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简介
1
作者
朱芙英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4-285,共2页
微重力科学是随着当今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微重力环境为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机遇,蕴育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并正在培育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是空间科学研究的热点.为适应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需要,1995年9月4日由...
微重力科学是随着当今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微重力环境为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机遇,蕴育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并正在培育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是空间科学研究的热点.为适应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需要,1995年9月4日由总装备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投资建设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2003年4月通过全面验收,成为我国微重力科学研究基地.实验室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胡文瑞研究员.依托单位是中科院力学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国家
微重力实验
室
生物力学
空间生物技术
微重力
流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度发布近地轨道微重力实验机会公告
2
作者
王海名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0,共1页
印度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开展近地轨道载人飞行任务。近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面向印度科学界征求在近地轨道微重力平台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建议,相关微重力实验有望分别在约24个月和30个月后分两次进行(暂定)。研究提案可以是已有研究基...
印度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开展近地轨道载人飞行任务。近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面向印度科学界征求在近地轨道微重力平台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建议,相关微重力实验有望分别在约24个月和30个月后分两次进行(暂定)。研究提案可以是已有研究基础工作的延续,在微重力平台上进行短期(1~7天)研究,也可以是利用微重力环境开展的全新概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实验
近地轨道
印度
实验
机
公告
空间研究组织
科学研究
微重力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的微重力实验小卫星
3
作者
王存恩
《控制工程(北京)》
2000年第2期64-64,共1页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制订了'超星'计划,其首发星为微重力实验卫星,搭载在发射环境观测技术卫星(ADEOS-Ⅱ)的H-Ⅱ火箭第7发箭上发射,原计划2000年夏季发射,因H-Ⅱ火箭连续出故障,已决定推迟到2001年发射.这颗完全采用商用...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制订了'超星'计划,其首发星为微重力实验卫星,搭载在发射环境观测技术卫星(ADEOS-Ⅱ)的H-Ⅱ火箭第7发箭上发射,原计划2000年夏季发射,因H-Ⅱ火箭连续出故障,已决定推迟到2001年发射.这颗完全采用商用器件的微重力实验卫星重50kg,发射时呈500mm×500mm×500mm的正方体,发射轨道为高度690km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倾角98°,轨道周期为99分钟(其中日照时间为66分钟,日阴时间为33分钟),采用可展开四翼太阳电池帆板.卫星采用三轴姿态控制,主要测量敏感器是太阳敏感器、星跟踪器和GPS接收机。卫星不仅可提供理想的微重力实验环境完成微重力实验,还可按要求完成地球观测任务.表1给出了该星所提供的执行飞行任务资源。表2给出了该星的重量分配和功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超星”计划
微重力实验
小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站微重力流体实验设备需求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贾艳梅
钟红恩
张波常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4-589,共6页
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科学实验卫星及载人飞行器上开展的微重力流体实验情况进行论述和分析,重点分析了国际空间站(ISS)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设备情况.根据中国空间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发展需求,结合国际空间站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对设备的需...
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科学实验卫星及载人飞行器上开展的微重力流体实验情况进行论述和分析,重点分析了国际空间站(ISS)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设备情况.根据中国空间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发展需求,结合国际空间站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对设备的需求,提出了未来在中国空间站开展微重力流体实验时空间实验设备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空间站
微重力
流体
实验
科学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舟4号”飞船搭载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建福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3-153,共1页
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和解京昌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承担的"微重力液滴热毛细迁移实验"项目,利用自行研制的"通用流体实验装置",于2002年12月30日搭载"神舟4号"飞船,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空间...
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和解京昌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承担的"微重力液滴热毛细迁移实验"项目,利用自行研制的"通用流体实验装置",于2002年12月30日搭载"神舟4号"飞船,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空间实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舟4号”飞船
微重力
流体物理
实验
热毛细迁移
非线性动力学
参数范围
实验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简介
6
作者
朱芙英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9-250,共2页
微重力科学是应运载人航天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微重力环境为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机遇,孕育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并正在培育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是空间科学研究的热点.1995年9月4日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正式下文批准筹建...
