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常规超声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构建列线图预测甲状腺乳头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关盼 黄文君 +4 位作者 赵颖燕 李伟伟 陶玲玲 詹维伟 周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69,共7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微血管成像(SMI)显示的穿支血管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性,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731例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临床、常规超声及SMI图像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训...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微血管成像(SMI)显示的穿支血管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性,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731例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临床、常规超声及SMI图像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析CLNM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并进行决策曲线分析,以计算模型的预测效能、一致性和评估其临床实用性。结果:入选的PTC患者中有308例出现CLNM(42.1%),logistic二项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结节大小、包膜接触、多灶、穿支血管、超声提示可疑淋巴结是PT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回声、垂直位、微钙化、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在有无CLNM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多因素分析筛选的变量构建预测模型,训练集的一致性指数为0.816,验证集的为0.792,区分度良好;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校准曲线均接近于标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超过80%的PTC患者可受益于该预测模型。结论:基于常规超声联合SMI构建的列线图对PTC的CLNM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与临床实用性,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转移 微血管成像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 被引量:9
2
作者 赫兰 杨少玲 +2 位作者 张颖 张春爽 钟晓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支架术后再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LEASO支架植入术后25根血管(20例患者)的常规血管超声、SMI和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支架术后再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LEASO支架植入术后25根血管(20例患者)的常规血管超声、SM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DSA为“金标准”,观察SMI对LEASO的诊断价值。结果再狭窄程度评估:DSA显示闭塞7枚(28.0%),重度狭窄14枚(56.0%),中度狭窄4枚(16.0%);常规血管超声显示闭塞13枚(52.0%),重度狭窄9枚(36.0%),中度狭窄3枚(12.0%);SMI显示闭塞9枚(36.0%),重度狭窄12枚(48.0%),中度狭窄4枚(16.0%)。一致性分析:常规血管超声与DSA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0.558),SMI与DSA一致性强度高(Kappa=0.868),SMI与常规血管超声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0.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MI评估再狭窄程度与DSA的一致性强,且优于常规血管超声,或可成为LEASO支架术后随访、判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超声微血管成像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股骨头微循环的超微血管成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林立军 伍兴 +4 位作者 夏敬冬 王思 王腾 胡平波 沈先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索超微血管成像评估婴幼儿股骨头血运的可行性及其图像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2023年4月在武汉儿童医院骨科行健康筛查的18例婴儿(男11例、女7例)作为研究对象, 日龄(51.1±38.7)d, 均在安静状态下行髋关节超声... 目的探索超微血管成像评估婴幼儿股骨头血运的可行性及其图像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2023年4月在武汉儿童医院骨科行健康筛查的18例婴儿(男11例、女7例)作为研究对象, 日龄(51.1±38.7)d, 均在安静状态下行髋关节超声检查。从髋关节外侧横切面与纵切面两个方向上进行检查, 先使用灰度超声观察股骨头的解剖特点, 然后采用超微血管成像显示股骨头内血流情况, 测量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结果 18例婴儿股骨头横切面灰度超声图像均可见明显交替低回声与条纹回声, 条纹向股骨头中心汇聚, 纵切面灰度超声图像上可见股骨头与大转子中的点状或条纹回声。在股骨头的超微血管成像图中, 均可显示股骨头内血流, 横切面上观察到血流向骨化中心汇聚;在纵切面上观察到股骨头血供主要有两个来源:一处来自股骨干骺端, 穿越骺板, 垂直于骺板走行在股骨头内;另一处来自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 其分支略平行于骺板走行在股骨头内。除1例婴儿检查时受到杂波干扰外, 余17例婴儿均可测得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为(10.9±4.3)cm/s。比较男性、女性之间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3±4.56)cm/s比(11.21±4.17)cm/s, P=0.791]。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r=0.531, P=0.028)、与日龄呈显著正相关(r=0.775, P<0.001)。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日龄、体重的线性拟合程度均较高[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cm/s)=6.279+0.100×日龄(d), R^(2)=0.600, P<0.01];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cm/s)=5.215+1.704×体重(kg), R^(2)=0.282, 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了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婴儿股骨头的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血运 微血管成像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 被引量:52
4
