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结构表面封闭式喷雾冷却传热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伟 王照亮 徐明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53-2058,共6页
以蒸馏水为工质,在闭式循环喷雾冷却系统上,变化喷雾流量,研究了表面几何结构对喷雾传热性能的影响。从对流换热和相变换热比例关系的角度,对喷雾换热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表面相比,微结构表面可明显增强喷雾换热强度,... 以蒸馏水为工质,在闭式循环喷雾冷却系统上,变化喷雾流量,研究了表面几何结构对喷雾传热性能的影响。从对流换热和相变换热比例关系的角度,对喷雾换热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表面相比,微结构表面可明显增强喷雾换热强度,这主要归因于相变换热的增强。表面温度较低时,直肋面换热效果最好;增大流量,光面换热增强,而直肋面变化不明显。表面温度较高时,方肋面换热效果最好;随着流量增大,所有面换热均增强。对于微结构表面,相变换热份额均大于50%,故而以相变换热为主;而光滑表面,即使在温度较低时,相变换热份额也大于20%。临界热流密度与三相接触线长度正相关,流量为15.9mL/min时,方肋面、直肋面和光面的临界热流密度依次为159.1,120.2,109.8W/cm2,蒸发效率分别为96.0%,72.5%,6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微结构表面 相变换热 临界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微结构表面的制备及其减反射性能
2
作者 方俊飞 杨金峰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2-587,共6页
利用聚苯乙烯胶体微球组装的单层胶体晶体阵列作为掩模板,分别采用反应离子刻蚀和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在晶体硅表面构造出不同形态的微纳米结构,并研究不同刻蚀方法和不同刻蚀时间对微结构形态的影响作用。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得到微结构表... 利用聚苯乙烯胶体微球组装的单层胶体晶体阵列作为掩模板,分别采用反应离子刻蚀和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在晶体硅表面构造出不同形态的微纳米结构,并研究不同刻蚀方法和不同刻蚀时间对微结构形态的影响作用。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得到微结构表面的反射光谱曲线。结果表明,在0.35-1.1μm太阳光有效吸收波段,单晶硅材料微结构表面的反射率显著降低,由于此时材料的透射率为零,材料在该波段的吸收得到有效增强。同时,具有规则微结构表面的减反射性能比无序微结构表面的减反射性能要更好一些。这为增强单晶硅对太阳能的有效吸收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微结构表面 聚苯乙烯胶体晶体 反应离子刻蚀 等离子体刻蚀 减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熔融法制备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3
作者 刘洋 欧阳清 栾红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3,共5页
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加工成本高、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大、形貌尺寸随机性大。为得到低成本、形貌尺寸相对可控的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提出了新型制备技术——沉积熔融法。通过金属颗粒悬浊液的自然沉积使微纳尺寸的... 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加工成本高、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大、形貌尺寸随机性大。为得到低成本、形貌尺寸相对可控的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提出了新型制备技术——沉积熔融法。通过金属颗粒悬浊液的自然沉积使微纳尺寸的颗粒均匀分布在金属表面,经熔融、再结晶使其与金属表面结合,再采用低表面能高分子修饰,制备出超疏水微结构表面。通过此方法采用锡铅合金在以黄铜、45号钢、6063铝合金基底上制备了超疏水微结构表面,并发现了金属基底材质与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能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当微米尺寸的颗粒直径越小,制备的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就越大。此外,相较于传统超疏水表面加工方法,沉积熔融法可实现微米级形貌的制备,且具有加工效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不影响原工件强度等优点,但其难以在弧形表面上应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沉积熔融法 金属颗粒分散 超声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目标壳体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涂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罗忠 刘凯 +1 位作者 周欣 胡俊波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2-27,共6页
