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藻生产可再生能源研究概况 被引量:63
1
作者 梅洪 张成武 +3 位作者 殷大聪 耿亚红 欧阳峥嵘 李夜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0-660,共11页
能源是现代工业的支柱,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不仅有助于缓解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危机,还可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微藻中很多种类富含油脂,可以用来生产生物柴... 能源是现代工业的支柱,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不仅有助于缓解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危机,还可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微藻中很多种类富含油脂,可以用来生产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另一些藻类中含有极丰富的烃类物质,化学结构与矿物油相似,提取后可加工成汽油、柴油使用;在特定条件下,绿藻和蓝藻在光合作用的同时可以产生氢气。微藻易培养,生长快,单位面积生物量大,油、烃含量高,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已引起各国政府、科学家和企业家的高度关注。文中概述了利用微藻生产油脂、烃类、氢气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利用微藻生产可再生能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展望了我国微藻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生物柴油 能源微藻 生物制氢 脂类 烃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微藻采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海阳 匡亚莉 林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92-2098,共7页
能源微藻由于生长周期短、油脂含量高、可再生、低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替代化石能源的生物质能源。但是,目前能源微藻生产成本(尤其是在采收环节)过高,阻碍了其产业化进程。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能源微藻的采收方法,对絮凝、... 能源微藻由于生长周期短、油脂含量高、可再生、低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替代化石能源的生物质能源。但是,目前能源微藻生产成本(尤其是在采收环节)过高,阻碍了其产业化进程。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能源微藻的采收方法,对絮凝、离心、过滤、气浮等传统方法的作用机理和采收效率进行了比较:絮凝法适用广,离心法效率高;过滤法处理个体大的藻类较为经济;气浮法工艺简单、能耗低。同时,阐述了能源微藻采收的新方法——磁选法、正向渗透技术、真空气举、微生物共生法等,其中,磁选法回收率高,正向渗透技术低污染,真空气举能耗低,微生物共生法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减少化学絮凝药剂的使用。最后,指出了能源微藻采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可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来降低采收成本,以期为能源微藻早日实现产业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微藻 絮凝 离心 过滤 气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密度法与计数法测定3种能源微藻细胞生长的相关性及其验证(英文)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卓平 段舜山 朱红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探讨3种能源微藻细胞数量和藻液光密度之间的相关性,验证以光密度法测定细胞生长密度的可行性,为能源微藻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研究提供简便方法与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 【目的】探讨3种能源微藻细胞数量和藻液光密度之间的相关性,验证以光密度法测定细胞生长密度的可行性,为能源微藻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研究提供简便方法与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3种能源微藻为生物材料,以添加f/2营养液的人工海水为培养介质,在植物培养箱中利用三角瓶进行一次性培养试验。利用显微镜计数法观测微藻的细胞密度,测定各藻液在680 nm处的光密度值,并进行线性拟合获取回归方程,比较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的藻细胞密度值。【结果】3种能源微藻的细胞密度与藻液光密度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104个/mL)=1405OD680-59.745,R2= 0.9942;亚心形扁藻细胞密度(104个/mL)=216.94 OD680+0.9743,R2=0.9947;海洋小球藻细胞密度(104个/mL)=2170.1 OD680+18.569,R2=0.9927。在各微藻生长第5、7和9 d中,利用显微镜计数法所得细胞数目和光密度法换算所得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光密度法是一种可测定微藻细胞生长的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能源微藻的生长、生理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微藻 光密度 细胞计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泡沫浮选的能源微藻采收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海阳 刘春华 +1 位作者 匡亚莉 林喆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8-273,共6页
