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物理研究
1
作者 李琳 汪斌 +3 位作者 周小计 陈徐宗 李唐 刘亮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5,共27页
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和建成为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物理的研究及其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2022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研制的中国空间站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简称超冷柜)搭载梦天实验舱进入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和建成为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物理的研究及其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条件.2022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研制的中国空间站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简称超冷柜)搭载梦天实验舱进入中国空间站.超冷柜的主要目标是在中国空间站建成以87Rb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为工作物质的超冷原子物理实验平台,基于微重力环境优势利用两级交叉光束冷却(Two-Stage Crossed Beams Cooling,TSCBC)的实验方案获得皮-开尔文(picoKelvin,pK)量级的超冷原子,在微重力环境下通过调控以及观察极低温超冷原子以发现新奇的物理现象.本文介绍了BEC的实现和深度冷却实验方案,以及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物理研究与应用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详细介绍了超冷柜的设计方案以及地面验证实验.到目前为止,超冷柜按照预期持续开展微重力环境下的超冷原子物理研究,在轨连续运行时间超过2年,取得了初步的实验结果,实现了超冷柜作为微重力环境下超冷原子物理实验平台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超冷原子 中国空间站 微重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微重力环境零刚度机构动态调控
2
作者 姜朋飞 王震南 +3 位作者 张慧博 张浩 侯玮杰 徐嘉亮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针对航天器地面微重力方法中无法抑制惯性力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零刚度机构主动补偿系统。建立了系统冗余驱动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研究了未加干扰、系统干扰以及不同控制方法对比下控制器的性能。仿真... 针对航天器地面微重力方法中无法抑制惯性力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零刚度机构主动补偿系统。建立了系统冗余驱动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研究了未加干扰、系统干扰以及不同控制方法对比下控制器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力/位混合控制方法可以平稳度过危险时段,并将重力补偿误差控制在1.5%以内,使系统具有很高的重力补偿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微重力环境 零刚度机构 自适应控制 力/位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中人体腰椎力学补偿的肌骨模型仿真分析
3
作者 张倩 王诗潭 +1 位作者 牛文鑫 高晶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0-640,共1页
目的微重力环境会引发人体产生腰痛,利用肌骨模型定量分析仿重力装备对腰椎间盘和椎旁肌肉的力学响应规律,为微重力环境腰痛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olidworks绘制肩、胸、腰、臀和大腿带,以Weld Joint耦合至Full-Body Lumbar Spine... 目的微重力环境会引发人体产生腰痛,利用肌骨模型定量分析仿重力装备对腰椎间盘和椎旁肌肉的力学响应规律,为微重力环境腰痛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olidworks绘制肩、胸、腰、臀和大腿带,以Weld Joint耦合至Full-Body Lumbar Spine model肌骨模型,模拟仿重力装备的周向固定元件。在周向固定元件之间设置spring actuators,各节段驱动器的力值总和对应重力分布,模拟仿重力装备的轴向加压元件。将前侧和后侧的加压比值设计为3∶1、1∶1和1∶3,利用Opensim计算1 G-无装备、0 G-无装备和0 G-着不同装备时的腰椎关节作用力和椎旁肌肉力。结果与1 G-无装备相比,0G-无装备的腰椎关节作用力是其0.17~0.18倍,腰髂肋肌和胸最长肌肌肉力分别是其0.16和0.23倍,但0 G-无装备的腹直肌肌肉力是其3.41倍。3种加压比均可对0G-无装备产生有效重力补偿,随着后侧加压比增加,腰椎关节作用力的平均补偿率从75.7%下降到33.1%。当前后侧加压比为3∶1时,0 G模型的腰髂肋肌、胸最长肌和腹直肌肌肉力最接近1G模型,其补偿率分别为112.9%、111.9%和99.9%。当后侧加压比值增加至75%时,其补偿率分别下降到-0.1%、0.2%和-111.9%。结论在微重力环境中,腰椎伸肌的肌肉力显著下降,为人体前侧施加75%的重力载荷更利于向腰椎提供重力环境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椎旁肌肉 微重力环境 补偿率 伸肌 腰痛 腰椎间盘 肌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运动对肠道菌群稳态的调控作用与分子机制
4
作者 孙景权 黄守桢 +1 位作者 上官若男 汪毅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7,共13页
微重力环境会减少机体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益生菌水平,造成肠道菌群功能紊乱,并促使机体产生有害代谢物从而对体内多种器官造成损伤,不利于航天员的身心健康。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航天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但其在微重力环境下改善... 微重力环境会减少机体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益生菌水平,造成肠道菌群功能紊乱,并促使机体产生有害代谢物从而对体内多种器官造成损伤,不利于航天员的身心健康。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航天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但其在微重力环境下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的机制尚不明确。