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潘庭双 胡贤江 +2 位作者 侯冠军 蒋业林 李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548-548,555,共2页
实验研究了氮源及其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作为虾、蟹、贝类幼体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 ,微绿球藻在以尿素或硝酸钠作氮源 ,氮质量浓度在 2 4.6 4× 10 - 6 时 。
关键词 微绿球藻 生长 氮源 质量浓度 单胞藻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眼点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和EPA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卢美贞 沈林杰 +2 位作者 陆向红 窦晓 计建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3,89,共5页
眼点拟微绿球藻(N.oculata)具有生长速度快、含油量高等优点,且其脂肪酸组成中含有大量二十碳五烯酸(EPA),因此它是微藻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以眼点拟微绿球藻为对象,研究了培养时间、盐度、pH值等培养条件对眼点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 眼点拟微绿球藻(N.oculata)具有生长速度快、含油量高等优点,且其脂肪酸组成中含有大量二十碳五烯酸(EPA),因此它是微藻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以眼点拟微绿球藻为对象,研究了培养时间、盐度、pH值等培养条件对眼点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和EPA产率的影响.试验表明:选择稳定5d为眼点拟微绿球藻的最佳采收时间,油脂含量为378.1 mg/g干藻,EPA产率为5.5 mg/(L·d);当盐度为16.7时,眼点拟微绿球藻的油脂含量和EPA产率均能达到最高,油脂含量为506.0 mg/g干藻,EPA产率为7.37 mg/(L·d);在适合眼点拟微绿球藻生长的pH值(8.0~10.0)下,保持整个培养过程中pH值为8.0i油脂含量和EPA产率均较高,油脂含量为471.7 mg/g干藻,EPA产率为7.45 mg/(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时间 盐度 PH值 眼点拟微绿球藻 油脂含量 EPA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绿球藻油脂提取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晓凤 邹宁 孙东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2,共3页
为了提高微藻油脂的提取率,以微绿球藻藻粉为原料,比较了不同提取剂、破壁方法、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微藻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提取剂中工业酒精的提取率最高;破壁方法中反复冻融破壁提取率最高,超声波次... 为了提高微藻油脂的提取率,以微绿球藻藻粉为原料,比较了不同提取剂、破壁方法、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微藻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提取剂中工业酒精的提取率最高;破壁方法中反复冻融破壁提取率最高,超声波次之;提取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提取时间大于2 h后,提取率无明显差异;提取率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提取温度大于55℃后,提取率增大的幅度减小。正交实验优化的微藻油脂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工业酒精为提取剂,反复冻融法破壁,在65℃水浴中提取2 h,可获得较高的提取率,提取率为3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油脂 反复冻融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绿球藻富集油脂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杜晓凤 邹宁 +2 位作者 孙东红 常林 赵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6-69,共4页
为了寻找提高微绿球藻油脂含量的培养方法,以微绿球藻为实验材料,比较了光照强度、温度、盐度、氮浓度、光径对油脂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对油脂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选用5 cm的... 为了寻找提高微绿球藻油脂含量的培养方法,以微绿球藻为实验材料,比较了光照强度、温度、盐度、氮浓度、光径对油脂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对油脂含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选用5 cm的光生物反应器,在光照强度为5 000 lx、光周期L∶D=10∶14、温度24℃条件下缺氮培养,微绿球藻的油脂含量最高,为4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光照强度 温度 盐度 氮浓度 光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眼点拟微绿球藻酶法提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陆向红 贾俊乾 +2 位作者 张秋红 黄晨蕾 计建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7,共5页
采用纤维素酶酶解眼点拟微绿球藻提取胞内油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 H为自变量,油脂提取效率和EPA提取效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对油脂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酶... 采用纤维素酶酶解眼点拟微绿球藻提取胞内油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 H为自变量,油脂提取效率和EPA提取效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对油脂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酶解温度>酶解p H>酶用量>酶解时间,在酶用量1.59 g/kg(以干藻粉质量计)、酶解时间2.11 h、酶解温度39.3℃、酶解p H 4.17的条件下,油脂提取效率达到最大值98.72%#0.15%;对EPA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 H>酶用量,在酶用量1.60 g/kg(以干藻粉质量计)、酶解时间1.86 h、酶解温度37.9℃、酶解p H 4.10的条件下,EPA提取效率达到最大值97.86%#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点拟微绿球藻 纤维素酶 酶法提取 油脂 E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拟微绿球藻藻油脱色工艺 被引量:5