微重力科学是应运载人航天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微重力环境为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机遇,孕育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并正在培育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是空间科学研究的热点.1995年9月4日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正式下文批准筹建“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由总装备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吲投资开始建设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1999年7月实验室上报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并纳入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重点
实验
室
微重力
环境
国家
微重力实验
室
简介
总装备部
知识创新
微重力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重力火箭设计中减旋方案等问题
被引量:
1
7
作者
程养民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讨论了一种微重力火箭总体设计中减旋方案、飞行载荷、气动加热与壁温计算等几个关键问题。结合该火箭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被动式减旋措施,即,安装反旋尾翼及辅助减旋机构,并分析了减旋与动稳定性的关系。对超高音速火...
讨论了一种微重力火箭总体设计中减旋方案、飞行载荷、气动加热与壁温计算等几个关键问题。结合该火箭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被动式减旋措施,即,安装反旋尾翼及辅助减旋机构,并分析了减旋与动稳定性的关系。对超高音速火箭的飞行载荷和气动热进行了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实验
探空火箭
旋转
飞行载荷
减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8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28,F0003,共2页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前身是国家微重力实验室,1995年由原国防科工委(现装备发展部)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建立,时任实验室主任为中国微重力科学领域著名,专家胡文瑞院士。2003年4月总装备部对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进行了全面验收,实验...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前身是国家微重力实验室,1995年由原国防科工委(现装备发展部)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建立,时任实验室主任为中国微重力科学领域著名,专家胡文瑞院士。2003年4月总装备部对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进行了全面验收,实验室工作进入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微重力
重点
实验
室
空间技术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六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在浙江温州召开
9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1-511,共1页
第六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22—25日在浙江温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联合主办.来自包括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航天集团第五...
第六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22—25日在浙江温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联合主办.来自包括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航天集团第五研究院和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等航天科技研发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等29个单位的85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科学
学术会议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温州
浙江
国家
微重力实验
室
航天技术
专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重力条件下燃料电池两相流研究取得进展
10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55,共1页
2006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百米落塔顺利实施了燃料电池内部两相流动短时微重力实验,获得了微重力条件下燃料电池内部伴有电化学反应的气液两相流动图象和相应电性能等实验数据。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动
微重力
条件
燃料电池
国家
微重力实验
室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北京工业大学
电化学反应
实验
数据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SJ-10卫星固体材料燃烧实验装置
被引量:
1
11
作者
尹永利
王双峰
+3 位作者
刘仁豪
杨京松
朱凤
田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2-496,共5页
为对微重力条件下固体材料着火和火焰传播特性进行研究,研制了实践十号(SJ-10)卫星固体材料燃烧实验装置.利用空间高真空条件,采用实验段内气体环境更新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在有限实验空间内对多个实验样品进行研究,并提供准确可控的实验...
为对微重力条件下固体材料着火和火焰传播特性进行研究,研制了实践十号(SJ-10)卫星固体材料燃烧实验装置.利用空间高真空条件,采用实验段内气体环境更新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在有限实验空间内对多个实验样品进行研究,并提供准确可控的实验环境条件(氧气浓度和气流速度).通过地面试验验证,该装置可通过实验样品、氧气浓度、气流速度、点火方式等实验参数的灵活组合,实现空间实验机会的充分利用和预定科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实验
燃烧
固体材料
SJ-10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行星星壤低速侵入过程力学响应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张熇
郭璠
+4 位作者
于洋
孙启臣
赵曾
金敬福
吕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75-1586,共12页
为研究小行星星壤在低速侵入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利用落塔实验舱构建微重力环境,制备典型的无黏性星壤模拟物,利用恒速加载方式模拟采样器等装置侵入星壤的过程,测量了模拟物的承载强度和边界应力随沉降深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模拟物表面形...
为研究小行星星壤在低速侵入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利用落塔实验舱构建微重力环境,制备典型的无黏性星壤模拟物,利用恒速加载方式模拟采样器等装置侵入星壤的过程,测量了模拟物的承载强度和边界应力随沉降深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模拟物表面形貌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微重力下星壤的承载能力较地球重力环境下大大降低,其响应特性更接近于流体,且与侵入速度、星壤孔隙率、颗粒粒径级配、侵入体尺寸等因素相关联。实验结果可为小行星表面着陆和采样装置的设计与验证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微重力实验
星壤
承载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返回式卫星与空间科学实验
被引量:
8
13
作者
李春华
倪润立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共发射了23颗返回式卫星.在多次返回式卫星任务中成功进行了大量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展情况、技术特点、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的空间科学实验情况;其次,介绍了...
