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基金属氧化物涂层的显微结构表征
1
作者 吴伟 高建华 +1 位作者 钱伟君 曾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331-332,共2页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 微结构表征 钛基 基金属 阳极材料 电催化性能 化学稳定性 尺寸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PZT铁电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朱信华 宋晔 +3 位作者 杭启明 朱健民 周舜华 刘治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59-196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自旋涂敷法在硅基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介质上(膜版孔径尺寸20~100nm,内生长金属纳米线作为底电极一部分)制备Pb(Zr0.53Ti0.47)O3(PZT)纳米结构铁电膜,并对其介电、铁电性能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介电测量结果表...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自旋涂敷法在硅基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介质上(膜版孔径尺寸20~100nm,内生长金属纳米线作为底电极一部分)制备Pb(Zr0.53Ti0.47)O3(PZT)纳米结构铁电膜,并对其介电、铁电性能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介电测量结果表明,厚度25nm的PZT铁电膜,其介电常数在低频区域(频率<104Hz)从860迅速下降到100,然后保持在100左右,直至测量频率升高到106Hz。低频区域的介电常数迅速下降是由空间电荷极化所致,它与薄膜和电极之间聚集的界面空间电荷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薄膜与Au纳米线的弯曲界面处。介电损耗在4000Hz附近出现峰值,它来源于空间电荷的共振吸收效应。电滞回线测量结果表明,厚度为100nm的PZT铁电膜,其剩余极化强度为50μC/cm2,矫顽场强为500kV/cm。剖面透射电镜(TEM)像表明PZT纳米铁电膜与底电极(金属纳米线)直接相接触,它们之间的界面呈现一定程度的弯曲。在PZT纳米铁电薄膜后退火处理后,发现部分Au金属纳米线顶端出现分枝展宽现象;而改用Pt纳米线后可有效抑制这种现象。为兼顾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内的金属纳米线有序分布及PZT纳米膜的结晶度,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是制备工艺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 纳米结构 铁电膜 制备 物性及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遗凡 陆月萍 +2 位作者 莫卫民 李国华 赵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9-1144,共6页
以纳米TiO2为载体,偏钨酸铵为钨源,经机械球磨后制备成WC/TiO2前驱体,将前驱体在900℃,甲烷/氢气气氛下碳化还原,获得了系列WC/T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SEM、HRTEM、STEM-Z衬度像、EDS-Mapping方法对样品的晶相、微观结构、化学成份... 以纳米TiO2为载体,偏钨酸铵为钨源,经机械球磨后制备成WC/TiO2前驱体,将前驱体在900℃,甲烷/氢气气氛下碳化还原,获得了系列WC/T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SEM、HRTEM、STEM-Z衬度像、EDS-Mapping方法对样品的晶相、微观结构、化学成份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表征;采用三电极体系粉末微电极方法测试了样品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碳化还原时间的延长,样品中钨的物相由WO3→WO2→W→W2C、WC发生变化;碳化钨晶粒在20 nm以下且分布于载体TiO2表面;还原碳化6h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此时活性相以WC和W2C为主,晶粒最细且均匀分布于稳定的金红石载体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二氧化钛 纳米复合材料 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磁流体磁性能与微结构特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安平 杨学恒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77,共3页
用水热法制备了Fe3O4纳米磁流体样品,测试了样品对磁场的响应度,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分析磁流体的微结构特征,观测了磁流体材料颗粒粒径大小及形貌,且重点分析了磁特性与微结构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Fe3O4纳米磁流体粒径大小约为... 用水热法制备了Fe3O4纳米磁流体样品,测试了样品对磁场的响应度,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分析磁流体的微结构特征,观测了磁流体材料颗粒粒径大小及形貌,且重点分析了磁特性与微结构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Fe3O4纳米磁流体粒径大小约为5.00nm;不同质量分数的配比影响着磁流体对磁场的响应度,质量分数为10%时的响应度最高;磁流体所表现的磁特性与链状微结构变化紧密相关,纳米颗粒在Fe3O4磁流体中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其链状微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流体 原子力显微镜 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镧改性钛酸钡纳米多晶粉体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智民 韩基新 刘静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45-952,共8页