6
作者 袁芝 朱孝晨 孙利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83-188,共6页
以海洋微藻拟微绿球藻中提取的富含二十碳五烯酸的粗藻油为原料,探究脱色材料及脱色工艺对粗藻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脱色剂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藻油脱色率和藻油回收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 以海洋微藻拟微绿球藻中提取的富含二十碳五烯酸的粗藻油为原料,探究脱色材料及脱色工艺对粗藻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脱色剂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藻油脱色率和藻油回收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脱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拟微绿球藻藻油的脱色效果最好,响应面优化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3.8 g/100 mL、脱色温度68℃、脱色时间54 min。在此条件下,微藻藻油的脱色率达到98.05%,经3次解吸后,藻油总回收率达到8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藻油 脱色工艺 响应面试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比及氮盐浓度对眼点拟微绿球藻培养密度和油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窦晓 陆向红 +3 位作者 卢美贞 薛蓉 晏荣军 计建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6-1540,共5页
研究N/P比及Na NO3浓度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生长密度和油脂含量的影响。设计4个不同N/P比(=1∶1,4∶1,16∶1,32∶1)和6个不同Na NO3浓度(0.025、0.075、0.225、0.450、0.900、1.350 g/L)。实验结果表明:N/P比及Na NO3浓度均对眼点拟微绿球... 研究N/P比及Na NO3浓度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生长密度和油脂含量的影响。设计4个不同N/P比(=1∶1,4∶1,16∶1,32∶1)和6个不同Na NO3浓度(0.025、0.075、0.225、0.450、0.900、1.350 g/L)。实验结果表明:N/P比及Na NO3浓度均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密度和油脂含量有很大影响。当Na NO3浓度为0.225 g/L,N/P比为4∶1时,其油脂含量和生物量最高,分别为41.20%和2.53 g/L。实验找到眼点拟微绿球藻高油脂含量和高生长密度的N/P比和Na NO3浓度的最佳结合点,为眼点拟微绿球藻能够用来生产生物柴油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眼点拟微绿球藻 N P比 氮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绿球藻在罗氏沼虾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成文靖 蔡春芳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6,共2页
用 0 2kg卤虫 +鸡蛋 (第 1组 )、0 14kg卤虫 +鸡蛋 +微绿球藻 (第 2组 )、0 10kg卤虫 +鸡蛋 +微绿球藻 (第 3组 ) ,培育罗氏沼虾幼体 ,研究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幼体生长、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对卤虫的节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加喂微绿... 用 0 2kg卤虫 +鸡蛋 (第 1组 )、0 14kg卤虫 +鸡蛋 +微绿球藻 (第 2组 )、0 10kg卤虫 +鸡蛋 +微绿球藻 (第 3组 ) ,培育罗氏沼虾幼体 ,研究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幼体生长、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对卤虫的节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加喂微绿球藻的第 2、3组成活率比未喂微绿球藻的第 1组提高 2倍以上 ,体长增加10 %~ 2 0 % ,出苗时间缩短 1~ 2d ,出苗整齐 ,增强抗病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微绿球藻 卤虫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肉碱对微绿球藻和四膜虫种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葛晨霞 董晓庆 +1 位作者 候闯 李月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219-18220,共2页
[目的]研究左旋肉碱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四膜虫Tetrahymen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方法]对微绿球藻和四膜虫在左旋肉碱浓度为0、50、100、1 000 mg/L时的种群密度进行测定。[结果]添加高剂量左旋肉碱对微绿球藻种群生长... [目的]研究左旋肉碱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四膜虫Tetrahymen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方法]对微绿球藻和四膜虫在左旋肉碱浓度为0、50、100、1 000 mg/L时的种群密度进行测定。[结果]添加高剂量左旋肉碱对微绿球藻种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添加左旋肉碱对四膜虫种群生长有显著促增殖作用(P<0.05)。[结论]该研究为左旋肉碱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肉碱 微绿球藻 四膜虫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碱对微绿球藻和四膜虫种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晨霞 董晓庆 +1 位作者 李月红 陈洋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8-39,共2页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左旋肉碱(分别为0、50、100、1000 mg/L)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四膜虫(Tetrahymen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剂量左旋肉碱对微绿球藻种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四膜虫种...