水下目标壳体对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涂层性能有明确技术指标要求,且其性能对水下目标航行阻力影响较大。根据超疏水涂层合成原理,合成了聚氨酯疏水树脂、氟改性SiO_(2)粒子填料,制备了基于聚氨酯树脂、含硅树脂和含氟树脂等3种超疏水微结... 水下目标壳体对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涂层性能有明确技术指标要求,且其性能对水下目标航行阻力影响较大。根据超疏水涂层合成原理,合成了聚氨酯疏水树脂、氟改性SiO_(2)粒子填料,制备了基于聚氨酯树脂、含硅树脂和含氟树脂等3种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涂层,确定了各涂层的主要组分与制备工艺。开展了3种超疏水涂层性能试验评估,对比分析了涂层厚度、硬度、附着力、静动态疏水角、表面微观形貌、耐磨性、耐海水浸泡、耐盐雾、热稳定等多项性能指标。结果表明:F660+8%SiO_(2)组分的含硅树脂超疏水涂层综合性能最佳,为进一步开展水下目标壳体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涂层样机阻力试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目标壳体 超疏水 微结构表面涂层 疏水角 含硅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微结构对CFRP/TC4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赵盼 史恺宁 +1 位作者 史耀耀 周菲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3期47-54,共8页
CFRP/TC4异质材料黏结界面主要由金属表面、黏结剂以及复合材料表面组成,该界面是异质材料融合构件的核心部位,其界面黏结强度的优劣,对该类异质材料融合构件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会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主要针对TC4金属表面微结构对界面黏... CFRP/TC4异质材料黏结界面主要由金属表面、黏结剂以及复合材料表面组成,该界面是异质材料融合构件的核心部位,其界面黏结强度的优劣,对该类异质材料融合构件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会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主要针对TC4金属表面微结构对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Abaqus建立剪切力作用下的重叠黏结有限元模型,确定优选后的三角形结构主要参数为宽度、高度以及开槽方向与剪切受力方向之间的夹角,进而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法设计仿真试验并建立金属表面微结构与界面切应力之间的映射模型,并基于方差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该研究,揭示了金属表面微结构参数对界面切应力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界面黏结 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 表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氛下飞秒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结构 被引量:7
6
作者 袁春华 李晓红 +2 位作者 唐多昌 杨宏道 李国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49-2753,共5页
利用钛宝石飞秒激光脉冲对单晶硅在SF6、空气和真空环境中进行了累积脉冲辐照,研究了硅表面微结构的演化。在SF6气氛中,在激光辐照的初始阶段,硅表面形成了1维的波纹结构,随着辐照脉冲数的增加,波纹结构演化成了2维凹凸结构。累积600个... 利用钛宝石飞秒激光脉冲对单晶硅在SF6、空气和真空环境中进行了累积脉冲辐照,研究了硅表面微结构的演化。在SF6气氛中,在激光辐照的初始阶段,硅表面形成了1维的波纹结构,随着辐照脉冲数的增加,波纹结构演化成了2维凹凸结构。累积600个脉冲后,硅表面产生了准规则排列且具有大纵横比的锥形尖峰结构。该结构呈现高度相对较低、锥形尖端小球不明显的特征,分析认为主要与环境气压的大小有关。对比空气、SF6和真空中的微结构发现,尖峰的数密度依次减小;SF6中形成的尖峰高度最大,其次为真空,再次为空气。研究结果表明,真空、SF6和空气3种环境下微结构的形成及表面形貌主要由激光烧蚀、化学刻蚀和氧化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激光诱导 表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表面微结构减阻优化及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政 李田 +1 位作者 李明 张继业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25-334,共10页
介绍了自然界中几种较为典型的非光滑结构表面生物,阐明了合理表面微结构可以改变近壁区湍流结构的规律,针对表面微结构的类型、减阻研究实例、减阻机理和减阻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沟槽扩展类型,并指出减阻机理研究应拓展至... 介绍了自然界中几种较为典型的非光滑结构表面生物,阐明了合理表面微结构可以改变近壁区湍流结构的规律,针对表面微结构的类型、减阻研究实例、减阻机理和减阻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沟槽扩展类型,并指出减阻机理研究应拓展至复杂形态结构。分析表明:微结构类型对减阻效果有较大影响,减阻优化及其机理研究是仿生表面微结构减阻工作的重点,仿生表面微结构减阻优化可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的效率,在飞行器、高速列车、汽车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表面微结构 减阻 湍流结构 气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微结构及黏附性能的可逆调控 被引量:5
8
作者 吕通 成中军 +2 位作者 来华 张恩爽 刘宇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51-1356,共6页
采用模板法在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构筑了微纳米等级结构,获得了一种具有低黏附性的超疏水表面.在外压作用下,表面微结构发生坍塌,失去超疏水性,同时呈高黏附性.在120℃热处理后,表面微结构恢复到原始状态,同时表面恢复到低黏附状态.通过... 采用模板法在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构筑了微纳米等级结构,获得了一种具有低黏附性的超疏水表面.在外压作用下,表面微结构发生坍塌,失去超疏水性,同时呈高黏附性.在120℃热处理后,表面微结构恢复到原始状态,同时表面恢复到低黏附状态.通过外压及热处理过程可实现对表面微结构及其黏附性能的可逆调控.研究结果表明,表面不同的微结构状态赋予了表面不同的黏附性能,即在原始表面上,液滴处于低黏附的Cassie态,而在坍塌结构表面上水滴处于高黏附的Wenzel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 表面微结构 浸润性 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硅表面微结构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春华 李晓红 +1 位作者 唐多昌 杨宏道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3-396,共4页
