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邪伏心络”探讨冠脉微血管疾病的证治思路
1
作者 杜宜航 张芳 +4 位作者 张雯静 栾玉洁 陈子真 魏艺 胡元会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9-1203,共5页
冠脉微血管疾病(CMVD)起病隐匿,病位入络,病情缠绵,遇感而发,与伏邪致病“伏、留、动”特点相似。从伏邪角度出发,提出CMVD病理演变过程与伏邪致病具有同一性。在CMVD发病过程中,先天伏邪往往藏匿心络,伺时而发,而内生痰瘀,滞于心络是C... 冠脉微血管疾病(CMVD)起病隐匿,病位入络,病情缠绵,遇感而发,与伏邪致病“伏、留、动”特点相似。从伏邪角度出发,提出CMVD病理演变过程与伏邪致病具有同一性。在CMVD发病过程中,先天伏邪往往藏匿心络,伺时而发,而内生痰瘀,滞于心络是CMVD的发病基础。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则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邪藏心络,伏而不发,正气不足时被外感内伤诱发。治疗上,发作期以祛邪泻实,和畅心络为先,以化痰祛瘀为法;缓解期补益脾肾,顾护正气为主,多用温阳益气,养阴安神之品。在临床治疗中,尤其注重虫类及藤类等搜风通络之药的运用。基于“伏邪心络”理论结合CMVD病理演变过程,强调分期辨治CMVD的中医证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冠脉微血管疾病 正虚邪盛 痰瘀胶结 分期辨治 祛邪泻实 和畅心络 补益脾肾 顾护正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酮通过促进VEGF表达介导的微血管生成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2
作者 汪紫阳 田丁元 +4 位作者 郑攀 陈铭 郑紫梦 邓芳 张志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374-2384,共11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hexiang baoxin pill,SXBXP)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D)的影响以及麝香酮(Muscone)作为SXBXP中的有效成分对CM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的ob/ob小鼠按照每天10 mg/kg SXBXP(SXBXP组...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hexiang baoxin pill,SXBXP)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D)的影响以及麝香酮(Muscone)作为SXBXP中的有效成分对CM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的ob/ob小鼠按照每天10 mg/kg SXBXP(SXBXP组)或无菌PBS(Ctl组)进行灌胃,同背景野生型小鼠(WT组)作为阴性对照;以缺血缺氧干预小鼠冠脉微血管内皮细胞(mouse cor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MCMEC)构建CMD细胞模型(HI组),并以20μg/mL浓度的SXBXP(HI+SX)和30μmol/L浓度的Muscone(HI+Muscone)分别进行药物干预。通过心脏超声动态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水平和左心室功能,激光散斑成像评估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水平。通过CD31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小鼠心脏微血管密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5-乙炔基-2-脱氧嘧啶核苷染色、血管生成实验检测MCMEC的增殖能力和成管能力。结果ob/ob-Control组小鼠CFR、MBF水平和心脏微血管密度均比WT组小鼠显著降低(P<0.01),ob/ob-SXBXP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ob/ob对照组(P<0.05),表明SXBXP对CMD表型具有改善作用。ob/ob-Control组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水平比WT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而ob/ob-SXBXP组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ob/ob-Control组(P<0.05),SXBXP可能通过VEGF介导的微血管生成改善CMD。体外实验进一步显示,缺血缺氧组(HI)组的VEGF表达水平及MCMEC的增殖和成管能力均显著低于常氧培养(Ctl组)(P<0.05),缺血缺氧SXBXP干预组(HI+SX)和缺血缺氧Muscone干预组(HI+Muscone)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HI组(P<0.05),Muscone作为SXBXP的活性物质通过VEGF介导的微血管生成改善CMD。结论SXBXP对CMD具有改善作用;Muscone作为SXBXP中的主要成分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促进冠状动脉微血管生成,增加心肌灌注水平从而改善C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麝香酮 麝香保心丸 微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19
3
作者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 +14 位作者 孙子林 管庆波 郭海健 李红 李凯利 李甦雁 刘芳 任利群 王清 吴静 邢昌赢 薛耀明 严孙杰 杨兵全 余江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3969-3986,共18页
糖尿病微血管疾病(DMiVD)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早期识别及有效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组织领域内专家,以2021年版为基础,... 糖尿病微血管疾病(DMiVD)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早期识别及有效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组织领域内专家,以2021年版为基础,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特别针对基层临床实际需求,修订《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该共识详尽阐述了DMiV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和糖尿病心肌病)的筛查方法、综合管理及防治策略,明确分级诊疗及转诊流程,强化防治DMiVD重要性,为广大医师特别是基层医生及全科医生提供指导和建议,降低DMiVD的发生率、恶化率以及致残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疾病 基层 危险因素 筛查 疾病综合管理 分级诊疗 转诊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当归黄芪超滤物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严春艳 蒋虎刚 +3 位作者 王新强 刘凯 李应东 赵信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72,共7页
为了探讨当归黄芪超滤物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检索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当归黄芪超滤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等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 为了探讨当归黄芪超滤物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检索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当归黄芪超滤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等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对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做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出1 185个药物作用靶点,2 307个疾病靶点,217个交集靶点;获得β-谷甾醇、槲皮素、黄芪甲苷等22个活性成分,得到NLRP3、IL1β、CASP1等61个关键靶点;KEGG分析获得了272条信号通路,包括NOD样受体通路、NF-kappa B通路等.分子对接的最小结合能均<-5.0 kJ·mol^(-1),表明相互对接良好.初步预测了当归黄芪超滤物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并进行了分子对接验证,为进一步体内外实验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当归黄芪超滤物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澳龙 朱明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5,共9页
