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橄榄油市场行情及其与其他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微量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玉萍 杨亚 +4 位作者 黄国栋 刘启东 龚俊 伊军 胡金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1,40,共6页
旨在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橄榄油,对2010—2021年世界橄榄油的产量和消费量以及2015—2019年中国橄榄油的进口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测定不同品牌和不同等级市售橄榄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混合橄榄油和混合油橄榄果渣油)与9种其他植物油的脂肪... 旨在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橄榄油,对2010—2021年世界橄榄油的产量和消费量以及2015—2019年中国橄榄油的进口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测定不同品牌和不同等级市售橄榄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混合橄榄油和混合油橄榄果渣油)与9种其他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微量营养成分,并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显示:世界橄榄油的产量和消费量常年维持在300万t左右,其中欧盟占比最大,分别为58.71%~76.68%和48.73%~62.15%;2015—2019年中国橄榄油产量仅在0.5万~0.7万t,而消费量和进口量分别达到了3.9万~5.75万t和3.86万~5.37万t;不同品牌和不同等级市售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整体差异不大,但微量营养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特级初榨橄榄油的角鲨烯、多酚含量明显高于混合橄榄油和混合油橄榄果渣油,而混合油橄榄果渣油的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最高;与一级菜籽油、一级玉米油、一级葵花籽油、一级大豆油和亚麻籽油等其他植物油比较,特级初榨橄榄油的油酸、角鲨烯和多酚含量最高,而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市场行情 脂肪酸组成 微量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籽油与6种常用植物油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童 刘慧蒙 +6 位作者 周慧雨 顾若兰 甘慧 吴卓娜 朱晓霞 窦桂芳 孟志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04-310,共7页
旨在评价蓝莓籽油脂肪酸营养价值和品质,探究蓝莓籽油与玉米油、大豆油、芝麻油、胡麻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常用植物油的营养成分差异。该实验通过GC-MS分析对比了蓝莓籽油与6种常用植物油中脂肪酸和微量营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在... 旨在评价蓝莓籽油脂肪酸营养价值和品质,探究蓝莓籽油与玉米油、大豆油、芝麻油、胡麻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常用植物油的营养成分差异。该实验通过GC-MS分析对比了蓝莓籽油与6种常用植物油中脂肪酸和微量营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在7种植物油中,蓝莓籽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低,在脂肪酸营养价值评价中,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胆固醇的优势;微量营养物质相对含量高,其中角鲨烯含量最高,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含量较高,蓝莓籽油具有明显营养价值优势。与其他6种常用植物油相比,蓝莓籽油具有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低饱和脂肪酸、高微量营养物质的含量特点,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胆固醇症的潜在患病风险,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为植物油的营养评价、蓝莓籽资源开发利用和相关食品及保健品的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蓝莓籽油 脂肪酸 营养品质 微量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枇杷种子油营养成分对比及其小鼠灌胃毒理测试
3
作者 周吉森 张翼 +3 位作者 闫荣玲 殷欣然 罗金强 廖阳 《中国油脂》 2025年第9期91-94,113,共5页
旨在为枇杷种子油作为新型木本植物油脂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四川、福建、浙江、安徽、江苏5个产地枇杷种子中的油脂,测定了枇杷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微量营养成分含量,并进行小鼠灌胃毒理测试。结果表明:四川、福建、浙... 旨在为枇杷种子油作为新型木本植物油脂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四川、福建、浙江、安徽、江苏5个产地枇杷种子中的油脂,测定了枇杷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微量营养成分含量,并进行小鼠灌胃毒理测试。结果表明:四川、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的枇杷种子油得率分别为9.8%、11.2%、8.6%、8.8%、10.5%;枇杷种子油含有十三烷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木蜡酸等8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0.68%~55.20%,5个产地枇杷种子油的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5个产地枇杷种子油中黄酮、多酚、生育酚、甾醇含量分别为146.7~164.2 mg/100 g、5.3~7.5 mg/100 g、47.6~62.4 mg/100 g、188.2~229.3 mg/100 g,不同产地枇杷种子油间同一微量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小鼠灌胃毒理测试结果表明,枇杷种子油未导致实验小鼠行为、体征、脏器等异常。综上,枇杷种子油营养丰富且安全,有望成为一种具有显著开发价值的新型木本植物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种子油 微量营养成分 脂肪酸 灌胃毒理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州八月瓜种子油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4
作者 阳灿 张翼 +4 位作者 闫荣玲 罗金强 秦思怡 李昌珠 廖阳 《中国粮油学报》 2025年第7期125-130,共6页
本研究利用GC-MS、分光光度等方法对超声辅助提取得到的永州八月瓜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发现,不同溶剂条件下种子油提取得率差异明显,石油醚提取得率最高(31.7%);种子油含5种脂肪酸,各成分及质... 本研究利用GC-MS、分光光度等方法对超声辅助提取得到的永州八月瓜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发现,不同溶剂条件下种子油提取得率差异明显,石油醚提取得率最高(31.7%);种子油含5种脂肪酸,各成分及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21.93%、硬脂酸6.14%、油酸41.91%、亚油酸27.59%、花生酸2.43%,不饱和脂肪酸达69.5%;种子油含生育酚67.18 mg/100 g、甾醇112.28 mg/100 g、多酚1.25 mg/100 g、黄酮117.62 mg/100 g;种子油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一定范围呈浓度依赖性,最大清除率可达71.3%。研究结果为八月瓜种子油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瓜 种子油 微量营养成分 脂肪酸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的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5