以La(OAc)3,Ba(OAc)2,Ti(On-Bu)4为起始物,采用共溶-水凝胶法制备掺镧改性钛酸钡纳米多晶粉体LaxBa1-xTiO3(x=0.00,005,0.10,0.20,0.30),利用正交试验对制备溶胶的主要工艺进行优化:溶胶是由总浓度为0.7mol/L的起始物逐步滴入... 以La(OAc)3,Ba(OAc)2,Ti(On-Bu)4为起始物,采用共溶-水凝胶法制备掺镧改性钛酸钡纳米多晶粉体LaxBa1-xTiO3(x=0.00,005,0.10,0.20,0.30),利用正交试验对制备溶胶的主要工艺进行优化:溶胶是由总浓度为0.7mol/L的起始物逐步滴入蒸馏水进行共溶水解而得,其介质为氨水调节的pH=3.8和70℃的醋酸.将溶胶陈化和浓缩而得湿凝胶,干凝胶是将湿凝胶在烘箱中经50℃/24h处理而得.对干凝胶及其焙烧粉体进行了七项特性表征:首先取少量干凝胶进行TG-DTG和FT-IR测试,以确定焙烧温度范围和历程;然后另取一部分干凝胶在该温度范围内的不同温度点上焙烧,以便制得系列粉体试样,对其进行FT-IR、XRD、SEM、EDS、TEM及LRS表征,以比较各试样的晶相组成、原始晶粒尺寸、晶格常数及其四方相畸变度δ(即晶轴比c/α)、团粒形貌及微区金属元素含量等并从中优选工艺,探讨共溶-水凝胶过程及掺镧改性机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掺镧 改性 钛酸钡 共溶-水凝胶法 纳米多晶粉体 微结构表征 电子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的进展(英文)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信华 朱健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8-258,共21页
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如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环)具有新型尺寸效应特性,在铁电基电子器件的微型化方面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在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和(电性能和微结构)表征及理论模拟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本文对这方面的最新... 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如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环)具有新型尺寸效应特性,在铁电基电子器件的微型化方面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在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和(电性能和微结构)表征及理论模拟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本文对这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首先对高质量的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简短评述,然后介绍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纳尺度物性表征。随后介绍了最近发展的四种理论模型(尤其对铁电纳米管、纳米线、纳米点),以及从第一原理出发理论模拟铁电纳米结构的新现象,如铁电纳米结构的自发极化螺旋有序和自发极化涡旋结构。最后总结了铁电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微结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有关铁电纳米结构中自发极化螺旋畴的一些基础物理问题以及实验上寻找自发极化螺旋畴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纳米材料 铁电纳米结构 制备 纳尺度物性和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FeO3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骏 梁爽 +3 位作者 李淑义 刘子东 朱瑛莺 朱信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04-524,共21页
BiFeO3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如纳米晶、纳米线、纳米管、纳米岛等)因其出色的室温多铁性能以及纳尺度下的新型尺寸效应特性,在新型多态存储器及自旋电子学器件方面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在BiFeO3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的制备与表征(电... BiFeO3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如纳米晶、纳米线、纳米管、纳米岛等)因其出色的室温多铁性能以及纳尺度下的新型尺寸效应特性,在新型多态存储器及自旋电子学器件方面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在BiFeO3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的制备与表征(电、磁性能以及微结构)方面取得了相当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评述。首先,对高质量的BiFeO3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简短评述,然后介绍了BiFeO3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的纳尺度电性能与磁性能表征以及磁电耦合效应。最后,综述了BiFeO3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的微结构研究进展以及BiFeO3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的理论研究结果,并指出了未来BiFeO3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EO3 多铁性低维纳米结构 制备 纳尺度物性和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锰氧化物低维纳米结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磊 梁笠智 +3 位作者 吴恒 梁爽 朱瑛莺 朱信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7-344,共8页