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左旋肉碱(分别为0、50、100、1000 mg/L)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四膜虫(Tetrahymena sp)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高剂量左旋肉碱对微绿球藻种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四膜虫种群生长有显著促增殖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肉碱 微绿球藻 四膜虫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密度对产油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生长及油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文 黄旭雄 乔玮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2,61,共8页
微藻生物柴油是新能源开发的热点之一。为了提高微藻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性能,研究了接种密度对两种产油微藻(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性能及细胞油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微藻... 微藻生物柴油是新能源开发的热点之一。为了提高微藻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性能,研究了接种密度对两种产油微藻(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性能及细胞油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微藻细胞采收密度或采收生物量与接种密度正相关,而细胞增殖效率与接种密度负相关(P<0.05)。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细胞油脂含量随接种密度升高而降低,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分别在接种密度为6.0×106cell/mL和3.0×106cell/mL时,其细胞内中性脂比例最高。微绿球藻、三角褐指藻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随着接种密度的提高先升高后显著下降(P<0.05)。从生产生物柴油的效率及其品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室验条件下,培养微绿球藻适宜接种密度为6.0×106cell/mL;三角褐指藻适宜接种密度为2.0×106cell/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三角褐指藻 生物柴油 接种密度 生长 油脂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眼点拟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生长及总脂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付冬 桑敏 +1 位作者 李爱芬 张成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75,共5页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及单、双侧光照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总脂及叶绿素a的影响。结果表明: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物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光照强度下单侧光...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及单、双侧光照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总脂及叶绿素a的影响。结果表明: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物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光照强度下单侧光照优于双侧;三角褐指藻的生物量受光照强度及单、双侧光照的影响不明显。眼点拟微绿球藻的总脂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三角褐指藻的总脂含量随光照的增强呈上升趋势。两种藻的叶绿素a含量随藻体总脂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综合考虑,眼点拟微绿球藻较三角褐指藻进行油脂生产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点拟微绿球藻 三角褐指藻 生物量 叶绿素A含量 总脂含量 单位体积总脂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福光 王珺 +1 位作者 林秋露 王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09-115,共7页
【目的】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饵料微藻,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优化微绿球藻培养基,以期提高其生长速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法】以宁波大学3#配方为基础微藻培养液,以乙酸钠为碳源,硝酸钾、尿素和氯化铵... 【目的】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饵料微藻,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优化微绿球藻培养基,以期提高其生长速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法】以宁波大学3#配方为基础微藻培养液,以乙酸钠为碳源,硝酸钾、尿素和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为磷源,硫酸亚铁和柠檬酸铁为铁源,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氮、磷、铁、维生素B_1(VB_1)和B_(12)(VB_(12))等主要营养元素对微绿球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获得了以天然海水为基础的微绿球藻优化培养基:3 g/L CHCOONa、20 mg/L NH_4CL-N、2 mg/L KH_2PO_4-P、3 mg/L FeSO_4-Fe、0.05 mg/L VB_1和 0.005mg/L VB_(12);采用优化培养基与宁波大学3#培养基对比培养微绿球藻,结果表明,培养 2~6 d,优化培养基收获微绿球藻的生物量( 细胞密度)比宁波大学 3#培养基的分别提高了2.21、2.55、2.30、1.97、1.7倍;培养6 d,优化培养基中微绿球藻收获的生物量(细胞密度)达到1.74×10~7个/mL,是宁波大学3#培养基的1.7倍。【结论】优化培养基极显著地提高了微绿球藻的生物量,是微绿球藻的良好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培养基 优化 生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微绿球藻中二十碳五烯酸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孝晨 孙利芹 +2 位作者 杨红芬 丁珂 季昱含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99,共5页