作者 程令刚 何文 +3 位作者 张红霞 蔡文佳 宁彬 田凤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SMI,其中33例接受CEUS检查,13例接受颈动脉斑块内膜剥脱术(CEA)获得病理结果。评价SMI结果与CEUS及病理...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SMI,其中33例接受CEUS检查,13例接受颈动脉斑块内膜剥脱术(CEA)获得病理结果。评价SMI结果与CEUS及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SMI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评分0分11例,1分22例,2分24例。CEUS结果显示新生血管评分0分5例,1分8例,2分20例,SMI与CEUS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07,P<0.001)。病理检查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评分0分2例,1分5例,2分6例,与SMI有较好的相关性(r=0.75)。结论 SMI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对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微血管成像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5
作者 李响 康姝 +3 位作者 王学梅 李银燕 樊智颖 王健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MI)两种成像模式[彩色模式超微血管成像(cSMI)和灰阶模式超微血管成像(mSMI)]和CDFI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对134例患者的146个乳腺肿块分别行CDFI及SMI检查,对CDFI、cSMI、mSMI图像的血流特点进行分型。比较3... 目的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MI)两种成像模式[彩色模式超微血管成像(cSMI)和灰阶模式超微血管成像(mSMI)]和CDFI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对134例患者的146个乳腺肿块分别行CDFI及SMI检查,对CDFI、cSMI、mSMI图像的血流特点进行分型。比较3种血流检测方法在良恶性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CDFI和cSMI图像显示乳腺恶性肿瘤的血流较良性肿瘤丰富;mSMI图像中良恶性肿瘤血流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01);CDFI、cSMI、mSM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敏感度分别为74.47%(35/47)、80.85%(38/47)、76.60%(36/47),特异度分别为89.90%(89/99)、86.87%(86/99)、95.96%(95/99),准确率分别为84.93%(124/146)、84.93%(124/146)、89.73%(131/146),三种血流检测方法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FI与cSMI、CDFI与mSMI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MI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度大于cSMI(χ2=5.212,P=0.022)。结论SMI与CDFI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可相互补充,但SMI可提供更多低速血流信息,SMI的两种成像模式中mSMI较cSMI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袁嘉 勇强 +2 位作者 张蕾 穆洁 刘海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08至2015-03我院住院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共70条血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对常规血管超声及SMI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 目的 :探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08至2015-03我院住院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共70条血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对常规血管超声及SMI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42%、83.33%、80.95%。SM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43%、92.16%、89.47%。结论 :常规血管超声与SMI在评估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SMI对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常规血管超声,SMI能更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有望成为一种更可靠评价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微血管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结合TI-RADS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被引量:15
7
作者 陶玲玲 詹维伟 +4 位作者 樊金芳 李伟伟 王怡 徐皪 周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结合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首先以常规超声根据TI-RADS将179例患者的甲状腺187个结节分为TR 1~5类,之后结合SMI技术调整TI-RADS分类...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结合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首先以常规超声根据TI-RADS将179例患者的甲状腺187个结节分为TR 1~5类,之后结合SMI技术调整TI-RADS分类;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校正前TR 1~5类别实际恶性率分别为0、0、5.00%、37.74%和64.29%。经SMI校正后分别为0、0、5.56%、23.26%和66.36%。校正前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75.00%、66.02%、64.29%、76.40%和70.05%,经SMI校正后分别为86.91%、64.08%、66.36%、85.71%和74.33%。校正后的AUC(Z=-2.616,P=0.009)和敏感度(Z=-1.988,P=0.047)均高于校正前。结论SMI技术能显示甲状腺结节内穿支血流,与TI-RADS结合可提高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微血管成像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效果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雪松 李晶 +1 位作者 石光煜 赵丽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3-829,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应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g,早饭后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水丸,每次50丸、每天2次,饭后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行常规超声及SMI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SMI分级。结果治疗前,两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血清LDL-C、TC、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DL-C、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LDL-C、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Crouse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SM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SMI分级为2级的患者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均<0.01),SMI分级为0级的患者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增高(P均<0.01),且治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SMI分级为2级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MI技术能用于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疗效,可为临床用药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成像技术 半夏白术天麻汤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痰湿壅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萤火虫”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校正BI-RADS 4级乳腺结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9
