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快激光加工的微结构界面对DLC薄膜磨损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星 张伟 +1 位作者 孙刚 马国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0-326,共7页
采用飞秒超快激光在GCr15轴承钢基体表面上制备了条纹、方格结构,并研究对类金刚石(DLC)薄膜结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能影响。利用Raman光谱、扫描电镜、白光干涉形貌仪分析薄膜化学结构及形貌,利用划痕实验仪及SRV磨损试验机对薄膜结合... 采用飞秒超快激光在GCr15轴承钢基体表面上制备了条纹、方格结构,并研究对类金刚石(DLC)薄膜结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能影响。利用Raman光谱、扫描电镜、白光干涉形貌仪分析薄膜化学结构及形貌,利用划痕实验仪及SRV磨损试验机对薄膜结合强度、磨损性能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功率密度0.96、400 mm/min、加工间距150~350μm条件下的获得的微结构对DLC薄膜sp3键含量有提升作用,并影响DLC薄膜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在间距250μm条纹结构上的DLC薄膜具有最佳的性能,硬度约16 GPa,最高结合力极限载荷52 N,面-面接触、20 N载荷下磨损率1.35×10^(-6)mm^(-3)/N·m,耐磨性与无微结构DLC相比,最高可提高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界面 DLC薄膜 结合强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钎焊金刚石磨粒界面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志波 徐九华 刘爱菊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2,共4页
采用Ni基合金钎料,在Ar气保护条件下,对金刚石磨粒进行了激光钎焊试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钎焊金刚石试样进行理化分析,探讨了钎料与金刚石界面处碳化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激光钎焊过程中在金刚... 采用Ni基合金钎料,在Ar气保护条件下,对金刚石磨粒进行了激光钎焊试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钎焊金刚石试样进行理化分析,探讨了钎料与金刚石界面处碳化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激光钎焊过程中在金刚石表面附近形成的富Cr层与金刚石表面的C元素反应生成碳化物,在钢基体结合界面上Ni-Cr合金钎料和钢基体中的元素相互扩散形成化学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钎焊 金刚石 NI基合金 界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r合金真空预钎焊金刚石磨粒复合节块界面微结构 被引量:7
3
作者 段端志 肖冰 +1 位作者 汪炜 丁晓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96,117-118,共4页
在Ni-Cr合金中加入A合金粉制成复合钎料,在加热温度1 050℃和保温时间30 min的工艺下进行金刚石磨粒的预钎焊处理试验,在加热温度810℃和保温时间4 min的烧结工艺下制备预钎焊磨粒复合节块.测试预钎焊磨粒的静压强度和复合节块的抗弯强... 在Ni-Cr合金中加入A合金粉制成复合钎料,在加热温度1 050℃和保温时间30 min的工艺下进行金刚石磨粒的预钎焊处理试验,在加热温度810℃和保温时间4 min的烧结工艺下制备预钎焊磨粒复合节块.测试预钎焊磨粒的静压强度和复合节块的抗弯强度,并分析预钎焊金刚石、复合节块的界面微结构.结果表明,复合钎料与金刚石磨粒在预钎焊过程中形成化学结合界面,且对金刚石的热损伤较小;当磨粒浓度范围为10%-50%时,复合节块的抗弯强度均高于常规金刚石节块;预钎焊金刚石与金属胎体在烧结过程中形成冶金结合界面,复合节块界面结合强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钎焊金刚石 NI-CR合金 复合节块 抗弯强度 界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层膜的界面微结构与超硬度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益 钟富平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多层膜界面微结构及超硬度效应的研究进展,表明纳米多层膜硬化的主要机制是位错镜像力及hall petch模型,超模效应及晶格错配引起的交变应变场对硬化起次要作用。
关键词 纳米多层膜 界面微结构 超硬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Si-N涂层界面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更柱 陈添 +4 位作者 解志文 宋晓航 高旭 于晓光 宋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3,共5页
采用多元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装置制备Ti-Al-Si-N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探针和原子力显微镜等系统研究涂层界面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Al-Si-N涂层具有Si3N4界面相包裹TiAlN... 采用多元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装置制备Ti-Al-Si-N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探针和原子力显微镜等系统研究涂层界面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Al-Si-N涂层具有Si3N4界面相包裹TiAlN纳米晶复合结构,Si元素掺杂诱发涂层发生明显晶粒细化效应。随涂层Si含量增加,TiAlN晶粒尺寸显著降低,界面Si3N4层厚度增加。当Si3N4界面层厚度小于1nm并与TiAlN晶粒共格外延生长时,Ti-Al-Si-N涂层表现超高硬度约40GPa,当Si3N4界面相厚度增至2nm并呈非晶态存在时,涂层硬度降至约29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Si-N涂层 界面微结构 硬化机理 多元等离子体浸没注入与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镀钛及界面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国彬 王铁宝 邓春岩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6,1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应用真空微蒸发镀方法实现了金刚石表面镀钛。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镀钛层物相为TiC和Ti,反应形成的界面结构层次为:金刚石—TiC—Ti。TiC层一般厚度在几百到上千埃,镀Ti层总厚度大约150 nm-200 nm。根据金刚石、TiC和Ti的晶... 本文研究了应用真空微蒸发镀方法实现了金刚石表面镀钛。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镀钛层物相为TiC和Ti,反应形成的界面结构层次为:金刚石—TiC—Ti。TiC层一般厚度在几百到上千埃,镀Ti层总厚度大约150 nm-200 nm。根据金刚石、TiC和Ti的晶体结构特点,应用结构对应原则,创建了金刚石/TiC/Ti共格界面模型。金刚石和TiC之间的共格界面为:(111)金刚石∥(111)TiC,C原子的周期性对应关系为:6×0.252 nm≈5×0.304 nm,C原子错配率为0.526%;金刚石和TiC界面间的C原子形成垂直的键、偏斜的键和桥式三中心键。六方结构α-Ti的和面心立方的TiC之间的共格界面为:(1000)α-Ti∥(111)TiC,形成垂直键,Ti原子错配率为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镀钛 界面反应 界面微结构 共格界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金刚石钎焊表面形貌与界面微结构 被引量:2
