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磷酸鞘氨醇对血小板活化因子所致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臧婵媛 康毅 +1 位作者 温克 娄建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在体肠系膜微血管灌注的方法,通过测定微静脉的静水传导性(Lp),观察S1P对外源性PAF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并...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在体肠系膜微血管灌注的方法,通过测定微静脉的静水传导性(Lp),观察S1P对外源性PAF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S1P对PAF引起的微血管荧光强度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adherin)变化的影响。结果:给予10nmol/LPAF作用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Lp值明显增高,而经1μmol/L S1P预处理后,再给予PAF并未引起Lp的明显变化;PAF作用微血管后可见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打开,微血管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大量红色荧光微球(FMs)分布于内皮细胞间隙之中,S1P预处理后并未见内皮细胞间隙打开及FMs的明显积聚,微血管荧光强度与正常对照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PAF可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改变内皮细胞VE-cadherin正常结构,导致粘附连接断裂,细胞间隙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与此结构变化有关。S1P能改善PAF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其作用与加强内皮细胞间粘附连接,抑制细胞间隙打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通透性 1-磷酸鞘氨醇 血小板活化因子 静水传导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与Ⅱ期宫颈癌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志军 张碧娟 +3 位作者 郭吉敏 曹满瑞 陆玮 虞祝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四维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4D-THRIV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Ⅱ期复发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参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复发17例,无复发39例)术前常规MRI及4D-THRIVE动态增强... 目的:探讨磁共振四维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4D-THRIV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Ⅱ期复发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参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复发17例,无复发39例)术前常规MRI及4D-THRIVE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在Matlab平台下对兴趣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C)及时间-平均对比剂浓度曲线(CTC)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血管通透性参数(Ktrans、Kep及Ve)值,评估宫颈癌复发组和无复发组血管通透性的特点。结果:宫颈癌复发组较无复发组的Ktrans及Kep值显著升高(P<0.05),以Ktrans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0.92,当Ktrans≥0.73min-1时,其诊断Ⅱ期复发宫颈癌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9.5%。结论:复发宫颈癌的微血管通透性指标Ktrans显著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术前指导临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复发 动态增强扫描 高分辨率各向同容积激发序列 微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尚远宏 田金凤 +3 位作者 刘庆 李佩潞 王敏 徐晓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50-354,共5页
本文探讨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择雄性SD大鼠3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注射液组、尼莫地平组和梓葛冻干粉针3个剂量组。线栓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缺血2 h,... 本文探讨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择雄性SD大鼠3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注射液组、尼莫地平组和梓葛冻干粉针3个剂量组。线栓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缺血2 h,于再灌注1、4、7和14 d给药后,取脑提取微血管,分别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脑微血管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合小带蛋白-1(ZO-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4、7和14 d,梓葛冻干粉针16.40、32.70和65.40 mg·kg-1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层微血管中MMP-9蛋白表达的升高;并促进微血管中Claudin-5、Occludin、ZO-1蛋白表达。说明梓葛冻干粉针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蛋白表达,并促进Claudin-5、Occludin、ZO-1蛋白表达,进而保护和改善脑微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葛冻干粉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大鼠不同脏器微血管通透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金麟 宋欣 +1 位作者 李向红 田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94-698,共5页