9
作者 罗青 陈伟萍 +4 位作者 郭黎红 曹小祯 蒙思薇 陈小清 杨瑞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74-24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micropure)、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及两者联合在BI-RADS 4级乳腺结节校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高频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的乳腺患者76例,共计78个结节,经超...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micropure)、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及两者联合在BI-RADS 4级乳腺结节校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高频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的乳腺患者76例,共计78个结节,经超声"萤火虫"和SMI校正分级后,与病理结果比对,绘制ROC曲线,比较高频超声、"萤火虫"技术、SMI技术、"萤火虫"联合SMI校正诊断BI-RADS 4级乳腺结节的差异。结果 76例BI-RADS 4级患者的78个乳腺结节中,病理证实37个为恶性结节,41个为良性结节。"萤火虫"、SMI、"萤火虫"联合SMI技术分别与高频超声比较,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萤火虫"联合SMI技术分别与"萤火虫"、S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萤火虫"技术、SMI技术有助于提高BI-RADS 4级乳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两者联合能取长补短,更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ADS 4级 超声“萤火虫”技术 微血管成像技术 联合 校正 乳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物血流 被引量:44
10
作者 马燕 李刚 +1 位作者 李晶 任卫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超声检出并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70例78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0个,恶性病灶38个。按照Adler分级标准,采用CDFI和SMI技术分别观察同一肿瘤的血流情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超声检出并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70例78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0个,恶性病灶38个。按照Adler分级标准,采用CDFI和SMI技术分别观察同一肿瘤的血流情况,计算两种血流检测技术对于单个病灶检出血管条数的差值(SMI-CDFI)、单纯使用CDFI及SMI诊断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及相关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所有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恶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良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CDFI诊断恶性肿物最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2,敏感度71.12%,特异度62.50%;SMI诊断恶性肿物最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3,敏感度92.11%,特异度62.50%;SMI-CDFI诊断恶性肿物最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差值≥3,敏感度84.21%,特异度85.00%。结论 SMI技术可检测乳腺恶性肿物潜在的微血管,可为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评价甲状腺结节激光消融疗效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永锋 周平 +2 位作者 伍晓敏 田双明 刘稳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价甲状腺结节激光消融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6个结节),进行激光消融治疗。分别采用二维超声、CEUS及SMI检查测量消融灶体积,采用CEUS及SMI判断有无未完全消融结节和二维超声低回声区...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价甲状腺结节激光消融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6个结节),进行激光消融治疗。分别采用二维超声、CEUS及SMI检查测量消融灶体积,采用CEUS及SMI判断有无未完全消融结节和二维超声低回声区边缘是否存在残余微血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EUS检出未完全消融结节11个(11/56,19.64%),SMI检出未完全消融结节9个(9/56,1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二维超声、CEUS及SMI测量消融灶体积分别为(2.10±2.13)cm^3、(1.75±1.67)cm^3和(1.79±1.80)cm^3,二维超声测量消融灶的体积大于CEUS及SMI(P均<0.05),CEUS测量消融灶的体积与S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SMI与CEUS对消融后二维超声低回声区边缘存在残余微血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20个单点消融患者中,CEUS及SMI测量消融灶长度、宽度与消融能量均呈线性正相关(r=0.82、0.78,0.80、0.80,P均<0.05)。结论 SMI对未完全消融结节的检出率及对消融灶大小的评估与CEU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激光治疗 微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类风湿活动性关节炎:与CDFI和CEUS对比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丽 叶玉泉 +2 位作者 陈京京 薛红元 许彩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69-1571,共3页