作者 邓乾春 禹晓 +4 位作者 黄庆德 黄凤洪 钮琰星 郭萍梅 刘昌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4期715-721,共7页
亚麻籽油的营养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对于其功效及作用机制分别以人或动物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油脂风味、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和氧化稳定性四个影响亚麻籽油营养价值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亚麻... 亚麻籽油的营养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对于其功效及作用机制分别以人或动物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油脂风味、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和氧化稳定性四个影响亚麻籽油营养价值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亚麻籽油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认知功能和改善眼睛疾病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风味 脂肪酸组成 微量营养成分 氧化稳定性 营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g-Al催化制备油茶籽油单甘酯的研究
6
作者 徐靖 平洪政 +2 位作者 高雨 董溢洋 王承明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4,共9页
利用固体酸碱双功能催化剂K-Mg-Al催化油茶籽油甘油解制备单甘酯,研究了反应产率、脂肪酸组成和微量营养成分变化,并与NaOH催化对照。结果表明,以K-Mg-Al催化甘油解反应,最优条件为:醇油摩尔比3∶1,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4 h,催化剂质... 利用固体酸碱双功能催化剂K-Mg-Al催化油茶籽油甘油解制备单甘酯,研究了反应产率、脂肪酸组成和微量营养成分变化,并与NaOH催化对照。结果表明,以K-Mg-Al催化甘油解反应,最优条件为:醇油摩尔比3∶1,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4 h,催化剂质量分数1.5%;以NaOH催化甘油解反应,最优条件为:醇油摩尔比4∶1,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3 h,催化剂质量分数0.24%。经过K-Mg-Al或NaOH催化,得到单甘酯产率分别达到90.99%、74.33%,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84.28%、84.13%(油茶籽油中油酸质量分数为85.20%),亚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9.58%、9.48%(油茶籽油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9.88%),角鲨烯保留率分别为43.16%、32.84%,甾醇保留率分别为85.63%、82.01%,α-生育酚保留率分别为67.43%、50.18%,表明经过K-Mg-Al催化得到的油茶籽油单甘酯更好地保留了营养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甘酯 固体酸碱双功能催化剂 油茶籽油 脂肪酸组成 微量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油茶籽油综合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蒋黎艳 刘智辉 +2 位作者 邓志薇 董加宝 肖新生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36,共10页
为探究提升油茶籽油品质和风味的新型加工方法,分别在微波功率380、540、700 W下预处理油茶籽2~10 min后压榨制油,考察微波预处理对油茶籽出油率和油茶籽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油茶籽的出油率,且对油茶籽油... 为探究提升油茶籽油品质和风味的新型加工方法,分别在微波功率380、540、700 W下预处理油茶籽2~10 min后压榨制油,考察微波预处理对油茶籽出油率和油茶籽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油茶籽的出油率,且对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影响;微波预处理使油茶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但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微波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油茶籽油总酚含量和角鲨烯含量;在微波功率380 W和540 W下预处理2~10 min可提高油茶籽油中α-生育酚含量,而在微波功率700 W下预处理时间超过4 min后α-生育酚含量下降;油茶籽油中主要检测到香叶基芳樟醇、羊毛甾醇、豆甾醇、羽扇豆醇和α-香树脂醇5种甾醇,不同微波预处理条件下5种甾醇含量出现波动,但总体均显著高于未微波预处理的;油茶籽油中共检出3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是油茶籽油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正己醛的含量最高;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从油茶籽油中筛选出10种特征风味成分,分别为正己醛、正庚醛、正辛醛、正壬醛、苯乙醛、癸醛、戊醛、2-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6-甲基吡嗪,微波预处理后特征风味成分明显增加,经主成分分析,随微波功率的增加和预处理时间的延长,油茶籽油特征风味由油脂香、水果香和青草香逐步转变为坚果香和烤香。综上,适宜的微波预处理可提升油茶籽油的营养品质和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预处理 油茶籽油 综合品质 脂肪酸组成 微量营养成分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木本油料油脂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郭咪咪 王瑛瑶 +3 位作者 闫军 栾霞 方冰 朱宁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79,共6页
本文研究了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榄油、杏仁油、文冠果油、长柄扁桃油6种木本油料种仁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含量以及荧光特性。研究表明,油茶籽油、橄榄油、杏仁油、长柄扁桃油的脂肪酸以油酸为主(杏仁油65.61%~油茶籽油80.58... 本文研究了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榄油、杏仁油、文冠果油、长柄扁桃油6种木本油料种仁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含量以及荧光特性。研究表明,油茶籽油、橄榄油、杏仁油、长柄扁桃油的脂肪酸以油酸为主(杏仁油65.61%~油茶籽油80.58%),核桃油的脂肪酸以亚油酸(64.19%)为主,文冠果油的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6种油脂中,橄榄油微量营养组分中总酚含量最高,为725.64 mg没食子酸/kg,长柄扁桃油中生育酚和植物甾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61.06 mg/100 g和314.53 mg/100 g;6种毛油中,长柄扁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最佳(OSI值13.87 h);荧光扫描显示6种木本油料油脂具有不同的荧光光谱特性,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木本油料鉴伪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料 脂肪酸组成 微量营养成分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志晓 金青哲 +3 位作者 叶小飞 黄健花 刘睿杰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1,共5页
