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
作者 许经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62,共7页
从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成功的一部分。但它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全部问题。要解决客观存在着的深层次矛盾,即农业比较利益偏低与价值规律调节方向不相一致的矛盾,还必须因势利导地发... 从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成功的一部分。但它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全部问题。要解决客观存在着的深层次矛盾,即农业比较利益偏低与价值规律调节方向不相一致的矛盾,还必须因势利导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而把农业规模经营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制 农业产业化 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比较利益偏低 农业规模经营 乡镇企业 农民 发展农业 龙头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的再认识
2
作者 许经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5-19,共5页
本文认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应当突出微观经济组织重新塑造这个中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重新构造。但是,当农户被塑造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就应... 本文认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应当突出微观经济组织重新塑造这个中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重新构造。但是,当农户被塑造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就应当放在如何为农民进入市场铺平道路。在现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家庭经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家庭经营的内容,既包括承包经济又包括自营经济,这两部分融合在一起构成新型的家庭经济。即使是承包经济,由于其投入的生产要素除土地之外大部分是由农户个人所提拱,因而其生产经营活动有可能从以往面向集体转向面向市场。如果说落实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那么,强化农村微观经济组织自负盈亏的责任,则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微观经济体制 我国农村 农村人民公社 生产经营自主权 承包户 再认识 体统 家庭联产承包制 自负盈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
3
作者 许经勇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1期19-24,共6页
我国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许经勇我国城乡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问题;二是经营权的再分割问题;三是所有权的分割问题。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改革,体现着改革的深化程度。一、所有... 我国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许经勇我国城乡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问题;二是经营权的再分割问题;三是所有权的分割问题。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改革,体现着改革的深化程度。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经济体制 所有权与经营权 微观经济组织 合作经济组织 统一经营 经营者 经营职能 社会化服务 出资者 分割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世后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走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华明伦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农村 微观经济体制 改革 入世 集体经济 农业组织 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国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31,共5页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从农村拉开序幕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实践证明,在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是...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从农村拉开序幕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实践证明,在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是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的渐进式改革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经勇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6期1-8,共8页
论我国的渐进式改革许经勇(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采取激进式,而是采取渐进式,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许多人都这样认为,即前苏联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采取激进式的,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其实,前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早... 论我国的渐进式改革许经勇(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采取激进式,而是采取渐进式,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许多人都这样认为,即前苏联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采取激进式的,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其实,前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早在60年代中期就开始,包括6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要素市场 包产到户 非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 制度供给 渐进式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期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产权制度变迁与家庭承包经营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经勇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0-82,共3页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以分户承包集体财产(主要是地产)为前提,明确地分离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尔后逐步形成农户自有财产的权利。承包集体财产与形成农户自有财产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我国农村内部产权制度变革的重...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以分户承包集体财产(主要是地产)为前提,明确地分离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尔后逐步形成农户自有财产的权利。承包集体财产与形成农户自有财产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我国农村内部产权制度变革的重要特征。一、两种体制下的农村微观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家庭承包制 农村产权 农业生产 微观经济体制 我国农村 家庭经营 包产到户 计划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泽民对家庭承包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8
作者 许经勇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4-39,共6页
我国当代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 -1984年 ,对农村微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即废除人民公社 ,实行家庭承包制 ,把农户塑造成为生产经营的微观主体。这一阶段改革的着眼点 ,是为了解决如何从经营机制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 我国当代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 -1984年 ,对农村微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即废除人民公社 ,实行家庭承包制 ,把农户塑造成为生产经营的微观主体。这一阶段改革的着眼点 ,是为了解决如何从经营机制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第二个阶段是1985-1992年 ,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 ,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一阶段的着眼点 ,是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交替发生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中共14大以后 ,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市场机制调节农民生产、生活的作用逐步加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形势 ,科学总结各个地区已经取得的典型经验 ,于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的报告中 ,正式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 ,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江泽民对邓小平家庭承包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 ,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改善农业比较利益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泽民 家庭承包制理论 继承 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现代化 经济体制 改革 微观经济体制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立生产经营型工业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9
作者 范西成 陆保真 《人文杂志》 1983年第4期21-25,共5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少工业企业适应经济调整和改革形势的发展,把企业管理工作逐步从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从而加强了企业的活力,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企业管理工作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个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少工业企业适应经济调整和改革形势的发展,把企业管理工作逐步从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从而加强了企业的活力,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企业管理工作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个转变?为什么说建立生产经营型企业管理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自觉地认识这一问题,对当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会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管理 生产经营型企业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市场调查和预测 技术服务 新技术新工艺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微观经济体制 生产型企业 全面计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