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探讨微重力环境以及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微重力环境下运动改善肠道菌群稳态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微重力环境下运动能够通过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反应、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激活与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肠道菌群-肠道-脑轴等,有效促进航天员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运动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振动对空间实验室微重力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邓峰岩 和兴锁 +2 位作者 张娟 李亮 董晓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3-107,i010,共6页
针对大型刚柔组合体空间结构(空间实验室)的特点,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机柜内设备、太阳阵的转动、宇航员活动产生的激扰力进行了简化。利用计算机建立组合体的简化模型,对空间组合体在各种微振动激扰下的加速度响应进行了仿真研究... 针对大型刚柔组合体空间结构(空间实验室)的特点,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机柜内设备、太阳阵的转动、宇航员活动产生的激扰力进行了简化。利用计算机建立组合体的简化模型,对空间组合体在各种微振动激扰下的加速度响应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将这些仿真结果用于空间实验室微重力环境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实验室 微重力环境 微振动 动力学方程 加速度响应 组合体 空间结构 简化模型 仿真研究 太阳阵 激扰力 宇航员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和外加磁场对晶体生长中杂质分凝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凯 徐自亮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浮区结晶法是生长体单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综述了浮区结晶法中熔体内宏观场对体单晶中杂质分布均匀性影响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并从改善体单晶杂质分布均匀性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 晶体生长 杂质分凝 微重力环境 外加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与微重力落塔的液压上抛发射系统 被引量:3
7
作者 岳继光 傅周东 +1 位作者 谢英俊 陈鹰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60-662,共3页
综述了形成微重力环境的空间方式和地面方式的各自特点 ,阐明了研究微重力落塔上抛方案的意义 。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落塔 液压发射 瞬态爆发 上抛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相机中侧视反射镜振动及微重力环境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德荦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3,共7页
文章介绍了“资源一号”卫星02星在地面测试时CCD相机图像扰振现象和对像质的影响, 图像扰振的原因———相机的侧视反射镜发生振动。探讨了侧视反射镜共振的机理: 由于预紧蜗簧与蜗轮弹性变形的组合弹簧而形成共振系统, 从而使外来干... 文章介绍了“资源一号”卫星02星在地面测试时CCD相机图像扰振现象和对像质的影响, 图像扰振的原因———相机的侧视反射镜发生振动。探讨了侧视反射镜共振的机理: 由于预紧蜗簧与蜗轮弹性变形的组合弹簧而形成共振系统, 从而使外来干扰振动被放大, 并由此得到克服或控制扰振的方法。此外, 还讨论重力环境变化对反射镜振动的影响,认为不会增大振动的影响, 卫星在轨工作时相机可以保持地面同样效果。卫星发射后, 图像像质良好, 说明反射镜振动得到控制, 也说明重力环境改变对振动没有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镜 像质 图像 卫星发射 干扰 CCD相机 放大 地面测试 微重力环境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水雾灭火技术在微重力环境下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9
作者 梁天水 孟子龙 +2 位作者 于晶晶 耿丽红 钟委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针对细水雾灭火技术在载人航天器安全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微重力环境下液滴滞止距离与初始速度、粒径的关系,并利用Fluent模拟研究了水雾喷嘴雾场结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初始速度一定,水雾粒径越小,其滞止距离也越短;初... 针对细水雾灭火技术在载人航天器安全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微重力环境下液滴滞止距离与初始速度、粒径的关系,并利用Fluent模拟研究了水雾喷嘴雾场结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初始速度一定,水雾粒径越小,其滞止距离也越短;初始速度越大,其滞止距离越长。粒径小于50μm时,初始速度对滞止距离影响不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重力下的雾场分布与常重力下有明显差异,水雾主要集中在喷嘴附近,而且水雾蒸发速率较慢,液滴存活时间长。对比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模拟的迁移距离要小于理论值,这是因为理论分析中忽略了液滴的蒸发。为解决液滴滞止的问题,建议微重力环境下采取气体载运水雾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细水雾 微重力环境 滞止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硅基纳米器件碰撞滑动接触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云峰 佟瑞庭 +3 位作者 张涛 杜晶涛 韩宾 刘更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3-873,共11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微机电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微纳卫星、皮卫星以及各种高精密仪器.单晶硅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考虑微重力环境空间机构无规则碰撞的运动特性,建立刚性金刚石压头与弹性硅基体之间碰撞滑动接触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对比研...