以拟微绿球藻为原料,比较不同有机溶剂体系及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对微藻油得率和EPA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SC-CO_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有机溶剂体系石油醚-丙酮-乙醇(体积比2∶1∶0.5)可以获得较好的萃取效果,此条件... 以拟微绿球藻为原料,比较不同有机溶剂体系及超临界CO_2(SC-CO_2)萃取对微藻油得率和EPA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SC-CO_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有机溶剂体系石油醚-丙酮-乙醇(体积比2∶1∶0.5)可以获得较好的萃取效果,此条件下微藻油得率为23.74%,EPA含量为31.34%;SC-CO_2萃取最佳夹带剂为甲醇,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温度48℃、萃取时间168 min,此条件下微藻油得率为8.34%,EPA含量为25.66%。GC-MS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所得微藻油脂肪酸组成一致,且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考虑到设备成本、能耗等问题,溶剂浸提法相比于SC-CO_2更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超临界CO2萃取 溶剂提取 响应面法 E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研究
15
作者 郭晓烨 邱昌扬 +3 位作者 何勇锦 陈涵 王明兹 陈必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研究光照强度和硝酸钾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通过两步培养法培养微绿球藻提高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结果表明:在硝酸钾质量浓度100 mg/L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 940~2 060 lx时,培养12 d,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最... 研究光照强度和硝酸钾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通过两步培养法培养微绿球藻提高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结果表明:在硝酸钾质量浓度100 mg/L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 940~2 060 lx时,培养12 d,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最高,分别为0.68 g/L和16.28%;低光照强度(1 940~2 060 lx)下,在不添加硝酸钾时,微绿球藻的生物量最低,为0.39 g/L,油脂含量最高,为22.62%;随着硝酸钾质量浓度的增加,微绿球藻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而油脂含量逐渐下降;两步培养法可以促进微绿球藻的油脂合成,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分别达到30.50%和0.1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两步培养 油脂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微绿球藻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冬雪 马季 +4 位作者 王成强 乔洪金 王际英 李宝山 孙永智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30,共10页
为探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3.88%、7.76%、11.64%和15.52%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N0、N... 为探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3.88%、7.76%、11.64%和15.52%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N0、N3.88、N7.76、N11.64、N15.52)。选取初始体重为(24.60±0.02) g的大菱鲆幼鱼6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70d。结果显示:1)各实验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日摄食率(D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藻粉添加量的增加,全鱼及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溶菌酶(LZM)、补体蛋白C3、补体蛋白C4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N7.76、N7.76、N11.64、N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0组(P<0.05),N15.52组碱性磷酸酶(ALP)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藻粉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0组(P<0.05);5) N7.76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藻粉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显著低于N0组(P<0.05),各藻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6)藻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11.64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N0组(P<0.05),藻粉组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低于N0组(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52%的鱼粉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替代7.76%可显著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微绿球藻 生长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改组技术快速提高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红全 袁莎 +5 位作者 卢雨欣 潘艺华 杨海燕 龙寒 禤金彩 何秀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以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为原始藻株,经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分别诱变处理,获得5株油脂含量有所提高的出发藻株。