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亚当·斯密的一个论点谈起——浅析企业微观经济效果同社会宏观经济效果的统一和矛盾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洪庆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6期80-81,共2页
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人们熟知的论点: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虽然每个企业主追求的都是个人的经济利益,但他们的利己行为汇合起来,却会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 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人们熟知的论点: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虽然每个企业主追求的都是个人的经济利益,但他们的利己行为汇合起来,却会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个论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自由竞争的市场对于商品生产者确实有一种自动调节的作用,它通过供求变化、价格涨落、盈利亏损,引导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社会劳动在各类产品上的分配。但是,这种论点未免把问题绝对化、理想化了,它只强调了企业盈利动机同满足社会需要相一致的方面,却无视二者相矛盾的方面。首先,这里设想的那种完全的自由竞争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并不存在,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垄断成分日渐增加,少数大企业可以凭借垄断地位限制竞争、影响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其次,那只“看不见的手”并不十分神妙,它的调节往往是事后的、被动的、不稳定的,难以避免生产的周期性震荡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再次,有些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直接损害着全社会的利益,如生产和出售毒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效果 企业盈利 自由竞争 商品生产者 周期性震荡 微观经济活动 资本主义 经济利益 社会财富 各类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的必要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健君 《企业经济》 1986年第3期61-63,共3页
最近已有人呼吁创建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这是改革的呼声,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发展的呼声。本文主要就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创建这门学科的重大意义作一探讨。一门学科的特殊研究对象是由客观世界巾的某一特殊矛盾或... 最近已有人呼吁创建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这是改革的呼声,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发展的呼声。本文主要就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创建这门学科的重大意义作一探讨。一门学科的特殊研究对象是由客观世界巾的某一特殊矛盾或某一组特殊矛盾构成的。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社会主义微观经济活动当中的一系列特殊矛盾,或者说她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微观经济活动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主义微观经济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活动,另一类是社会主义消费者的活动规律即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的消费活动。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繁复杂,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不可能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加以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 微观经济 微观经济活动 研究对象 活动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 特殊矛盾 社会主义企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微观经济关系的新设想
3
作者 张铎 《经济问题》 1985年第10期13-16,共4页
迄今为止的经济改革,侧重于从宏观经济关系上,即从企业外部条件方面进行的改革。这些改革逐渐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现有的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已经愈不适应了。改革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即改革... 迄今为止的经济改革,侧重于从宏观经济关系上,即从企业外部条件方面进行的改革。这些改革逐渐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现有的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已经愈不适应了。改革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即改革微观经济关系,使之与新的外部条件相适应,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企业 外部条件 经济体制改革 所有制关系 微观经济活动 所有制形式 企业内部 经济关系 国有制 新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新看法 国家经济职能应当是只管微观经济的共同的外部条件
4
作者 田遇春 《理论学刊》 1985年第7期44-44,共1页
长期以来,对国家问题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国家的本质”、“国家消亡的条件和趋势”等方面,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有效地组织、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即国家的经济职能,则研究不够。一些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著,认为指导改革的一个基本... 长期以来,对国家问题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国家的本质”、“国家消亡的条件和趋势”等方面,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有效地组织、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即国家的经济职能,则研究不够。一些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著,认为指导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国家只管宏观经济,至于微观经济完全可以放开、搞活。冯仑认为: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不仅要求生产要素在微观的企业达到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经济活动 外部条件 国家经济职能 宏观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 国民经济 国家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 地组织 生产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
5
作者 尹继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53-58,共6页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对统一的社会经济现象从不同层次上分析产生的两个经济范畴。概括地说,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微观经济是指每个生产单位的经济。
关键词 宏观经济运行 市场机制 微观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 经济运行模式 计划机制 价值规律 有计划商品经济 生产单位 宏观与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宏观间接控制
6