大鼠颈动脉注射1%FINa,荧光显微镜下活体观察肠系膜微血管血流状态及FINa的渗出情况,同时,在不同时点经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浆内FI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用组织匀浆测定不同脏器中FI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辅以冰冻切片进行观察... 大鼠颈动脉注射1%FINa,荧光显微镜下活体观察肠系膜微血管血流状态及FINa的渗出情况,同时,在不同时点经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浆内FI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用组织匀浆测定不同脏器中FI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辅以冰冻切片进行观察,活体观察发现,FINa注入体内后,经微血管迅速向周围组织渗出,最后汇集于淋巴管。血浆及组织匀浆FINa浓度的测定表明:不同脏器组织FINa浓度随时间的衰减过程各不相同,心、脑、肝呈线性衰减,血浆、骨髓、肺、肾呈指数衰减,胸腺、小肠和睾丸的衰减更为复杂。不同脏器中FINa的分布也极不均匀,以脑最低,肝、肾最高,冰冻切片也显示了同样的分布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 大鼠 微血管通透性 肠系膜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短暂缺血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对缺血后心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金明 龚肖崎 +4 位作者 钟纪根 陈思聪 张国元 吴宗贵 杨勇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短暂缺血后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心肌缺血前颈外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白蛋白(FITC-BSA,3.0my/kg),1h后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测定心肌收缩...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短暂缺血后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心肌缺血前颈外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白蛋白(FITC-BSA,3.0my/kg),1h后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测定心肌收缩功能动态变化和心肌组织FITC-BSA浓度。结果:15、20min心肌缺血或缺血后再灌注1h可引起心肌微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缺血组心肌FIT-BSA由假结扎组的(166.0±7.9)μg/g心肌增加到(240.6±7.8)μg/g(IS15组)和(267.4±7.9)μg/g心肌(IS20组)(P<0.01)。再灌注1h后,FITC-BSA减低至(224.8±11.8)μg/g心肌(MS15组)和(241.7±6.0)μg/g心肌(MS20组),但仍比假结扎组高35.4%和45.6%。短暂缺血后心肌功能明显减退,再灌注后逐渐恢复,但仍未达到假结扎组水平。FITC-BSA增加越明显,心肌功能障碍越严重。结论:短暂缺血所致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参与了顿抑心肌的发生机制,抑制短暂缺血引起的心肌徽血管通透性增加可改善缺血后的心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微血管通透性 心室功能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对烟雾吸入伤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天德 杨宗城 +1 位作者 罗奇志 黎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氯喹对烟雾吸入伤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吸入伤1,3,5,12,24h组及氯喹治疗6h和12h组。肺含水量用干湿重法测定,肺微血管通透性用131I-白蛋白渗出量表... 目的探讨氯喹对烟雾吸入伤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吸入伤1,3,5,12,24h组及氯喹治疗6h和12h组。肺含水量用干湿重法测定,肺微血管通透性用131I-白蛋白渗出量表示,肺出血量用99Tc标记的红细胞出量表示。结果烟雾吸入伤后肺水含量、131I-白蛋白渗出量明显增加,至伤后6h达峰值(P<0.01),而肺内99Tc红细胞出量以伤后1h最明显,伤后24h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氯喹治疗伤后6h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吸入伤6h组(P<0.01)。结论氯喹可以明显降低烟雾吸入伤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通透性 氯喹 烟雾吸入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微血管通透性变化在内耳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
7
作者 张学渊 汪吉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耳蜗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特点 ,了解耳蜗微血管通透性变化在内耳缺血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①光化学法建立豚鼠耳蜗微循障碍动物模型 ;②改良伊文思蓝荧光法定量研究其耳蜗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特...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耳蜗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特点 ,了解耳蜗微血管通透性变化在内耳缺血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①光化学法建立豚鼠耳蜗微循障碍动物模型 ;②改良伊文思蓝荧光法定量研究其耳蜗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特点 ;③记录CAPN1阈值研究其听力损伤。结果 豚鼠耳蜗发生微循环障碍后 2h和 4h ,伊文思蓝通过耳蜗微血管的渗出量分别为 ( 1 .70 9± 0 .76 9) μg/只和 ( 2 .849± 0 .6 5 3) μg/只 (P <0 .0 1 ) ;CAPN1阈值分别增加 ( 2 4.44± 7.2 7)dBpeSPL和 ( 38.33± 7.91 )dBpe SPL(P <0 .0 1 )。结论 豚鼠耳蜗发生微循环障碍后其耳蜗微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通透性 微循环 耳蜗缺血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尚远宏 田金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07-310,共4页
