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湍流电凝聚技术脱除微细粉尘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陆从相 依蓉婕 +1 位作者 依成武 许志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4-652,共9页
控制燃煤烟气中微细颗粒的排放是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首要问题,提高微细粉尘捕集效率已成为众多学者努力的焦点。采用研制的新型“W形”集尘板开展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平均电场强度、烟气停留时间和同极排距对粉尘捕集效率的影响,... 控制燃煤烟气中微细颗粒的排放是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首要问题,提高微细粉尘捕集效率已成为众多学者努力的焦点。采用研制的新型“W形”集尘板开展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平均电场强度、烟气停留时间和同极排距对粉尘捕集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分析寻求粉尘捕集效率较高的组合反应参数。结果表明:粉尘捕集效率随着平均电场强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湍流电凝聚脱尘装置可以稳定运行的电压范围内,可以通过大幅度提高平均电场强度来提高粉尘捕集效率。需综合考虑烟气处理量和微细粉尘捕集效果来设定烟气停留时间。粉尘捕集效率随同极排距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同极排距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微细粉尘的捕集。当平均电场强度为7 kV/cm、同极排距为100 mm、集尘板有效面积为1.31 m^(2)时,湍流电凝聚脱尘装置的粉尘捕集效率为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漩涡 电凝聚 电除尘器 微细粉尘 粉尘捕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袋收尘极板对微细粉尘收集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庆 王利 +2 位作者 杨青 剧晓晨 殷宇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1-367,共7页
为提高静电除尘器对微细粉尘尤其是PM2.5的除尘效率,以PM2.5三大来源之一的建筑粉尘为研究对象,使用1种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来研究它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用除尘效率来表征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的优劣,通过分析收集粉... 为提高静电除尘器对微细粉尘尤其是PM2.5的除尘效率,以PM2.5三大来源之一的建筑粉尘为研究对象,使用1种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来研究它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用除尘效率来表征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的优劣,通过分析收集粉尘的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累积百分比等参数,研究了新型极板对离子风及收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提高放电电压不能提高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率,需考虑离子风对微细粉尘运动方式的影响;袋收尘极对微细粉尘具有较强的束缚作用,可以减弱离子风对收集到的微细粉尘的扰动,并且布袋良好的透气性也减弱了离子风在电场中所形成的螺旋结构流体的强度;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对所收集粉尘的累积百分比相对传统除尘器提高了12%~35%(对于PM2.5)及1%~43%(对于PM10)。因此,改变除尘器收尘极板的设计可以提高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粉尘 除尘效率 收集效果 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 中位径 体积平均径 面积平均径 累积百分比 离子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水电极用于微细粉尘收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庆 肖振雷 +3 位作者 丁倩 欧阳莹 杨振亚 孟姜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06-2511,共6页
为了提高对微细粉尘特别是对PM2.5的收集率,寻求对PM2.5收集的最佳方法,以煤粉为研究对象,使用干电极、雾化水电极实验研究了收集效果。通过对两种电极下收集粉尘的收集效果及粒径分布分析,研究了不同收集条件下微细粉尘的凝并效应。结... 为了提高对微细粉尘特别是对PM2.5的收集率,寻求对PM2.5收集的最佳方法,以煤粉为研究对象,使用干电极、雾化水电极实验研究了收集效果。通过对两种电极下收集粉尘的收集效果及粒径分布分析,研究了不同收集条件下微细粉尘的凝并效应。结果表明:雾化水电极对PM2.5的累积收集率为干电极的2倍多,收集峰值的粒径由干式电极下的0.6μm降至雾化电极下的0.4μm;在强电晕放电过程中,雾化液滴的粒径分布范围在35~70μm区间,该现象有利于固-液两相物质间的凝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水电极 干电极 PM2.5 微细粉尘 凝并 收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雾除尘适于微细粉尘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银生 王英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简要介绍了静电喷雾除尘机理及影响其除尘效率的几个因素.利用类比方法,通过分析荷电液滴与荷电粉尘之间的库仑力、荷电液滴与未荷电粉尘之间的镜象力与粉尘重力之比。