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共发射了23颗返回式卫星.在多次返回式卫星任务中成功进行了大量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展情况、技术特点、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的空间科学实验情况;其次,介绍了卫星平台对有效载荷可提供的环境条件、服务支持以及载荷设备研制与卫星技术流程之间的匹配关系和接口要求;最后,对卫星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式卫星
卫星平台
空间
微重力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阵列压力传感器的嵌套式递推分布力辨识
14
作者
齐超群
彭思淇
+1 位作者
张慧博
戴士杰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合作目标消旋/捕获过程中柔性接触分布力实时精确辨识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压力传感器的嵌套式递推分布力辨识方法,实现了分布力接触域及其分布特性在时空耦合条件下的实时描述。首先,建立了分布接触力模型,利用其幂指函数特...
针对合作目标消旋/捕获过程中柔性接触分布力实时精确辨识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压力传感器的嵌套式递推分布力辨识方法,实现了分布力接触域及其分布特性在时空耦合条件下的实时描述。首先,建立了分布接触力模型,利用其幂指函数特性进行对数空间变换,随后引入形函数对分布力的时空特征进行解耦。在嵌套内层的空间域上,提出了一种改进Sigmoid函数的权重方程,并构建了基于S形权重函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S-WLS),以修正通过相邻响应量区域搜寻算法获得的接触域几何参数。在嵌套外层的时间域中,同时引入遗忘因子和权重因子,构建了用于动态求解分布力标准方程的递推式,并通过指数变换实现了分布力特征参数的精确辨识。最后,设计了基于阵列压力传感器的分布力采集系统,研制了等效微重力碰撞平台,并开展了斜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传统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在分布力特征参数辨识上具有显著优势,分布力辨识的相对误差范围仅为±8.8%。进一步采用Hazen计分方法对相对误差进行了95%置信水平的正态检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空间碎片消旋/捕获中动态分布力精确预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阵列压力传感器
分布力
参数辨识
微重力
碰撞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0年国际空间站科学实验简析
被引量:
1
15
作者
韩淋
杨帆
+2 位作者
王海霞
王林
冷伏海
《载人航天》
CSCD
2011年第5期58-64,共7页
介绍了国际空间站上微重力科学研究概貌,重点分析了2010年首次开展的新实验领域分布特征和新的研究主题,初步揭示了国际空间站科学实验发展态势和趋向。分析结果给出了国际空间站研究热点领域及表现活跃领域;深入研究了新实验集中的研...
介绍了国际空间站上微重力科学研究概貌,重点分析了2010年首次开展的新实验领域分布特征和新的研究主题,初步揭示了国际空间站科学实验发展态势和趋向。分析结果给出了国际空间站研究热点领域及表现活跃领域;深入研究了新实验集中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有望成为未来空间站科学实验的新热点及需要继续加强的研究问题,为未来的载人空间探索行动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远征任务
微重力
科学
实验
多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1年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续)
被引量:
1
16
作者
韩淋
杨帆
+2 位作者
王海霞
王林
冷伏海
《载人航天》
CSCD
2012年第3期93-96,共4页
概述2011年国际空间站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总体态势,介绍人体研究、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开发与验证、地球与空间科学及教育活动和推广等6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分析各领域科学实验开展情况及其新变化,探讨国际空间站科学...
概述2011年国际空间站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总体态势,介绍人体研究、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开发与验证、地球与空间科学及教育活动和推广等6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分析各领域科学实验开展情况及其新变化,探讨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态势和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考察任务
微重力
科学
实验
多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1年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上)
被引量:
1
17
作者
韩淋
杨帆
+2 位作者
王海霞
王林
冷伏海
《载人航天》
CSCD
2012年第2期90-96,共7页
概述2011年国际空间站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总体态势,介绍人体研究、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开发与验证、地球与空间科学及教育活动和推广等6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分析各领域科学实验开展情况及其新变化,探讨国际空间站科学...