本文探讨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选择雄性SD大鼠2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注射液组和梓葛冻干粉针3个剂量组。线栓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缺血2 h,于再灌注1、4、7、14 d给药... 本文探讨梓葛冻干粉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选择雄性SD大鼠2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注射液组和梓葛冻干粉针3个剂量组。线栓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缺血2 h,于再灌注1、4、7、14 d给药后,取脑提取微血管,用RT-PCR法测定脑微血管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合小带蛋白-1(ZO-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4、7、14 d,梓葛冻干粉针16.40、32.70、65.40 mg·kg^(-1)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层微血管中MMP-9mRNA表达的升高(p<0.01);并促进微血管中Claudin-5、Occludin、ZO-1 mRNA表达(p<0.05)。说明梓葛冻干粉针通过抑制MMP-9基因表达,并促进Claudin-5、Occludin、ZO-1基因表达,进而保护和改善脑微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葛冻干粉针 CLAUDIN-5 OCCLUDIN ZO-1 MMP-9 微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量化评估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敏贵 陈贤源 +1 位作者 俞顺 马明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SpA)骶髂关节改变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65例经... 目的探讨运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SpA)骶髂关节改变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65例经临床诊断的SpA患者为病例组,18例排除SpA诊断的正常骶髂关节受检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依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价积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所有对象均行骶髂关节常规MRI及DCE-MRI扫描,利用Omni-Kinetics后处理软件测量骶髂关节感兴趣区域定量渗透参数、定量灌注参数和半定量参数,比较不同参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之间的差异性,寻找具有统计意义的量化指标。结果(1)病例组中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及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值分别为0.1315、1.7467、0.0887、1.97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281、0.8559、0.0469、1.2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活动组中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及半定量参数TTP值分别为0.1574、1.8710、0.0960、2.1790,均高于非活动组0.0892、1.1987、0.0744、1.8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K^(trans)与ASDAS-CRP高度相关(r=0.663),相关性优于K_(ep)(r=0.286)、V_(e)(r=0.441)。结论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可以直观反映骶髂关节微循环灌注状态,可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有效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通透性参数 定量分析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及再灌注对脑微血管通透性及肺等脏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库克 曾衍钧 +1 位作者 胡金麟 宋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脑缺血及再灌注的动物模型上,利用FLNa示踪剂研究软脑膜微血管的通透性,通过测定血液、脑与其它5种脏器的荧光强度及对脑微血管荧光图像初步分析与处理,探讨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缺血与缺血后再灌注可以引起脑微血管内皮细... 在脑缺血及再灌注的动物模型上,利用FLNa示踪剂研究软脑膜微血管的通透性,通过测定血液、脑与其它5种脏器的荧光强度及对脑微血管荧光图像初步分析与处理,探讨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缺血与缺血后再灌注可以引起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再灌注到一定时间,对损伤有一定的修复;同等条件下,各脏器受损程度不同,其中肝、肾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最重,肺、心次之,脑与脾最轻,即脑、脾微血管抗损能力较强;同时,不同脏器中FLNa浓度随时间的衰减规律各不相同,且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通透性 脑缺血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上调SIRT1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微血管通透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振华 张艳红 +1 位作者 董杰 韩丽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4-651,共8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是否具有通过上调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RT1)的表达发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22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是否具有通过上调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RT1)的表达发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22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I/R+Que组(再灌注前15 min静脉注射10 mg/kg Que)和I/R+Que+EX527(SIRT1的抑制剂)组(静脉注射Que前15 min静脉注射1 mg/kg EX527)。