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微机电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微纳卫星、皮卫星以及各种高精密仪器.单晶硅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考虑微重力环境空间机构无规则碰撞的运动特性,建立刚性金刚石压头与弹性硅基体之间碰撞滑动接触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对比研究压头不同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平均摩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头振动频率低于基体固有频率时,平均摩擦力无明显变化,而高于固有频率时,平均摩擦力随振动频率增大呈现先减小后不变的趋势;振幅的增大导致压头和基体的碰撞更加剧烈,剧烈的碰撞导致基体表面更多原子晶格结构破坏,失效原子数增多,降低了平均摩擦力;在基体表面引入纹理,发现纹理表面能够有效降低平均摩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接触 硅基 微重力环境 纹理表面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长期微重力环境下大鼠眼底血流动力学、眼轴长度及血清中IFN-γ、IL-10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宫玉波 许永杰 +9 位作者 仇长宇 赵军 王媛 郭小华 高薇 罗灵 赵宏伟 司少艳 秦亚亚 吴斌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眼轴长度及血清中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nterlunkin-10,IL-10)含量的变化。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尾吊1 d组、尾吊4 d组、尾吊...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眼轴长度及血清中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nterlunkin-10,IL-10)含量的变化。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尾吊1 d组、尾吊4 d组、尾吊1周组、尾吊2周组、尾吊1个月组、尾吊2个月组及尾吊3个月组。采用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微重力环境动物模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眼轴长度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尾吊后不同时间血清中IFN-γ、IL-10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PSV与尾吊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SV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尾吊3个月组同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SV降至最低。正常对照组EDV除与尾吊1 d组、尾吊1周组及尾吊2个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DV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尾吊3个月组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DV降至最低。尾吊1 d组眼轴长度除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各组均较尾吊1 d组眼轴变短;尾吊1个月组同尾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眼轴最短。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含量与尾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尾吊各组IFN-γ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尾吊2周组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FN-γ含量降至最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尾吊3个月组同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FN-γ含量基本稳定。正常对照组IL-10含量与尾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尾吊各组IL-10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尾吊1 d组下降明显;尾吊2个月组同尾吊1个月组、尾吊3个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尾吊2个月、3个月IL-10含量逐渐增加。结论长期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大鼠眼底血流及眼轴长度均有变化;随尾吊时间延长,眼底血流流速降低,眼轴变短;大鼠血清IFN-γ变化呈"M"形正向曲线分布,IL-10变化呈"W"形负向曲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环境 视网膜中央动脉 血流动力学 眼轴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ED抗阻训练对微重力环境下骨丢失防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益铭 王耀东 +2 位作者 杨昕 胡婧琪 侯莉娟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3-699,共7页
空间站特殊的微重力环境可以为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平台,但也会导致航天员出现骨密度下降和骨脆性增加等骨丢失问题。抗阻训练被证实能够有效防护骨丢失,国际空间站2009年投入使用了新型抗阻训练器械(ARED),可供航天员完成30余... 空间站特殊的微重力环境可以为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平台,但也会导致航天员出现骨密度下降和骨脆性增加等骨丢失问题。抗阻训练被证实能够有效防护骨丢失,国际空间站2009年投入使用了新型抗阻训练器械(ARED),可供航天员完成30余种抗阻训练动作,最大负载为272 kgf(600 ibf),为航天员通过运动防护骨丢失提供了锻炼平台。在梳理人体骨骼系统微重力环境下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基础上,对ARED的结构功能,以及基于ARED的抗阻训练方案等国际空间站防护骨丢失的设备和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国空间站未来的运动装备设计、航天员抗阻训练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新型抗阻训练器械 抗阻训练 运动防护 骨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中摆转运动引起的流体晃动力及力矩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儒珍 龙瀛天 潘海林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799-814,共16页
