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菌-藻体系中无机碳源对小球衣藻生长和聚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雪菲
陈国炜
+2 位作者
方志鹏
贾伟
刘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95-1601,1615,共8页
为了提高微藻生长速率、实现低成本高效收集,文章以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为研究对象,探究无机碳源对菌-藻体系中微藻生长和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碳源能够显著提高菌-藻体系中微藻生物量,当初始菌藻数量比为15∶1时...
为了提高微藻生长速率、实现低成本高效收集,文章以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为研究对象,探究无机碳源对菌-藻体系中微藻生长和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碳源能够显著提高菌-藻体系中微藻生物量,当初始菌藻数量比为15∶1时,在低碳源(37.6 mg/L)水平下,经过6 d培养后微藻生物量可达1.255×10^(6)个/mL,较纯藻培养体系增加30%;当碳源质量浓度升高至188.0 mg/L时,微藻数量较纯藻培养体系增加68%,可达1.681×10^(6)个/mL;菌-藻体系也有助于微藻自聚集,随着无机碳源质量浓度增加,其聚集效果变得更明显,聚集率最高可达66%,远高于纯培养体系中的27%。研究结果可为微藻综合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碳源
菌-藻体系
微藻
生长
微藻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菌-藻体系中无机碳源对小球衣藻生长和聚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雪菲
陈国炜
方志鹏
贾伟
刘丽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出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95-1601,161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77298)
文摘
为了提高微藻生长速率、实现低成本高效收集,文章以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为研究对象,探究无机碳源对菌-藻体系中微藻生长和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碳源能够显著提高菌-藻体系中微藻生物量,当初始菌藻数量比为15∶1时,在低碳源(37.6 mg/L)水平下,经过6 d培养后微藻生物量可达1.255×10^(6)个/mL,较纯藻培养体系增加30%;当碳源质量浓度升高至188.0 mg/L时,微藻数量较纯藻培养体系增加68%,可达1.681×10^(6)个/mL;菌-藻体系也有助于微藻自聚集,随着无机碳源质量浓度增加,其聚集效果变得更明显,聚集率最高可达66%,远高于纯培养体系中的27%。研究结果可为微藻综合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机碳源
菌-藻体系
微藻
生长
微藻聚集
Keywords
inorganic carbon source
bacterial-algal system
microalgae growth
microalgae aggregation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菌-藻体系中无机碳源对小球衣藻生长和聚集的影响研究
吴雪菲
陈国炜
方志鹏
贾伟
刘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