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析油气微观流动及相渗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苏畅 郭平 +2 位作者 李士伦 孙良田 孙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4,共4页
对凝析气藏开发动态和经济效益的正确预测需要正确模拟这类气藏的流态和相态。模拟流态最重要的是获取有代表性的凝析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 ,它是数模和试井分析中最常用的基础曲线 ,目前通常采用模拟油和模拟气相渗曲线来替代凝析油气相... 对凝析气藏开发动态和经济效益的正确预测需要正确模拟这类气藏的流态和相态。模拟流态最重要的是获取有代表性的凝析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 ,它是数模和试井分析中最常用的基础曲线 ,目前通常采用模拟油和模拟气相渗曲线来替代凝析油气相渗曲线。但低界面张力的传统油气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并不同于凝析油气的流动规律 ,凝析油气物性非常接近 ,凝析油在水与凝析气之间形成一个水动力连续的夹膜 ,它随着凝析气一起流动。同时多孔介质特性、原生水、润湿性、重力、界面张力、粘滞力、流速等因素对凝析油气流动规律的影响作用也不同于对传统油气流动的影响作用。由于微观渗流规律不同 ,凝析油气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不同于传统油气相渗 ,不能用低界面张力油气体系相渗来代替凝析油气相渗 ,进而确定了实验实测相渗曲线的重要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凝析气 油气开采 油气藏动态 微观流动特性 多孔介质 相对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央银行视角下的微观流动性管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2,18,共4页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流动性管理 微观流动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资金流动分析的动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徽 邱大雄 陈珽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38,共5页
关键词 资金流动 微观资金流动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扩张-收缩孔道流动规律新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冯玉良 陈玉林 +2 位作者 计秉玉 张媛 穆文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89,共6页
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喉比大,非达西现象严重是制约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原因.在国内外关于微流体流动、非达西渗流规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驱油微观流动、多孔介质内微观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孔道内固液... 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喉比大,非达西现象严重是制约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原因.在国内外关于微流体流动、非达西渗流规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驱油微观流动、多孔介质内微观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孔道内固液相互作用条件下的流体黏性系数表达式、二维流动控制方程以及相应边界条件,并进行求解计算,给出了考虑固液作用、不考虑固液作用2种情况下扩张-收缩流道流体的流动规律.数值计算表明,考虑固液作用条件下,对流体速度、切应力和流线分布均有较大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微观作用力 边界层 数值模拟 扩张-收缩 微观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径提升管反应器扩径段内气固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文龙 韩超一 +1 位作者 李春义 杨朝合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4-59,共6页
在变径提升管冷模装置上,以空气和催化裂化平衡剂为介质,考察了颗粒浓度的轴径向分布情况,并对扩径段内的微观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径提升管内颗粒浓度整体上呈"上稀下浓"的分布形式,且沿轴向高度径向不均匀指数... 在变径提升管冷模装置上,以空气和催化裂化平衡剂为介质,考察了颗粒浓度的轴径向分布情况,并对扩径段内的微观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径提升管内颗粒浓度整体上呈"上稀下浓"的分布形式,且沿轴向高度径向不均匀指数逐渐减小。与传统提升管底部相比,扩径段内颗粒浓度及间歇性指数显著增大,且沿径向分布更均匀,说明气固作用力显著增强,并且气固微观流动行为沿径向变化梯度减小。气固微观流动行为受反应器结构影响显著,变径提升管扩径段内气固流动行为类似湍流床,颗粒浓度波动幅度大,频率高,稀相和浓相分布相对均匀,有利于强化气固两相的接触及混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径提升管 扩径段 气固微观流动行为 间歇性指数 颗粒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晓方 张婕 +4 位作者 赵毅 许佳文 柳杨 饶永超 周诗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0,共8页
开展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水合物浆液临界流速的确定、黏度变化规律的阐明、微观粒径分布特征的定量表征等研究提供参考,对水合物浆液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水合物浆... 开展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水合物浆液临界流速的确定、黏度变化规律的阐明、微观粒径分布特征的定量表征等研究提供参考,对水合物浆液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实验及模拟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影响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的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颗粒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探索了水合物体积分数、浆液流速、水合物颗粒粒径大小、颗粒密度等因素对流动压降的影响。分析发现,水合物体积分数和浆液流速对流动压降的影响均存在一个临界值,且压降变化受流速影响程度较大;流动压降随着颗粒粒径与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部分研究者所建立的黏度、压降的预测模型在特定体系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运用到其他体系则效果不理想,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模型的建立需要从综合分析不同体系、水合物颗粒物性参数、水合物与多相流动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继续优化和探索,以期实现模型对浆液实际流动更准确地描述。此外,综合分析多个因素对浆液压降变化的影响以及确定浆液安全输送情况下的最优参数组合也将是今后重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压降规律 宏观流动特性 微观流动特性 压降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难点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93
7