本文以部分充液的贮箱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值方法计算研究了在扰动力作用下流体系统的晃动力学问题。文中给出了由于系统摆转而在流体中引起的扰动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晃动力的计算是在与贮箱固结在一起的非惯性坐标系中,对依赖于... 本文以部分充液的贮箱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值方法计算研究了在扰动力作用下流体系统的晃动力学问题。文中给出了由于系统摆转而在流体中引起的扰动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晃动力的计算是在与贮箱固结在一起的非惯性坐标系中,对依赖于初始与边界条件的三维非稳态偏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计算了在伴随系统的摆转运动而在流体中产生的扰动加速度作用下,流体施加于贮箱上的力与力矩的波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晃动力学 微重力环境 流体 力矩 摆转运动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MicroRNA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扬 张西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5-290,共6页
MicroRNA(miRNA)是生物学过程中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分子,但miRNA在骨组织代谢过程中发挥的重要调控作用尚未完全阐明。综述现阶段miRNA在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对miRNA的调控作用分为正负两类分别进行归纳,重点介绍... MicroRNA(miRNA)是生物学过程中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分子,但miRNA在骨组织代谢过程中发挥的重要调控作用尚未完全阐明。综述现阶段miRNA在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对miRNA的调控作用分为正负两类分别进行归纳,重点介绍不同基因的作用机制,并列举在微重力环境下对骨组织代谢有重要影响的一些miRNA分子。微重力环境下miRNA对骨组织代谢性疾病具有比较重要的调控作用,其相关研究对预防及治疗失重性骨质缺失病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微重力环境 成骨细胞 骨代谢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模拟作业训练机器人碰撞力反馈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鑫磊 宋达 +3 位作者 李刚 张立勋 薛峰 林凌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59-1570,共12页
针对航天员在地球表面进行微重力环境中操作训练时微重力环境模拟作业训练机器人存在的碰撞力反馈控制问题,建立碰撞力反馈模型、提出单个柔索驱动单元控制策略和机器人系统碰撞力反馈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碰撞力反馈模... 针对航天员在地球表面进行微重力环境中操作训练时微重力环境模拟作业训练机器人存在的碰撞力反馈控制问题,建立碰撞力反馈模型、提出单个柔索驱动单元控制策略和机器人系统碰撞力反馈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碰撞力反馈模型和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该模型和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机器人碰撞力反馈,且具有计算量小、实时性好、不需要额外增加传感器等优势;结合提出的柔索驱动单元复合控制策略和机器人系统碰撞力反馈控制策略进行机器人碰撞力反馈控制实验,提高机器人控制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结果表明,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柔索驱动单元复合控制策略将柔索驱动单元主动控制精度提升11%,被动控制多余力消除率达到81.82%;机器人碰撞力反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升航天员作业训练时碰撞力临场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航天员 碰撞力反馈模型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半球形贮箱液体重定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方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32,共9页
本文利用落塔形成的微重力环境,对半球形贮箱中液体重定位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所用液体与半球形箱壁之间的接触角为零并在加载前形成了失重初始凹液面.本试验分侧向不加干扰及加干扰两种初始条件.通过高速摄影机观察了液体重定位的全... 本文利用落塔形成的微重力环境,对半球形贮箱中液体重定位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所用液体与半球形箱壁之间的接触角为零并在加载前形成了失重初始凹液面.本试验分侧向不加干扰及加干扰两种初始条件.通过高速摄影机观察了液体重定位的全过程并测量了重定位流速和重定位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液体重定位呈壁流流型.实测重定位时间与理论估算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液体重定位 落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两种人工重力装置对骨细胞力学微环境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张浩 刘海英 +2 位作者 张家侨 赵超辉 田从彪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11-411,共1页
目的宇航员长期太空飞行时,由于重力场缺失,常使人体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症。通过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不同人工重力(artificial gravity,AG)装置,如下体负压舱(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LBNP)和短臂离心机(short arm centrifuge,SAC)... 目的宇航员长期太空飞行时,由于重力场缺失,常使人体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症。通过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不同人工重力(artificial gravity,AG)装置,如下体负压舱(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LBNP)和短臂离心机(short arm centrifuge,SAC)对骨细胞力学微环境的影响。方法考虑骨细胞的存在,应用COMSOL软件跨尺度建立股骨骨单位含二级孔隙结构(哈弗氏管、骨陷窝-骨小管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研究在地球重力场(1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体负压 人工重力 骨小管 微重力环境 太空飞行 骨陷窝 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弹舱的微重力环境