关键词 微细粉尘 湿式除尘 静电除尘 静电喷雾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板对微细粉尘收集效率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庆 剧晓晨 +1 位作者 殷宇朝 刘晓娃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了解决静电除尘器对微细粉尘收集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孔板作为收尘板.通过测量并比较不同电压下传统板和孔板电晕放电条件下的伏安特性,分析传统板和孔板中粉尘的运动状态,对比了2种收尘极对微细粉尘的收尘效果以及新型除尘器和传统... 为了解决静电除尘器对微细粉尘收集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孔板作为收尘板.通过测量并比较不同电压下传统板和孔板电晕放电条件下的伏安特性,分析传统板和孔板中粉尘的运动状态,对比了2种收尘极对微细粉尘的收尘效果以及新型除尘器和传统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率.结果表明:同一电压下,2种放电结构产生的放电电流差距较小;随着电压的增加,孔板对微细粉尘收集效果优于打孔板且进入孔板内为小粒径粉尘,线-孔板结构的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孔板 微细粉尘 收尘效率 离子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方筒静电脱雾除尘器对微细粉尘除尘性能实验
6
作者 郝文阁 刘赛 +1 位作者 张欣安 蔡继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37-1642,共6页
为了验证立式方筒静电脱雾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净化效果,按照工程实际应用要求的规格尺寸,组建了一套单筒脱雾除尘器试验测试系统.在实验系统上分别测试了电场风速、极间电压、电场长度、粉尘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模拟烟气中微细粉尘的除尘... 为了验证立式方筒静电脱雾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净化效果,按照工程实际应用要求的规格尺寸,组建了一套单筒脱雾除尘器试验测试系统.在实验系统上分别测试了电场风速、极间电压、电场长度、粉尘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模拟烟气中微细粉尘的除尘效果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电场风速为2.6 m·s-1,极间电压60 k V,电场长度6 m条件下,立式方筒静电脱雾除尘器对烟气中质量浓度低至50 mg·m-3的粉尘表现出96.66%的除尘效率;并且,对粒径≤2μm的粉尘颗粒仍然具有93%的除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粉尘 电场长度 粒度分布 净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速下巷道断面微细粉尘分布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宝晴 张超 刘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降低微细粉尘危害,实现作业场所内的有效控尘、防尘,在矩形、拱形模拟巷道内采用网格布点法布置测点,调整风机风速法进行试验,并运用Gambit建模、Fluent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尘源以10 mg/s的速率喷尘时,尘粒自由弥散,巷道... 为降低微细粉尘危害,实现作业场所内的有效控尘、防尘,在矩形、拱形模拟巷道内采用网格布点法布置测点,调整风机风速法进行试验,并运用Gambit建模、Fluent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尘源以10 mg/s的速率喷尘时,尘粒自由弥散,巷道中轴线处粉尘浓度小于壁面边缘处;当调节风速为1 m/s时,中轴线处与壁面边缘处浓度基本相等;当尘粒自由弥散时巷道壁的黏滞作用对粉尘扩散和分布起主导作用,且风速是影响微细粉尘悬浮状态的主要因素;降低巷道内微细粉尘浓度的方法主要包括合理设计环境风速和提高巷道壁面光滑性,减小壁面对微细粉尘的黏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断面 风机风速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微细粉尘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团聚作用对烧结微细粉尘除尘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海英 胡秋冬 +2 位作者 程欢 张春奇 尹贻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9-143,149,共6页
工业烟气中粒径10μm以下的微细颗粒物通过静电除尘器捕集效率较低,以烧结烟气中微细粉尘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团聚协同作用提高静电除尘效率。选取聚丙烯酰胺(PAM)、葡甘露聚糖(KGM)和聚合氯化铝(PAC)3种絮凝剂考察其团聚效果。结果表明... 工业烟气中粒径10μm以下的微细颗粒物通过静电除尘器捕集效率较低,以烧结烟气中微细粉尘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团聚协同作用提高静电除尘效率。选取聚丙烯酰胺(PAM)、葡甘露聚糖(KGM)和聚合氯化铝(PAC)3种絮凝剂考察其团聚效果。结果表明,化学团聚作用显著增大了微细颗粒平均直径,其中PM10粒级的颗粒体积分数最高减少了75.608%;3种絮凝剂中KGM团聚效果最好,团聚前、后粉尘峰值粒径分别为11.565、37.825μm;在选取的浓度范围内,絮凝剂质量浓度越高团聚效果越好;烟气温度变化对PM2.5级别颗粒团聚效果的影响不是很显著。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当入口烟温为100℃、絮凝剂KGM质量浓度为0.1 g/L时,粉尘颗粒物峰值粒径达到40μm左右,除尘效果可达到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粉尘 烧结 化学团聚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团聚强化捕集转炉烟气微细粉尘方法研究
9
作者 张军亚 李海英 +3 位作者 刘绍谦 张妍妍 路灵 刘吉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54-1258,共5页