7
作者 向孙祖 陈燕 +1 位作者 丁兰英 徐九华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9,34,共6页
在加热温度900℃和保温时间8 min工艺下,采用钎焊工艺方法,实现细颗粒金刚石磨料与45#钢的牢固连接。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检测了金刚石与钎料界面的微观形貌以及物相组成。试验表明:细颗粒金刚石在钎料表面实现均匀密集等高分布;在结... 在加热温度900℃和保温时间8 min工艺下,采用钎焊工艺方法,实现细颗粒金刚石磨料与45#钢的牢固连接。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检测了金刚石与钎料界面的微观形貌以及物相组成。试验表明:细颗粒金刚石在钎料表面实现均匀密集等高分布;在结合界面处形成了化合物,实现了金刚石磨粒与Ag-Cu-Ti合金之间的化学结合;钎料使用量为0.6 mg/mm2,金刚石粒度选200/230,采用3∶1的钎料与金刚石质量比例,可获得最优钎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钎焊界面微结构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TiB+TiC)/Ti复合材料中TiB/Ti界面的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吕维洁 张小农 +4 位作者 张荻 吴人洁 卞玉君 方平伟 H.Mori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 ( 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 ( HRTEM)研究了利用钛与碳化硼之间的自蔓燃高温合成反应 ,经普通的熔炼工艺制备的 ( Ti B+Ti C) / Ti复合材料中 Ti B晶须与钛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发现 :界面非常洁净 ,两侧晶体存在如...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 ( 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 ( HRTEM)研究了利用钛与碳化硼之间的自蔓燃高温合成反应 ,经普通的熔炼工艺制备的 ( Ti B+Ti C) / Ti复合材料中 Ti B晶须与钛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发现 :界面非常洁净 ,两侧晶体存在如下平行关系 :[0 10 ]Ti B/ / [0 110 ]Ti,( 10 0 ) Ti B/ /( 2 110 ) Ti,( 0 0 1) Ti B/ / ( 0 0 0 2 ) Ti和 [0 0 1]Ti B/ / [0 110 ]Ti,( 0 10 ) Ti B/ / ( 2 110 ) Ti,( 2 0 0 ) Ti B/ / ( 0 0 0 2 ) Ti。利用凝固理论分析了 Ti B/ Ti界面微结构的形成机制 ,较好地解释了原位 ( Ti B+Ti C) / Ti复合材料中 Ti B/ Ti界面结合较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钛基复合材料 界面 TiB 界面微结构 透射电镜 高分辨和透射电镜 自蔓燃高温合成 (TEM) (HR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脂修复黏结界面及表面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亚明 冯海兰 +1 位作者 梅蕾 孙亚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复合树脂、树脂黏结剂与牙体界面超微结构,评价不同处理以及不同树脂修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用不同复合树脂、刚拔除的离体磨牙制作试样,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分析:A组.Renew直接充填;B组.Renew树脂嵌体;C组.Tescer... 目的:研究复合树脂、树脂黏结剂与牙体界面超微结构,评价不同处理以及不同树脂修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用不同复合树脂、刚拔除的离体磨牙制作试样,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分析:A组.Renew直接充填;B组.Renew树脂嵌体;C组.Tescera树脂嵌体。结果:复合树脂Tescera材料的图像特征为结构比较致密,与Renew树脂相比,结构内部的孔隙较少,原子力显微镜图象表明该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很低,表面光滑平整。Tescera树脂可以与树脂黏结剂完全密合、相互渗透,而Renew树脂嵌体材料与树脂黏结剂界面清楚,没有明显的融合渗透现象。结论:经过水、热、光、压力综合处理Tescera树脂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物理性能,并与黏结剂的界面有更好的融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原予力显微镜 复合树脂 黏结界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停阶段干气密封界面微结构的摩擦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郜凯强 穆塔里夫·阿赫迈德 张兆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8-74,共7页
以动环端面带微米级双向螺旋槽与圆弧槽结构的干气密封为研究对象,考虑密封界面热传导建立不同微结构密封副干摩擦工况下的热力学模型,采用完全热力耦合方法进行摩擦传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动环端面微结构的存在,使接触面局部产生高温... 以动环端面带微米级双向螺旋槽与圆弧槽结构的干气密封为研究对象,考虑密封界面热传导建立不同微结构密封副干摩擦工况下的热力学模型,采用完全热力耦合方法进行摩擦传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动环端面微结构的存在,使接触面局部产生高温热点,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开槽区域周围,高温热点沿周向周期性分布,双向螺旋槽界面热点较集中;动静环接触面最高温度随转速的增大、运行时间的延长上升趋势越明显;微槽深度对界面最高温度的影响在起始阶段不明显,随着滑动过程的进行,浅槽界面最高温度逐渐高于深槽界面;相同转速、槽深情况下,圆弧槽界面温升低于双向螺旋槽界面;碳石墨静环接触面等效应力分布情况与高温热点区域具有相似性,接触面局部温差产生的热应力是导致应力集中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界面微结构 传热模型 热力耦合 摩擦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SiC/W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晓豫 蔡珣 +1 位作者 李莹 张流强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2-416,共5页
