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细矿粒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絮凝 被引量:9
1
作者 卢寿慈 宋少先 《武汉钢铁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7-13,共7页
本文着重讨论细微矿物颗粒的疏水絮凝行为及机理。对石英、菱锰矿、赤铁矿及金红石的实验研究表明,矿物润湿性的变化对矿粒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有巨大影响。矿粒表面疏水化常与显著的絮凝现象伴生,这种絮凝现象无法用经典的DLVO理论解释... 本文着重讨论细微矿物颗粒的疏水絮凝行为及机理。对石英、菱锰矿、赤铁矿及金红石的实验研究表明,矿物润湿性的变化对矿粒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有巨大影响。矿粒表面疏水化常与显著的絮凝现象伴生,这种絮凝现象无法用经典的DLVO理论解释。通过对石英-胺及菱锰矿-油酸体系疏水絮凝的理论探讨及势能计算,可以看出表面活性剂吸附而诱发的粒间疏水作用势能远远大干双电层作用或范德华作用势能,因此,疏水作用对此种絮凝行为具有支配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矿粒 疏水絮凝 疏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矿粒在水中的分散 被引量:6
2
作者 卢寿慈 宋少先 戴宗福 《武汉钢铁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研究单矿物及双矿物混合体的细粒悬浮液稳定性,总结了多矿物互凝的基本规律,进而研究了物理分散法及化学分散法。研究表明,几种无机或有机聚合物具有远比水玻璃更强的分散作用。
关键词 微细矿粒 物理分散法 化学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絮凝剂对微细粒尾矿絮凝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瑞 吕宪俊 +1 位作者 李琳 朱成志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01,共5页
以d_(90)约为20μm的微细粒难沉降尾矿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非离子型絮凝剂的分子量和用量对微细粒尾矿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非离子型絮凝剂分子量的增加,尾矿的沉降速度逐渐增加,压缩区浓度有所下降;絮凝剂的用量对细粒尾矿絮凝... 以d_(90)约为20μm的微细粒难沉降尾矿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非离子型絮凝剂的分子量和用量对微细粒尾矿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非离子型絮凝剂分子量的增加,尾矿的沉降速度逐渐增加,压缩区浓度有所下降;絮凝剂的用量对细粒尾矿絮凝沉降的作用是分阶段的,用量较低时,沉降速度慢且涨幅小,用量适中时,沉降速度大且涨幅较大,用量较高时,沉降速度基本稳定,没有大幅度增长;而压缩区浓度在前两个阶段都是逐渐降低,最后也基本稳定。选用N1500絮凝剂,用量为200g/t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沉降效果,沉降速度为5.46cm/min,压缩区浓度为3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絮凝剂 微细 沉降速度 压缩区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弱磁性矿物极弱磁场复合高分子聚团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方启学 张茂恩 +1 位作者 黄国智 卢寿慈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52,共5页
高分子絮凝一直被认为是微细粒溺磁性矿物选择性聚团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在高分子絮凝过程中引入有少量磁种参与的极弱磁场磁(种)聚团机制,即极弱磁场复合高分子聚团,明显强化了高分子絮凝作用,在保持良好选择性的同时增强了聚团... 高分子絮凝一直被认为是微细粒溺磁性矿物选择性聚团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在高分子絮凝过程中引入有少量磁种参与的极弱磁场磁(种)聚团机制,即极弱磁场复合高分子聚团,明显强化了高分子絮凝作用,在保持良好选择性的同时增强了聚团能力。通过较为深入的显微照相与表面物理化学研究,本文还将介绍这种复合聚团的粒间作用方式模型和能量模型,并揭示复合聚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弱磁场 复合聚团 弱磁性 微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厂细脉带火烧区锡多金属矿石中回收微细粒铅锌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明振 陈锦全 +1 位作者 卜显忠 曾纪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90,共5页
大厂细脉带火烧区锡多金属矿石存在铅锌矿物氧化严重、物相复杂、易泥化、微细粒回收难等问题。为实现矿石中铅锌矿物的高效、低成本、轻污染回收,采用优先浮选原则流程顺序回收铅锑和锌硫矿物,铅锑回收采用以硫酸锌+亚硫酸钠为抑制剂... 大厂细脉带火烧区锡多金属矿石存在铅锌矿物氧化严重、物相复杂、易泥化、微细粒回收难等问题。为实现矿石中铅锌矿物的高效、低成本、轻污染回收,采用优先浮选原则流程顺序回收铅锑和锌硫矿物,铅锑回收采用以硫酸锌+亚硫酸钠为抑制剂的絮凝粗选—分散精选工艺。闭路试验获得了铅、锑品位分别为24.58%和20.91%、铅、锑回收率分别为52.05%和59.27%的铅锑精矿,锌品位为44.24%、回收率为83.39%的锌精矿,以及硫品位为31.28%、回收率为49.66%的硫精矿。试验较好地实现了铅、锑、锌、硫的回收,损失在上述3精矿中的锡仅占8.89%,为后续选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脉带火烧 微细铅锌 絮团粗选 分散精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提金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帅群芳 吴茱萸 李龙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1年第5期26-28,共3页
