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两级微通道分离工艺的甲醇制烯烃废水深度处理
- 1
-
-
作者
周渝
唐甜
熊子悠
韦奇
-
机构
陕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出处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8,共9页
-
文摘
甲醇制烯烃(MTO)工艺中,因原始设计的缺陷,工艺水中的芳烃和重组分不能被汽提出来,导致污水汽提塔底部的净化水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悬浮态和胶体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含量较高,成为实现废水回用的障碍。针对当前MTO废水处理的这一技术短板,本文以现场实验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旋流再生型微通道分离器串联流程用以分级处理MTO净化水,一级分离器用于去除净化水中的非溶解态污染物,降低部分COD含量,二级分离器用于深度去除COD。其中吸附剂选择一级MC-1、二级MC-4具有最佳的吸附效率,床层截面流速控制在2.5mm/s最为合适。经处理后的净化水平均浊度由18.3NTU降低至2NTU,悬浮物含量由进口的18mg/L降至2.79mg/L,分离效率基本高于80%,化学需氧量COD含量平均降低了318mg/L,分离净化效果明显,经处理后的净化水可替代透平凝液用于烯烃分离水洗塔或回用至其他用水单元。该工艺具有低成本,对悬浮态颗粒、胶体态颗粒、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率高,分离媒质再生彻底等特点,有效解决了甲醇制烯烃(MTO)工艺中废水回用难的问题,对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废水处理
微通道分离
旋流再生
化学需氧量
-
Keywords
methanol to olefins
wastewater treatment
microchannel separation
swirl regeneration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
分类号
TQ221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基于新型微通道分离技术的甲醇制烯烃废水处理
被引量:8
- 2
-
-
作者
黄起中
刘冰
马红鹏
吕文杰
-
机构
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废水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9-67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0075)。
-
文摘
甲醇制烯烃(MTO)开辟了一条制取低碳烯烃的新途径,但由于MTO反应器内旋风分离器分离精度的限制,微细催化剂颗粒会进入后续的水系统,从而产生大量废水。MTO急冷废水中微细颗粒的分离是实现废水回用的关键,针对目前MTO废水处理技术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旋流再生型微通道分离技术处理MTO废水,并建立了处理量为50t/h的工业级实验装置进行长周期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在处理MTO废水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平均悬浮物含量从143mg/L降至22mg/L,分离媒质的平均悬浮物残留率在2%以下。该技术具有运行周期长、对悬浮物去除效率高、运行压降低、分离媒质再生彻底等特点,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缓解了甲醇制烯烃装置水系统的堵塞,并极大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废水
微通道型分离
旋流再生
催化剂
-
Keywords
methanol to olefin
wastewater
microchannel separation
swirl regeneration
catalyst
-
分类号
TQ051.8
[化学工程]
-
-
题名微通道耦合反渗透膜串联处理甲醇制烯烃废水工艺优化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周渝
夏太阳
韦奇
唐甜
田磊
-
机构
陕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装备与工程事业部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51,共9页
-
文摘
根据甲醇制烯烃(MTO)工艺特点,在甲醇制烯烃反应产物中,约56%(质量分数)是水,是全厂水平衡的重要环节,也是全厂污水处理单元的主要来源,现阶段国内MTO装置产水均排至污水处理单元进行处理。若能回收利用这部分水,能极大降低煤化工的单位产品水耗。传统的单一分离技术无法满足对水中无机催化剂颗粒及反应副产有机物的协同去除,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多物理分离技术协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废水处理中。本文工作以现场实验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微通道耦合反渗透膜串联处理甲醇制烯烃废水工艺,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长周期实验表明,MTO净化水经处理后的水样平均浊度由24.55NTU降低至0.57NTU,平均COD由进口的521mg/L降低至58.7mg/L,分离净化效果明显;MTO外排净化水使用串联工艺处理后,单套MTO装置预计每年废水减排111.5万吨,节省电耗1.79×10^(5)kW·h,节约生产费用1706.4万元。该工艺具有投资少、耗能低、处理效率高及操作简便、吸附介质及膜可反洗再生、运行平稳等特点,有效解决了甲醇制烯烃工艺中净化水回用难、排放难的问题,对改善水资源、实现绿色化工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微通道分离
反渗透膜分离
甲醇制烯烃废水
工艺优化
现场实验
-
Keywords
micro-channel separation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separation
methanol to olefins wastewater
process optimization
field experiment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Q221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
-
题名取消药剂消耗的电脱盐污水物理法预处理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洪波
-
机构
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88-2796,共9页
-
文摘
炼油废水中油分与悬浮物的高效、低耗分离关乎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减污降碳目标。针对电脱盐污水中油分与悬浮物复合以及水质波动问题,本文通过组合亲水性和亲油性颗粒介质构建组合颗粒微通道分离床层,并耦合旋流再生开发沸腾床分离技术,相继通过小试和中试试验验证组合颗粒微通道分离对电脱盐污水的脱固除油预处理效果,并针对中国石化某炼油厂的电脱盐污水提出物理法预处理工程方案,对比分析物理法预处理工艺相较传统“老三套”的经济性差别。沸腾床分离器中高速摄像可视化测试表明,组合颗粒能够实现油滴有效捕集,且亲水颗粒的引入对分离效果未产生负面影响;针对油分和悬浮物浓度剧烈波动的实际电脱盐污水,现场1m3/h沸腾床分离器出水含油率和固含量可稳定控制在20mg/L和50mg/L以内,而10m^(3)/h沸腾床分离中试试验证实物理法预处理工艺可长周期持续实现出水维持稳定。相较于“均质+隔油+气浮”传统预处理工艺,物理法预处理工艺取消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等药剂消耗,并同时避免了气浮浮渣等危险废物的产生,同时体现了经济和环保优势。
-
关键词
电脱盐污水
组合颗粒
微通道分离
物理法
-
Keywords
electric desalting wastewater
combined granular media
microchannel separation
physical separation
-
分类号
X5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