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由于同时存在电荷、自旋、轨道、晶格等多种自由度,它们之间很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竞争导致了一系列新颖的物理现象,如庞磁电阻效应、巨磁熵效应、绝缘体-金属转变、电子相分离、电荷/轨道有序等现象,使其成为凝聚态... 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由于同时存在电荷、自旋、轨道、晶格等多种自由度,它们之间很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竞争导致了一系列新颖的物理现象,如庞磁电阻效应、巨磁熵效应、绝缘体-金属转变、电子相分离、电荷/轨道有序等现象,使其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热点。随着微电子器件日趋集成化和微型化,其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目前基于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微电子器件的特征尺寸已经进入纳米尺度。在纳米尺度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具有显著的尺寸效应,表现出与薄膜及块材不同的电、磁输运特性,在新一代微电子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人们在钙钛矿锰氧化物低维纳米结构制备、电磁输运特性测量、微结构表征及理论模拟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评述。首先,概述了钙钛矿锰氧化物低维纳米结构的微结构研究进展;介绍了钙钛矿锰氧化物低维纳米结构的电子相分离及电荷有序现象;评述了其电磁输运特性的纳米尺度表征;讨论了钙钛矿锰氧化物低维纳米结构在自旋电子学、磁随机存储器和传感器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指出了未来钙钛矿锰氧化物低维纳米结构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 低维纳米结构 物性与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晶金刚石表面加工质量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邓福铭 张黎燕 +4 位作者 邓雯丽 刘嘉霖 杨雪峰 闫晓 卢学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38,共6页
为解决聚晶金刚石(PCD)表面加工成型和抛光难题,提高PCD加工效率和表面加工质量,采用电火花粗、精放电加工工艺及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工艺对PCD表面进行加工,并采用SEM、EDS、XRD和Raman等观察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PCD的表面形貌、表层组... 为解决聚晶金刚石(PCD)表面加工成型和抛光难题,提高PCD加工效率和表面加工质量,采用电火花粗、精放电加工工艺及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工艺对PCD表面进行加工,并采用SEM、EDS、XRD和Raman等观察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PCD的表面形貌、表层组织及结构,对不同加工方式下PCD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测试,考察不同加工方式对PCD表层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火花加工后PCD表面会发生金刚石石墨化,而机械磨削加工后则不会;电火花精加工后PCD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分别是5613HV10和Q5.8×10^4,机械磨削加工后则分别是5727HV10和Q5.4×10^4,二者相比变化不大,而电火花粗加工后的则是4604HV10和Q4.7×10^4,性能降低明显。同时提出放电加工后PCD表面变质层的概念,并讨论其变质层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金刚石 电火花加工 机械磨削 变质层 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铝硅系透明玻璃陶瓷晶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朝霞 苏春辉 +1 位作者 张华山 张洪波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56,共4页
配合料Li2O-ZnO-Al2O3-SiO2于铂金坩埚中在1 600℃熔融2 h,经2步热处理工艺控制成核及晶体生长,制备出透明玻璃陶瓷。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材料进行表征。... 配合料Li2O-ZnO-Al2O3-SiO2于铂金坩埚中在1 600℃熔融2 h,经2步热处理工艺控制成核及晶体生长,制备出透明玻璃陶瓷。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材料进行表征。热处理温度在970℃以下的玻璃陶瓷只有一种立方结构的锌尖晶石ZnAl2O4晶相存在。热处理温度为970℃时,开始析出四面体β-石英晶相;1100℃时,四面体β-石英成为主晶相,锌尖晶石变成次晶相。晶粒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标准偏差随热处理温度增加而增加。根据XRD结果计算出立方锌尖晶石晶体的晶格参数为α=0.8093 nm(±0.0007),与标样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锌尖晶石 玻璃陶瓷 晶化 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镧改性钛酸钡湿敏陶瓷元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静波 王智民 韩基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87-1193,共7页
以La(OAc)3、Ba(OAc)2、Ti(OnBu)4为起始物,采用共溶-水凝胶法经陈化获得湿凝胶,干燥后制得干凝胶,研磨过筛和埋渗电极、加压成型为素坯,经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烧结,制得掺镧LaxBa1-xTiO3陶瓷传感元件系列(x=0.00,0.05,0.10,0.20,0.30),... 以La(OAc)3、Ba(OAc)2、Ti(OnBu)4为起始物,采用共溶-水凝胶法经陈化获得湿凝胶,干燥后制得干凝胶,研磨过筛和埋渗电极、加压成型为素坯,经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烧结,制得掺镧LaxBa1-xTiO3陶瓷传感元件系列(x=0.00,0.05,0.10,0.20,0.30),测试其阻-湿特性,从中获得了具有良好特性参数的湿敏陶瓷及其主要工艺条件(x=0.10,1350℃/1h),阻-湿特性在工作湿度范围内(相对湿度RH=32.8%~93.6%)的平均灵敏度S=5×104kΩ/RH(%),线性相关因子r=0.998,响应时间τ=110s,湿滞低于4%,湿敏选择性良好:对H2,CH4,CH2=CH2,CH3CH=CH2,CO,C6H6和CH3CH2OH(g)七种气体具有抗干扰性能.应用SEM,AFM及XRF对陶瓷的显微结构和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确定了陶瓷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晶相结构,表面粗糙度和全元素分析.