概述2011年国际空间站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总体态势,介绍人体研究、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开发与验证、地球与空间科学及教育活动和推广等6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分析各领域科学实验开展情况及其新变化,探讨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态势和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考察任务
微重力
科学
实验
多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首个航天材料可燃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18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2期16-16,共1页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2013年2月6日报道,近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王双峰副研究员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空间实验设备使用材料的可燃性第1部分:要求》得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标准公告...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2013年2月6日报道,近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王双峰副研究员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空间实验设备使用材料的可燃性第1部分:要求》得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标准公告2012年第28号予以发布,并将于2013年2月15日起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可燃性
航天材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
微重力实验
室
力学研究所
使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盘绕式伸展臂纵杆变形分析研究
19
作者
马海波
穆育强
+1 位作者
黄海
赵旭瑞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5-43,共9页
介绍了一种纵杆变形分析的数值方法,用作盘绕式伸展臂逐层展开过程中的变形研究。该数值方法基于已有的弹性细杆变形分析理论,将伸展臂纵杆离散成一系列圆柱面约束条件下的短杆,分别对临界状态下的短杆进行边界条件确定和变形分析,进而...
介绍了一种纵杆变形分析的数值方法,用作盘绕式伸展臂逐层展开过程中的变形研究。该数值方法基于已有的弹性细杆变形分析理论,将伸展臂纵杆离散成一系列圆柱面约束条件下的短杆,分别对临界状态下的短杆进行边界条件确定和变形分析,进而运用迭代方法求得纵杆变形。针对在研伸展臂模型,分别进行微重力展开实验和根部展开动力学仿真,并将二者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考察该数值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所得纵杆变形状况与实验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作伸展臂设计阶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杆变形
弹性细杆分析
微重力
展开
实验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空金属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俐群
丁宏伟
常帅
《热加工工艺》
2025年第14期56-67,共12页
人类在探索太空的路上不断前行,从太空飞行到登陆火星、月球等地外行星,人类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建设地外行星基地以及修复与替换空间站和卫星零部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增材制造技术因其设计与制造的自由度高,在太空中...
人类在探索太空的路上不断前行,从太空飞行到登陆火星、月球等地外行星,人类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建设地外行星基地以及修复与替换空间站和卫星零部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增材制造技术因其设计与制造的自由度高,在太空中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太空中真空、微重力、粒子辐射、冷热温差等极端环境对太空增材制造技术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目前,大部分太空增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金属材料。介绍了太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种类、实验方法以及制造过程与服役性能面临的挑战,为太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增材制造
金属增材制造
微重力实验
方法
太空极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简介
1
作者
朱芙英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出处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4-285,共2页
文摘
微重力科学是随着当今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微重力环境为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机遇,蕴育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并正在培育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是空间科学研究的热点.为适应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需要,1995年9月4日由总装备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投资建设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2003年4月通过全面验收,成为我国微重力科学研究基地.实验室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胡文瑞研究员.依托单位是中科院力学所.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国家
微重力实验
室
生物力学
空间生物技术
微重力
流体物理
分类号
O3-26 [理学—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度发布近地轨道微重力实验机会公告
2
作者
王海名
机构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0,共1页
文摘
印度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开展近地轨道载人飞行任务。近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面向印度科学界征求在近地轨道微重力平台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建议,相关微重力实验有望分别在约24个月和30个月后分两次进行(暂定)。研究提案可以是已有研究基础工作的延续,在微重力平台上进行短期(1~7天)研究,也可以是利用微重力环境开展的全新概念研究。
关键词
微重力实验
近地轨道
印度
实验
机
公告
空间研究组织
科学研究
微重力
环境
分类号
V520.6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的微重力实验小卫星
3
作者
王存恩
出处
《控制工程(北京)》
2000年第2期64-64,共1页
文摘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制订了'超星'计划,其首发星为微重力实验卫星,搭载在发射环境观测技术卫星(ADEOS-Ⅱ)的H-Ⅱ火箭第7发箭上发射,原计划2000年夏季发射,因H-Ⅱ火箭连续出故障,已决定推迟到2001年发射.这颗完全采用商用器件的微重力实验卫星重50kg,发射时呈500mm×500mm×500mm的正方体,发射轨道为高度690km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倾角98°,轨道周期为99分钟(其中日照时间为66分钟,日阴时间为33分钟),采用可展开四翼太阳电池帆板.卫星采用三轴姿态控制,主要测量敏感器是太阳敏感器、星跟踪器和GPS接收机。卫星不仅可提供理想的微重力实验环境完成微重力实验,还可按要求完成地球观测任务.表1给出了该星所提供的执行飞行任务资源。表2给出了该星的重量分配和功耗情况.