针对目前钢铁冶炼过程以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 10)为主的微细粉尘捕集效率较低的难题,研究采用化学与扰流协同团聚技术对钢铁转炉烟气中的微细粉尘进行预处理,进而提高捕集效率。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扰流柱的纵向和横... 针对目前钢铁冶炼过程以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 10)为主的微细粉尘捕集效率较低的难题,研究采用化学与扰流协同团聚技术对钢铁转炉烟气中的微细粉尘进行预处理,进而提高捕集效率。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扰流柱的纵向和横向距离、烟气流速及团聚剂浓度对微细粉尘脱除的影响规律,并考察了化学与扰流协同作用对微细粉尘的捕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V”形与圆形扰流柱交错排列方式,当扰流柱纵向距离为8 cm、横向距离为6 cm,烟气流速为9 m/s,团聚剂质量浓度为1.00 g/L时,PM_(2.5)和PM 10的捕集效率分别可达到88.69%和93.32%。化学与扰流协同团聚作用可有效强化微细粉尘颗粒的碰撞、捕捉和黏附,进而提高捕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粉尘 协同团聚 捕集效率 扰流 化学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水湿润粉尘的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嘉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83年第3期45-47,62,共4页
用水润湿粉尘是防尘的基本方法之一,尽管水对微细粉尘的扑获率很低,但国内外防尘工作者从未间断过这方面的研究。这是因为:应用水抑制粉尘是当前经济而又可行的措施,在生产上应用十分广泛,如果能提高水对微细粉尘的捕集效果,则更有实际... 用水润湿粉尘是防尘的基本方法之一,尽管水对微细粉尘的扑获率很低,但国内外防尘工作者从未间断过这方面的研究。这是因为:应用水抑制粉尘是当前经济而又可行的措施,在生产上应用十分广泛,如果能提高水对微细粉尘的捕集效果,则更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粉尘 凝并 尘粒 活性点 除尘效果 湿式除尘器 凿岩 呼吸性粉尘 降低粉尘浓度 雾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电水雾振弦栅除尘技术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琨 王京刚 +2 位作者 毛益平 陈宜华 贾安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9-62,共4页
荷电水雾振弦栅除尘是一种对微细粉尘有较高的除尘效率的新型高效除尘技术。水雾经过电晕荷电或感应荷电后 ,利用振弦栅的声能效果使水雾和粉尘进行碰撞、截留、扩散等 ,加强了对微细粉尘的收集。在阐述水雾荷电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 ,研... 荷电水雾振弦栅除尘是一种对微细粉尘有较高的除尘效率的新型高效除尘技术。水雾经过电晕荷电或感应荷电后 ,利用振弦栅的声能效果使水雾和粉尘进行碰撞、截留、扩散等 ,加强了对微细粉尘的收集。在阐述水雾荷电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 ,研究分析了水雾捕尘和湿式振弦栅除尘技术的机理 ,总结出影响振弦栅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振弦栅的材料、振动频率、过流风速及层数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水雾 振弦栅 除尘技术 微细粉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双极荷电凝并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剑 刘道清 徐国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5-50,10,共6页
提出了一种高效去除微细粉尘的一体式双极荷电凝并方法及装置(integrative bipolar charged agglomerator,IBCA)。荷电与凝并同时进行,末端设流动凝并单元。并搭建了IBCA综合试验系统,以电厂粉煤灰为试验粉尘,采用TSI 3321型空气动力学... 提出了一种高效去除微细粉尘的一体式双极荷电凝并方法及装置(integrative bipolar charged agglomerator,IBCA)。荷电与凝并同时进行,末端设流动凝并单元。并搭建了IBCA综合试验系统,以电厂粉煤灰为试验粉尘,采用TSI 3321型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APS)及Sintrol 303型粉尘仪在线检测IBCA前后的粉尘粒径分布及凝并器后电除尘器的粉尘排放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凝并性能随正通道电场强度升高而提高,但负通道场强变化,凝并性能变化不大,凝并电场风速最佳值约7.8 m/s,粉尘浓度与凝并性能负相关,IBCA最优凝并特征值可达1.5以上,且同等条件下可降低其后续电除尘器的排放浓度69.7%,证明其对微细粉尘的净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双极荷电凝并 微细粉尘 凝并特征值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帷幕降尘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刚 邹声华 吴将有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0,24,共4页
针对微细粉尘扬尘过程的复杂多变性以及目前喷雾降尘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喷雾帷幕降尘装置。分析了喷雾帷幕降尘机理。选用铁矿粉尘作为实验粉尘,对喷雾帷幕装置进行了除尘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喷雾系统由于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喷... 针对微细粉尘扬尘过程的复杂多变性以及目前喷雾降尘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喷雾帷幕降尘装置。分析了喷雾帷幕降尘机理。选用铁矿粉尘作为实验粉尘,对喷雾帷幕装置进行了除尘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喷雾系统由于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喷雾帷幕,基本上不受风向的影响,在有风和无风情况均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该装置对微细粉尘具有良好的降尘效果,降尘效率达到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帷幕降尘 微细粉尘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除尘器烟道中的高密度离子产生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志刚 王少雷 +2 位作者 白敏菂 王永伟 冷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0-455,共6页
