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微观孔隙模型中气水两相渗流机理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登伟 张烈辉 +1 位作者 周克明 郭了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83,共4页
采用激光刻蚀的均质微观孔隙模型对低渗透油气藏岩心进行了气水两相渗流试验。模型亲水,驱替基质为蒸馏水加甲基红,气体为氮气。研究结果表明:在驱替压差不大的情况下,无论是孔隙还是喉道,气水分布及流动方式主要为水包气,水沿管壁流动... 采用激光刻蚀的均质微观孔隙模型对低渗透油气藏岩心进行了气水两相渗流试验。模型亲水,驱替基质为蒸馏水加甲基红,气体为氮气。研究结果表明:在驱替压差不大的情况下,无论是孔隙还是喉道,气水分布及流动方式主要为水包气,水沿管壁流动,气体在孔道中央流动;水驱气过程中封闭气的形成方式主要有绕流形成的封闭气、卡断形成的封闭气、孔隙盲端和角隅形成的封闭气、"H型"孔道形成的封闭气;同时,水锁也是多孔介质中两相渗流的主要特征,可以通过降低压力使气体充分膨胀和提高驱替压差来提高采收率,降低封闭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微观孔隙模型 气水两相渗流 封闭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研究粘性不稳定指进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玉双 孔令荣 +2 位作者 曲志浩 孙卫 刘保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6-168,共3页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进行了不同油水粘度比下的油水两相驱替试验,研究了粘性不稳定指进;提出了控制注入水粘性指进的注入速度及油水粘度比的要求,对指导油田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粘性指进 油层物理 砂岩 微观孔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砂岩微观孔隙模型的水驱油效果研究--以张天渠油田长2油层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谢丛姣 刘明生 +1 位作者 王国顺 陈琼瑶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2,共5页
应用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技术,首次研究了张天渠油田长2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水驱油微观机理、孔隙结构与水驱油效率的关系。通过不同驱替压力、注入水倍数下的水驱油效率驱替实验证明油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直接影响水驱油效果... 应用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技术,首次研究了张天渠油田长2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水驱油微观机理、孔隙结构与水驱油效率的关系。通过不同驱替压力、注入水倍数下的水驱油效率驱替实验证明油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直接影响水驱油效果。分析了不同渗透率砂岩模型的驱替压力、注入倍数与驱油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残余水、残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非活塞式驱油、绕流、卡断是残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该实验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油田注采方案、提高水驱油效率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模型 水驱油机理 残余水 残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及油气二次运移模拟实验的有力工具——光刻显微孔隙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卫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84-86,共3页
本文介绍一种研究两相流体驱替过程的光刻显微孔隙模型。模型由两片玻璃板制成,其中一片表面上刻有孔隙结构图案,另一片未经刻蚀并与带图案的玻璃粘结在一起,作为盖玻璃。刻蚀在玻璃板上的孔隙网络可以是人工设计的,也可以是实际岩石薄... 本文介绍一种研究两相流体驱替过程的光刻显微孔隙模型。模型由两片玻璃板制成,其中一片表面上刻有孔隙结构图案,另一片未经刻蚀并与带图案的玻璃粘结在一起,作为盖玻璃。刻蚀在玻璃板上的孔隙网络可以是人工设计的,也可以是实际岩石薄片的复制品,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模型,其最小喉道半径小于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刻模型 微观孔隙模型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物理模拟水驱油实验及残余油分布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中锋 何顺利 +1 位作者 杨文新 门成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71,76,共6页
研究制作了能真实反映岩石孔隙结构的微观仿真孔隙模型,应用微观渗流物理实验模拟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开展了微观模型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对水驱油过程及微观物理模型中残余油的形成和分布进行了观察,模拟了不同驱替速度、孔隙结构、粘... 研究制作了能真实反映岩石孔隙结构的微观仿真孔隙模型,应用微观渗流物理实验模拟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开展了微观模型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对水驱油过程及微观物理模型中残余油的形成和分布进行了观察,模拟了不同驱替速度、孔隙结构、粘度比等条件下的水驱过程。应用分形几何学的基本理论,给出了数盒子法和R/S分析法定量研究微观残余油分形特征的关系式,结合水驱油残余油分布图像,建立了用分形维数定量表征残余油及空间分布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驱替速度增大,形成的残余油量减少;随原油粘度增大,形成的残余油量增多。容量维数表征了残余油的多少,它与残余油饱和度、孔隙结构有关;分形维数则表征了残余油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分形维数越大,残余油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模型 水驱油 残余油 驱替速度 分形特征 容量维数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杰 周鼎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8,共6页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试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很强,且存在储层物性越好其微观非均质性越强的特点;沉积微相和溶蚀作用是影响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微...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试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很强,且存在储层物性越好其微观非均质性越强的特点;沉积微相和溶蚀作用是影响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微观非均质性是影响水驱油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内因;在充分研究合水地区长8储层4种主要孔隙类型的基础上,建议相应地针对原生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型、微裂缝型、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型制定3类注水开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 长8储层 微观非均质性 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尤启东 周方喜 +1 位作者 张建良 陈月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2,共4页
通过岩心驱替以及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和规律。运用先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驱替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完成了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盐油藏储层参数变化呈多元非线性... 通过岩心驱替以及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高含盐油藏水驱储层参数变化机理和规律。运用先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驱替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完成了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高含盐油藏储层参数变化呈多元非线性函数关系,变化规律复杂;渗透率变化存在临界值,大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小于临界值时,渗透率随着驱替速度、驱替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小;注入水性质会对参数变化过程有影响,而对最终变化结果无影响;盐的溶解是储层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岩石颗粒的脱落和运移是储层参数变化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盐油藏 储层参数 微观孔隙模型 支持向量机 微粒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