背景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治疗CMVD方面有独特优势和显著疗效,但目前相关临床试验研究中存在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不一致等问题,探索中医药治疗CMVD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有利于未来形成高质量的循证... 背景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治疗CMVD方面有独特优势和显著疗效,但目前相关临床试验研究中存在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不一致等问题,探索中医药治疗CMVD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有利于未来形成高质量的循证证据。目的分析中医药干预CMVD随机对照试验中结局指标应用情况,提出对应的问题和建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建库至2023-02-09发布的中医药治疗CMVD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研究的基本信息、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应用Excel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8篇文献,其中2篇为临床试验注册方案,1篇为英文文献。Cor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结果显示,纳入文献在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对研究者、受试者实施盲法,对结局评估者实施盲法,其他偏倚方面大多数被评价为不清楚;结局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方面大多数被评价为低风险。共18篇文献对纳入的CMVD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析,其中包括气虚血瘀证6篇、痰瘀互结证3篇。对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共得到115种结局指标,总频次为571次,可分为临床疗效、理化检测、症状与体征、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远期预后、安全性检测7大类,其中临床总疗效率出现的频次最高(46次),3个月为最常用的干预节点,复合结局指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临床疗效结合理化检测(14次)。结论中医药治疗CMVD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整体偏低,结局指标存在缺乏规范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缺乏远期预后监测等问题,未来还需要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合中医药治疗特色,构建规范的CMVD中医药核心指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中医药核心指标集 结局指标 中医药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47
6
作者 张运 陈韵岱 +7 位作者 傅向华 陈文强 李丹丹 谷新顺 季晓平 刘昱琪 李伟 黄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1-430,共10页
1背景 近年来,随着循汪医学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eular disease,CMVD)的临床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在医学文献中出现CMVD的报道已有43年的历史,但有关此病的诊断和治疗... 1背景 近年来,随着循汪医学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eular disease,CMVD)的临床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在医学文献中出现CMVD的报道已有43年的历史,但有关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一直未写入国际心血管病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诊断 冠状动脉 治疗 介入性心脏病学 专家 中国 医学文献 微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7-418,共2页
长期以来,临床心脏病学界对于冠心病的认识仅局限于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内径〉500μm的血流传输动脉而不能显示内径〈500μm的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后者构成了冠状动脉的微循环且其血管... 长期以来,临床心脏病学界对于冠心病的认识仅局限于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内径〉500μm的血流传输动脉而不能显示内径〈500μm的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后者构成了冠状动脉的微循环且其血管数量占到了整个冠状动脉树的95%。因此,仅以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的异常来解释整个冠状动脉循环的疾病,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微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循环 心外膜下 冠状动脉树 功能异常 心脏病学 小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康静 杨丽丽 +5 位作者 王紫艳 尤越 史跃 马彦雷 孟红旭 李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0-1538,共9页
目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CMVD属中医学“络脉”的范畴,气虚血瘀证是CMVD主要证型,然而目前尚无气虚血瘀证CMVD动物模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索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 目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认为CMVD属中医学“络脉”的范畴,气虚血瘀证是CMVD主要证型,然而目前尚无气虚血瘀证CMVD动物模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探索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每组15只。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动物每天随机14~16 h睡眠剥夺,持续6周,复制气虚证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及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动物正常饲养6周。实验6周后,冠脉微血管疾病组和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大鼠麻醉后开胸,向左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40~120μm),假手术组动物行开胸手术但不注射栓塞微球。术后7 d,各组测定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冠脉微血管疾病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明显降低,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增加。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功能下降、心肌损伤标志物活性显著升高、血浆及全血粘度明显升高。结论睡眠剥夺复合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可成功建立冠脉微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比较符合临床发病特征适合于发病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气虚血瘀证 病证结合 睡眠剥夺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被引量:13
