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毅 徐文忻 +2 位作者 刘悟辉 李蘅 戴塔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68-170,共3页
对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硫化物进行硫、铅同位素测定,获得马雄、浪全、金牙、高龙、堂上等矿床^206Pb/^204Pb比值为17.636-19.530;^207Pb/^204Pb比值为15.451~16.092;^208Pb/^204Pb比值为37.871~40.854。用等时线斜率... 对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硫化物进行硫、铅同位素测定,获得马雄、浪全、金牙、高龙、堂上等矿床^206Pb/^204Pb比值为17.636-19.530;^207Pb/^204Pb比值为15.451~16.092;^208Pb/^204Pb比值为37.871~40.854。用等时线斜率与铅同位素曲线关系剖析,矿床形成年代晚于矿床赋存层位,铅来源较为复杂。金牙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23%--1‰;高龙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15.3‰~15.6‰;板其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1.5‰~14.7‰;柴木函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0.2‰~18.0‰;戈塘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29.2‰~5.0‰;丫他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5.5‰~8.0‰,获得矿床有单一岩浆来源,单一海水(地层)来源和混合来源3种类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微细浸染 金矿床 滇黔桂地区 微细浸染型金矿 硫化物 地球化学研究 ^208PB 同位素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时空分布与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朱赖民 刘显凡 +1 位作者 金景福 何明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63-474,共12页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成矿带处于滇-黔-桂裂谷中。金矿床分布与深大断裂存在依附性。金矿带基本展布于深大断裂限定的三角区内,金矿床则分布于深大断裂旁侧或其交叉部位。由幔源岩浆岩(超基性岩及玄武岩)和幔源矿物沿深大断裂分...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成矿带处于滇-黔-桂裂谷中。金矿床分布与深大断裂存在依附性。金矿带基本展布于深大断裂限定的三角区内,金矿床则分布于深大断裂旁侧或其交叉部位。由幔源岩浆岩(超基性岩及玄武岩)和幔源矿物沿深大断裂分布可推断,深大断裂延伸较深,可达上地幔,属超壳深大断裂。金矿床分布不受地层层位的限制,金矿化具有多层位成矿性。铅、硫、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中的矿质、矿化剂和水具深源与浅源的混合特征。热液成矿期矿石中石英及萤石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定年结果为68.40±32.41Ma,表明本区金矿床的成矿可能发生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微细浸染 时空分布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 被引量:38
3
作者 刘建明 叶杰 +1 位作者 刘家军 顾雪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7-377,共11页
对华南右江盆地中某些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学、组构学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和组构学研究表明 ,这类矿床具有大量的沉积阶段—成岩阶段的成因特征 ,在沉积物沉积—成岩期间就已经成矿。矿化与碳酸盐岩孤台的密切联... 对华南右江盆地中某些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学、组构学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和组构学研究表明 ,这类矿床具有大量的沉积阶段—成岩阶段的成因特征 ,在沉积物沉积—成岩期间就已经成矿。矿化与碳酸盐岩孤台的密切联系和丰富的成岩期软变形组构 ,表明成矿与控制海底地形的同沉积期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而大量泄水构造和液化层理的出现则表明 ,在沉积物成岩阶段 ,沉积柱中曾有大量流体的活动 ,而且这种盆地流体的活动与成矿有密切关系。丰富的生物_有机成因组构则显示 ,成矿与沉积有机质的演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另外 ,矿床没有显示出与岩浆活动的任何关系。因此 ,右江盆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美国的卡林型金矿床不同 ,可能是离散大陆边缘张性盆地演化过程中盆地流体活动的产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碳酸盐岩台地 同沉积断裂 盆地流体 右江盆地 中国 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42
4
作者 刘建明 刘家军 +1 位作者 郑明华 顾雪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5-591,共7页
对我国众多沉积岩系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非常分散复杂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被认为是沉积盆地流体的一个典型特征,这是因为盆地流体中水的两个主要来源──海水和大气降水,经不同程度的水-岩反... 对我国众多沉积岩系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非常分散复杂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被认为是沉积盆地流体的一个典型特征,这是因为盆地流体中水的两个主要来源──海水和大气降水,经不同程度的水-岩反应同位素交换后又以不同比例相互混合,再加上有机物和粘土矿物的相变水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比例加入。碳氧同位素表明,本类矿床中的CO2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经溶解过程而产生,并可能混入部分由沉积有机物质经脱羧基作用生成的CO2。结合其他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这类矿床的成矿流体与盆地沉积物的演化密切相关,很可能是由成分复杂的沉积物所决定的、混杂来源的盆地成因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 稳定同位素 金矿床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一种可能的演化途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88
5
