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疏水亲脂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宏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4,共4页
为了研究细微化对马铃薯淀粉(MPST)疏水亲脂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微细化MPST为原料,利用铝酸酯偶联剂(DL)对其进行改性,考察改性后MPST的吸湿性和吸油性。试验结果表明:经DL疏水亲脂化改性之后,MPST分散率明显提高,当MPST的粒度为11.91... 为了研究细微化对马铃薯淀粉(MPST)疏水亲脂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微细化MPST为原料,利用铝酸酯偶联剂(DL)对其进行改性,考察改性后MPST的吸湿性和吸油性。试验结果表明:经DL疏水亲脂化改性之后,MPST分散率明显提高,当MPST的粒度为11.919μm时,改性后静置12 h,在MPST/液体石蜡的分散率仅降低16.6%;随着MPST颗粒粒度的减小,疏水亲脂化MPST/液体石蜡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疏水亲脂化改性可有效改善MPST的吸湿性,减少MPST的吸油性,随着MPST颗粒粒度的减小,其吸油率逐渐上升,从马铃薯原淀粉的32.9%上升到MPST(d50=11.919μm)77.2%,经疏水亲脂化改性后的马铃薯原淀粉和各MPST(从颗粒粒度由大到小排列)吸油率分别下降了6.6%、16.1%、32.2%、44.7%和5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化马铃薯淀粉 铝酸酯偶联剂 疏水亲脂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及其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凤亮 杨宏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
微细化后的淀粉,其结构及组成分布模式的改变对于改善淀粉及淀粉基降解材料的性能,提高降解材料中淀粉的添加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球磨设备对普通食用级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并对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研究,通过实... 微细化后的淀粉,其结构及组成分布模式的改变对于改善淀粉及淀粉基降解材料的性能,提高降解材料中淀粉的添加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球磨设备对普通食用级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并对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研究,通过实验得出马铃薯淀粉微细化的最适宜实验条件为:球磨时间24 h,球磨机转数350 r·min^(-1),淀粉液浓度0.35 g·ml^(-1)。微细化淀粉的粘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其糊化及保温过程中粘度下降幅度,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现下降趋势;且微细化后淀粉粘度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化马铃薯淀粉 粒度 糊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