9
作者 董夏韵 杨洁 +1 位作者 张倩 杨传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67-70,共4页
络病理论以络脉不和为基本病机,主要分为络脉瘀滞、络脉不荣、络脉受损三个环节,络病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络脉遍及全身,联系诸多脏腑,脏腑病变皆可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思想加以阐述。目前,各种... 络病理论以络脉不和为基本病机,主要分为络脉瘀滞、络脉不荣、络脉受损三个环节,络病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络脉遍及全身,联系诸多脏腑,脏腑病变皆可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思想加以阐述。目前,各种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发病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因而寻找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已成为关键,络病理论作为中医学的传统病机理论,在心血管疾病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疗效显著。文章基于络病理论,就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病位、致病因素、病性以及治疗等加以研究,以期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络脉不和 微循环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窦敏 单迎光 +2 位作者 许建威 李风祥 秦小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索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相关性,以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因心绞痛就诊,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索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相关性,以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因心绞痛就诊,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的258例患者。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根据结果分为CFR<2.0组和CFR≥2.0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相关性分析确定FAR与CFR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MVD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预测CMVD发生的指标。结果与CFR≥2.0组相比,CFR<2.0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尿酸、C反应蛋白、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FAR显著升高,白蛋白和肌酸激酶显著降低(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R、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CFR呈显著负相关(r=-0.516、-0.325和-0.485,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高FAR是CMV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R、纤维蛋白原预测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95%CI:0.597~0.716)、0.613(95%CI:0.553~0.61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9%、60.6%。结论FAR是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陶诗怡 陈颖 +5 位作者 于林童 杨德爽 张兰鑫 孙梓宜 黄力 邵明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14-1321,共8页
目的:基于文献统计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收集中药治疗CMVD相关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中药汤剂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 目的:基于文献统计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收集中药治疗CMVD相关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中药汤剂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图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构建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交集靶点-通路图。结果:纳入文献184篇,共涉及中药汤剂70首,包括中药132味、中成药41种、注射剂13种。常用中药汤剂包括血府逐瘀汤、二陈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常用口服中成药包括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等,常用中药注射剂包括丹红注射液等。中药汤剂中高频用药包括川芎、当归、丹参、柴胡、甘草等34味,功效可归为补虚、理气、解表、活血化瘀等18类,药味多甘、辛、苦,药性多温、平,多归肝、脾、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0组关联规则,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方。共收集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14个,核心药物组合-CMVD交集靶点29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得到10条主要信号通路。结论:中医药治疗CMVD以气血为要,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散结的同时辅以益气通阳扶正是其主要治则治法。核心药物组合可能通过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PRKACA)、雌激素受体(ER)1、热激蛋白90α家族A成员1(HSP90AA1)或核受体辅激活物1(NCOA1)等靶点,借助癌症、雌激素信号、甲状腺激素信号等通路达到治疗CMVD的目的,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MV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心脏X综合征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窦敏 薛力旗 +2 位作者 单迎光 李一鸣 秦小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检查的老年女性患者109例,根据CFR值诊断冠状动脉CMVD,并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检查的老年女性患者109例,根据CFR值诊断冠状动脉CMVD,并将其分为CMVD组(CFR<2.0)55例和非CMVD组(CFR≥2.0)54例,比较2组临床基线资料并分析与CMVD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CMVD组比较,CMVD组体质量指数、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G、LDL-C、脂蛋白相关磷酸酶A2(Lp-PLA2)显著升高,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p-PLA2、hs-CRP与CFR呈负相关(r=-0.816;r=-0.39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Lp-PLA2水平升高是老年女性患者发生CM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p-PLA2诊断老年女性CMVD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655~0.836),敏感性为69.1%,特异性为67.0%,hs-CRP诊断老年女性CMVD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61~0.844)。