作者 胡瑞忠 苏文超 +1 位作者 毕献武 李泽琴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本文主要根据年代学资料和金活化迁移的地球化学属性,探讨了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的演化途径。多种定年方法揭示,该区金成矿初始流体(古流体)的年龄为260Ma左右;金成矿年龄约为140~75Ma。考虑到该区燕山晚期岩浆... 本文主要根据年代学资料和金活化迁移的地球化学属性,探讨了滇黔桂三角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热液的演化途径。多种定年方法揭示,该区金成矿初始流体(古流体)的年龄为260Ma左右;金成矿年龄约为140~75Ma。考虑到该区燕山晚期岩浆岩富含Cl,本文认为古流体(260~140Ma)向成矿流体(140~75Ma)的转化,可能主要是通过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生的富氯流体加入原已存在的贫氯古流体,从而使这种新的混合流体具有浸取金的能力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 金矿床 成矿年龄 热液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沉积盆地演化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关系探讨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翠华 何彬彬 +1 位作者 顾雪祥 刘建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右江沉积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被称为右江印支褶皱带,其沉积—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大陆边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坳陷盆地。桂西北地区是右江盆地的主体部分,该区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牙、高龙)的含矿硅质岩特征、矿床的地质特征、... 右江沉积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被称为右江印支褶皱带,其沉积—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大陆边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坳陷盆地。桂西北地区是右江盆地的主体部分,该区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牙、高龙)的含矿硅质岩特征、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组构学特征一致表明矿床在沉积成岩期已形成,矿床属同生沉积成因。矿床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演化密切相关。裂谷环境、盆地的岩相古地理、同沉积断裂等因素对矿床的形成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演化 微细浸染 金矿床 成矿作用 右江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流体运移的输导体系研究——以右江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向才富 庄新国 +1 位作者 张文淮 张志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5-69,共5页
结合右江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 ,从成矿流体运移的角度出发 ,认为该区存在 4种类型的成矿流体输导体系 :断裂系统、古构造不整合面或岩溶不整合面、岩性通道。同时 ,该区的古碳酸盐岩台地或古生物礁是多种流体输导体系汇集... 结合右江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 ,从成矿流体运移的角度出发 ,认为该区存在 4种类型的成矿流体输导体系 :断裂系统、古构造不整合面或岩溶不整合面、岩性通道。同时 ,该区的古碳酸盐岩台地或古生物礁是多种流体输导体系汇集的部位 ,明显地控制了该区金矿床的区域展布和具体矿体的产出部位 ,是一种特殊的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输导体系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矿床地质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13
8
作者 庞保成 林畅松 +2 位作者 罗先熔 胡超涌 庄新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右江盆地金矿床原生包裹体中液体包裹体占包裹体总数的90%以上,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较低,化学组成富Na+低K+、富Cl-低F-,2<Na+/K+<10,1.5<Na+/(Ca2++Mg2+)<4,不具有岩浆水和热卤水的特点。氢氧同位素组成表现为氢同位... 右江盆地金矿床原生包裹体中液体包裹体占包裹体总数的90%以上,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较低,化学组成富Na+低K+、富Cl-低F-,2<Na+/K+<10,1.5<Na+/(Ca2++Mg2+)<4,不具有岩浆水和热卤水的特点。氢氧同位素组成表现为氢同位素变化不大,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大,但在δD-δ18O图解上具有大致沿华南中生代大气降水δD=-70‰的直线上下分布的规律。流体包裹体中36Ar属大气成因,Sr同位素具有壳源的特点。上述证据表明,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指出大气降水在金矿成矿过程中不是矿区范围内的直线下渗,而是作盆地规模的由南向北的渗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氢氧同位素 微细浸染型金矿 右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1 位作者 杨言辰 代军治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4-501,共8页
文章在系统总结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的基础上,通过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马脑壳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其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床为与岩浆活动... 文章在系统总结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的基础上,通过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马脑壳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其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床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混合热液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微细浸染 矿床成因 成矿时代 马脑壳金矿床 川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碳和有机质的作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九玲 亓锋 徐庆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3-206,共14页