利用Nd:YAG纳秒激光脉冲,在能量密度为1~10 J/cm2范围内辐照单晶硅,形成了表面锥形微结构,在SF6气氛和空气环境下均形成了锥形尖峰表面微结构。SF6气氛下产生的锥形尖峰顶端都有小球,部分锥形上还有二次尖峰形成,空气中纳秒激光诱导的... 利用Nd:YAG纳秒激光脉冲,在能量密度为1~10 J/cm2范围内辐照单晶硅,形成了表面锥形微结构,在SF6气氛和空气环境下均形成了锥形尖峰表面微结构。SF6气氛下产生的锥形尖峰顶端都有小球,部分锥形上还有二次尖峰形成,空气中纳秒激光诱导的锥形尖峰微结构顶端和边缘有由液滴固化形成的粒状物质,不同于利用准分子纳秒激光诱导的细长须状结构和飞秒激光辐照下产生的具有表面枝蔓状纳米结构的锥形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尖峰微结构的形成与辐照激光的波长和脉冲持续时间有关。对空气中微构造硅的辐射反射的初步研究表明,在500~2 400 nm范围内的光辐射反射率不高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激光脉冲 激光烧蚀 表面微结构 光辐射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表面微结构对表面润湿方向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玉娟 郭亚杰 +1 位作者 裘英华 陈云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1-1165,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硅表面微结构对表面润湿方向性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的微结构探讨了水滴在表面上的扩散方向问题,以及微结构尺寸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微结构宽度存在临界宽度值,当微结构宽度小于临界宽度时表面...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硅表面微结构对表面润湿方向性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的微结构探讨了水滴在表面上的扩散方向问题,以及微结构尺寸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微结构宽度存在临界宽度值,当微结构宽度小于临界宽度时表面表现为疏水性,反之,亲水性增强;在疏水性表面上,水的铺展性表现为各向同性,水滴稳定后俯视图近似为圆形,在亲水性表面,水的铺展性表现为各向异性,表面微结构形状不同,水滴稳定后呈现不同的特殊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表面润湿性 表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和气氛对激光诱导硅表面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春华 李晓红 +1 位作者 唐多昌 杨宏道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7-649,共3页
为了研究特定气氛下激光辐照对单晶硅表面微结构的影响,采用红外(基频波长1064nm)和紫外(3次谐波波长355nm)YAG纳秒激光脉冲连续辐照方法,分别在SF_6、空气、N_2和真空环境下对硅表面微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红外纳秒激光在SF_6和空... 为了研究特定气氛下激光辐照对单晶硅表面微结构的影响,采用红外(基频波长1064nm)和紫外(3次谐波波长355nm)YAG纳秒激光脉冲连续辐照方法,分别在SF_6、空气、N_2和真空环境下对硅表面微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红外纳秒激光在SF_6和空气中形成的微结构较真空和N_2下有更高的纵横比;紫外纳秒激光在SF_6和真空中产生的锥形结构比N_2和空气中要更为显著,但SF_6中形成的微结构上有絮状物的结果。结果表明,激光波长和环境气氛对微结构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且激光辅助化学刻蚀的效率不同。该结果对深入研究纳秒激光在特定气氛下诱导硅表面微结构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表面微结构 纳秒激光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激光超声技术研究表面微结构材料中瑞利波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敬时 徐晓东 +1 位作者 程营 刘晓峻 《声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6期512-516,共5页
利用激光超声无损检测的实验方法,观察记录了瑞利波在具有不同表面微结构厚铝板中的传播过程,研究了表面微结构的声传输特性。对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微结构样品进行了分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表面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分频效... 利用激光超声无损检测的实验方法,观察记录了瑞利波在具有不同表面微结构厚铝板中的传播过程,研究了表面微结构的声传输特性。对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微结构样品进行了分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表面微结构具有明显的分频效应。瑞利波中相对高频的部分被反射,反射信号通带带宽主要受制于微结构的深度,其能量主要受微结构宽度影响。相对低频部分沿表面继续传播,因此表面微结构同时具有一定的低通滤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超声 分频 表面微结构 瑞利波 低通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压印技术的PET材料表面微结构制备及其疏水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宏杰 黄建 +1 位作者 刘梦涛 杨涛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7,共8页
