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体分离-电位滴定法测定高硫金属矿中的微量氯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晓静 卢琪 +6 位作者 姜莉 钟志光 仇薪越 聂东锐 王琦 张华一 曹凤梅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2,共3页
使用碳酸钠-氧化锌混合碱焙烧样品,将硫化物矿中的低价硫转化为硫酸盐或高价硫,过滤分离基体,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硫化物矿(铜精矿、锌精矿、硫铁矿)中的微量氯,消除由于硫化银沉淀的产生对氯化银测定结果的干扰。通过电位突越,... 使用碳酸钠-氧化锌混合碱焙烧样品,将硫化物矿中的低价硫转化为硫酸盐或高价硫,过滤分离基体,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硫化物矿(铜精矿、锌精矿、硫铁矿)中的微量氯,消除由于硫化银沉淀的产生对氯化银测定结果的干扰。通过电位突越,确定滴定终点,消除色度和浊度对滴定终点的影响。采用电极电位-浓度二次微商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终点。对混合碱的选择及加入量、焙烧温度、溶液酸度、测定温度、滴定介质以及基体和共存元素的干扰进行了试验。方法精密度(RSD,n=9)均小于9%,回收率为94.1%~1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法 基体分离 高硫金属矿(硫化物矿) 微量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库仑法分析工业用乙烯和丙烯中的微量氯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思睿 魏新宇 张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3-706,共4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工业用乙烯和丙烯中微量氯的微库仑法;优化了裂解炉温度、氩气(载气)流量、二次燃烧时氧气流量、气体进样速率和汽化装置等分析条件;考察了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并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实验结果表明,微库仑法适... 建立了一种测定工业用乙烯和丙烯中微量氯的微库仑法;优化了裂解炉温度、氩气(载气)流量、二次燃烧时氧气流量、气体进样速率和汽化装置等分析条件;考察了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并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实验结果表明,微库仑法适宜的分析条件为:裂解炉温度1 050℃、氩气流量100 mL/min、二次燃烧时氧气流量100 mL/min、气体进样速率10 mL/min、汽化装置为闪蒸汽化装置。采用该方法分析乙烯和丙烯中的微量氯,回收率分别为109.34%,96.37%;试样重复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5%,0.35%;氯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59,0.46 mg/kg。该方法准确可靠,可满足工业用乙烯和丙烯产品中微量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库仑法 微量氯 乙烯 丙烯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萃取残液中的微量氯仿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会文 胡熙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1,共2页
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体中的微量氯仿,确定了试样的制备和处理方法。氯仿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相关线性范围为0~60mg/L。试样制备过程显色清晰,色差稳定。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实用,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及水体监测。水中溶... 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体中的微量氯仿,确定了试样的制备和处理方法。氯仿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相关线性范围为0~60mg/L。试样制备过程显色清晰,色差稳定。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实用,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及水体监测。水中溶解的氯仿经萃取回收后,质量浓度可由6000~7000mg/L降至230~250mg/L,氯仿回收率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测定 萃取残液 微量氯仿 水体 分光光度计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发电厂炉水中微量氯离子
4
作者 严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7-478,480,共3页
氯离子会造成金属组织的晶间裂纹与脆性破裂,火力发电厂水蒸气循环中氯离子的浓度尽管不是很高,但由于氯离子不断浓缩,其含量很容易达到腐蚀金属的程度,
关键词 微量氯离子 光度法测定 催化动力学 电厂炉水 金属组织 火力发电厂 脆性破裂 晶间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静态交换—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质试样中微量氯、溴及硫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剑秋 颜约义 +2 位作者 陈红陵 张丕训 叶秋 《岩矿测试》 CAS 1986年第1期15-17,I0004,共4页