文章以十二胺作为捕收剂,利用泡沫浮选法采收能源微藻——小球藻。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捕收剂用量、搅拌转速、藻液浓度、溶液p H和浮选时间对小球藻采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捕收剂用量、搅拌转速、藻液浓度对采收效率影响显著,p H和... 文章以十二胺作为捕收剂,利用泡沫浮选法采收能源微藻——小球藻。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捕收剂用量、搅拌转速、藻液浓度、溶液p H和浮选时间对小球藻采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捕收剂用量、搅拌转速、藻液浓度对采收效率影响显著,p H和浮选时间对采收率影响较小;十二胺能显著增加小球藻细胞的可浮性,较高的搅拌转速和藻液浓度有利于提高藻细胞与气泡的碰撞粘附效率。综合考虑采收率和采收成本,在不调节藻液浓度和p H的情况下,泡沫浮选法采收小球藻的最优条件为十二胺用量为30 mg/L、搅拌转速为1 200r/min、浮选时间为3 min,此时采收率可达到9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微藻 小球藻 泡沫浮选 采收 十二胺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生物反应器的能源微藻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祎 王海磊 郑天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0,共6页
全球能源危机愈发突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的危机.能源藻作为新型生物质能源逐渐得到重视,而能源微藻的培养成本仍居高不下.综述了不同光生物反应器的能源藻培养效果,比较了不同能源微藻的生长效率,分析了以工业废水为... 全球能源危机愈发突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的危机.能源藻作为新型生物质能源逐渐得到重视,而能源微藻的培养成本仍居高不下.综述了不同光生物反应器的能源藻培养效果,比较了不同能源微藻的生长效率,分析了以工业废水为营养基质实现低成本培养能源微藻的可能性,及利用能源微藻治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实现能源藻对工业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旨在为能源微藻的低成本培养、工业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参考,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微藻 光生物反应器 工业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微藻——葡萄藻培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夏芫 李环 韦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755-8756,8760,共3页
葡萄藻是一种世界广布的高产烃能源微藻。在石油资源日趋紧张以及环境恶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利用该藻生产石油替代品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简要概述了葡萄藻人工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未来葡萄藻产烃工业化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能源微藻 葡萄藻 人工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微藻类生物质培养技术及能源物质形态构成 被引量:1
7
作者 霍书豪 周卫征 +5 位作者 朱顺妮 王忠铭 许敬亮 袁振宏 周宇光 董仁杰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95-1901,共7页
微藻生物能源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之一。通过不断改进能源微藻类生物质培养技术,获得大量微藻生物质是微藻能源进行下游能源转化的前提条件。文章从藻细胞能源利用方式与能源微藻规模化生产角度,综述了能源... 微藻生物能源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之一。通过不断改进能源微藻类生物质培养技术,获得大量微藻生物质是微藻能源进行下游能源转化的前提条件。文章从藻细胞能源利用方式与能源微藻规模化生产角度,综述了能源微藻类生物质培养技术研究现状及藻细胞能源物质形态-细胞壁糖类与胞内油脂具体成分构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在实际户外规模培养中遇到的虫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微藻 培养技术 糖类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微藻——葡萄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夏芫 李环 韦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378-7379,共2页
简要概述了葡萄藻的生物学特性、下游回收处理技术、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能源微藻 葡萄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能源微藻的筛选及初步评价
9
作者 王能飞 孙云飞 +4 位作者 王树春 衣丹 许宾 王风芹 臧家业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66-2371,共6页
从黄海、南海部分海域采集水样,分离纯化了240株微藻,对其进行了分类与鉴定,从其中挑选8株生长较快的藻种进行扩大培养。经离心,冷冻干燥后得到藻粉,进而对藻种的淀粉、纤维素、总脂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量,以期筛选到目标能源微藻藻... 从黄海、南海部分海域采集水样,分离纯化了240株微藻,对其进行了分类与鉴定,从其中挑选8株生长较快的藻种进行扩大培养。经离心,冷冻干燥后得到藻粉,进而对藻种的淀粉、纤维素、总脂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量,以期筛选到目标能源微藻藻种。藻株Navicula sp.TW-2的油脂含量达到41.3%,生长速度快,生物量也较大,可以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出发藻种。藻株Nannochloropsis sp.NB-3的纤维素含量达到9.26%,可溶性糖含量达到22.3%,生物量大,经过预处理发酵后生物乙醇产率可达7.75%,是制备生物燃料乙醇的优良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微藻 纤维素 可溶性多糖 生物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沼液培养能源微藻的工艺
10
作者 刘彬 刘凯华 +4 位作者 成杰 廖利民 巩东辉 蔡禄 季祥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3期3083-3085,共3页