在众多关于黔滇桂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本类型金矿含碳及有机质的特征;金能形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及原子簇化合物的特征的研究。提出金以金属有机化合物形式在本区上二叠统富含生物成因有机质的煤系地层中... 在众多关于黔滇桂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本类型金矿含碳及有机质的特征;金能形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及原子簇化合物的特征的研究。提出金以金属有机化合物形式在本区上二叠统富含生物成因有机质的煤系地层中形成预富集;在区域热变质作用中,金以气相金属有机化合物方式向上运移,蓄积在上二叠统至中三叠统各层位的背斜和穹隆部位;动力变质带的断裂活动引起物理化学突变,使金的气相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构造断裂带解体、裂化从而形成了含细分散碳质的微细浸染型含金硫化物原生矿化;并探讨了主成矿期后与有机质解体有关的叠加热液活动和表生氧化作用对原生矿化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过程 微细浸染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沈智慧 张覃 +1 位作者 卯松 叶军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90,共6页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为3.46 g/t,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和综合优化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条件为:Na2S2O3·5H2O用量0.4 mol/L,CuSO4用量4 g/L,NH3·H2O用量4 mol/...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为3.46 g/t,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和综合优化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条件为:Na2S2O3·5H2O用量0.4 mol/L,CuSO4用量4 g/L,NH3·H2O用量4 mol/L,Na2SO3用量0.3 mol/L,液固比为4∶1,pH为9.5。将原矿直接浸出与预处理后试样浸出进行对比试验,获得金浸出率分别为72.10%和85.09%,并对两者浸出率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硫代硫酸盐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两当县金厂沟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0
12
作者 辛存林 孙柏年 王碧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8-103,共6页
从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入手 ,阐明了研究区的金矿化特征和伴生元素特征 ,进而从地层、岩性、构造、成矿热液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的金成矿地质条件 .最后初步探讨了金矿成因 ,提出了金的成矿模式 ,指出了金厂沟金矿为微细浸染型金矿 。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金矿化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显凡 刘家军 +1 位作者 朱赖民 卢秋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40-44,共5页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应用*刘显凡刘家军朱赖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卢秋霞(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矿质来源上地幔分异混染滇黔桂1矿床地质背...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应用*刘显凡刘家军朱赖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卢秋霞(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矿质来源上地幔分异混染滇黔桂1矿床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南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铅同位素组成 矿质来源 上地幔分异 混染 滇黔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东北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过程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郑明华 顾雪祥 周渝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东北寨金矿床是产于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矿化严格受控于垮石崖断裂下盘富含有机质和成岩黄铁矿的黑色岩系地层。包裹体研究和热力学计算表明,成矿温度为220—120℃,压力为4.05×10~7—3.04×10~7... 东北寨金矿床是产于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矿化严格受控于垮石崖断裂下盘富含有机质和成岩黄铁矿的黑色岩系地层。包裹体研究和热力学计算表明,成矿温度为220—120℃,压力为4.05×10~7—3.04×10~7Pa,形成深度小于2km。成矿流体具弱酸-弱碱性、还原性较强和Cl^-活度较低等特点。矿源层中的金以硫氢络合物Au(HS)_2^-形式活化进入溶液,促使金沉淀富集的机制是溶液中总硫活度的降低、氧逸度的下降和有机质的还原吸附作用等。矿床形成包括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微细浸染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桂北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砷、锑、汞、铊元素及矿物组合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钱汉东 陈武 胡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45-52,共8页
本文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有关的低温硫化物相平衡实验结果,对黔西南、桂北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浸染型金矿床中与金共(伴)生的硫化物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与金矿化共(伴)生的砷、锑... 本文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有关的低温硫化物相平衡实验结果,对黔西南、桂北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浸染型金矿床中与金共(伴)生的硫化物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与金矿化共(伴)生的砷、锑、汞和铊等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及其矿物组合不仅具有成生方面的联系,而且可以作为寻找金的一种特征的标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组合 金矿床 微细浸染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查明一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大权 袁士松 +3 位作者 林文山 金宝义 闫家盼 喻万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6-1136,共11页