目的通过与CDFI和CEUS比较,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腕关节滑膜血流信号分级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00例RA患者(左侧或右侧腕关节,共100个腕关节)。采用高频超声观察腕关节的滑膜厚度。再分别采用CDFI、SMI和CEU... 目的通过与CDFI和CEUS比较,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腕关节滑膜血流信号分级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00例RA患者(左侧或右侧腕关节,共100个腕关节)。采用高频超声观察腕关节的滑膜厚度。再分别采用CDFI、SMI和CEUS对滑膜增生最严重部位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评估,计算血流信号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I和CEUS的滑膜内血流信号显示率均高于CDFI[92.00%(92/100)、92.00%(92/100)、80.00%(80/100)]。CDFI与SMI评价增厚滑膜内血流信号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US与SMI评价增厚滑膜内血流信号分级的一致性高(Kappa=0.76,P<0.05)。结论 SMI在观察RA患者增生滑膜血流信号方面优于CDFI,并且与CEUS具有很好的一致性。SMI可评估RA活动性,且安全、简便、高效、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微血管成像 造影剂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及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赵永锋 周平 +3 位作者 彭洪 刘稳刚 章燕 卢鑫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9-656,共8页
目的: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与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并进一步研究SMI和/或CEUS与二维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reporting and da... 目的: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与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并进一步研究SMI和/或CEUS与二维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联合应用是否可以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分别运用SMI,CEUS,二维超声TI-RADS,二维超声TI-RADS联合CEUS,二维超声TI-RADS联合SMI,二维超声TI-RADS与SMI和CEUS 3项联合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将甲状腺结节二维超声TI-RADS分类4b^5类,CEUS低增强,SMI周边为主型血流分布并穿支血管检出作为恶性征象。以术后病理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比其诊断效力。结果:237例患者共296个甲状腺结节被纳入研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在二维超声TI-RADS诊断时分别为78.4%,77.7%,78.0%;在SMI诊断时分别为75.5%,86.6%,81.4%;在CEUS诊断时分别为82.0%,88.5%,85.5%;在二维超声TI-RADS与SMI和CEUS 3项联合诊断时分别为92.1%,90.4%,9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在SMI,CEUS,二维超声TI-RAD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9,P=0.117);二维超声TI-RADS联合CEUS(χ2=39.62,P<0.001),二维超声TI-RADS联合SMI(χ2=36.61,P<0.001)均优于二维超声TI-RADS;二维超声TI- RA DS与SMI,CEUS 3项联合诊断优于二维超声TI- RA DS联合SMI(χ2=4.50,P=0.033)或二维超声TI- RA DS联合CEUS(χ2=4.24,P=0.039)。结论:SMI周边为主型血流分布并穿支血管检出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EUS低增强具有相当的诊断效力。SMI和/或CEUS与二维超声TI- R ADS联合应用均可以提高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成像 超声造影 甲状腺 超声 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前列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常规超声靶向引导穿刺活检的对比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祎芬 李凤华 +3 位作者 谢少伟 夏建国 杜晶 王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下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MFI)与常规超声靶向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对65例血清PSA升高(≥4ng/ml)的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分为A(4ng/ml≤PSA<10ng/ml)、B(10ng/ml≤PSA<20... 目的比较不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下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MFI)与常规超声靶向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对65例血清PSA升高(≥4ng/ml)的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分为A(4ng/ml≤PSA<10ng/ml)、B(10ng/ml≤PSA<20ng/ml)、C(PSA≥20ng/ml)三组,活检前行经直肠灰阶、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及MFI检查。在超声引导下对每例患者行底、中、尖三切面12点穿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PSA水平组中MFI与常规超声靶向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价值。结果 65例患者有230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A组、B组中MFI检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均高于灰阶及CDE(P<0.01),C组中MFI的敏感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灰阶及CDE(P<0.01)。三组间MFI靶向引导前列腺活检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PSA水平前列腺癌,MFI均较常规超声靶向引导穿刺活检的敏感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微血管成像 穿刺 前列腺特异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瘤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希 田洁 +1 位作者 刘千琪 吴长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资料完整的乳腺肿瘤患者(91个病灶)进行二维灰阶、CDFI检查,用传统指标构建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评估,并进行SMI检查,比较SMI与CDFI血管检出的差异...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资料完整的乳腺肿瘤患者(91个病灶)进行二维灰阶、CDFI检查,用传统指标构建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评估,并进行SMI检查,比较SMI与CDFI血管检出的差异。结合SMI成像特点对BI-RADS分类重新评估,分析SMI在BI-RADS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CDFI血流检出率78.02%(71/91),SMI血流检出率85.71%(78/91)。SMI模式下良恶性肿物Adle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中心血流与穿支血管有助于定性诊断。SMI结合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恶性肿物的敏感度为95.45%(42/44),特异度为89.36%(42/47),准确率为92.31%(84/91)。结论在传统超声表现基础上,SMI有助于对乳腺肿物定性诊断,对BI-RADS分类调整更适用于富血供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的血流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石光煜 张雪松 +2 位作者 李晶 韩洁茹 赵丽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采用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的血流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肿块型乳腺癌患者62例(恶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50例(良性组),将62例... 