用磁控溅射法在Si基底上制备了不同调制波长的SiC/W纳米多层膜。利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技术(LXD),详细研究了其中典型的多层膜的调制周期性,各子层的厚度及界面平整度等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纳米多层膜具有较好... 用磁控溅射法在Si基底上制备了不同调制波长的SiC/W纳米多层膜。利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技术(LXD),详细研究了其中典型的多层膜的调制周期性,各子层的厚度及界面平整度等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纳米多层膜具有较好的周期结构及陡峭的界面梯度,由衍射峰位置计算出的界面不均匀度与子层厚度之比一般在5%以内。另外,对于小角度X射线衍射谱线中的所谓峰分裂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层膜 LXD 界面微结构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反射研究溅射工艺对CrAlN/TiAlN周期膜界面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杜晓明 郑凯峰 +3 位作者 王燕 李新喜 张罡 黄朝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研究X射线反射技术在纳米多层膜界面微结构表征中的应用,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基片上制备CrAlN/TiAlN纳米周期膜,利用X射线反射技术系统研究溅射工艺参数对CrAlN/TiAlN纳米周期膜界面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铝靶功... 为研究X射线反射技术在纳米多层膜界面微结构表征中的应用,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基片上制备CrAlN/TiAlN纳米周期膜,利用X射线反射技术系统研究溅射工艺参数对CrAlN/TiAlN纳米周期膜界面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铝靶功率可提高膜层的溅射速率和降低膜层的界面粗糙度,然而较高的铝靶功率会使膜层界面出现严重的弥散;较大和较小的负偏压都不利于形成完整的周期膜调制结构和光滑的界面;提高Ti/Cr靶电流可有效改善周期膜的调制界面结构,但太大的靶电流会导致膜层间扩散加重,形成弥散界面。N2流量与Ar流量对膜层界面粗糙度具有相反的影响作用。试验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铝靶功率80W,溅射负偏压-200 V,Ti/Cr靶电流0.2A,N2流量30cm^3/min,Ar流量10cm^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纳米周期膜 CrAlN/TiAlN X射线反射 界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自润滑钎焊cBN砂轮节块界面微观结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加林 傅玉灿 +3 位作者 丁文锋 陈珍珍 徐九华 苏宏华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添加石墨制作了自润滑钎焊cBN砂轮节块。采用三点抗弯试验测试节块的抗弯强度,并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节块断面形貌和结合界面的元素扩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5%石墨的钎焊cBN砂轮节块抗弯强度达到116 MPa;cBN与Cu-S... 通过添加石墨制作了自润滑钎焊cBN砂轮节块。采用三点抗弯试验测试节块的抗弯强度,并运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节块断面形貌和结合界面的元素扩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5%石墨的钎焊cBN砂轮节块抗弯强度达到116 MPa;cBN与Cu-Sn-Ti钎料在界面化学结合,提高了钎料对磨粒的把持力,实现了对cBN磨粒的牢固联接;节块中的石墨保持原有的层状结构,可保证磨削过程润滑膜的形成;在节块内部分布着很多孔隙,可为砂轮提供充足的容屑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Cu-Sn-Ti合金 cBN磨粒 抗弯强度 界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福田 黄巍玲 +2 位作者 李文虎 张英才 李兆前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2-455,共4页
为提高钢基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金属Mo粉、Fe粉和B-Fe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技术,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测定了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及界面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研究了界面微观结构和界... 为提高钢基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金属Mo粉、Fe粉和B-Fe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技术,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测定了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及界面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研究了界面微观结构和界面区元素分布,并对覆层-钢基体界面层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的断裂破坏发生于界面附近的钢基体和覆层内,而不是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结合界面的剥离;在覆层-钢基体结合界面处,存在由高硬度覆层到低硬度钢基体的狭窄过渡区,合金元素的分布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过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覆层材料 界面微结构 结合强度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丁庆军 胡俊 +2 位作者 刘勇强 彭程康琰 张高展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共5页