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KOH)最低(0.51... 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KOH)最低(0.51 mg/g),过氧化值最高(5.89 mmol/kg),氧化稳定指数最低(0.77 h);130℃热榨油茶籽油中多酚、角鲨烯和总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25.5、151.89、3 297.26 mg/kg;浸出油茶籽油中β-胡萝卜素和生育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0.33、524.90 mg/kg;水酶法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低,抗氧化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油工艺 油茶籽油 微量营养成分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藤果及其果油品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玉兰 安柯静 +1 位作者 胡爱鹏 马宇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3-199,共7页
为了研究美藤果及其果油的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对美藤果及其果油中主要营养成分和风险成分(塑化剂及多环芳烃)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美藤果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特征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8个美藤果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 为了研究美藤果及其果油的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对美藤果及其果油中主要营养成分和风险成分(塑化剂及多环芳烃)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美藤果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特征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8个美藤果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为0.543~1.695 mg/kg、多环芳烃含量为111.65~282.21 μg/kg;2个美藤果样品的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44.70%和48.00%,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31.50%和29.46%;4个美藤果油样品中甾醇、VE含量分别为190.16~225.51 mg/100 g和177.99~208.14 mg/100 g;10个美藤果油样品中塑化剂含量为0.94~130.97 mg/kg、多环芳烃含量为207.92~1 139.47 μg/kg;4个美藤果油样品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磷脂质量分数分别为0.45~2.70 mg KOH/100 g、0.57~3.05 mmol/kg、189.98~193.39 g/100 g、189.71~195.10 mg KOH/g及0.00%~0.10%;美藤果油主要由6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亚麻酸质量分数最高,占总脂肪酸的44.28%~46.45%,亚油酸质量分数次之,占37.88%~40.19%,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2%以上。总的来看,美藤果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但不同的美藤果油样品中塑化剂及多环芳烃含量情况差异很大,个别油样中塑化剂含量明显超出国标限量,因而油脂加工厂应加强对美藤果油生产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藤果 美藤果油 微量营养成分 塑化剂 多环芳烃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复合脱色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少海 罗凡 +2 位作者 王亚萍 费学谦 姚小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63,共5页
研究了不同脱色剂对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脱色效果,确定了最佳的复合脱色剂配比为7. 5%膨润土+2. 5%凹凸棒土+0. 5%活性炭(占油质量)。通过对油茶籽油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复合脱色剂用量的单因素实验及验证实验,得出油茶籽化妆品基础... 研究了不同脱色剂对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脱色效果,确定了最佳的复合脱色剂配比为7. 5%膨润土+2. 5%凹凸棒土+0. 5%活性炭(占油质量)。通过对油茶籽油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复合脱色剂用量的单因素实验及验证实验,得出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复合脱色剂用量7%~8%、脱色时间30~40 min、脱色温度100~110℃,此条件下脱色油色泽小于R0. 1/Y2. 5,微量营养成分多酚、VE、角鲨烯、谷甾醇含量分别为27、263、64、276 mg/kg左右,得率约92. 5%,酸价、过氧化值、磷含量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化妆品基础油 复合脱色剂 微量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油的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兰念念 刘睿杰 +2 位作者 常明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88,共5页
以5种油茶籽油为实验对象,对其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生育酚、多酚、角鲨烯、植物甾醇)进行检测,并采用LPS诱导的第四代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研究不同油茶籽油甲醇提取物对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表达水平... 以5种油茶籽油为实验对象,对其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生育酚、多酚、角鲨烯、植物甾醇)进行检测,并采用LPS诱导的第四代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研究不同油茶籽油甲醇提取物对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1 mg/m L的油茶籽油甲醇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P<0.01),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的多酚和角鲨烯对抗炎活性有显著影响,多酚的影响尤为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微量营养成分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