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黏弹阻尼微观模型研究
1
作者 陈磊 张英琦 王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4,共9页
为提升旋翼稳定性并探索替代传统减摆器的新途径,研究了在旋翼桨叶中嵌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短纤维,利用其黏弹滑移效应增强结构阻尼的方法。针对CNT的黏弹滑移机理,建立了微观力学模型。基于界面临界剪切应力和施加载荷,分... 为提升旋翼稳定性并探索替代传统减摆器的新途径,研究了在旋翼桨叶中嵌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短纤维,利用其黏弹滑移效应增强结构阻尼的方法。针对CNT的黏弹滑移机理,建立了微观力学模型。基于界面临界剪切应力和施加载荷,分析了CNT的滑移行为,并推导了微观参数与宏观阻尼之间的显式表达式。该模型充分考虑了CNT的几何参数和力学性能等关键参数对其阻尼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阻尼效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通过嵌入CNT,可使复合材料的滑移阻尼显著提升,达到基体阻尼的11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力学模型 黏弹滑移 滑移阻尼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观模型研究乳状液驱油机理 被引量:53
2
作者 王凤琴 曲志浩 孔令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4,共4页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研究和分析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驱油机理及其特性,结果表明,经过乳状液驱替后,水驱油形成的各类残余油均有减少。乳状液的驱油机理主要有两种:①利用乳状液堵塞大孔喉带产生的分流作用,减少绕流形成残余油的数量;...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研究和分析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驱油机理及其特性,结果表明,经过乳状液驱替后,水驱油形成的各类残余油均有减少。乳状液的驱油机理主要有两种:①利用乳状液堵塞大孔喉带产生的分流作用,减少绕流形成残余油的数量;②借助乳状液进入孔隙喉道中产生的挤压、拉、拽作用,有效驱赶分布在边缘及角隅部位的残余油。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乳状液驱替后,驱油效率可提高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多孔介质 驱油机理 微观模型 驱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运动学形式的人员疏散仿真微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希发 王科俊 +2 位作者 郭莲英 李祥晨 肖书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5791-5794,共4页
从疏散群体中的人员个体角度出发研究人员疏散规律,提出一种运动学形式的离散时间仿真微观模型。每个个体的运动完全由其运动方向及速度大小所确定,将个体的运动姿态用两个笛卡儿坐标和一个方向角表示,进行运动学近似,个体运动过程由速... 从疏散群体中的人员个体角度出发研究人员疏散规律,提出一种运动学形式的离散时间仿真微观模型。每个个体的运动完全由其运动方向及速度大小所确定,将个体的运动姿态用两个笛卡儿坐标和一个方向角表示,进行运动学近似,个体运动过程由速度的两个"瞬时"值描述,即平移线速度和偏转角速度。进而考虑影响个体运动方向及速度大小的主要行为原则,建立综合这些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方程,允许通过调节各种参数,研究环境及个体心理状态对疏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疏散 离散时间仿真 运动学 微观模型 恐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个体能力差异的人员疏散微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希发 王科俊 +1 位作者 张磊 张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7,共6页
在人员疏散过程中,个体能力的差异会对疏散结果造成影响。本文引入个体的竞争能力、个体的承受能力和个体的承受极限等与个体能力相关的概念,在Agent建模思想指导下,建立一种人员疏散微观模型,并对疏散情形和不同能力个体的疏散差异进... 在人员疏散过程中,个体能力的差异会对疏散结果造成影响。本文引入个体的竞争能力、个体的承受能力和个体的承受极限等与个体能力相关的概念,在Agent建模思想指导下,建立一种人员疏散微观模型,并对疏散情形和不同能力个体的疏散差异进行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能力 承受能力 承受极限 人员疏散 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长8砂岩微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林玉 王震亮 高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4,共5页
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客观并且真实的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长8砂岩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8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8砂岩... 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客观并且真实的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长8砂岩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8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8砂岩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8砂岩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8砂岩的高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非均质性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 长8砂岩 泾川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冲刷条件下的渗透率变化和微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小凡 刘峰 +2 位作者 王博 李春磊 林德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9,138,共4页
长期的注水开发,使储层的物性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化,其非均质性较开发初期更加严重,开采难度增加。为了研究长期注水冲刷条件下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在长期冲刷条件下岩心渗透率的变化。实验表明,在长期的... 长期的注水开发,使储层的物性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化,其非均质性较开发初期更加严重,开采难度增加。为了研究长期注水冲刷条件下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在长期冲刷条件下岩心渗透率的变化。实验表明,在长期的注水、注白油驱替下,岩心渗透率降低。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渗透率降低的微观动态模型,并对渗透率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注白油 岩心驱替 渗透率 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的微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臧春艳 何俊佳 程礼椿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6-419,共4页