作者 何骁 李武广 +5 位作者 党录瑞 黄山 王旭东 张成林 张柟乔 陈月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为了实现深层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通过对比四川盆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深层与中浅层页岩储层地质工程特征的差异,梳理了其高效开发面临的难题:较之于中浅层,我国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工程特征参数总体上呈... 为了实现深层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通过对比四川盆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深层与中浅层页岩储层地质工程特征的差异,梳理了其高效开发面临的难题:较之于中浅层,我国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工程特征参数总体上呈现"五高"特点(泊松比和弹性模量高、地层温度高、水平应力差值高、破裂压力高、闭合压力高)。虽然深层页岩气在近期取得了战略突破,但其开发关键技术还欠成熟,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抗高温的旋转导向工具未实现国内商业化生产,地质导向技术对储层的预测精度低,"一趟钻"技术尚未形成,满足地层防塌与防漏需求的钻井液性能还不成熟;②深层页岩气井压裂后难以形成复杂缝网,同时裂缝起裂和延伸困难,而且加注支撑剂的难度也大,导致不易获得具有高导流能力的裂缝;③深层页岩储层孔隙中CH4相态仍不清楚,导致深层页岩气多尺度流动规律及开发技术对策不明确。为此,需要针对钻井工程、压裂工程、开发技术对策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①构建多源信息融合三维地质导向技术,实施"高转速、大排量、长循环"井眼强净化工艺技术,加强对油基钻井液高效微纳米封堵材料、专用堵漏材料的研发,实现水平井钻得更好更长更快;②建立深层页岩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和Ⅰ、Ⅱ与Ⅲ型断裂韧性模型、考虑层理弱面力学性质的流—固—热多场耦合人工裂缝扩展模型,以及考虑页岩蠕变的支撑剂嵌入力学模型与评价方法,保障储层压得更碎更充分;③深入研究页岩储层中气体微观流动能力和产出机理,优化水平井关键参数,制订合理的返排制度和生产制度,进而优化立体开发模式,以实现深层页岩气的规模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开发关键技术 旋转地质导向 防塌防漏 缝网压裂 微观流动机理 返排制度 立体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管内密相颗粒团的运动行为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会娥 魏飞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632-1635,共4页
The velocity, phase fraction and fluctuation velocity of dense clusters are obtained by analysis of transient velocity signals from 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 The local velocity of dense clusters increased linearly wit... The velocity, phase fraction and fluctuation velocity of dense clusters are obtained by analysis of transient velocity signals from 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 The local velocity of dense clusters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while the cross sectional average solids fraction influence the velocity of dense clusters insignificantly A Boltzmann func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velocity radial distribution of dense clusters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hase fraction for dense clusters is described by using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cross sectional average solids fraction, the local phase fraction of dense clusters increases and the area controlled by dense clusters is enlarged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of dense clusters is highest in the center of the bed while decreases towards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反应器 微观流动结构 密相颗粒团 运动行为 固含率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亲水微纳复合表面低流率蒸发液膜铺展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羽飞 春江 +1 位作者 温荣福 马学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92,共9页
薄液膜在微反应器、微接触器等微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提升表面毛细性能是实现低流量下液膜铺展的有效方法。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内部互连通道的微纳复合表面,对于工质水表面抽吸系数高达16.11 mm×s^(-0.5)。对毛细抽吸过程进行... 薄液膜在微反应器、微接触器等微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提升表面毛细性能是实现低流量下液膜铺展的有效方法。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内部互连通道的微纳复合表面,对于工质水表面抽吸系数高达16.11 mm×s^(-0.5)。对毛细抽吸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测,结果表明微纳复合表面内部互连的微米级间隙作为流体的输运通道,可以大幅降低流动阻力;并发现了表面微结构特征对毛细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了不同蒸发状态和不同供液量对铺展比例的影响,发现微纳复合表面能够在较低流量下实现较高的铺展比例,在0.24 mL×min^(-1)的低供液速率下实现了7 cm^(2)表面的完全润湿。这对于设计高毛细抽吸性能表面和研究低流量下液膜流动铺展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液膜 微观流动 毛细性能 抽吸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高学历人才迁入格局的时空演化与驱动因素——基于1980—2014年个体迁移大数据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文佳 王雨润 阴劼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1,共10页
基于1980—2014年深圳市人口流动普查微观大数据,提取迁入深圳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个体粒度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人才迁入格局的时空演化,基于事件史分析方法探究影响近10 a人才迁移的多维驱动因素及人才政策调控机理,为完善区... 基于1980—2014年深圳市人口流动普查微观大数据,提取迁入深圳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个体粒度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人才迁入格局的时空演化,基于事件史分析方法探究影响近10 a人才迁移的多维驱动因素及人才政策调控机理,为完善区域人才政策提供决策支持。结果发现:(1)深圳市迁入高学历人才数量快速增长,群体年轻化、未婚化特点显著,城乡户籍结构差异持续缩小,省内邻近地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高值-高值集聚区域;(2)个体家庭情况、地理距离阻碍、城市社会结构等因素共同塑造迁移过程,来自人口数量少、人均GDP低、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高学历人才具有更强烈的迁入意愿;(3)政策驱动力如深圳市2008—2012年实施的连续性审核制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人才迁入,不同阶段的人才政策对于不同属性人才群体的迁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迁移 事件史分析 人口流动普查微观大数据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