为了降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成本和减少生物质能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将沼气发酵、能源微藻的培养和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了集成。将沼气发酵产生的废弃沼液经预处理后作为能源微藻培养的水源和营养盐,将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 为了降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成本和减少生物质能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将沼气发酵、能源微藻的培养和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了集成。将沼气发酵产生的废弃沼液经预处理后作为能源微藻培养的水源和营养盐,将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作为能源微藻生长的碳源,规模化培养出的能源微藻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还通过对藻渣活性成分的综合利用、改进反应器等环节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发酵 沼液 能源微藻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微藻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增设内构件CFD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孔维利 陈剑佩 李元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7-112,共6页
在液位为300 mm的跑道池中,模拟了无、外、内和内外双导流板对流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导流板后流速增加,漩涡区域减小。经过阻力分析,添加内外导流板后跑道池阻力系数降低48%。为增强垂直方向的混合,在跑道池加入斜板。模拟斜板不同... 在液位为300 mm的跑道池中,模拟了无、外、内和内外双导流板对流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导流板后流速增加,漩涡区域减小。经过阻力分析,添加内外导流板后跑道池阻力系数降低48%。为增强垂直方向的混合,在跑道池加入斜板。模拟斜板不同放置角度和长度,表明当斜板长度为0.5倍流道宽度,斜30°放置时效果最佳,优化后阻力系数降低55%。在液位为500 mm的圆池中比较了二折叶桨与栅板桨的混合效果,模拟和实验都表明二折叶桨混合效果优于栅板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微藻 光生物反应器 混合 内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开式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的CFD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诸发超 黄建科 +1 位作者 陈剑佩 李元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4-1192,1199,共10页
采用CFD技术对敞开式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流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导流板结构、跑道池底部进气孔长度和宽度方向间距对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内外导流板均为180°、导流板延伸长度ΔL/W为0.5时,跑道池平均速率最大,死区比例最小... 采用CFD技术对敞开式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流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导流板结构、跑道池底部进气孔长度和宽度方向间距对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内外导流板均为180°、导流板延伸长度ΔL/W为0.5时,跑道池平均速率最大,死区比例最小,功率输入最少;当宽度方向间距ΔY/W1为1/4、长度方向间距ΔX/L1为0.025时,平均光照方向速率最大。采用粒子追踪模型,分别计算不通气与通气情况下粒子的运动轨迹,分析得到藻细胞的光照强度、光暗交替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能源 敞开式跑道池 计算流体力学 粒子追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布朗葡萄藻生长、总脂和总烃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胡章喜 安民 +5 位作者 段舜山 徐宁 孙凯峰 刘晓娟 李爱芬 张成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88-3294,共7页
以能源微藻布朗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764和Botryococcus braunii765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及浓度对其生长、总脂和总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braunii764和B.braunii765的最适氮源均为硝态氮,且... 以能源微藻布朗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764和Botryococcus braunii765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及浓度对其生长、总脂和总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braunii764和B.braunii765的最适氮源均为硝态氮,且均能够利用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进行生长,但是不同氮源及其浓度对这两株藻的生长、总脂和总烃含量的影响不同。B.braunii764生长速度较B.braunii765缓慢,但是B.braunii764的总脂和总烃含量均高于B.braunii765,最高分别达27.61%和34.21%。以硝态氮为氮源时,B.braunii764的细胞OD值、生物量、总脂和总烃含量分别为1.38、1.81g/L、27.61%和34.21%,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而以尿素为氮源时,B.braunii765的最大OD值为1.87,以硝态氮为氮源时,其生物量(2.15g/L)和总烃含量(27.89%)最高,而铵态氮对二者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总脂和总烃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硝态氮是两株葡萄藻较为理想的氮源,而B.braunii764可以作为一种较有潜力的能源微藻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朗葡萄藻 氮源 生长 总脂 总烃 能源微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