关键词
日本
“超星”计划
微重力实验
小卫星
分类号
V474.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站微重力流体实验设备需求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贾艳梅
钟红恩
张波常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4-589,共6页
基金
载人航天工程项目资助(TG-2)
文摘
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科学实验卫星及载人飞行器上开展的微重力流体实验情况进行论述和分析,重点分析了国际空间站(ISS)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设备情况.根据中国空间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发展需求,结合国际空间站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对设备的需求,提出了未来在中国空间站开展微重力流体实验时空间实验设备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关键词
载人空间站
微重力
流体
实验
科学需求
Keywords
Space station
Microgravity fluid experiments
Scientific requirements
分类号
V52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舟4号”飞船搭载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建福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出处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3-153,共1页
文摘
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和解京昌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承担的"微重力液滴热毛细迁移实验"项目,利用自行研制的"通用流体实验装置",于2002年12月30日搭载"神舟4号"飞船,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空间实验任务.
关键词
“神舟4号”飞船
微重力
流体物理
实验
热毛细迁移
非线性动力学
参数范围
实验
内容
分类号
O314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简介
6
作者
朱芙英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出处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9-250,共2页
文摘
微重力科学是应运载人航天而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微重力环境为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机遇,孕育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并正在培育新一代高技术产业,是空间科学研究的热点.1995年9月4日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正式下文批准筹建“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由总装备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吲投资开始建设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1999年7月实验室上报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并纳入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体系.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重点
实验
室
微重力
环境
国家
微重力实验
室
简介
总装备部
知识创新
微重力
科学
分类号
V52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G322.21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重力火箭设计中减旋方案等问题
被引量:
1
7
作者
程养民
机构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四院四十一所
出处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文摘
讨论了一种微重力火箭总体设计中减旋方案、飞行载荷、气动加热与壁温计算等几个关键问题。结合该火箭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被动式减旋措施,即,安装反旋尾翼及辅助减旋机构,并分析了减旋与动稳定性的关系。对超高音速火箭的飞行载荷和气动热进行了分析计算。
关键词
微重力实验
探空火箭
旋转
飞行载荷
减旋方案
Keywords
microgravity test
sounding rocket
gyration
flight load
dynamic heating
分类号
V42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8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28,F0003,共2页
文摘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前身是国家微重力实验室,1995年由原国防科工委(现装备发展部)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建立,时任实验室主任为中国微重力科学领域著名,专家胡文瑞院士。2003年4月总装备部对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进行了全面验收,实验室工作进入正常运转。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微重力
重点
实验
室
空间技术
发展现状
分类号
V4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六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在浙江温州召开
9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1-511,共1页
文摘
第六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22—25日在浙江温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联合主办.来自包括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航天集团第五研究院和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等航天科技研发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等29个单位的85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关键词
微重力
科学
学术会议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温州
浙江
国家
微重力实验
室
航天技术
专业委员会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重力条件下燃料电池两相流研究取得进展
10
出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55,共1页
文摘
2006年3月,北京工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百米落塔顺利实施了燃料电池内部两相流动短时微重力实验,获得了微重力条件下燃料电池内部伴有电化学反应的气液两相流动图象和相应电性能等实验数据。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动
微重力
条件
燃料电池
国家
微重力实验
室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北京工业大学
电化学反应
实验
数据
电性能
分类号
TM911.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O359.1 [理学—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J-10卫星固体材料燃烧实验装置
被引量:
1
11
作者
尹永利
王双峰
刘仁豪
杨京松
朱凤
田柳
机构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2-496,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资助(XDA04020202-10
XDA04020410)
文摘
为对微重力条件下固体材料着火和火焰传播特性进行研究,研制了实践十号(SJ-10)卫星固体材料燃烧实验装置.利用空间高真空条件,采用实验段内气体环境更新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在有限实验空间内对多个实验样品进行研究,并提供准确可控的实验环境条件(氧气浓度和气流速度).通过地面试验验证,该装置可通过实验样品、氧气浓度、气流速度、点火方式等实验参数的灵活组合,实现空间实验机会的充分利用和预定科学目标.