总结和比较了当前主要的几种等离子体微观模型: Potapov模型、Eindhoven模型、基于动力学的模型和基于最小吉布斯自由焓原理的模型。前两种模型的理论依据都是道尔顿分压定律、质量作用定律、电荷准中性条件与化学计量平衡条件,但质量... 总结和比较了当前主要的几种等离子体微观模型: Potapov模型、Eindhoven模型、基于动力学的模型和基于最小吉布斯自由焓原理的模型。前两种模型的理论依据都是道尔顿分压定律、质量作用定律、电荷准中性条件与化学计量平衡条件,但质量作用定律和配分函数的表达式不同:后两种一个是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角度,一个是从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基本定义出发,来描述等离子体的微观过程。分平衡态和非平衡态阐述了模型的变化:推荐了Eindhoven模型作为工程计算用的首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微观模型 平衡态 工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模型的风电场无功仿真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群 吴志 +3 位作者 刘建坤 袁晓冬 顾伟 赵静波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111,共5页
分别针对江苏沿海110 kV和220 kV 2个典型并网型风电场,利用PSASP建立场内电气微观模型。结合2009年夏季电网背景情况进行仿真,研究了稳态下风电场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机端功率因数的关系。根据仿真结果可知,当风电场采用定功率因数运... 分别针对江苏沿海110 kV和220 kV 2个典型并网型风电场,利用PSASP建立场内电气微观模型。结合2009年夏季电网背景情况进行仿真,研究了稳态下风电场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机端功率因数的关系。根据仿真结果可知,当风电场采用定功率因数运行时,并网点的无功功率并没有随着有功功率呈现线性增长,而是先增加到最大值后再减少,甚至需要从外部电网吸收无功功率。同时通过风电场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统计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微观模型 无功 联网 仿真 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合金凝固微观模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9
作者 冯科 陈登福 +2 位作者 徐楚韶 董凌燕 刘清才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9-83,共5页
基于对二元合金凝固过程宏观传输耦合数学模型中非平衡凝固路径和局部液相溶质浓度的确定,详细讨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微观凝固数学模型,即凝固动力学模型和凝固微观偏析模型,对其中的确定性凝固动力学模型和微观偏析半解析模型的研究现... 基于对二元合金凝固过程宏观传输耦合数学模型中非平衡凝固路径和局部液相溶质浓度的确定,详细讨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微观凝固数学模型,即凝固动力学模型和凝固微观偏析模型,对其中的确定性凝固动力学模型和微观偏析半解析模型的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回顾,分别讨论了凝固动力学模型和微观偏析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即过冷度和形核率以及固相反向扩散和枝晶结构粗化,对凝固微观模型在合金凝固过程耦合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合金 微观模型 凝固动力学 微观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人车冲突和碰撞概率微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陆斯文 方守恩 李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27-1632,共6页
利用临界间隙理论,定义了城市道路行人过街的安全感知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概率论方法,研究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冲突和碰撞微观机理,分别推导出人车冲突和碰撞概率微观模型.采用贝叶斯全概率公式和蒙特卡洛仿真方法求出具体的概率值... 利用临界间隙理论,定义了城市道路行人过街的安全感知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概率论方法,研究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冲突和碰撞微观机理,分别推导出人车冲突和碰撞概率微观模型.采用贝叶斯全概率公式和蒙特卡洛仿真方法求出具体的概率值,来分析行人安全感知、驾驶人反应时间、车流量及车速等对行人安全造成的影响.最后,基于人车冲突概率的90%置信水平,建立了行人过街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从而为交通管制实施提供最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行人 冲突和碰撞概率微观模型 蒙特 卡洛仿真方法 危险度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影响驱油效率因素 被引量:45
11
作者 王瑞飞 孙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探讨了驱油效率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过程中,润湿性不同,驱替机理不同。水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剥蚀机理;油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油沿孔道壁流动机...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探讨了驱油效率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过程中,润湿性不同,驱替机理不同。水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剥蚀机理;油湿储层表现为驱替机理和油沿孔道壁流动机理。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开发中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物性、孔隙结构、注入量、注水速度、润湿性等。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开发效果对注水速度较为敏感。针对不同的储层,采取合适的注水速度,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模型 水驱油 驱替机理 驱油效率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粘着问题的微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琼 臧其吉 陈泽深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共9页
将微观摩擦学和轮轨滚动接触理论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轮轨粘着的微观研究模型,获得了新的轮轨粘滑特性曲线,对轮轨粘着系数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下降的原因作出了理论解释。
关键词 轮轨粘着 微观模型 铁路 滚动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辊连铸薄带凝固组织仿真模拟的微观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仕东 彭晓东 +1 位作者 杨明波 潘复生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27,共4页
在研究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凝固过程的基础上 ,运用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 ,并用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了双辊连铸薄带凝固的形核、枝晶尖端的生长动力学、柱状晶向等轴晶生长的转变 (CET)的解析模型及仿真模型 ,为双辊连铸薄带凝固组织形成... 在研究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凝固过程的基础上 ,运用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 ,并用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了双辊连铸薄带凝固的形核、枝晶尖端的生长动力学、柱状晶向等轴晶生长的转变 (CET)的解析模型及仿真模型 ,为双辊连铸薄带凝固组织形成的仿真模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薄带连铸 仿真模拟 微观模型 凝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安油田长2、长6油层润湿性的微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蓉 曲志浩 朱玉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利用砂岩微观模型两相驱替实验方法,研究了靖安油田长2、长6油层的润湿性,并分析了地层水性质和岩石矿物成分对油层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6油层润湿性为弱亲水—中性,长2油层明显为亲水油层;该结论与常规吸入法所得结论一致。