为考察利用超声压印技术在PET聚合物材料表面制备疏水性微结构的技术可行性,以超声波塑料焊接机为核心搭建了超声压印平台,采用飞秒激光技术在7076航空铝表面制备一系列不同尺寸的立方体微结构疏水性点阵,并以此作为压印模具在PET材料... 为考察利用超声压印技术在PET聚合物材料表面制备疏水性微结构的技术可行性,以超声波塑料焊接机为核心搭建了超声压印平台,采用飞秒激光技术在7076航空铝表面制备一系列不同尺寸的立方体微结构疏水性点阵,并以此作为压印模具在PET材料表面制备疏水性微结构,采用白光干涉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其表面形貌和疏水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压印后的PET材料表面液滴接触角可达129.5°,较初始PET材料表面液滴接触角74.9°有大幅提升,表明压印后PET材料表面的疏水特性显著提升,证实了利用超声压印技术制备PET材料疏水表面的可行性;模具的疏水性是影响PET材料疏水性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微结构点阵间距的增加,即固液接触的面积分数增加,PET压印样件的疏水性降低;微结构点阵间距相同时,微结构边长越小,其疏水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压印技术 PET聚合物材料 表面微结构 疏水性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花粉壁非光滑表面微结构及其仿生脱附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淑杰 周长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3-125,共3页
采用电镜扫描SEM对22个科62个属111种蔬菜植物孢粉壁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分析,选出其中典型8个科10个属11个种的非光滑结构并进行特征描述;对蔬菜花粉壁非光滑微表面具有的脱附功能进行分析,不仅丰富了生物脱附理论,同时可为发展仿生绿色... 采用电镜扫描SEM对22个科62个属111种蔬菜植物孢粉壁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分析,选出其中典型8个科10个属11个种的非光滑结构并进行特征描述;对蔬菜花粉壁非光滑微表面具有的脱附功能进行分析,不仅丰富了生物脱附理论,同时可为发展仿生绿色清洁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及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花粉壁 非光滑表面微结构 仿生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表面显微结构及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有贵 李忠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6,61,共4页
为研究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结构特征,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酶解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的表面显微结构及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表面有许多皱折,形成多孔的蜂窝状空腔和明显的裂缝;... 为研究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结构特征,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酶解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的表面显微结构及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质水溶性膳食纤维表面有许多皱折,形成多孔的蜂窝状空腔和明显的裂缝;主要成分是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其中葡萄糖高达92.45%;其相对分子量为1 772Da占68.75%、289Da占31.25%,菌质可溶性膳食纤维呈单分散的低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菌质 水溶性膳食纤维 表面微结构 组成成分 相对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深磨削表面微结构损伤机理及影响
16
作者 张修铭 修世超 +1 位作者 史小亮 刘明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0-1014,共5页
针对小切深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理论分析了磨削残余应力与磨削微裂纹之间的关系;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法,获得不同磨削条件下45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及其分布云图,并分析不同磨削深度和冷却条件对其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最... 针对小切深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理论分析了磨削残余应力与磨削微裂纹之间的关系;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法,获得不同磨削条件下45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及其分布云图,并分析不同磨削深度和冷却条件对其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基于不同的磨削条件,对45钢试件进行磨削试验,通过测量不同试件的表面残余应力,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同时,通过观测不同磨削参数下的试件表面SEM图,研究不同磨削表面的微结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磨削参数和条件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磨削表面微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表面微结构损伤 残余应力 微裂纹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硅(111)抛光片表面微结构研究