加吾金矿位于青海省东部同德县境内,是武警黄金部队近年来发现的又一处具大型规模的金矿床。该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西秦岭与东昆仑的衔接部位。矿体赋存于中下三叠统中,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在剖面上为脉状、似层状。矿石中金属矿... 加吾金矿位于青海省东部同德县境内,是武警黄金部队近年来发现的又一处具大型规模的金矿床。该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西秦岭与东昆仑的衔接部位。矿体赋存于中下三叠统中,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在剖面上为脉状、似层状。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金主要以微细粒分布于石英裂隙和毒砂、黄铁矿等矿物粒间。区内中下三叠统隆务河群板岩中的金丰度值和有机碳含量高,是有利的赋矿层位。矿体产于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构造蚀变带内,受区内断裂带控制明显。矿体在空间上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相伴产出。研究表明,该矿床为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的、与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截止目前,该矿共计探明金矿脉22条,累计提交金资源量超过20t。该矿的发现和评价对指导青海东部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因素 地质特征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青海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浸染型金矿石二氧化氯预氧化-浸出动力学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再蒸 朱一民 +1 位作者 高鹏 韩跃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9,共8页
针对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二氧化氯预氧化-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磨矿细度、搅拌速度、浸出温度、亚氯酸钠浓度等因素在硫酸体系下对该矿石中金预氧化-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磨矿细度、提高浸出温度、增加亚... 针对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二氧化氯预氧化-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磨矿细度、搅拌速度、浸出温度、亚氯酸钠浓度等因素在硫酸体系下对该矿石中金预氧化-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磨矿细度、提高浸出温度、增加亚氯酸钠浓度有利于提高浸出速率。浸出过程的动力学计算表明:采用二氧化氯预氧化-浸出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过程符合收缩核模型,浸金反应速率受混合过程控制,计算得到表观活化能为12.74 kJ/mol,并最终建立了该浸出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微细浸染型金矿石 亚氯酸钠 非氰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27
18
作者 庞保成 林畅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3,共5页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浊积岩 ,容矿岩石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矿体明显受断裂控制。硅化和黄铁矿化围岩蚀变明显、强烈。矿床形成温度 180℃~2 5 0℃。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浊积岩 ,容矿岩石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矿体明显受断裂控制。硅化和黄铁矿化围岩蚀变明显、强烈。矿床形成温度 180℃~2 5 0℃。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矿源层为中三叠统浊积岩。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沉积期的预富集和燕山期的大气降水渗滤、萃取、富集成矿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成因 大气降水 成矿时代 成矿流体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一种新的亚类——硅质岩型金矿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湖 李统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61-372,共12页
根据广东和广西 3个金矿床 (长坑 ,高龙和果提 )的资料认为 ,微细浸染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 )中存在一种亚类 ,叫做硅质岩型金矿。它以碳质硅质岩为含矿主岩 ,该岩石宏观上呈层状 ,主要由细小的石英和碳质物组成 ,金呈微细浸染状存在。该... 根据广东和广西 3个金矿床 (长坑 ,高龙和果提 )的资料认为 ,微细浸染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 )中存在一种亚类 ,叫做硅质岩型金矿。它以碳质硅质岩为含矿主岩 ,该岩石宏观上呈层状 ,主要由细小的石英和碳质物组成 ,金呈微细浸染状存在。该类矿床具有一般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主要特征 ,但不属于后生热液蚀变交代成因 ,而是主要通过热水沉积作用形成 ,同时可以混入一定量的生物沉积和冷水沉积的物质。由此认为 ,微细浸染型金矿有多种成因 ,包括后生热液成因 ,热水沉积成因以及其他成因 ,应该从“热水沉积同生成矿”的角度考虑硅质岩型金矿的找矿思路。建议对一些金矿区的“硅化岩”重新研究 ,查明其真正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 卡林型 金矿床 硅质岩 热水沉积 矿床类型 广东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非氰药剂对微细浸染型金矿浸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沈智慧 张覃 +1 位作者 王贤晨 李先海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采用混合非氰药剂对某微细浸染型金矿进行了实验室浸出试验研究。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Q-1用量50 kg/t,Q-3用量105 kg/t,充气量1.8 m3/h,液固比2,常温搅拌24 h;搅拌后矿浆直接采用非氰药剂SZS浸出,浸出条件为:SZS用量4.4%,Cu2+浓度0.0... 采用混合非氰药剂对某微细浸染型金矿进行了实验室浸出试验研究。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Q-1用量50 kg/t,Q-3用量105 kg/t,充气量1.8 m3/h,液固比2,常温搅拌24 h;搅拌后矿浆直接采用非氰药剂SZS浸出,浸出条件为:SZS用量4.4%,Cu2+浓度0.06 mol/L,NH3·H2O浓度1 mol/L,Na2SO3浓度0.15 mol/L,液固比3,p H值10~11,常温搅拌4 h,在此条件下可获得金浸出率85.35%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混合非氰药剂 强化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