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器官整体微血管网的活体显微镜观察及其动、静态参数的记录与测量(简报)
1
作者 修瑞娟 唐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286-320,共2页
对器官的整体微血管网的活体观察及其动、静态参数的记录和分析,目前在国际上刚刚开始引起重视,这个方法的建立,是研究器官整体微循环情况与器官本身功能之间关系的第一步。 该工作对70~120g雄性金黄地鼠的颊囊进行整体微血管网的活体... 对器官的整体微血管网的活体观察及其动、静态参数的记录和分析,目前在国际上刚刚开始引起重视,这个方法的建立,是研究器官整体微循环情况与器官本身功能之间关系的第一步。 该工作对70~120g雄性金黄地鼠的颊囊进行整体微血管网的活体观察,观察前将制备好的颊囊浸入由生命维持系统的恒温水浴控制的pH为7.35~7.4、温度为36~37℃的灌流液中使之稳定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网 颊囊 显微镜观察 静态参数 活体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化静脉皮瓣微血管网的观测
2
作者 陈华勇 杨镇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化静脉 静脉皮瓣 微血管网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肿瘤血液动力学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洁 许世雄 +3 位作者 赵改平 M.W.Collins 蒋雨平 王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数值研究实体肿瘤内外三维微血管网及间质内的血液动力学。方法数值生成实体肿瘤内外三维微血管网,根据Poiseuille定律和Darcy定律分别计算微血管内压强及肿瘤组织间质压、组织液流速。结果肿瘤外部微血管内压强迅速降低,肿瘤内部... 目的数值研究实体肿瘤内外三维微血管网及间质内的血液动力学。方法数值生成实体肿瘤内外三维微血管网,根据Poiseuille定律和Darcy定律分别计算微血管内压强及肿瘤组织间质压、组织液流速。结果肿瘤外部微血管内压强迅速降低,肿瘤内部微血管压强变化很小,可视为常数;肿瘤组织间质压呈现‘内高且平,外低且陡’的分布,组织液流速与之相反。结论本模型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肿瘤内外三维血管网结构;血液动力学计算结果与生理实际基本吻合,为研究肿瘤内药物输运提供了可信的模型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促血管生成 三维微血管网 血液动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猪脑动静脉畸形的模型建立及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宁显宾 赵长福 罗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25-28,I0006,共5页
目的以家猪为实验对象,通过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吻合的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经济、简单的脑动静脉畸形(AVM)模型及对其相关方面进行研究。方法选用健康家猪8头,3~4个月,30~45k,雌雄不限。行显微手术建立AVM模型。手术前3d随机2例行... 目的以家猪为实验对象,通过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吻合的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经济、简单的脑动静脉畸形(AVM)模型及对其相关方面进行研究。方法选用健康家猪8头,3~4个月,30~45k,雌雄不限。行显微手术建立AVM模型。手术前3d随机2例行颈总动脉造影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后3d、1周及1个月时行手术对侧颈总动脉血管造影。观察模型建立是否成功。结果(1)8头家猪手术后全部存活,无切口感染现象。无肢体偏瘫现象。(2)对照组行双侧颈总动脉造影,均仅能看到造影侧单侧颅底微血管网(RM)。实验组在手术后3d、1周及1个月时行手术对侧颈总动脉(CCA)造影,均可见血流经手术对侧咽升动脉(AP)到双侧RM,并引流人手术侧颌内动脉(1MA)和(或)咽升动脉,并经过吻合口逆流颈内静脉(LIV)。结论应用家猪通过显微外科手术端-端吻合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的方法建立AVM模型是一种经济易得、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模型 颅底微血管网 血管吻合 家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敏感型三元共聚物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盛希忠 刘作勤 +6 位作者 武乐斌 唐军 刘文广 李小卫 赵成如 孔令斌 王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应用氮异丙基丙烯酰胺和氮正丙基丙烯酰胺及乙烯基己内酰胺三元共聚物水凝胶栓塞猪的颅底微血管网(RMB),探讨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共聚物水凝胶加入碘海醇,栓塞6头猪的RMB,复查血管造影随访栓塞效果。栓塞完毕... 目的应用氮异丙基丙烯酰胺和氮正丙基丙烯酰胺及乙烯基己内酰胺三元共聚物水凝胶栓塞猪的颅底微血管网(RMB),探讨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共聚物水凝胶加入碘海醇,栓塞6头猪的RMB,复查血管造影随访栓塞效果。栓塞完毕后,观察微导管的变化。RMB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栓塞血管及其周围改变。结果应用共聚物水凝胶对6头家猪的10个RMB进行栓塞,栓塞后动物存活良好。栓塞后微导管内壁光滑,未见共聚物粘附在微导管内壁。复查造影4例,3例未出现RMB血管再通,另1例由于栓塞咽升动脉主干,出现部分RMB再通。组织学检查可见水凝胶可弥散到直径为80~150μm的血管腔内。急性期标本微血管腔内共聚物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内膜完整,无剥脱和坏死。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组织标本微血管腔内仍可见共聚物存在,共聚物内及其周围可见散在的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肌层松散,大部分细胞核降解,呈缺血样改变。结论该共聚物水溶胶对AVM模型栓塞稳定,生物相容性好,不透X线,不粘管,与普通微导管相兼容,可作为脑AVM血管内治疗的一种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三元共聚物 温度敏感型 实验研究 组织学检查 血管腔内 嗜酸性粒细胞 液体栓塞材料 丙烯酰胺 RMB 中性粒细胞 缺血样改变 生物相容性 血管内治疗 水凝胶 微导管 微血管网 己内酰胺 方法应用 栓塞效果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者的话
6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共1页
关键词 微血管网 血液动力学 药物传递 循环生理学 肿瘤细胞 实体肿瘤 肿瘤药物 数值生成 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