17
作者 贝红斌 刘鸿飞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607-607,共1页
大直径硅(111)抛光片表面微结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贝红斌刘鸿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100088)本文利用自行研制成功的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和扫描隧道谱(STS)对不同掺杂浓度大... 大直径硅(111)抛光片表面微结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贝红斌刘鸿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100088)本文利用自行研制成功的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和扫描隧道谱(STS)对不同掺杂浓度大直径n型硅(111)抛光片表面微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片 电镜 表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刀切削刃表面微结构对拉削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倪敬 郭鑫润 +1 位作者 毋少峰 任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67-2075,共9页
为了研究拉刀切削刃表面微结构对拉削加工的影响,搭建拉削加工实验台,设计5种表面微结构数量不同的拉刀,进行实际拉削负载、工件振动特性和切屑蜷曲半径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刀具型号从2/3型变为6/7型时,拉削负载呈现先减小后增... 为了研究拉刀切削刃表面微结构对拉削加工的影响,搭建拉削加工实验台,设计5种表面微结构数量不同的拉刀,进行实际拉削负载、工件振动特性和切屑蜷曲半径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刀具型号从2/3型变为6/7型时,拉削负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使用4/5型拉刀时的拉削负载最低,与使用2/3型拉刀和6/7型拉刀时相比,负载分别降低420、647 N.拉刀切削刃表面微结构槽数量越多,对工件振动特性的抑制效果越好;使用6/7型拉刀时的工件微振动均方根振幅和刀齿切入频率对应的幅值相对于使用2/3型拉刀时分别降低38%、63%.随着拉刀切削刃微结构槽数量的增多,切屑的蜷曲半径(即切屑变形难易程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使用4/5型拉刀时切屑的蜷曲半径达到最小值(654μm).增加切削刃表面微结构的数量可以提高拉削性能,但是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存在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结构 切削刃 切削负载 振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结构在防污涂料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稳 周学杰 +3 位作者 马启国 郑鹏华 吴军 张三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89,共7页
生物污损范围广、危害大。简要介绍了污损生物的附着机理和过程,详细阐述了自然界生物表面微结构防污现象,重点论述了表面微结构的防污机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制备表面微结构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表面微结构防污涂料在实际应用中存... 生物污损范围广、危害大。简要介绍了污损生物的附着机理和过程,详细阐述了自然界生物表面微结构防污现象,重点论述了表面微结构的防污机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制备表面微结构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表面微结构防污涂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表面微结构防污涂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损 表面微结构 防污涂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结构金属干式电极制造及细菌粘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韶宇 周伟 +4 位作者 李瑶瑶 方家畅 张陈应 陆荣华 叶桂峰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87-1193,共7页
为开发出高性能生物医用干式电极,提出了利用激光微铣-重铸加工方法,实现了表面具有微结构阵列特征的新型金属干式电极的制造成形。在分析电极表面微观形貌的基础上,研究了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能,并重点研究了扫描间距、扫描速度和扫描次... 为开发出高性能生物医用干式电极,提出了利用激光微铣-重铸加工方法,实现了表面具有微结构阵列特征的新型金属干式电极的制造成形。在分析电极表面微观形貌的基础上,研究了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能,并重点研究了扫描间距、扫描速度和扫描次数等加工参数对大肠杆菌粘附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工艺参数条件下所加工出具有微结构阵列特征的电极的接触角可达150°以上,表现出超疏水的特性。在不同扫描间隙和扫描次数条件下加工出的电极对大肠杆菌的粘附性能具有较大影响,在选择0.1 mm扫描间隙时,电极表面粘附的大肠杆菌数量最少,适当增加扫描次数,也能够有效地减少电极表面大肠杆菌的粘结,从而发挥较好的抗菌效果。通过改变扫描速度加工出的电极则对大肠杆菌的粘附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干式电极 表面微结构 粘附性能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