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管表面微观结构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1
作者 陈雪华 周聪 高丽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1-351,共1页
关键词 石墨管 扫描电镜观察 微观结构变化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 表面 痕量元素分析 使用次数 质检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Sn的粘度及其熔体微观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中喜 耿浩然 +1 位作者 陶珍东 孙春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3-666,共4页
通过对液态Sn的粘度的系统测量和分析,借助DTA-TG综合热分析方法,研究了金属熔体Sn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熔体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n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呈明显的不连续性,根据粘度的变化可以将熔体状态分为高温区、中温区... 通过对液态Sn的粘度的系统测量和分析,借助DTA-TG综合热分析方法,研究了金属熔体Sn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熔体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n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呈明显的不连续性,根据粘度的变化可以将熔体状态分为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各温区间存在粘度突变温度点。在突变温度点处,金属熔体Sn可能发生了微观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Sn 粘度 变化规律 微观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循环对变质砂岩微观结构损伤与宏观力学劣化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廷 何刘 +1 位作者 王维 顾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7,共12页
为研究水岩循环过程中变质砂岩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变化对宏观物理力学参数弱化的影响,通过水岩循环试验,对变质砂岩微观矿物成分、结构在水岩循环过程中的演化机制及其与宏观物理力学参数相互关系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各项物... 为研究水岩循环过程中变质砂岩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变化对宏观物理力学参数弱化的影响,通过水岩循环试验,对变质砂岩微观矿物成分、结构在水岩循环过程中的演化机制及其与宏观物理力学参数相互关系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各项物理力学指标随着水岩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衰减,其衰减速率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缓。水岩循环后岩石抗压强度试验表明,应力-应变曲线中初始裂隙压密阶段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出现并且变得明显,岩石试样破坏特征有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由剪切破坏向拉张破坏转变的趋势。结合XRD和SEM试验手段对矿物成分及微观孔隙平面面积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绿泥石、云母、斜长石等矿物的水化溶蚀作用以及微观孔隙的水化扩展,是造成岩石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利用矿物成分劣化度D_(m)和微观结构劣化度D_(c)的概念来表达岩石水岩循环微观损伤量化指标,并建立了水岩循环作用下受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影响下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弱化的回归模型。该模型的提出能够为水岩循环下相关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循环 物理力学参数 微观结构变化 弱化机制 岩石损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吊大鼠股骨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超 蒲放 +1 位作者 孙联文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力学性能 尾吊大鼠 股骨 微观结构变化 模拟失重 微重力环境 骨质量 力学实验 连接性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实验细观力学研究的小型剪切仪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梅英 袁建新 +1 位作者 古流祥 潘轺湘 《岩土力学》 EI CSCD 1996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适应实验细观力学研究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可以配装在光学体视显微镜下的小型剪切仪,可以很直观地观察试样在受力过程中微结构变形破坏的全过程。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项对各类土和软岩进行细观力学研究非常有用的新设备。
关键词 实验细观力学 小型剪切仪 微观结构变化 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头汤在体外仿生消化系统中的运动参数优化及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柳 陶宁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2-98,共7页
通过对体外仿生消化系统的关键运动参数进行优化,探究了大眼金枪鱼头汤中微/纳米颗粒(micro/nano-sized particles,MNPs)在其中的消化行为。通过调节胃倾斜角和幽门打开频率的运动参数,使胃排空曲线与体内数据拟合;通过在胃消化过程中... 通过对体外仿生消化系统的关键运动参数进行优化,探究了大眼金枪鱼头汤中微/纳米颗粒(micro/nano-sized particles,MNPs)在其中的消化行为。通过调节胃倾斜角和幽门打开频率的运动参数,使胃排空曲线与体内数据拟合;通过在胃消化过程中流加盐酸调节胃内pH使其贴近人体真实胃内消化环境;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鱼头汤中MNPs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胃倾斜角的运动参数在0~1 min为0°/min,1~4 min为3°/min,4~31 min为0.1°/min,31~61 min为1.0°/min,61~91 min为0.4°/min,91~121 min为0.1°/min;幽门在0~6 min不打开,6~121 min胃挤压3次,幽门打开1次;备用泵在1~21 min以0.3 mL/min的速度流加1 mol/L的盐酸时,消化条件最优并且鱼头汤的消化特性与相关体内文献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头汤 体外仿生消化系统 运动参数优化 微/纳米颗粒(MNPs) 微观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尿素体系两步法对纯亚麻纱线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一传 曹新伟 +5 位作者 王宗伟 孔志方 朱博 王蕾 刘建立 高卫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76-1780,1790,共6页
24Nm的纯亚麻纱线进行碱-尿素两步法预处理,考察氢氧化钠浓度、尿素浓度、碱处理时间、尿素处理时间、浴比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预处理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13%,尿素浓度5.5%,碱处理时间15min,尿素处理时间15... 24Nm的纯亚麻纱线进行碱-尿素两步法预处理,考察氢氧化钠浓度、尿素浓度、碱处理时间、尿素处理时间、浴比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预处理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13%,尿素浓度5.5%,碱处理时间15min,尿素处理时间15min,浴比为1∶17.5。在此条件下处理后,亚麻纤维取向度和结晶度明显变小,纤维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纤维排列更整齐、紧密,纱线的断裂强力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纱线 碱-尿素改性 单因素分析实验 正交实验 微观结构变化 强伸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
8
作者 肖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1-631,共1页