研究了胶凝材料组成、胶砂比以及钢纤维掺量对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LUHPC最优配合比,提出了LUHPC设计制备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LUHPC的力学性能与体积稳定性能差异;采用SEM-ED... 研究了胶凝材料组成、胶砂比以及钢纤维掺量对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LUHPC最优配合比,提出了LUHPC设计制备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LUHPC的力学性能与体积稳定性能差异;采用SEM-EDS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LUHPC水泥石以及轻集料界面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微珠和硅灰用量分别为804、204、192 kg/m3,水胶比0.18,胶砂比1.8,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5%时,LUHPC工作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轻质、高强、低收缩性能;相比UHPC,LUHPC比强度更高,体积稳定性优良;陶砂的“缓释水”作用可使界面处胶凝材料后期持续水化,改善界面处微结构,降低混凝土自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 陶砂 力学性能 体积稳定性 界面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在新一代高K栅介质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信华 李爱东 刘治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3-1240,共8页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原子序数衬度像(Z-衬度像)具有分辨率高(可直接"观察"到晶体中原子的真实位置)、对化学组成敏感以及图像直观易解释等优点,成为原子尺度研究材料微结构的强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STEM Z-衬度像成像原...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原子序数衬度像(Z-衬度像)具有分辨率高(可直接"观察"到晶体中原子的真实位置)、对化学组成敏感以及图像直观易解释等优点,成为原子尺度研究材料微结构的强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STEM Z-衬度像成像原理、方法及技术特点,并结合具体的高K栅介质材料(如铪基金属氧化物、稀土金属氧化物和钙钛矿结构外延氧化物薄膜)对STEM在新一代高K栅介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目前球差校正STEM Z-衬度的像空间分辨率已达亚埃级,该技术在高K柵介质与半导体之间的界面微结构表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对此,本文亦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Z-衬度STEM像 高K柵介质材料 界面微结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钎焊制备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时春 周振红 +1 位作者 伍俏平 邓朝晖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因其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等特性广泛用于脆、硬、高强韧性材料的精密磨削加工中。激光钎焊制备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是一种先进的制备工艺。在激光钎焊制备过程中金刚石磨粒、结合剂、基体三者间能够实现良好的冶金... 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因其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等特性广泛用于脆、硬、高强韧性材料的精密磨削加工中。激光钎焊制备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是一种先进的制备工艺。在激光钎焊制备过程中金刚石磨粒、结合剂、基体三者间能够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通过工艺参数的优选能够有效避免磨粒的损伤,获得较好的钎焊结果。综述了钎料成分、钎焊界面微结构、激光工艺参数对钎焊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出激光钎焊多层有序化砂轮的基本原理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钎焊 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 钎料成分 界面微结构 多层有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ensile strength for friction welded joints of AA-7005 aluminum alloy 被引量:2
18
作者 Seyyed Mostafa Tahsini Ayyub Halvaee Hamed Khosrav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839-1846,共8页
Similar friction welded joints of AA-7005 aluminum rods were fabricated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friction pressure(1.0, 1.5 and 2.0 MPa) and friction time(10, 15 and 20 s). Interfacia... Similar friction welded joints of AA-7005 aluminum rods were fabricated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friction pressure(1.0, 1.5 and 2.0 MPa) and friction time(10, 15 and 20 s).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the joint interface were evaluat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quipp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EDS), and optical microscopy(OM).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reveal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phases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which cannot be extruded from the interface. Theses phases influenc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resultant joints. From the tensile characteristics viewpoint, the greatest tensile strength value of 365 MPa is obtained at 1.5 MPa and 15 s. Finally, the role of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n tensile strength of resultant joint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welding AA-7005 aluminum alloy MICROSTRUCTURE INTERMETALLICS tensile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