HE染色法观察Que对I/R心肌微血管形态的影响。ELISA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清中内皮损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的表达。Transwell小室中培养H5V细胞,观察Que对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SIRT1、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LCP)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以及细胞骨架的排列情况。结果:心肌组织发生I/R时,SIRT1的表达明显降低,外源性Que干预后,SIRT1的表达上调,Que的上调作用可被EX527阻断。I/R+Que组与I/R组相比,心率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微血管完整性更好,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内皮损伤标志物E-选择素和VCAM-1明显减少,促炎因子PAF、IL-1α和IL-6的表达也明显降低,但以EX527抑制SIRT1的表达后,Que的上述作用明显减弱。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缺氧/复氧可引起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ZO-1和MLCP的表达减少,细胞骨架重构,细胞收缩,Que上调SIRT1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显著降低,ZO-1和MLCP的表达升高,细胞骨架排列基本恢复,以EX527抑制SIRT1表达后,Que的上述作用大幅度减弱。结论:Que具有降低心肌I/R时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SIRT1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缺血/再灌注 微血管通透性 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致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及血浆VEGF含量改变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王震 陶国才 +2 位作者 陈杰 崔剑 顾健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855-1858,共4页
目的复制凝血酶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验证凝血酶的炎症效应,并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凝血酶炎症效应中的作用。方法72只SPF级SD大鼠以1%戊巴比妥钠溶液(60 mg/kg)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2... 目的复制凝血酶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验证凝血酶的炎症效应,并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凝血酶炎症效应中的作用。方法72只SPF级SD大鼠以1%戊巴比妥钠溶液(60 mg/kg)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C组,予生理盐水2 m l/kg尾静脉注射;凝血酶0.5 U/kg(T1组)和1 U/kg(T2组)处理组,于处理后0.5、2、6、12 h 4个时相点采集标本,每时相点6只。检测大鼠肺湿/干比,荧光素钠法检测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 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浓度,及病理学观察。结果与C组比较,T1、T2组0.5、2 h两个时相点肺湿/干比、肺组织中荧光素钠浓度均显著增高(P<0.01),血清VEGF浓度检测显著增高(P<0.01);6 h及12 h两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凝血酶可引起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可逆性改变,这种炎症效应可能与VEGF释放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微血管通透性 肺损伤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软脑膜微血管通透性的计算机分析
13
作者 陈虹 丁库克 +1 位作者 胡金麟 曾衍钧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4-410,共7页
本文应用微循环活体观察和荧光示踪技术 ,通过计算机数字图象分析对荧光素钠 (FiNa)在软脑膜微血管的通透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 ,以互成角度的两根血管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正常大鼠软脑膜和缺血大鼠软脑膜微血管对荧光素钠的通透方程 ,得... 本文应用微循环活体观察和荧光示踪技术 ,通过计算机数字图象分析对荧光素钠 (FiNa)在软脑膜微血管的通透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 ,以互成角度的两根血管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正常大鼠软脑膜和缺血大鼠软脑膜微血管对荧光素钠的通透方程 ,得到了不同缺血条件下的微血管通透速度方程及对通透速度评价的定量方法。通过对所得结果进一步分析 ,计算出两血管夹角与微血管通透性之间的关系 ,并代入不同缺血条件下大鼠软脑膜的通透曲线进行了验证。结果 :大鼠软脑膜微血管的通透方程成对数分布 ,通透速度成幂函数下降 ,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以缺血 +1h再灌注大鼠通透最为迅速 ,缺血 +12h再灌注大鼠通透速度略快于正常大鼠。对于互成角度的两根血管 ,荧光物质的扩散速度与两血管间夹角存在一定关系。结论 :本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软脑膜微血管通透的实际情况 ,为进一步建立复杂结构血管的通透方程 ,以及定量评价微血管物质交换参数 ,提供了数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象分析 微血管通透性 灰度 软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致大鼠肺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谷振勇 凌亦凌 +1 位作者 丛斌 朱铁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对肺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和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向SD大鼠气管内推注不同浓度的ONOO-、分解ONOO-或溶剂 2h后 ,检测肺微血管壁通透性变化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检测ONOO-引起正常...