讨论了掺镧改性的可能机理:La3+不等价取代Ba2+,引起Ti4+捕获一个自由电子而变价为Ti3+,该电子在适宜的陶瓷显微结构下受水分子影响易于进入导带,使掺镧钛酸钡得以半导化,半径较小的La3+取代半径较大的Ba2+,则降低四方晶相的晶格畸变度δ,即晶轴比c/a变小,使四方晶格的不对称性及各向异性降低,从而减少陶瓷烧结后冷却过程中内应力引起的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镧 改性 钛酸钡 湿敏陶瓷元件 湿敏性能 微结构表征 共溶-水凝胶法 纳米多晶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电子显微学的新进展Ⅱ Z衬度像、亚埃透射电子显微学、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学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斗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8-292,共15页
本文综述了原子分辨率的原子序数衬度成像与原位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亚埃透射电子显微学、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学和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与原位性能测试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在配置球差校正器、单色器和高能量分辨率过滤器的FEGTEM STEM中... 本文综述了原子分辨率的原子序数衬度成像与原位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亚埃透射电子显微学、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学和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与原位性能测试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在配置球差校正器、单色器和高能量分辨率过滤器的FEGTEM STEM中,用相位衬度像 Z衬度成像与原位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方法,在亚埃的空间分辨率和亚电子伏特能量分辨率下,可以研究各种材料的原子尺度界面和缺陷的原子和电子结构、价态、成键和成分等。配置球差校正器后,可明显提高透射电镜的点分辨率,把点分辨率延伸到信息分辨率,同时显著减小衬度离位。随意改变球差系数CS和离焦值Δf,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可提供新的成像模式。把特殊的样品杆插入电镜后,可把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或原子力显微镜(AFM)功能相结合,开展材料的显微结构表征与原位的性能测试,不仅能得到物质的与显微像、成分、衍射有关的信息,同时还可以测量电学、力学性能,也可以研究在外场(温度、应力、电和磁场)作用下材料微观结构演变及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衬度像 亚埃透射电子显微学 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学 微结构表征 原位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铝硅系玻璃陶瓷晶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侯朝霞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6,共5页
配合料MgO-ZnO-Li2O-Al2O3-SiO2于1550℃熔融2h,经两步及三步热处理工艺控制成核及晶体生长。采用DTA、XRD、SEM、FT-IR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材料进行表征。六面体填隙!-锂霞石固溶体于840~960℃析出,960℃开始发生晶型转变,... 配合料MgO-ZnO-Li2O-Al2O3-SiO2于1550℃熔融2h,经两步及三步热处理工艺控制成核及晶体生长。采用DTA、XRD、SEM、FT-IR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材料进行表征。六面体填隙!-锂霞石固溶体于840~960℃析出,960℃开始发生晶型转变,1100℃下!-锂霞石固溶体转变为四面体!-黝辉石固溶体。根据XRD结果计算出六方!-锂霞石晶体的晶格参数为"(0.5145±0.0006)nm,c(0.5475±0.0004)nm,四面体!-黝辉石晶体的晶格参数为"(0.74836±0.0003)nm,c(0.90585±0.0007)nm。几乎全部铝原子进入!-锂霞石六配位体中,而只有少量的六配位铝原子存在于残余玻璃相中。所有铝原子未进入到!-黝辉石四面体结构,在残余玻璃相中多以六配位形式存在。粒径为15nm左右的!-锂霞石玻璃陶瓷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透过率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材料 玻璃陶瓷 锂铝硅酸盐 晶化 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压电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14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3-33,共1页
本项目在研究压电材料各向异性和微结构相图基础上,针对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和有机压电聚合物,采用独特工艺,制备了高性能低成本压电陶瓷,实现了新型陶瓷成分设计、微结构表征和性能优化;结合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方法,建立了高性能... 本项目在研究压电材料各向异性和微结构相图基础上,针对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和有机压电聚合物,采用独特工艺,制备了高性能低成本压电陶瓷,实现了新型陶瓷成分设计、微结构表征和性能优化;结合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方法,建立了高性能有机压电聚合物的组织设计、结构调控、性能分析的理论和准则。该制各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制备技术 性能优化 压电材料 压电聚合物 微结构表征 应用 压电陶瓷 密度泛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及征文通知(第2轮)
15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I0003-I0003,共1页