目的采用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的血流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肿块型乳腺癌患者62例(恶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50例(良性组),将62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依据中医证型分为肝郁痰凝证组(24例)、冲任失调证组(20例)、正虚毒盛证组(18例)。手术前各组均给予常规超声和SMI检查,分析比较各组间的二维超声及其超微血流特征。结果二维超声结果显示恶性3个证型组及良性组4组间肿块大小、微钙化、后方回声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良性组与恶性3个证型组比较,SMI血管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痰凝证组SMI血管数目0级患者比例高于冲任失调证组和正虚毒盛证组,正虚毒盛证组SMI血管数目Ⅲ级患者比例高于肝郁痰凝证组和冲任失调证组、Ⅰ级患者比例低于肝郁痰凝证组和冲任失调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组织学分级肝郁痰凝证组Ⅰ级患者比例较高,冲任失调证组Ⅱ级患者比例较高,正虚毒盛证组Ⅲ级患者比例较高。结论SMI可以有效判定不同中医证型乳腺癌患者超微血管特征,能够为乳腺癌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成像技术 乳腺肿瘤 中医证型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被引量:35
17
作者 薛雯 杨柳茵 +4 位作者 范丽 冯思仪 林珍珍 彭雄强 张建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1例乳腺病变患者(300个病灶)的二维超声、CDFI及SMI图像,对所有病灶进行Adler血流分级,比较CDFI与SMI检出血流的能力,观察乳腺病灶在CDFI...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1例乳腺病变患者(300个病灶)的二维超声、CDFI及SMI图像,对所有病灶进行Adler血流分级,比较CDFI与SMI检出血流的能力,观察乳腺病灶在CDFI及SMI下血管形态分布特征,并对乳腺病灶血管分布模式进行分型,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CDFI对乳腺病灶血流检出率为78.33%(235/300),SMI为90.33%(27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66,P<0.001)。CDFI及SMI对良性与恶性病变血流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DFI与SMI模式间乳腺病灶血流Adler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22,P<0.001)。CDFI及SMI检测良恶性乳腺病变间血管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良性病灶多表现为乏血管型、线性或曲线型以及树枝状,恶性病灶多表现为血管粗大扭曲、蟹足状。结论 SMI可以提高乳腺病灶的血管检出率,以SMI观察病灶Adler血流分级和血管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雷永彪 姜海宇 +1 位作者 唐海玲 吴长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1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二维灰阶超声联合CDFI、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MI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准确率,同时采用...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1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二维灰阶超声联合CDFI、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MI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准确率,同时采用SMI技术分析颈部病变淋巴结的微血管分布类型。结果 71例患者共71枚颈部淋巴结,其中恶性淋巴结39例,包括淋巴瘤19例、转移性淋巴结20例,良性淋巴结32例;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MI的诊断准确率[88.73%(63/71)]高于二维灰阶超声联合CDFI[76.06%(54/71);P<0.05];良性淋巴结微血管分布以Ⅰ型(淋巴门血供型)和Ⅲ型(周边血供型)为主,恶性淋巴结内微血管分布以Ⅱ型(内部点条血供型)和Ⅳ型(混合血供型)为主。结论SMI技术较CDFI技术有更高的血管显示率,通过SMI技术对颈部淋巴结内微血管分布类型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对颈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淋巴结 微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在胃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农志伟 康利克 +2 位作者 石宛灵 李小溪 郑红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6-166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胃癌超声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DFI及SM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DFI与SMI显示血流信号阳性率、有血流信号的胃癌病灶厚度、血流信号分级的差异。结果 CDFI显示血流信...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胃癌超声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DFI及SM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DFI与SMI显示血流信号阳性率、有血流信号的胃癌病灶厚度、血流信号分级的差异。结果 CDFI显示血流信号的阳性率为75.36%(52/69),SMI阳性率为95.65%(6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1,P=0.001)。CDFI测量有血流信号的胃癌病灶厚度为(19.92±4.54)mm,SMI所测为(16.92±5.7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8,P=0.043)。CDFI与SMI显示血流信号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54,P<0.001)。结论 SMI技术对胃癌病灶低流速微小血管血流信号较CDFI更敏感,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疾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谢嘉楠 黄晓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44-647,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早期、及时诊断有助于治疗及预后。超声作为乳腺常规检查方法意义重大,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是近年出现的超声血流成像新技术,其采用自适应算法来区分微细血流及正常组织自身运动产生的频谱信号,可更真实地显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早期、及时诊断有助于治疗及预后。超声作为乳腺常规检查方法意义重大,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是近年出现的超声血流成像新技术,其采用自适应算法来区分微细血流及正常组织自身运动产生的频谱信号,可更真实地显示低速血流信息;并已应用于乳腺、甲状腺及肝脏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就SMI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