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血管铸型技术研究肝外胆管动脉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肖钊明 李泽宇 +9 位作者 刘畅 马梓玮 吴坤成 许广威 梁海彬 骆宝华 骆世文 骆建恒 戴景兴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统计分析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和分布以及在十二指肠上段胆管的吻合动脉链之间的多环形血管网,为胆管外科手术提供临床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以丙烯酸树脂为动脉填充剂灌注6例肝外胆管动脉制备铸型标本,使用photoshop测量法测量微小血... 目的统计分析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和分布以及在十二指肠上段胆管的吻合动脉链之间的多环形血管网,为胆管外科手术提供临床解剖学理论依据。方法以丙烯酸树脂为动脉填充剂灌注6例肝外胆管动脉制备铸型标本,使用photoshop测量法测量微小血管内径,观测和分析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和分布情况。结果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在肝总管上方存在弓型交通支,十二指肠上段胆管左右边缘的吻合动脉链间有丰富的横向动脉,吻合动脉链的供血约53%来自下方,来自上方的约占46%,1%来自中段肝固有动脉。通过对每条横向动脉中部的内径和两侧起始部的内径测量,发现肝总管中段和上段的横向动脉较粗,中部的平均内径分别为(0.26±0.02)mm和(0.24±0.04)mm,与两侧的内径比也比较大,上段比值最大,为1.09,中段其次,为1,下段中部的平均内径为(0.14±0.03)mm;与两侧的内径比值为0.74。结论肝外胆管上、下方的血供来源比例相对均衡;肝外胆管手术应尽可能于动脉吻合相对较少的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和血管相对较细小肝总管下部做纵行小切口,以降低肝外胆管血供的损伤;肝总管段的血供丰富,支持现行原位肝移植离断部位在胆囊管汇合处上方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 动脉 微血管铸型技术 临床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口腔颌面部微血管铸型制作 被引量:5
2
作者 毕振宇 刘阳 +2 位作者 孙培栋 杨宇超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通过Wistar大鼠头面部微血管铸型标本制作与扫描电镜观察,旨在建立毛细血管真实的三维空间显示方法,以便于毛细血管三维数字化重建。方法 8周龄Wistar大鼠从腹腔以下断除,从主动脉插管冲洗后,灌注树脂材料。恒温水浴箱放置24 h后,... 目的通过Wistar大鼠头面部微血管铸型标本制作与扫描电镜观察,旨在建立毛细血管真实的三维空间显示方法,以便于毛细血管三维数字化重建。方法 8周龄Wistar大鼠从腹腔以下断除,从主动脉插管冲洗后,灌注树脂材料。恒温水浴箱放置24 h后,解剖大鼠头颈部,形成皮肤标本、舌标本、下颌骨标本、上颌骨标本。将标本腐蚀、冲洗、干燥。用离子镀膜机进行喷镀金,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血管铸型的解剖形态、走形、以及毗邻结构。结果成功制备了Wistar大鼠的皮肤标本、舌标本、下颌骨标本、上颌骨标本的毛细血管铸型,清晰显示局部毛细血管的形态与走形结构,扫描电镜下可显示微观毛细血管三维空间结构。结论建立了Wistar大鼠头面部的毛细血管铸型方法,为研究微血管的形态学三维重建提供了方法,也为毛细血管的3D打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WISTAR大鼠 微血管铸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肺脏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宇 刘英 +6 位作者 俞红贤 杜晓霞 柳东阳 赵建红 赵海涛 李仁阁 刘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8-30,共3页
牦牛肺脏体积较大,在制备供扫描电镜观察的样品时存在着肺脏采取困难,灌注阻力大和血管易堵塞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试验从肺脏的采取、填充剂的选择、灌注的部位和铸型标本的处理等方面对牦牛肺脏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样品的制... 牦牛肺脏体积较大,在制备供扫描电镜观察的样品时存在着肺脏采取困难,灌注阻力大和血管易堵塞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试验从肺脏的采取、填充剂的选择、灌注的部位和铸型标本的处理等方面对牦牛肺脏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索,制出了品质优良的牦牛肺微血管铸型标本,总结出了制备牦牛肺微血管铸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肺脏 微血管铸型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颌面部微血管铸型标本的扫描电镜研究
4
作者 冉炜 郭冰 +2 位作者 黎炽彬 姚惠 匡代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人颌面部微循环形态学的三维构型和走行特点。【方法】采用改进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法,收集21具新鲜尸体灌注成功获取到了完整的人颌面部微血管的立体构型。并按特定区域取材,对颌面部不同区域的微血管形态进行了细致的扫描电... 【目的】研究人颌面部微循环形态学的三维构型和走行特点。【方法】采用改进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法,收集21具新鲜尸体灌注成功获取到了完整的人颌面部微血管的立体构型。并按特定区域取材,对颌面部不同区域的微血管形态进行了细致的扫描电镜分类、观察。【结果】发现颌面部的微血管无论在密度还是在形态上都有其独特的立体构型,人颌面微血管与每个特定区域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连,在其行走中连络成丰富而相互密集吻合的毛细血管网。【结论】获取到了人颌面微血管三维而直观的立体图象,进而验证了颌面部微循环极为丰富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铸型 超微结构 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血管三维构型和超微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钱畅 陈长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65-76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火器伤早期猫脑微血管三维构型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应用脑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伤后脑微血管三维结构的变化,同时行脑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颅脑火器伤后,脑微血管发生紊乱,... 目的 探讨颅脑火器伤早期猫脑微血管三维构型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应用脑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伤后脑微血管三维结构的变化,同时行脑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颅脑火器伤后,脑微血管发生紊乱,既有血管痉挛又有血管扩张,出血和缺血并存,微血管括约肌出现病理性强力收缩,部分微血管破裂,血管内皮细胞微绒毛、空泡增多,紧密连接增宽,基底膜断裂,血管周围水肿及周围神经细胞损伤。结论 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血管结构出现损害,引起了脑微循环功能紊乱,导致脑的继发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火器伤 微血管铸型 三维构型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日龄牦牛肺泡毛细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杜晓霞 俞红贤 +8 位作者 刘英 杜晓华 郭建强 赵建红 王宇 柳东阳 李仁阁 赵海涛 刘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5-359,共5页
本文运用血管铸型和扫描电镜技术对1日龄牦牛肺实质内微血管的铸型进行研究,旨在发现新生牦牛肺微血管的分布特征,为探讨牦牛肺微血管在出生后的发生与生长规律奠定基础。结果显示:低倍镜下肺泡微血管网呈现不规则的、类似于蜂窝样的肺... 本文运用血管铸型和扫描电镜技术对1日龄牦牛肺实质内微血管的铸型进行研究,旨在发现新生牦牛肺微血管的分布特征,为探讨牦牛肺微血管在出生后的发生与生长规律奠定基础。结果显示:低倍镜下肺泡微血管网呈现不规则的、类似于蜂窝样的肺泡群结构,局部区域的肺泡血管网伸展不完全,血管网形成肺泡腔的形态和大小差异很大,可以看到完全开张的肺泡、半开张的肺泡、轻微开张的肺泡以及未开张的肺泡。根据血管管径的粗细、血管网孔的大小、血管分布的疏密以及局部区域血管分布的形态差异可以将局部区域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分为3种形式:即板块状血管网、筛孔状血管网以及网络状血管网。肺泡隔内微血管网的存在形式和毗邻关系不尽相同,可以分为单层型血管网、双层型血管网以及毗邻型血管网。肺泡毛细血管的铸型表面还可见到内皮细胞核的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日龄牦牛 微血管铸型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