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性流体与热弹性微极蜂窝结构介质界面上受倾斜荷载作用时的弹性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R·库玛 R·R·古泊塔 +1 位作者 黄绍红(译) 张禄坤(校)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344,共12页
研究倾斜荷载作用在黏性流体与热弹性微极蜂窝结构固体界面上时,荷载倾斜角的影响.假设倾斜荷载是法向荷载和切向荷载的线性组合.为求解该问题,对时间变量进行Laplace变换,对空间变量进行Fourier变换.通过引入势函数,获得了变换域中应... 研究倾斜荷载作用在黏性流体与热弹性微极蜂窝结构固体界面上时,荷载倾斜角的影响.假设倾斜荷载是法向荷载和切向荷载的线性组合.为求解该问题,对时间变量进行Laplace变换,对空间变量进行Fourier变换.通过引入势函数,获得了变换域中应力、温度分布和压力的表达式.利用数值逆变换技术,求得问题的物理解.同时,得到了频域中的表达式,以及变量适当变化时稳态情况下的表达式.用图形显示不同荷载源和荷载倾角变化时的响应.并且讨论了一些特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流体 热弹性蜂窝结构材料 倾斜荷载 时谐 稳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微孔改性涤纶针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旭 张弦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4,73,共2页
使用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纱、莫代尔纱、天丝A100纱及棉纱开发了3种针织物,分别测试它们的顶破性能、抗起球性能、悬垂性能、毛细管效应、导湿性能、透湿性能和透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蜂窝微孔改性涤纶针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起球性能、透湿... 使用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纱、莫代尔纱、天丝A100纱及棉纱开发了3种针织物,分别测试它们的顶破性能、抗起球性能、悬垂性能、毛细管效应、导湿性能、透湿性能和透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蜂窝微孔改性涤纶针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起球性能、透湿性能和透气性能;顶破强力、悬垂性能、毛细芯吸高度和导湿性能介于改性涤纶与棉合股编织织物,改性涤纶与莫代尔、天丝A100纱合股编织织物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涤纶 蜂窝结构 针织物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微穿孔吸声体的宽频吸声性能优化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熊引 吴锦武 燕山林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针对蜂窝微穿孔吸声体结构,利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优化吸声体结构的吸声性能。以三蜂窝芯的蜂窝微穿孔吸声体结构中微穿孔板的孔径、穿孔率和背腔深度为优化设计变量,以吸声体的吸声系数和吸声频带为优... 针对蜂窝微穿孔吸声体结构,利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优化吸声体结构的吸声性能。以三蜂窝芯的蜂窝微穿孔吸声体结构中微穿孔板的孔径、穿孔率和背腔深度为优化设计变量,以吸声体的吸声系数和吸声频带为优化目标,得到吸声体宽频范围吸声时的优化结构参数。将三参数优化、两参数优化及常规结构参数三种情况下计算得到的吸声性能进行对比。由结果分析可知:优化三参数得到的吸声体吸声性能远优于常规结构参数下吸声结果,在双参数优化中,穿孔率及腔深优化最接近于三参数优化。最后研究了吸声体中微穿孔板的每个参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穿孔板结构 粒子群优化(PSO) 吸声性能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微孔形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观文 曾一鸣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6-122,共7页
提出将微孔形成的机制归结为充填机理、形变机理、相变机理和组装方法等基本要素 ,评述了近年来的重要研究进展 .对新出现的微孔膜制作方法 ,如CO2 超监界致孔法。
关键词 形成方法 研究进展 高分子分离膜 CO2超临界法 蜂窝结构 热致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市话(2)
5
作者 赵艳梅 杨凡 王世顺 《中兴通讯技术》 2003年第5期55-58,共4页
无线市话被视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讲座上一讲介绍了无线市话的基本概念,这一讲将介绍无线市话实用系统——ZXPCS,并对无线市话的系统规划、网络优化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无线市话 ZXPCS 网络优化 系统规划 微蜂窝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发出透明太阳能电池薄膜 未来窗户或可发电
6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013-3013,共1页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薄膜 研发 美国 发电 窗户 半导体聚合物 微蜂窝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研发出透明太阳能电池薄膜
7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89,共1页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可吸收光线并将其大面积转化成为电能的新型透明薄膜。这种薄膜以半导体和富勒烯为原料,具有微蜂窝结构。论文称该技术可被用于开发透明的太阳能电池板...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可吸收光线并将其大面积转化成为电能的新型透明薄膜。这种薄膜以半导体和富勒烯为原料,具有微蜂窝结构。论文称该技术可被用于开发透明的太阳能电池板.甚至还可以用这种材料制成可以发电的窗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板 透明薄膜 研发 国家实验室 洛斯阿拉莫斯 美国能源部 微蜂窝结构 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