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光整加工对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周锦进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1 位作者 庞桂兵 徐文骥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46-1349,1387,共5页
通过对电化学光整加工过程中所得到的工件阳极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变化的分析,指出电化学光整加工过程是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圆角化”过程;结合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电化学溶解过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提出“尖峰”形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存在有... 通过对电化学光整加工过程中所得到的工件阳极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变化的分析,指出电化学光整加工过程是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圆角化”过程;结合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电化学溶解过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提出“尖峰”形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存在有利于改善电化学光整加工质量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强化机械作用的手段,实现了大型反应釜内表面的光整加工处理,其表面粗糙度Ra值可在短时间内降至0.04μ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几何形貌 电化学 光整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面微观几何形貌对齿轮啮合振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申传鹏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王晓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3,98,共5页
为探讨齿面微观几何形貌对齿轮啮合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真实齿面的统计特性,借助分形几何理论以及Herz公式,建立了基于真实齿面微观几何形貌的法向接触阻尼的近似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磨削加工和电化学光整加工所得齿面微观几何轮... 为探讨齿面微观几何形貌对齿轮啮合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真实齿面的统计特性,借助分形几何理论以及Herz公式,建立了基于真实齿面微观几何形貌的法向接触阻尼的近似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磨削加工和电化学光整加工所得齿面微观几何轮廓的分形参数,分析了加工方法对齿面法向接触阻尼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齿面法向接触阻尼对齿轮啮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齿面微观几何形貌影响齿轮的啮合振动;加工方法影响齿面法向接触阻尼的变化率;与磨削加工相比,电化学光整加工齿面的法向接触阻尼更大,可减小齿轮啮合振动,有助于提高振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几何形貌 法向接触阻尼 加工方法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整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伟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刘俊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89-93,98,共6页
为探讨研究不同光整加工方法所形成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摩擦磨损的影响,基于对实验采集数据的分析,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及MATLAB软件,建立出能够更加准确表征平磨加工、研磨加工及电化学光整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重构表面。在重构表面的... 为探讨研究不同光整加工方法所形成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摩擦磨损的影响,基于对实验采集数据的分析,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及MATLAB软件,建立出能够更加准确表征平磨加工、研磨加工及电化学光整加工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重构表面。在重构表面的基础上,结合表面微观接触理论及艾伯特负荷曲线,对研磨加工及电化学光整加工后的表面磨损阶段及磨损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与平磨加工及研磨加工所形成的“尖峰”状粗糙峰相比,经过电化学光整加工后的试件表面粗糙峰形状呈现摩擦特性更好的“圆弧”状,且表面微观几何形貌规则化程度更高;在峰谷差值相同的条件下,电化学光整加工得到的表面磨损更加稳定,精度保持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微观几何形貌重构 微观接触分析 艾伯特负荷曲线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液膜形成及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江丽汗.冬德尔汗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69,共4页
针对磨削加工和电化学光整加工后的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液膜厚度影响的实验结果,结合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构型分析,基于流体润滑理论,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微造型使表面几何形态呈凹凸不平状,有助于动压效应... 针对磨削加工和电化学光整加工后的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液膜厚度影响的实验结果,结合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构型分析,基于流体润滑理论,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微造型使表面几何形态呈凹凸不平状,有助于动压效应的形成;在同样的条件下,与磨削加工相比,电化学光整加工后表面微观几何结构可产生更强的动压效应,有利于润滑;使微观几何结构在摩擦副表面分布,可使液膜压力分布不均,使摩擦副表面的膜压具有波动性,形成泵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观几何形貌 动压效应 泵送效应 电化学 光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track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micro-plasma cladding process 被引量:1
5
作者 ZHOU Chen TIAN Wen-hua +2 位作者 ZHANG Qiao-xin LI Xue-wu TANG Ming-k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2309-2319,共11页
The purpose wa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f micro-plasma cladd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geometry,microstructure and wear rate of cladding track).Self-fluxing ferrous allo... The purpose wa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of micro-plasma cladd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geometry,microstructure and wear rate of cladding track).Self-fluxing ferrous alloy powders were fabricated on Q235 substrate.Based on the uniform design,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samples was designed reasonably in the sample space,which greatly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reduced costs.After a series of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hase composition of all samples,but the average grain size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which resulted in the change of wear rate.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icro-hardness,average grain size and wear rate of the track had also been investigated.Subsequently,an optimiz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with excellent wear rate under the geometric constraints.The correctness of optimization model wa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cladding optimization model GEOMETRY MICROSTRUCTURE wear rate uniform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