作者 史忠良 《求实》 1986年第1期31-33,共3页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活力的表现,在于微观搞活和宏观有效控制,两者缺一不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既能使微观搞活,又能对宏观实行有效间接控制的经济体制。 一、在微观搞活的同时,必须加强宏观间接控制 赵紫阳总理在《关于制定“...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活力的表现,在于微观搞活和宏观有效控制,两者缺一不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既能使微观搞活,又能对宏观实行有效间接控制的经济体制。 一、在微观搞活的同时,必须加强宏观间接控制 赵紫阳总理在《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过去几年,在放开放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在进一步完善微观经济活动和机制的同时,从宏观上加强对经济活动的间接控制。”我认为,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中得出的一个有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控制 微观搞活 综合运用 经济体制改革 宏观经济活动 宏观控制 经济杠杆 微观经济活动 直接控制 经济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敬琏 周叔莲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5期48-56,共9页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问题,是同社会主义经济的属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坚持计划经济,加强和改进计划工作,讨论这个问题是很必要的。本文准备着重从理论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方式理...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问题,是同社会主义经济的属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坚持计划经济,加强和改进计划工作,讨论这个问题是很必要的。本文准备着重从理论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方式理论的演进任何一个社会化的生产体系,都有一个按照客观上要求的比例在不同使用价值生产部门间分配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问题。马克思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指令性计划 市场机制 控制企业 国民经济 微观经济活动 市场调节 经济学家 计划工作 生产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朋荣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17,共4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谈几点看法。 1 市场经济,简要说来,就是由市场价格调节的经济。与高度集中...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谈几点看法。 1 市场经济,简要说来,就是由市场价格调节的经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从经济决策的主体看,市场经济是群众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决策的主体不是少数计划官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整理信息 发展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 生产力标准 市场调节 收入差距 生产关系标准 微观经济活动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八教授谈新的一年经济发展与改革
9
作者 卫兴华 宋涛 +5 位作者 顾海良 厉以宁 黄范章 张胜旺 张南征 杨会春 《人民论坛》 1994年第1期10-17,共8页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相互统一。这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思。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两大主题。两者存在着相互联系、相...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相互统一。这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思。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两大主题。两者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微观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生活 人类社会生产 卫兴华 平均利润率 共同富裕 生产要素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法》的经济分析和评价
10
作者 曹建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法律经济分析 《证券法》 微观经济活动 评价 交易费用 经济法律制度 正义问题 效益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11
作者 许经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4-48,共5页
当前正在进行着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而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就是要建立间接管理与直接管理相结合,以间接管理为主,在合理... 当前正在进行着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而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就是要建立间接管理与直接管理相结合,以间接管理为主,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经济杠杆来调节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以保证国家宏观经济计划目标的实现。这种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 市场调节 价格体制改革 指导性计划 微观经济活动 有计划商品经济 经济杠杆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权分离与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
12
作者 魏杰 《浙江学刊》 1987年第5期58-60,共3页
完善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是当前我国完善间接宏观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搞好国家所有制模式的改革。就是说,由于微观经济运行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运行状况,而国家所有制又在我国... 完善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是当前我国完善间接宏观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搞好国家所有制模式的改革。就是说,由于微观经济运行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运行状况,而国家所有制又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建立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必须按照间接宏观控制对于微观基础的要求改革国家所有制模式。间接宏观控制对于微观基础的要求是:一方面,微观经济活动对于国家的宏观控制意图要有灵敏的反应,能够积极地按照国家的预期控制目标运行;另一方面,微观经济活动能够受制于间接宏观控制的调节,不致于使国家的宏观控制对它失去约束力。因此,从有利于建立有效的间接宏观控制的微观基础来看,国家所有制的运行模式应该满足这样两个原则:第一,国家虽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占有企业,但并不直接经营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基础 两权分离 国家所有制 所有制模式 微观经济活动 运行模式 主导地位 两个原则 经营承包责任制 国有制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放开搞活与监督控制的关系
13
作者 黄世良 《湖湘论坛》 1993年第3期34-36,共3页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把企业推向市场,由市场引导企业,这给我国政府经济领域的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政府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放开各种市场,把更多的权力还给企业,让企业根据市场...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把企业推向市场,由市场引导企业,这给我国政府经济领域的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政府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放开各种市场,把更多的权力还给企业,让企业根据市场价值规律自主生产和经营;另一方面,为保证整个经济运行的有序性和各种市场的稳定性,政府应该加强经济领域的控制和监督功能。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开搞活 监督控制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运行 自主生产 经济发展 微观经济活动 监督功能 生产力布局 社会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
14
作者 王奇华 《商业经济研究》 1985年第2期14-18,23,共6页