目前电除尘器存在着微小颗粒粉尘捕集效率低、本体体积庞大和能耗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烟道中粒子动量高、放电通道中离子输运特性有很大提高的特点,将离子源、荷电凝并装置设置于电除尘器前烟道中。实验结果表明气体粒子动... 目前电除尘器存在着微小颗粒粉尘捕集效率低、本体体积庞大和能耗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烟道中粒子动量高、放电通道中离子输运特性有很大提高的特点,将离子源、荷电凝并装置设置于电除尘器前烟道中。实验结果表明气体粒子动量为9.82×10-22g.cm/s,离子源中的电场强度为7 kV/cm,电晕极线间距为25mm,异极间距为10 mm,离子密度可达到1.97×109cm-3,比现有电除尘器的离子密度高出2~3个数量级,进而可省去一个相当电除尘器的除尘室大小的荷电设备。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实现在不增加电除尘器室数、不改变原有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条件下,利用烟道中的气体粒子动量高的特点,解决现有电除尘器预荷电离子密度过低问题,从而有利于微细粉尘的荷电凝并,增大其捕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粉尘 烟道 粒子动量 荷电凝并 离子密度 离子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除尘技术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海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1,共3页
针对高湿高粘附性微细粉尘的收集 ,设计开发了涡轮除尘器。其原理为 :含尘气流逆流流向高速旋转的涡轮 ,粉尘受到旋转流体和涡轮叶片所形成的离心力场作用 ,被强制向外运动甩向筒壁而分离出来 ;清洁的空气则在负压作用下进入涡轮中心排... 针对高湿高粘附性微细粉尘的收集 ,设计开发了涡轮除尘器。其原理为 :含尘气流逆流流向高速旋转的涡轮 ,粉尘受到旋转流体和涡轮叶片所形成的离心力场作用 ,被强制向外运动甩向筒壁而分离出来 ;清洁的空气则在负压作用下进入涡轮中心排出。在给出涡轮除尘器的切割粒径公式基础上 ,分析了其性能 ,讨论了其参数设计 ,揭示出在涡轮除尘区形成完整稳定的离心力场和可靠的端面密封是涡轮除尘器高效除尘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新的涡轮除尘技术进行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 ,涡轮除尘器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除尘技术 微细粉尘 除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除尘凝聚预处理技术对提钒转炉烟气除尘超低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琛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96,共6页
针对提钒转炉烟气粉尘中10μm及以下粒级的含量高于脱碳转炉,较难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问题,本文提出对提钒转炉一次烟气进行溶液喷雾凝聚预处理,再利用干式电除尘器进行静电吸附的工艺方法,并对3种凝聚剂进行了凝聚效果试验。结果表明,KG... 针对提钒转炉烟气粉尘中10μm及以下粒级的含量高于脱碳转炉,较难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问题,本文提出对提钒转炉一次烟气进行溶液喷雾凝聚预处理,再利用干式电除尘器进行静电吸附的工艺方法,并对3种凝聚剂进行了凝聚效果试验。结果表明,KGM-g-PDMC凝聚效果最好,可以使100%除尘粒径降到120μm,对10μm粒级以上大小颗粒物除尘效率达到了70%,而且通过适当增大凝聚剂浓度、降低烟气温度,可以增加KGM-g-PDMC的凝聚效果。通过对有、无凝聚剂处理的粉尘进行扫描电镜检测,发现凝聚预处理不同于静电吸附作用,凝聚作用不单使得颗粒物粒径变大,而且可以发生链式附聚耦合效应,使得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大,更加有利于后续颗粒的继续附聚耦合。该附聚耦合工艺采用的凝聚剂KGM-g-PDMC经济合理,处理后的提钒转炉烟气可以满足超低排放要求,而且投资小于开发新型电除尘器,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吸附 凝聚预处理 附聚耦合 分级除尘效率 双联法提钒工艺 转炉微细粉尘 凝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除尘性能实验测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娄彤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2,共5页
为评估新型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对粉尘的脱除能力,分别对某电厂5号、6号锅炉配套的传统前电后袋式除尘器和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进行粉尘及微细粉尘脱除效率测试。结果表明: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对粉尘的脱除效率达99.958%~99.97... 为评估新型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对粉尘的脱除能力,分别对某电厂5号、6号锅炉配套的传统前电后袋式除尘器和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进行粉尘及微细粉尘脱除效率测试。结果表明: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对粉尘的脱除效率达99.958%~99.974%,对微细粉尘的脱除效率达99.101%~99.938%,分别比传统电袋复合除尘器高0.021%~0.027%和0.152%~0.281%;脱除效率随微细粉尘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在所有电区中,混合电区对粉尘脱除的贡献最大。新型耦合增强电袋复合除尘器对粉尘及微细粉尘的脱除效率高于传统前电后袋结构的电袋复合除尘器,是一种可靠、高效的除尘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增强 电袋复合除尘器 粉尘 微细粉尘 除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