某金矿属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 ,由于回转窑焙烧预处理工艺不过关 ,总回收率仅 33 91% ,本文对该矿提金工艺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原生金 焙烧预处理 提金工艺 炼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力场选矿机选别微细粒钽铌半工业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欧阳晖林 《江西有色金属》 2003年第1期27-28,共2页
采用C902工业型复合力场选矿机在宜春钽铌矿次生细泥车间进行半工业试验,主要考察转速、坡度及处理量诸因素对微细粒钽铌选别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 复合力场选 微细钽铌 次生细泥 半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选冶工艺及设备
8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78,共1页
一种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选冶技术,它是将原生矿进行选矿后破碎,然后对原生矿进行灼烧、灼烧后的矿石冷却后进入池内进行氰泡处理、贵液回收,之后进行活性炭吸附,最后将其解析得黄金。其特征在于:在灼烧工序中,对原生矿灼烧的温... 一种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选冶技术,它是将原生矿进行选矿后破碎,然后对原生矿进行灼烧、灼烧后的矿石冷却后进入池内进行氰泡处理、贵液回收,之后进行活性炭吸附,最后将其解析得黄金。其特征在于:在灼烧工序中,对原生矿灼烧的温度为400-1200℃,并从出料口处压入氧气或空气,具体为将反应器上三分之一段的温度控制在400~500℃、将反应器中三分之一段的温度控制在700—900℃、将反应器下三分之一段的温度控制在1100~1200℃,原生矿在反应器中反应的时间为3~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原生金 选冶工艺 温度控制 设备 活性炭吸附 反应器 选冶技术 原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选冶设备
9
作者 王明玉 《黄金科学技术》 2004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原生金 选冶设备 实用新型 耐火材料 冶炼炉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选冶技术及设备
10
作者 王明玉 《黄金科学技术》 2005年第4期16-16,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选冶技术及设备,它是将原生矿进行选矿后破碎,然后对原生矿进行灼烧、灼烧后的矿石冷却后进入池内进行氰泡处理、回收、活性炭吸附,解析得黄金,在灼烧工序中、对原生矿灼烧的温度为400~120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细粒浸染型原生金矿选冶技术及设备,它是将原生矿进行选矿后破碎,然后对原生矿进行灼烧、灼烧后的矿石冷却后进入池内进行氰泡处理、回收、活性炭吸附,解析得黄金,在灼烧工序中、对原生矿灼烧的温度为400~1200摄氏度,并同时压入氧气,其选冶设备,在由耐火材料构成的冶炼炉中均匀排列反应器,反应器通过火道连接燃烧器和出气道,它解决了选冶过程中金元素容易与其它元素共同“逸出”的问题,能够使原生矿质变、机体氧化,再利用现有氰化技术,其浸出率达85%以上,其生产成本低、工艺简便,经济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原生金 选冶技术 设备 活性炭吸附 材料构成 经济价值 原生 反应器 金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金矿原矿焙烧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晓辉 李云 +3 位作者 常耀超 王云 韦其晋 胡一航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2,共4页
提出了原矿焙烧—氰化提金工艺处理某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金矿。试验表明,在原矿粒度-0.074mm占80%,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1h,焙砂再磨粒度-0.038 mm占90%,NaCN用量3kg/t,液固比L/S=2,氰化时间36h的最佳条件下,渣含金降至1.92g/t,... 提出了原矿焙烧—氰化提金工艺处理某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金矿。试验表明,在原矿粒度-0.074mm占80%,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1h,焙砂再磨粒度-0.038 mm占90%,NaCN用量3kg/t,液固比L/S=2,氰化时间36h的最佳条件下,渣含金降至1.92g/t,金浸出回收率达到94.90%。对300t/d规模原矿焙烧项目的经济评估表明该工艺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碳酸盐岩 微细浸染金 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摇床面选别钽铌矿石的工业试验研究
12
作者 丁勇 《江西有色金属》 2000年第2期26-28,共3页
研究微细矿粒和床面的表面电性的作用 ,并利用它们间对分选有益的作用 ,采取措施 ,来达到提高分选效率的目的是细粒重选的一个发展方向。试验采用自制的一种新型材质的波形床面进行钽铌选别的工业试验 ,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 ,-0.038mm... 研究微细矿粒和床面的表面电性的作用 ,并利用它们间对分选有益的作用 ,采取措施 ,来达到提高分选效率的目的是细粒重选的一个发展方向。试验采用自制的一种新型材质的波形床面进行钽铌选别的工业试验 ,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 ,-0.038mm粒级钽铌精矿粒级回收率达到61.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面材料 微细矿粒 钽铌 摇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