 误差空间 爆破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覆岩波速模型及微震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琳力 贾宝新 +1 位作者 潘一山 包鑫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49-2064,共16页
为构建煤矿小尺度区域微震波传播速度模型,提高矿井含采空区复杂地质结构内微震源定位精度。依据矿山采空区覆岩“三带”岩层变形、层面离层、层内断裂和裂隙发育以及岩体扩容等特征,构建圆弧层面波速模型,分区描述采空区覆岩波速结构... 为构建煤矿小尺度区域微震波传播速度模型,提高矿井含采空区复杂地质结构内微震源定位精度。依据矿山采空区覆岩“三带”岩层变形、层面离层、层内断裂和裂隙发育以及岩体扩容等特征,构建圆弧层面波速模型,分区描述采空区覆岩波速结构。并提出采用考虑岩层变形特征的微震波绕射传播路径增量和基于时间平均方程的裂隙岩层波速折减进行波速模型修正。基于层状均匀介质假设和斯奈尔定律,推导微震波传播路径和走时计算公式,并计算各传播方向上的异向等效波速。基于到时理论定位原理,选择以实测到时差与理论走时差之差构建震源求解目标函数,采用模式搜索算法进行震源位置求解。形成了基于采空区覆岩异向波速模型的微震源定位方法。通过三维算例和煤矿地面微震监测定位应用,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定位效果。研究表明:①由于煤矿地质环境中采空区遍布和微震波经由采空区传播的必然性,针对煤矿含采空区复杂地层结构特征,建立相应的异向波速模型,是提高矿山环境下微震源定位精度的关键;②采空区覆岩波速模型充分考虑了岩层形态、离层、断裂、裂隙发育和岩体扩容等对微震波传播路径和等效波速的影响,并通过定量确定微震波传播绕射路径增量和岩层波速折减,宏观表现出采空区地层结构的典型波速异向特征;③针对分层介质下的震源定位,在三维算例中选用异向等效波速模型的定位方法相较于全局平均波速模型,定位结果的平均误差由9.7558 m降至0.4186 m,有效降低了定位误差;④以矿井大能量微震事件的井下微震定位结果为参照,在现场地面微震监测中应用采空区覆岩波速模型,得出该模型定位结果较待定波速而言更接近现场调查结果中确定的煤岩体破裂影响范围。综上,对于依赖波速模型的定位方法,根据地质结构特征建立相应的异向波速模型是高效开展微震监测,提高微震源定位精度的突破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微震监测 波速模型 斯奈尔定律 采空区 微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微震事件反演重定位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毛庆辉 王彦春 +2 位作者 王鹏 张旭亮 桂红兵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处理解释的核心是微震事件反演定位,基于微震事件准确定位的裂缝成像结果可以为评价压裂施工效果、调整压裂设计和确定致密油气藏的开发方案等提供有效指导。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进的微震事件反演...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处理解释的核心是微震事件反演定位,基于微震事件准确定位的裂缝成像结果可以为评价压裂施工效果、调整压裂设计和确定致密油气藏的开发方案等提供有效指导。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改进的微震事件反演重定位方法。采取将常规的极化分析约束与空间约束相结合的思路,先对微震事件进行带极化分析约束的常规反演定位,再将走时残差目标函数加入空间约束项,对常规反演结果进行重定位。将常规方法和改进的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的微震事件反演定位并作裂缝成像,分别对压裂井中目的层段裂缝发育的走向、倾角、大小进行了描述,分析对比两种方法解释的裂缝形态,改进方法的成像结果成窄带状,收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 极化分析约束 空间约束 微震事件重定位 裂缝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研究微震震源定位 被引量:5
17
作者 庞聪 马武刚 +3 位作者 李查玮 江勇 廖成旺 陈国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8-714,共7页
引入并介绍6种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灰狼算法、鲸鱼优化算法、蝗虫优化算法、麻雀搜索算法、蚁狮算法、蜻蜓算法)的仿生原理、核心计算公式及优化特性,在经典到时差模型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微震震源反演数学模型,利用仿真的矿山微震震... 引入并介绍6种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灰狼算法、鲸鱼优化算法、蝗虫优化算法、麻雀搜索算法、蚁狮算法、蜻蜓算法)的仿生原理、核心计算公式及优化特性,在经典到时差模型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微震震源反演数学模型,利用仿真的矿山微震震源正反演数据对比分析6种方法的性能差异。结合实际矿山人工爆破数据,通过6个统计指标从精度、收敛速度、稳定性等多个角度测试这6种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在微震震源定位中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震源定位 到时差模型 灰狼算法 鲸鱼优化算法 蝗虫优化算法 麻雀搜索算法 蚁狮算法 蜻蜓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双流网络的地下岩层破裂微震震源定位