关键词 砂岩微观模型 润湿性 油层 油田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偏析数值模拟的微观模型和数值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永刚 孙瑜 +1 位作者 邱宗文 孙国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研究显微偏析数值模拟中的微观模型和数值方法,在微观模型中考虑了树枝晶粗化、固相溶质逆扩散、枝晶尖端过冷、随温度变化的溶质扩散系数等影响显微偏析形成的动力学因素。数值方法中采用变网格技术跟踪移动界面,通过迭代求解溶质扩散... 研究显微偏析数值模拟中的微观模型和数值方法,在微观模型中考虑了树枝晶粗化、固相溶质逆扩散、枝晶尖端过冷、随温度变化的溶质扩散系数等影响显微偏析形成的动力学因素。数值方法中采用变网格技术跟踪移动界面,通过迭代求解溶质扩散方程和溶质守恒方程计算显微偏析参数。并给出了微观计算流程图,这种数值方法可以方便地与宏观计算、相图计算相耦合。模拟算例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偏析 数值模拟 微观模型 数值方法 溶质扩散方程 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活性水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阳 曲志浩 陈蓉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0-34,共5页
表面活性剂驱油是三次采油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实验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驱替实验技术,结合长2、长6油层来探讨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及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该项技术进行活性水驱油实验来研究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三次采油 砂岩微观模型 表面活性剂驱油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混合气体平衡态电弧的微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臧春艳 何俊佳 周玮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7-199,202,共4页
氮气是开关电器的各类保护性气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以其化学稳定性好、性价比高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即使是高纯氮气也不可避免含有其他杂质气体,其中部分气体会对氮气气氛下的电弧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触头灭弧和侵蚀特性。笔者针对... 氮气是开关电器的各类保护性气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以其化学稳定性好、性价比高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即使是高纯氮气也不可避免含有其他杂质气体,其中部分气体会对氮气气氛下的电弧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触头灭弧和侵蚀特性。笔者针对高纯氮气中混有部分氧气的情况建立了热平衡态电弧微观模型,对电弧微观参数进行了计算,并改变N和O元素的比例来分析氧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 氧气 杂质 电弧 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在白豹地区长4+5砂岩微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林玉 王震亮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0,共6页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4+5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4+5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4+5储层具有很强...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4+5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4+5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直观地显示出长4+5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本区长4+5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溶蚀作用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4+5储层的高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非均质性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 实验分析 长4+5储层 白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观模型研究固体颗粒堵塞伤害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红晓 杨胜来 +1 位作者 张俊泰 邓惠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2,共3页
利用刻蚀玻片微观技术研究固体颗粒侵入孔道产生伤害的机理。实验数据显示,相同驱替压力停泵后的渗流速度相对减小,说明模型中的流体渗流需要一定的启动压力。通过对渗流空间、渗流体系受力和含水饱和度的分析,认为固体颗粒堵塞伤害机... 利用刻蚀玻片微观技术研究固体颗粒侵入孔道产生伤害的机理。实验数据显示,相同驱替压力停泵后的渗流速度相对减小,说明模型中的流体渗流需要一定的启动压力。通过对渗流空间、渗流体系受力和含水饱和度的分析,认为固体颗粒堵塞伤害机理为渗流空间缩小,导致绝对渗透率降低;渗流动力减小、含水饱和度增大造成相对渗透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伤害 微观模型 微观机理 固体颗粒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混合交通流微观模型仿真实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进登 史耀媛 +1 位作者 马时平 宋恒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7346-7349,共4页
充分考虑中国城域混合交通流的特点,利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对个体运动轨迹、行进方向及行为冲突进行建模,建立了由汽车、自行车和行人构成的混合交通流微观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个体交通行为进行描述和算法设计,并对西安市古城墙内... 充分考虑中国城域混合交通流的特点,利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对个体运动轨迹、行进方向及行为冲突进行建模,建立了由汽车、自行车和行人构成的混合交通流微观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个体交通行为进行描述和算法设计,并对西安市古城墙内区域各主干道混合交通流的交通行为进行了模拟验证。仿真表明,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层次清晰和可扩展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混合交通流 马尔可夫过程 计算机仿真 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