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对肺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和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向SD大鼠气管内推注不同浓度的ONOO-、分解ONOO-或溶剂 2h后 ,检测肺微血管壁通透性变化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检测ONOO-引起正常肺匀浆MDA含量变化。结果 :ONOO-推入气管后 ,肺系数、肺湿干重比以及肺含水量和伊文思兰含量明显增高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并可导致肺泡明显萎陷、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及局灶性出血 ,内皮细胞肿胀、核深染及脱落。ONOO-造成正常肺匀浆MDA含量增加。结论 :外源性ONOO-气管推注后可导致明显的肺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 ,提示肺内源性ONOO-生成增多时可能参与介导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微血管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表面通透性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自发性出血性转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江岷芮 童海鹏 +2 位作者 邓洋 冉启胜 张伟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未接受动脉溶栓或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灌注成像(CTPI)资料,根据脑梗死发病2周内CT或MR检查显示是否发生HT将其... 目的探讨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未接受动脉溶栓或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灌注成像(CTPI)资料,根据脑梗死发病2周内CT或MR检查显示是否发生HT将其分为HT组(n=20)和对照组(n=23)。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HT组患侧与对侧间、HT组患侧与对照组患侧间CTPI参数[PS、脑血容量(CBV)及脑血流量(CBF)]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PS值预测自发性HT的效能。结果与对侧比较,HT组患侧PS值(Z=-5.410,P<0.001)及CBV值(Z=-3.517,P<0.001)均明显升高,CBF值明显降低(Z=-2.245,P=0.024)。与对照组患侧比较,HT组患侧PS值(Z=-5.065,P<0.001)及CBV值(Z=-3.458,P=0.001)均明显升高,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29,P=0.084)。ROC曲线分析显示,以PS值0.032 4 ml/(100 ml·min)为临界值,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HT的AUC为0.952,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00%、82.60%及86.05%。结论 PS值可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HT,有助于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表面 出血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撞击伤、内毒素血症及其复合损伤对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廖克龙 朱佩芳 +3 位作者 王正国 卢家凯 李磊 尹志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目的 观察大鼠胸部撞击伤、内毒素血症及其复合损伤时肺组织微血管通透性变化规律。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撞击伤组、内毒素组、撞击伤加内毒素组及对照组 ,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肺组织在各损伤情况下荧光素钠 (FINa)的含量 ... 目的 观察大鼠胸部撞击伤、内毒素血症及其复合损伤时肺组织微血管通透性变化规律。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撞击伤组、内毒素组、撞击伤加内毒素组及对照组 ,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肺组织在各损伤情况下荧光素钠 (FINa)的含量 ,以定量反映肺组织微血管的通透性变化。结果 在撞击伤组和复合致伤组撞击侧肺 (右肺 )早期血管通透性明显升高 (伤后 0 .5h) ,非撞击侧肺 (左肺 )在观察点的晚期明显升高并达到峰值 (伤后 8h) ;非撞击侧肺在复合致伤组血管通透性升高最大 ,内毒素血症组次之 ,撞击伤最小。结论 肺微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差异 ,说明 3种致伤因素所致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 ;测定荧光素钠能够有效反映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撞击伤 内毒素血症 微血管通透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孙耕耘 肖贞良 方传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单层通透性和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探讨与β受体和Gsα蛋白变化的关系及山莨菪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单层通透性和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探讨与β受体和Gsα蛋白变化的关系及山莨菪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LPS在体外可诱导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和中央F-肌动蛋白发生解聚、密度明显减低,同时出现β受体下调及Gsα蛋白水平降低;山莨菪碱对上述变化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LPS可直接导致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并与F-肌动蛋白重排相关。山莨菪碱可能通过影响PMVEC膜β受体和Gsα蛋白两个环节,参与调控PMVEC的肌动蛋白骨架变化,减轻LPS所致的大鼠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内毒素 肺损伤 内皮细胞 大鼠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减轻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其改善内皮屏障功能有关 被引量:9
18