关键词
微重力实验
燃烧
固体材料
SJ-10卫星
Keywords
Microgravity experiment
Combustion
Solid material
SJ-10 satellite
分类号
V52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行星星壤低速侵入过程力学响应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张熇
郭璠
于洋
孙启臣
赵曾
金敬福
吕雷
机构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75-1586,共12页
基金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
文摘
为研究小行星星壤在低速侵入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利用落塔实验舱构建微重力环境,制备典型的无黏性星壤模拟物,利用恒速加载方式模拟采样器等装置侵入星壤的过程,测量了模拟物的承载强度和边界应力随沉降深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模拟物表面形貌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微重力下星壤的承载能力较地球重力环境下大大降低,其响应特性更接近于流体,且与侵入速度、星壤孔隙率、颗粒粒径级配、侵入体尺寸等因素相关联。实验结果可为小行星表面着陆和采样装置的设计与验证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关键词
小行星
微重力实验
星壤
承载强度
Keywords
Asteroid
Microgravity experiments
Regolith
Bearing strength
分类号
V419.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返回式卫星与空间科学实验
被引量:
8
13
作者
李春华
倪润立
机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9,共6页
文摘
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共发射了23颗返回式卫星.在多次返回式卫星任务中成功进行了大量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展情况、技术特点、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的空间科学实验情况;其次,介绍了卫星平台对有效载荷可提供的环境条件、服务支持以及载荷设备研制与卫星技术流程之间的匹配关系和接口要求;最后,对卫星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返回式卫星
卫星平台
空间
微重力实验
Keywords
Recoverable satellite, Satellite platform, Microgravity experiment in space
分类号
V47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阵列压力传感器的嵌套式递推分布力辨识
14
作者
齐超群
彭思淇
张慧博
戴士杰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天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1B20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475249)资助。
文摘
针对合作目标消旋/捕获过程中柔性接触分布力实时精确辨识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压力传感器的嵌套式递推分布力辨识方法,实现了分布力接触域及其分布特性在时空耦合条件下的实时描述。首先,建立了分布接触力模型,利用其幂指函数特性进行对数空间变换,随后引入形函数对分布力的时空特征进行解耦。在嵌套内层的空间域上,提出了一种改进Sigmoid函数的权重方程,并构建了基于S形权重函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S-WLS),以修正通过相邻响应量区域搜寻算法获得的接触域几何参数。在嵌套外层的时间域中,同时引入遗忘因子和权重因子,构建了用于动态求解分布力标准方程的递推式,并通过指数变换实现了分布力特征参数的精确辨识。最后,设计了基于阵列压力传感器的分布力采集系统,研制了等效微重力碰撞平台,并开展了斜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传统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在分布力特征参数辨识上具有显著优势,分布力辨识的相对误差范围仅为±8.8%。进一步采用Hazen计分方法对相对误差进行了95%置信水平的正态检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空间碎片消旋/捕获中动态分布力精确预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案。
关键词
空间碎片
阵列压力传感器
分布力
参数辨识
微重力
碰撞
实验
Keywords
space debris
array pressure sensor
distributed forc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icrogravity collision experiment
分类号
TH11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TH823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TH89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0年国际空间站科学实验简析
被引量:
1
15
作者
韩淋
杨帆
王海霞
王林
冷伏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11年第5期58-64,共7页
文摘
介绍了国际空间站上微重力科学研究概貌,重点分析了2010年首次开展的新实验领域分布特征和新的研究主题,初步揭示了国际空间站科学实验发展态势和趋向。分析结果给出了国际空间站研究热点领域及表现活跃领域;深入研究了新实验集中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有望成为未来空间站科学实验的新热点及需要继续加强的研究问题,为未来的载人空间探索行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远征任务
微重力
科学
实验
多学科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Expedition
Microgravity Scientific Experiments
Muhidisciplinary
分类号
V41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1年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续)
被引量:
1
16
作者
韩淋
杨帆
王海霞
王林
冷伏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12年第3期93-96,共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Q110021)
文摘
概述2011年国际空间站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总体态势,介绍人体研究、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开发与验证、地球与空间科学及教育活动和推广等6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分析各领域科学实验开展情况及其新变化,探讨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态势和趋向。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考察任务
微重力
科学
实验
多学科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Expedition
Microgravity Scientific Experiments
Multidisciplinary
分类号
V476.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V41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1年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上)
被引量:
1
17
作者
韩淋
杨帆
王海霞
王林
冷伏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12年第2期90-96,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国际空间站科学实验与科研设备关联关系的揭示及其应用研究"(Q110021)
文摘