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是增强企业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拓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 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是增强企业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拓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迫切需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战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管理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水平 企业活力 战略决策 职责分开 社会经济基础 社会物质财富 未来社会 微观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下行时期政策调整的目标、特征与原则
15
作者 贾宝林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Z期7-9,共3页
进入21世纪,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公共政策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变。从1978年到21世纪初,各项政策围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增长,其中GDP的增长是最重要的政策目标,该时期的政策可简称为"增长导... 进入21世纪,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公共政策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变。从1978年到21世纪初,各项政策围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增长,其中GDP的增长是最重要的政策目标,该时期的政策可简称为"增长导向"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调整 收入差距问题 工业为主导 金融危机 收入分配秩序 外部经济环境 政策转变 居民收入分配 社会和谐程度 微观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金融调节手段实现宏观经济的间接控制
16
作者 王美卿 李元驯 《经济科学》 1986年第4期26-29,共4页
建立、健全间接控制体系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传统的具有自然经济特征的产品经济,是通过指令性计划,靠行政命令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直接控制与管理。这种依据产品经济的运行方式而建立起来的直接控制方式... 建立、健全间接控制体系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传统的具有自然经济特征的产品经济,是通过指令性计划,靠行政命令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直接控制与管理。这种依据产品经济的运行方式而建立起来的直接控制方式,特点是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经济联系方式是纵向封闭型的,调节体系实行物资切块分配,通过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资源的分配,调控手段主要靠行政命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调节手段 间接控制 宏观经济 产品经济 控制方式 直接控制 运用 联系方式 货币政策 微观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依据和具体形式
17
作者 古克武 谷超 《学术界》 CSSCI 1991年第4期71-75,共5页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其运行机制计划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在总体上按照计划规律的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它不仅要求实行计划管理。
关键词 计划经济 市场调节 计划机制 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 微观经济活动 中国 客观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18
作者 黄方正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10,共3页
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黄方正持续有效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充分肯定宏观调控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促进... 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黄方正持续有效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充分肯定宏观调控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调控 有效性 间接调控 国有企业 政府调控 微观基础 微观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协调 直接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宏观经济调控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19
作者 李庆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8-94,共7页
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容与方式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导致了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上,从原来大量的微观经济活动中脱离出来,主要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协调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容与方式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导致了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上,从原来大量的微观经济活动中脱离出来,主要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协调经济发展中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规划未来经济发展目标,控制货币发行,为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环境,以防止分配过度不公,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发展;在形式上从以直接调控为主转变为间接调控为主,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从直接作用于企业转变为作用于市场。最后,作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给予了具体界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职能转变 宏观经济运行 经济体制改革 微观经济活动 转变政府职能 经济实体 政府经济职能 翻牌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若干观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维满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10-12,共3页
今年七月下旬,我院受全国高校《国民经济计划学》研究会的委托,承办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根据陈云同志春节讲话精神,集中地讨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同志们一致认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完全正确,因为它符合我国现... 今年七月下旬,我院受全国高校《国民经济计划学》研究会的委托,承办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根据陈云同志春节讲话精神,集中地讨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同志们一致认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完全正确,因为它符合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商品生产同时存在的这一客观经济基础。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不仅有利于把宏观经济决策搞准,把微观经济活动搞活,而且可以使得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为组织管理社会主义经济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与会同志在肯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问题在理解上有许多不同看法,提出不少观点。现将若干观点简介如下,顺便谈谈我的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 市场调节 社会主义经济 我国现阶段 生产资料公有制 商品生产 商品经济 国民经济计划学 微观经济活动 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