作者 齐康 蒋雷培 +6 位作者 李向东 崔贺贺 金辰 李娜 李清 田夏秋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是否与调控内皮屏障功能有关。方法:将32只Zucker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胰岛素组,通心络组,每组8只。8只Zucker非糖尿病大鼠作为对照组。通过进行心肌缺血45 min/再灌注...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是否与调控内皮屏障功能有关。方法:将32只Zucker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胰岛素组,通心络组,每组8只。8只Zucker非糖尿病大鼠作为对照组。通过进行心肌缺血45 min/再灌注3 h干预以建立心肌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病理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采用Miles法,通过酶标仪测定心肌组织萃取液异硫氰酸荧光素浓度,从而反映心肌微血管通透性。利用膜蛋白提取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不溶性和可溶性血管内皮钙黏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梗死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55.2±1.4)%vs(36.2±1.3)%,P<0.05],模型组异硫氰酸荧光素浓度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内化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组和通心络组梗死面积均低于模型组[(36.8±1.2)%vs(38.7±1.1)%,P>0.05],胰岛素组和通心络组异硫氰酸荧光素浓度(P<0.01)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内化(P<0.05)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通心络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保护内皮屏障功能有关,这一保护作用不依赖于降糖治疗,并且不亚于胰岛素降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微血管通透性 心络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丁酰cAMP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晓辉 杨宗诚 黎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 c AMP稳定的人工合成同系物双丁酰 c AMP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干湿重法、伊文思兰荧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过氧化氢还原法、TBA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含水量、肺微血管通透性 ( P... 目的 :探讨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 c AMP稳定的人工合成同系物双丁酰 c AMP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干湿重法、伊文思兰荧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过氧化氢还原法、TBA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含水量、肺微血管通透性 ( PMVP)、肺组织 c AMP水平、髓过氧化物酶 ( MPO)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结果 :大鼠吸入烟雾损伤后 2 h PMVP明显增大 ,6 h达高峰 ;同时肺含水量、MPO活性及 MDA含量显著升高 ,并出现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此相对应 ,肺组织 c AMP水平进行性下降 ,在时相上与 PMVP呈反相变化。双丁酰 c AMP( Db-c AMP)于伤后立即 ip能显著降低 PMVP、肺含水量 ,减少肺组织的白细胞浸润 ,减轻脂质过氧化损害 ,且呈剂量依赖性 ;能升高细胞内 c AMP的药物异丙肾上腺素 ( Iso)于伤后立即 ip,也具有类似作用。结论 :Db-c AMP对大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其机制与其减少肺组织白细胞浸润、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及降低吸入烟雾损伤大鼠 PMV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丁酰环磷酸腺苷 微血管通透性 吸入肺损伤 血气分析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征锦 姜岸秋 +6 位作者 吴志远 傅剑雄 凌俊 陈娟 施斌斌 张萍 宋元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 ,MSCT)脑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 7例脑肿瘤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实质部位,然后进行MSCT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 .0工作站PerfusionⅡ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 ,MSCT)脑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 7例脑肿瘤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实质部位,然后进行MSCT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 .0工作站PerfusionⅡ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灌注图像及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肿瘤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2 7例中,脑胶质瘤7例、脑膜瘤8例、脑转移瘤8例、颅咽管瘤2例,淋巴瘤、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2 7例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清晰地区分肿瘤和水肿;不同类型肿瘤的CBF、CBV、MTT及PS值不尽相同,灌注伪彩图表现不同;PS图能清晰显示脑肿瘤的实质部分及微血管通透性。结论:MS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了解脑肿瘤内部血流状态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脑肿瘤诊断 临床研究 MSCT灌注成像 微血管通透性 spiral 临床应用价值 CT灌注扫描 平均过时间 血管母细胞瘤 成像方法 肿瘤中心 CT平扫 扫描图像 脑血流量 脑血容量 血管表面 脑胶质瘤 脑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