地质样品中不但成分复杂,而且氯、溴及硫的含量相差悬殊,难于在一次取样中同时测定。所见报道的有热解氧化吸收法用于测定金属或岩石样品中氟、硫及氯;另一种是熔融后动态离子交换法,用于测定废水沉积物中氟、氯、磷及硫离子。上述两种... 地质样品中不但成分复杂,而且氯、溴及硫的含量相差悬殊,难于在一次取样中同时测定。所见报道的有热解氧化吸收法用于测定金属或岩石样品中氟、硫及氯;另一种是熔融后动态离子交换法,用于测定废水沉积物中氟、氯、磷及硫离子。上述两种分离及前处理方法,其回收率约为82—8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离子 离子色谱法 离子交换法 地质样品 岩石样品 同时测定 前处理方法 微量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n滴定增量法——微量氯的测定
6
作者 仰蜀薫 孙炳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2年第4期453-459,共7页
本文讨论了沉淀溶解度对Gran滴定的影响。由修正的Gran函数字出误差方程:Ra=-Cs(V_(0)+V)/C,据此方程可以进行误差分析和计算。在测Cl^(-)时,若滴定剂(AgNO_(3))浓度为2×10^(-3)M,测定的适宜范围为5×10^(-6)M—5×10^(-5)... 本文讨论了沉淀溶解度对Gran滴定的影响。由修正的Gran函数字出误差方程:Ra=-Cs(V_(0)+V)/C,据此方程可以进行误差分析和计算。在测Cl^(-)时,若滴定剂(AgNO_(3))浓度为2×10^(-3)M,测定的适宜范围为5×10^(-6)M—5×10^(-5)M。增量法的引入使5×10^(-6)M以下Cl^(-)的测定成为可能,测定下限浓度达1×10^(-6)M,变动系数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定剂 增量法 变动系数 适宜范围 误差方程 微量氯 溶解度 GR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解硫氰酸汞铁盐溶液直接吸收光度法测定微量氯
7
作者 陈超五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4期71-72,I0009,共3页
微量氯的测定至今还不能令人满意,如离子选择电极法灵敏度不高;比色法则空白值太高;比浊法也因试剂污染而引起影响。为此本法采用一特制的以哈夫炉作炉膛带有石英管的小型热解炉高温热解试样,直接以硫氰酸汞—铁盐溶液吸收被分解出来的... 微量氯的测定至今还不能令人满意,如离子选择电极法灵敏度不高;比色法则空白值太高;比浊法也因试剂污染而引起影响。为此本法采用一特制的以哈夫炉作炉膛带有石英管的小型热解炉高温热解试样,直接以硫氰酸汞—铁盐溶液吸收被分解出来的氯,以光度法测定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电极法 硫氰酸汞 高温热解 直接吸收 盐溶液 空白值 微量氯 石英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波极谱法测定天然水中微量氯
8
作者 杨静 薛彦辉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92-94,共3页
本法采用示波极谱法测水样中氯的含量,结果表明:选用0.1mol/LKNO3作底液,阳极化,指示电极用汞示电极,Cl-在电位+0.7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能生产良好的阳树波。当水样中氯离子浓度在0.002mg/ml~... 本法采用示波极谱法测水样中氯的含量,结果表明:选用0.1mol/LKNO3作底液,阳极化,指示电极用汞示电极,Cl-在电位+0.7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能生产良好的阳树波。当水样中氯离子浓度在0.002mg/ml~0.100mg/ml范围内,其氧化电流与溶液浓度成线性关系,与常用的比浊法比较,相对偏差<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 微量氯 示波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量酸性镀铜液中微量的氯离子 被引量:9
9
作者 胡荣宗 王建华 吕建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8-802,共5页
采用碳酸钡沉淀法去除酸性镀铜液中 SO42 -、Cu2 + 的干扰 ,建立用离子色谱法检测酸性镀铜液中微量氯离子的测定方法 ,在实际检测中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 。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微量氯离子 酸性镀铜液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分子筛粉体干基中的氯含量
10
作者 王洪亮 胡宏杰 +1 位作者 金梅 康瑞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5-1146,共2页
分子筛粉体中存在微量氯离子,其经过焙烧后,氯残留在分子筛活化粉中。活化粉应用在中空玻璃中作为干燥剂,当氯含量过高时,中空玻璃中的铝格条会被很快腐蚀,这严重影响中空玻璃的产品质量。目前,国外厂家一般要求分子筛活化粉干基... 分子筛粉体中存在微量氯离子,其经过焙烧后,氯残留在分子筛活化粉中。活化粉应用在中空玻璃中作为干燥剂,当氯含量过高时,中空玻璃中的铝格条会被很快腐蚀,这严重影响中空玻璃的产品质量。目前,国外厂家一般要求分子筛活化粉干基中氯离子质量分数不大于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子筛 含量 间接测定 干基 粉体 微量氯离子 中空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料检测中用凯氏半微量定氮法代替全量定氮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运权 温坚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2期167-168,共2页
在复合肥检测中运用全量定氮法和半微量定氮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所测得的总氮量相差不大,它们之间的绝对的差值均没有超过0.1%,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中氮测定的绝对偏差必须小于3%的要求,且半微量定氮法消耗的化学药品少,时间短... 在复合肥检测中运用全量定氮法和半微量定氮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所测得的总氮量相差不大,它们之间的绝对的差值均没有超过0.1%,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中氮测定的绝对偏差必须小于3%的要求,且半微量定氮法消耗的化学药品少,时间短,符合国家的检测标准,已经达到肥料测试的精度要求,表明凯氏半微量定氮法优于全量定氮法。因此,其可以代替全量定氮法在检测复合肥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肥料 凯氏半微量 全量定氮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