以PEG作为融合剂,对获得的5株出发藻株进行两轮递归式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到遗传稳定的改组藻株F2N2和F2N4... 以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为原始藻株,经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分别诱变处理,获得5株油脂含量有所提高的出发藻株。以PEG作为融合剂,对获得的5株出发藻株进行两轮递归式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到遗传稳定的改组藻株F2N2和F2N4,其油脂含量分别达到55.32%与57.75%,较原始藻株分别提高了69.07%与76.50%。对拟微绿球藻的原始藻株和改组藻株的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组前后拟微绿球藻的油脂脂肪酸组成变化不大,但脂肪酸含量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改组 微绿球藻 油脂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点拟微绿球藻养殖过程中细菌污染的治理方法
18
作者 耿金峰 赵鄢鹏 +6 位作者 冯倩 蔡忠贞 王慧岭 张晋阳 王冰 刘敏胜 白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6期63-67,76,共6页
[目的]以进入中国饲料原料目录的眼点拟微绿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户外自然培养过程受到细菌污染时的污染治理方法及方法的应用。[方法]在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和氯霉素为代表的5大类抗生素中筛选最佳的抗生素种类,... [目的]以进入中国饲料原料目录的眼点拟微绿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户外自然培养过程受到细菌污染时的污染治理方法及方法的应用。[方法]在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和氯霉素为代表的5大类抗生素中筛选最佳的抗生素种类,并对藻液中抗生素残留进行氧化、紫外方法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等处理方法的研究。[结果]综合抗生素对藻细胞本身的影响和对细菌的治理效果结果,硫酸庆大霉素治理细菌效果最优,其次为四环素;红霉素对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青霉素和氯霉素对藻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残留庆大霉素的有效方法为:在不含藻细胞的水体中可单独通入2 h的臭氧或加入100 mg/L高浓度有效氯溶液的方法可将硫酸庆大霉素去除95%以上,该方法可用作养殖清液或废液中硫酸庆大霉素的处理方法;在藻液中可使用15 mg/L的有效氯+紫外照射0.5 h的组合方法联合处理形式效果佳,藻液中的硫酸庆大霉素去除率在90%以上;藻细胞生长仅在初期受到轻微抑制作用,但细胞性状很快得到恢复,总体藻细胞的性状基本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针对户外眼点拟微绿球藻养殖过程中细菌污染可以使用硫酸庆大霉素进行治理,并可利用15 mg/L有效氯+紫外照射0.5 h将残留在藻液中的庆大霉素较好地去除,上述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保证户外养殖的持续进行,为眼点拟微绿球藻的规模化稳定养殖提供一种污染治理技术支撑,有利于该藻株的产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点拟微绿球藻 细菌污染 抗生素 治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装公司电装建设大规模微绿球藻生物燃料实验设施
19
《汽车制造业》 2015年第18期6-6,共1页
为了将生物燃料实用化.电装公司在日本熊本县天草市利用占地面积20000的区域建设微绿球藻的大规模培养实验设施.这在目前日本国内同类设施中是最大的.该设施计划于2016年4月开始启动。
关键词 实验设施 电装公司 生物燃料 微绿球藻 大规模培养 区域建设 占地面积 实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培养系统中4种微藻生态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文国樑 梁伟峰 +2 位作者 李卓佳 曹煜成 陈素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148,共7页
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安排实验,研究光强、温度和盐度对分离自对虾池塘水环境中的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增长率的影响。获得各微藻的最适生态因子及其影响度。啮蚀隐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5750~794... 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安排实验,研究光强、温度和盐度对分离自对虾池塘水环境中的啮蚀隐藻、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增长率的影响。获得各微藻的最适生态因子及其影响度。啮蚀隐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5750~7944lx,温度21.3~28.3℃,盐度13.3~23.0;影响度依次为:盐度>温度>光强。新月菱形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5761~8697lx,温度23.4~29.6℃,盐度11.9~25.7;影响度依次为:盐度>光强>温度。蛋白核小球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6754~8775lx,温度17.1~20.7℃,盐度19.6~26.4;影响度依次为:温度>盐度>光强。微绿球藻的最适生态因子为:光强7128~9012lx,温度18.7~26.7℃,盐度17.9~24.3;影响度为光强>温度>盐度。啮蚀隐藻和新月菱形藻的增长率受到以盐度为基础、以光强和温度为协同因子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蚀隐藻 新月菱形藻 蛋白核小球藻 微绿球藻 光强 温度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