18
作者 赵光恒 楼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4-132,共9页
本文首先建立了分析落弹舱运动的各种坐标系,给出了解算姿态运动参数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落弹舱微重力加速度的物理背景,对其微重力环境进行了数学描述和物理解释,推导了舱内任意部位微重力加速度表达式,阐明影响微重力环境的主要因素... 本文首先建立了分析落弹舱运动的各种坐标系,给出了解算姿态运动参数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落弹舱微重力加速度的物理背景,对其微重力环境进行了数学描述和物理解释,推导了舱内任意部位微重力加速度表达式,阐明影响微重力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气动阻力和姿态角运动.最后分析和近似估算了落弹舱的微重力水平,给出了气动阻力对落弹舱微重力水平影响的数值计算结果:平流层气球在30km以上释放落弹舱,优于5×10^(-2)g的微重力持续时间超过30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弹舱 微重力环境 气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大鼠眼底血流动力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宫玉波 赵宏伟 +5 位作者 宋飞龙 张宇 郭小华 罗灵 许永杰 石圆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微重力环境下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8只,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尾吊前及尾吊1、4、7、14 d等5个时间段,采用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微重力环境大鼠模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微重力环境下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8只,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尾吊前及尾吊1、4、7、14 d等5个时间段,采用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微重力环境大鼠模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大鼠CRA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利用EDI SD-OCT测量大鼠视网膜、脉络膜厚度。结果尾吊后不同时间段大鼠PSV均较尾吊前下降(P<0.05);尾吊后1 d大鼠PSV与尾吊4 d、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尾吊14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吊前与尾吊后各时间段大鼠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尾吊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脉络膜厚度均较尾吊前增加(P<0.05);与尾吊1 d比较,尾吊4、7、14 d大鼠脉络膜厚度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模拟2周微重力环境下大鼠眼底血流速度降低,脉络膜厚度增加,但视网膜厚度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环境 视网膜中央动脉 血流动力学 视网膜厚度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6666-5p在微重力环境下骨重建的作用
20
作者 韩标 郭勇 +3 位作者 张扬 韦淑萍 于露 张西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62-62,共1页
背景 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小非编码RNA分子(15~25个核苷酸),在许多生理和病理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miRNA在微重力环境下对骨重建的作用仍不清楚。微重力环境下,力学刺激缺失,骨会发生适应性重建,导致失重性骨质疏松的... 背景 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小非编码RNA分子(15~25个核苷酸),在许多生理和病理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miRNA在微重力环境下对骨重建的作用仍不清楚。微重力环境下,力学刺激缺失,骨会发生适应性重建,导致失重性骨质疏松的发生。mRNA是否参与微重力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miRNA在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力学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RNA-seq二代测序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培养与模拟微重力环境培养的MC3T3-E1成骨细胞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与mRNA,并通过RT-PCR对测序结果随机进行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筛选到的96666-5p进行功能分析,寻找其靶基因,并在成骨细胞中干扰其表达,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与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微重力环境下培养的成骨细胞中miRNA的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共有84条miRNA和991个mRNA上调,76条miRNA与961个mRNA下调。PCR验证模拟微重力环境下成骨细胞中96666-5p显著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在成骨细胞中干扰96666-5p的表达,促进成骨分化(ALP、OCN等表达上调),同时也促进了其靶基因的表达(Runx 2、Npnt、sox11等)。结论 Runx 2、Npnt、sox11可能参与了微重力环境下MC3T3-E1成骨细胞分化的进程,96666-5p可能在微重力环境下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在微重力环境下骨重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MC 成骨细胞分化 miR-96666-5p MIRNA 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