概述2011年国际空间站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总体态势,介绍人体研究、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开发与验证、地球与空间科学及教育活动和推广等6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分析各领域科学实验开展情况及其新变化,探讨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态势和趋向。
关键词
国际空间站
考察任务
微重力
科学
实验
多学科
分类号
V476.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V41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首个航天材料可燃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18
出处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2期16-16,共1页
文摘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2013年2月6日报道,近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王双峰副研究员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空间实验设备使用材料的可燃性第1部分:要求》得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标准公告2012年第28号予以发布,并将于2013年2月15日起实施,
关键词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可燃性
航天材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
微重力实验
室
力学研究所
使用材料
分类号
T-652.1 [一般工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盘绕式伸展臂纵杆变形分析研究
19
作者
马海波
穆育强
黄海
赵旭瑞
机构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5-43,共9页
文摘
介绍了一种纵杆变形分析的数值方法,用作盘绕式伸展臂逐层展开过程中的变形研究。该数值方法基于已有的弹性细杆变形分析理论,将伸展臂纵杆离散成一系列圆柱面约束条件下的短杆,分别对临界状态下的短杆进行边界条件确定和变形分析,进而运用迭代方法求得纵杆变形。针对在研伸展臂模型,分别进行微重力展开实验和根部展开动力学仿真,并将二者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考察该数值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所得纵杆变形状况与实验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作伸展臂设计阶段的参考。
关键词
纵杆变形
弹性细杆分析
微重力
展开
实验
动力学仿真
Keywords
longeron deformation
elastic rod analysis
micro-gravity deployment test
dynamic simulation
分类号
V414.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空金属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俐群
丁宏伟
常帅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结构精密焊接与连接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加工工艺》
2025年第14期56-67,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B4603702)。
文摘
人类在探索太空的路上不断前行,从太空飞行到登陆火星、月球等地外行星,人类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建设地外行星基地以及修复与替换空间站和卫星零部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增材制造技术因其设计与制造的自由度高,在太空中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太空中真空、微重力、粒子辐射、冷热温差等极端环境对太空增材制造技术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目前,大部分太空增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金属材料。介绍了太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种类、实验方法以及制造过程与服役性能面临的挑战,为太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太空增材制造
金属增材制造
微重力实验
方法
太空极端环境
Keywords
spac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icrogravity testing methods
extreme space environments
分类号
TG455 [金属学及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简介
朱芙英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印度发布近地轨道微重力实验机会公告
王海名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日本的微重力实验小卫星
王存恩
《控制工程(北京)》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空间站微重力流体实验设备需求分析
贾艳梅
钟红恩
张波常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神舟4号”飞船搭载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赵建福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简介
朱芙英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微重力火箭设计中减旋方案等问题
程养民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第六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在浙江温州召开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微重力条件下燃料电池两相流研究取得进展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SJ-10卫星固体材料燃烧实验装置
尹永利
王双峰
刘仁豪
杨京松
朱凤
田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小行星星壤低速侵入过程力学响应的实验研究
张熇
郭璠
于洋
孙启臣
赵曾
金敬福
吕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国返回式卫星与空间科学实验
李春华
倪润立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基于阵列压力传感器的嵌套式递推分布力辨识
齐超群
彭思淇
张慧博
戴士杰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2010年国际空间站科学实验简析
韩淋
杨帆
王海霞
王林
冷伏海
《载人航天》
CSCD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2011年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续)
韩淋
杨帆
王海霞
王林
冷伏海
《载人航天》
CSCD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2011年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上)
韩淋
杨帆
王海霞
王林
冷伏海
《载人航天》
CSCD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国首个航天材料可燃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航天器工程》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盘绕式伸展臂纵杆变形分析研究
马海波
穆育强
黄海
赵旭瑞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太空金属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李俐群
丁宏伟
常帅
《热加工工艺》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