2014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年会将于10月14—18日在广西省南宁市明园新都酒店召开。本届年会将设立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分会场,材料科学分会场包含:1.显微学方法、技术与仪器(含原位表征);2.能源、环境与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3.结... 2014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年会将于10月14—18日在广西省南宁市明园新都酒店召开。本届年会将设立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分会场,材料科学分会场包含:1.显微学方法、技术与仪器(含原位表征);2.能源、环境与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3.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4.纳米结构材料的表征;5.扫描电子显微镜/EBSD/STM/AFM。6.生命科学分会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学 征文通知 纳米结构材料 扫描电子显微镜 学会 材料科学 原位表征 微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NiFe_2O_4-NiO solid-solid diffusion couple
16
作者 时凯华 周科朝 +1 位作者 张雷 李志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411-2415,共5页
The solid state interdiffusion between NiFe204 and NiO in nitrogen atmosphere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diffusion couple technique. NiFe204/NiO diffusion couple with plane interfaces was made by clamping method and sint... The solid state interdiffusion between NiFe204 and NiO in nitrogen atmosphere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diffusion couple technique. NiFe204/NiO diffusion couple with plane interfaces was made by clamping method and sintering at 1 300℃ for 10 h.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E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diffusion coup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porous layer of uniform thickness forms along the NiFe2O4/NiO bonding interface and exhibits a deep penetration in the NiFe2O4 due to the Kirkendall effect. Furthermore, SEM observations reveal that the needle-like nickel ferrite precipitates form in NiO near the interface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m are inferred to be diffusion type solid-state phas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2O4 microstructure DIFFUSION Kirkendall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Zn and Zn/Mg alloys in H_2SO_4 solution
17
作者 S.H.Ettefagh Far A.Rahimi +1 位作者 M.Chaghazardi A.Davoo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07-2013,共7页
The three systems of pure Zn, Zn-0.10% Mg(mass fraction), and Zn-0.15% Mg(mass fraction) were cast under controlled atmosphere and their micro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EDS analysis.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 The three systems of pure Zn, Zn-0.10% Mg(mass fraction), and Zn-0.15% Mg(mass fraction) were cast under controlled atmosphere and their micro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EDS analysis.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se three samples was examined in the very aggressive solution of 50% H2SO4(mass fraction) using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and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gnesium improves in some exten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ure Zn in 50% H2SO4(mass fraction) confirmed by EIS test. Results of polarization measurment also demonstrate that small amount of Mg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assivation of Zn in the test solution. Results of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samples and EDS analysis reveal that Mg reduced the corrosion attacks to pure 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CORROSION zinc-magnesium alloys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