结论老年女性CMVD患者的Lp-PLA2、hs-CRP水平较高,可预测冠状动脉CMVD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皮功能障碍靶向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佩儿 钟剑锋 +2 位作者 程宇 郑杰 叶健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652-3654,共3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也称心脏X综合征(CSX),伴持续性、发作性胸痛以及较高的再住院率,该病发病率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CMVD的治疗也是内科医师的一大挑战。常规的治疗药物如硝酸酯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也称心脏X综合征(CSX),伴持续性、发作性胸痛以及较高的再住院率,该病发病率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CMVD的治疗也是内科医师的一大挑战。常规的治疗药物如硝酸酯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未能成功稳定CMVD病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CMVD的发生主要与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本文将以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为靶点探讨潜在性的新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治疗 新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俊 秦晋梅 薛伟珍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1057-1063,共7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是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目前对其病理生理机制尚缺乏全面认识,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是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目前对其病理生理机制尚缺乏全面认识,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诱发CMVD的核心,多种炎症因子可通过内皮细胞损伤途径参与CMVD病情进展。本文主要对炎症反应在CMVD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CMVD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炎症反应 内皮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75
15
作者 杨杰孚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9-1165,共17页
微血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以直径<500μm的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损伤——微血管密度、直径及功能改变,继发阻塞继而影响组织灌注为共同病生理特征的血管疾病综合征。临床微血管疾病主要包... 微血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以直径<500μm的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损伤——微血管密度、直径及功能改变,继发阻塞继而影响组织灌注为共同病生理特征的血管疾病综合征。临床微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脑微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和病理性肥胖等。迄今国际上尚缺乏对于微血管疾病的统一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对策。经过专家共识会议和文献回顾,本共识总结了微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临床特征,并对不同微血管疾病的诊断流程和主要的治疗策略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疾病 微血管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炎症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蓉 王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年第5期509-516,共8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许多患者出现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及不良事件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近年来,对其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分类、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研...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是许多患者出现心绞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及不良事件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近年来,对其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分类、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旨在整合这些前沿知识,为CMVD的精准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微循环 病理生理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细胞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叶飞 吴旦斌 +1 位作者 孙英新 姜希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6-871,共6页