18
作者 吴泱序 陈平 李波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3-24,共12页
地下微震震源中心探测技术主要用于地下岩层破裂,矿井爆破振动监测,工程爆破定向拆除等定位问题。针对目前微震采集传感器采集时钟误差以及采集数据高频信息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3D双流网络的方法对地下岩层破裂进行分布式微震震源定... 地下微震震源中心探测技术主要用于地下岩层破裂,矿井爆破振动监测,工程爆破定向拆除等定位问题。针对目前微震采集传感器采集时钟误差以及采集数据高频信息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3D双流网络的方法对地下岩层破裂进行分布式微震震源定位。该方法通过空间扫描的方式使低维的振动波信息高维化,把地震波形数据从时间域转化为能量域,建立震源中心与高维能量分布的对应关系;然后通过3D-CNN网络提取能量域特征,convLSTM网络逐步优化震源中心区域,以得到精准的震源中心定位。结果表明,基于3D双流网络的地下岩层破裂微震震源定位明显优于传统的基于走时类震源定位方法,该方法在高信噪比数据中,具有更强的数据拟合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并且通过小场地静态爆炸试验结果表明,该定位方法在近场微震震源定位中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毁伤 微震定位 三维卷积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微震高精度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锐 张达 +1 位作者 冀虎 石雅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95-199,共5页
当前微震监测系统在矿山采空区震源定位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了后期的处理解释、安全评价、巷道支护设计。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采用基于迭代初值的震源定位方法得到初始定位结果,根据监测台站与重点监测区域间距、监测台站微震信号信噪比设... 当前微震监测系统在矿山采空区震源定位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了后期的处理解释、安全评价、巷道支护设计。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采用基于迭代初值的震源定位方法得到初始定位结果,根据监测台站与重点监测区域间距、监测台站微震信号信噪比设置相应权重参数进行重定位,采用矿山现场数据进行IMS微震监测系统定位结果和本文定位结果对标,结果表明,基于迭代初值的分权重震源定位方法得到的定位结果更可靠,准确匹配矿山采动过程中危险源所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微震监测 微震定位 权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搜索-牛顿迭代法的微震震源定位算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姜天琪 裴烁瑾 《矿业科学学报》 2019年第6期480-488,共9页
利用最优化算法对微震定位进行求解时,为了保证全局且快速收敛,结合网格搜索法的全局收敛性和牛顿迭代法的快速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搜索-牛顿迭代法的微震震源定位反演算法。新算法首先通过对监测区域进行稀疏的网格划分,利用网格... 利用最优化算法对微震定位进行求解时,为了保证全局且快速收敛,结合网格搜索法的全局收敛性和牛顿迭代法的快速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搜索-牛顿迭代法的微震震源定位反演算法。新算法首先通过对监测区域进行稀疏的网格划分,利用网格搜索法得到初步的定位结果,再以此结果作为牛顿迭代法的初始迭代值进行准确的定位计算。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地下介质速度各向异性和实际工程中测速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并与牛顿法、网格搜索法和模拟退火法对比新算法在定位准确度、稳定性以及计算效率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理论上可以相对高效、准确、稳定地定位微震事件。最后利用实例验证新算法定位效果,定位误差约为4 m。该算法在微震定位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搜索法 牛顿迭代法 微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