昆明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考虑了冷却方式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冷却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温度... 昆明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考虑了冷却方式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冷却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喷水冷却后,除粗骨料替代率为60%的再生混凝土,其余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低于600℃温度作用后,与自然冷却的再生混凝土相比,喷水冷却的再生混凝土强度更低,高于600℃温度作用后,冷却方式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抗压强度 再生混凝土 高温后 抗压强度试验 昆明理工大学 微观结构变化 扫描电镜分析 冷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贮藏过程中硬化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9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71,共1页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杨宝等农业及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针对我国最早栽培的果树品种——板栗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硬化及品质劣变现象,运用X射线衍射晶体特性、热力学特性、质构特性...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杨宝等农业及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针对我国最早栽培的果树品种——板栗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硬化及品质劣变现象,运用X射线衍射晶体特性、热力学特性、质构特性与气质联用色谱分析技术,从碳水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物理学特性角度提出.淀粉和水溶性多橱的降解与微观结构变化是板栗果实发生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机制 贮藏过程 板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食品质量安全 色谱分析技术 微观结构变化 晶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derite pyrolysis in suspension roasting:An in-situ study on kinetics,phase transformation,and product properties 被引量:5
10
作者 ZHANG Qi SUN Yong-sheng +2 位作者 QIN Yong-hong GAO Peng YUAN Shu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749-1760,共12页
Siderite,as an abundant iron ore,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utilized,with a low utilization rate.In this study,the in-situ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siderite during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SMR)were investigate... Siderite,as an abundant iron ore,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utilized,with a low utilization rate.In this study,the in-situ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siderite during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SMR)were investigated to improve the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siderite to magnetite and CO,enrich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green SMR using siderite as a reductant.According to the gas products analyses,the peak value of the reac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and its curves presented the feature of an early peak and long tail.The mechanism function of the siderite pyrolysis was the contraction sphere model(R_(3)):f(α)=3(1−α)2/3;E_(α)was 46.4653 kJ/mol;A was 0.5938 s^(−1);the kinetics equation was k=0.5938exp[−46.4653/(RT)].The in-situ HT-XR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iderite was converted into magnetite and wüstite that exhibited a good crystallinity in SMR under a N_(2) atmosphere.At 620℃,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M_(s)),remanence magnetization(Mr),and coercivity(Hc)of the product peaked at 53.63×10^(-3)A·m^(2)/g,10.23×10^(-3)A·m^(2)/g,and 12.40×10^(3)A/m,respectively.Meanwhile,the initial particles with a smooth surface were transformed into particles with a porous and loose structure in the roasting process,which would contribute to reducing the grinding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ERITE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 reaction kinetics phase transformation magnetic transi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microwave assisted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 of oolitic hematite ore 被引量:7
11
作者 ZHOU Wen-tao SUN Yong-sheng +2 位作者 HAN Yue-xin GAO Peng LI Yan-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20-432,共13页
Oolitic hematite is an iron ore resource with rich reserves,complex composition,low grade,fine disseminated particle sizes,and a unique oolitic structure.In this study,a microwave-assisted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 Oolitic hematite is an iron ore resource with rich reserves,complex composition,low grade,fine disseminated particle sizes,and a unique oolitic structure.In this study,a microwave-assisted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to recover and utilize the o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icrowave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of 1050℃ for 2 min,a magnetic concentrate with an iron grade of 58.72%at a recovery of 89.32%was obtained by microwave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 and magnetic separation.Moreover,compared with the no microwave pretreatment case,the iron grade and recovery increased by 3.17%and 1.58%,respectively.Microwave pretreatment increased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the roasted products from 24.974 to 39.236(A∙m^(2))/kg and the saturation susceptibility from 0.179×10^(−3) m^(3)/kg to 0.283×10^(−3) m^(3)/kg.Microcracks were formed between the iron and gangue minerals,and they gradually extended to the core of oolite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pretreatment time.The reducing gas diffused from outside to inside along the microcracks,which promoted the se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eak magnetic hematite into the strong magnetic magnet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olitic hematite MICROWAVE suspension magnetization roasting phase and magnetic trans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