周细胞是类似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定位于毛细血管及微血管基膜周围而得名。周细胞最初被证明与血管收缩,调控局部微血管的血流量有关。近年来,其调控血管生成及促进血管成熟等功能被陆续认知,多种微血管病变伴随着周细胞结构... 周细胞是类似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定位于毛细血管及微血管基膜周围而得名。周细胞最初被证明与血管收缩,调控局部微血管的血流量有关。近年来,其调控血管生成及促进血管成熟等功能被陆续认知,多种微血管病变伴随着周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因此,周细胞的调控受到广泛关注,但许多机制仍未阐明。文章主要对周细胞在脑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管改变及肿瘤等微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细胞 血管新生 血管成熟 微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宋锦有 徐文静 +2 位作者 曹倩 田明玉 王晓彦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探讨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MVA)人群的EAT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2021—2023年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狭窄<50%且完成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和胸... 目的通过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探讨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MVA)人群的EAT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2021—2023年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狭窄<50%且完成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和胸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234例,其中男性141例,占比60.3%。根据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缺血相关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MVA组138例和非PMVA组9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影像分析软件测量EAT体积(V-EAT)。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MVA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V-EAT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EAT在PMVA患者中主要呈正态分布,平均体积为(221.50±69.38)cm^(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AT是PMV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6,95%CI:1.006~1.026,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EAT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92,P<0.001)、糖化血红蛋白(r=-0.113,P=0.035)呈负相关,与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156,P=0.0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25.164,β=-2.586,P=0.011)与糖化血红蛋白(B=-2.395,β=-3.021,P=0.003)负向预测V-EAT,而三酰甘油正向预测V-EAT(B=2.863,β=2.383,P=0.018)。结论EAT是PMVA的危险因素,影响EAT的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糖化血红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 心肌灌注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雪 吴钊 彭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9-582,共4页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PHUS)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疾病,是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中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后10周内发生不可逆急性肾功能衰竭伴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贫血,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少数病例发生于妊娠晚期。目前研究认为...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PHUS)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疾病,是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中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后10周内发生不可逆急性肾功能衰竭伴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贫血,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少数病例发生于妊娠晚期。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补体系统调节异常。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目前仍以临床诊断为主,并应尽快启动诊断性治疗,特异性基因和分子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血液透析、血浆置换仍然是PHUS首选的治疗方法,而针对病因的特异性补体抑制剂可用于该病的长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血栓性微血管疾病 补体旁路途径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早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负担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飞 赵蕴 +6 位作者 赵浩佐 韩朵兰 王旭颖 陈佳庚 井奚月 李长平 马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早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与晚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负担的差异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于2015年11月23日至2015年12月17日在天津市8所医保定点医院的门诊部开展一次横断面调查,以就诊的Ⅱ型糖尿病门特患者为调查对象,最终... 目的分析天津市早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与晚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负担的差异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于2015年11月23日至2015年12月17日在天津市8所医保定点医院的门诊部开展一次横断面调查,以就诊的Ⅱ型糖尿病门特患者为调查对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292份。结果 5292名研究对象中,早发组582人(11.0%),晚发组4710人(89.0%),早发组女性比例低于晚发组(39.9%vs 50.3%),中心性肥胖比例高于晚发组(63.7%vs 58.5%),未达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Hb A1c≥7.0%)的比例高于晚发组(84.5%vs 75.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糖尿病肾病与心血管疾病外,早发组与晚发组并发症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程增长,早发组并发症患病率增长速度远高于晚发组。此外,当并发症患病率相近时,早发组病程短于晚发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传统危险因素、代谢紊乱及病程后,除脑血管疾病外,早发型糖尿病与增加并发症患病风险的关联有所衰减直至消失。结论天津市早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与晚发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负担没有显著差异,但早发组病情进展更为迅猛,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承受较高的并发症负担,而与这一结果有关的主要因素是病程较长而非患病年龄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 Ⅱ型糖尿病微血管疾病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