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抗生素残留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颖 冯金朝 +3 位作者 李丹 崔箭 徐斯凡 申刚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17-222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测。在六氢吡啶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PVA-124)存在下,将米诺环素液滴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当液滴受热挥发时,形成直径约为...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测。在六氢吡啶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PVA-124)存在下,将米诺环素液滴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当液滴受热挥发时,形成直径约为1.54mm,环带宽为22.6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0μL时,线性范围为4.2×10-12~1.8×10-11mol·ring-1(1.4×10-6~0.60×10-5mol·L-1),方法的检测限(3σ)为4.2×10-13mol·ring-1(1.4×10-7mol·L-1)。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残留米诺环素和米诺环素胶囊中米诺环素含量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7.2%~103%和9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该方法建立了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痕量药物污染物分析新方法,为内蒙古地方优势资源产品——乳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量的定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不同地区乳品中抗生素的来源、残留情况的系统动态研究及对乳品行业的管理、监督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内蒙古乳都乳 组装成环(SOR)技术 荧光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环境水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颖 黄承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02-180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环境水样中的应用方法。在pH 4.58的HAc-NaAc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盐酸小檗碱液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直径为1.1 mm,环带宽为19.2μm自组装环...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环境水样中的应用方法。在pH 4.58的HAc-NaAc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盐酸小檗碱液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直径为1.1 mm,环带宽为19.2μm自组装环(self-ordered ring,SOR),其荧光被苦味酸猝灭,猝灭强度与苦味酸的浓度成正比。当点样体积为0.1μL时,线性范围为1.3-30.0×10^-7mol·L^-1,方法的检测限为1.3×10^-8mol·L^-1。应用于天然水样及合成水样分析,回收率为96.3%-108.0%,RSD小于3.3%。该方法灵敏度比斑点分析提高50倍,比液相分析方法提高了60倍,且来源于背景的干扰大大降低。检测方法在环境、生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酸 盐酸小檗碱 组装环(SOR)技术 荧光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电路的微组装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毅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35,F003,共13页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外电子电路微组装技术的发展概况、关键课题、几种主要微组装结构、微组装技术及其优缺点,然后比较详细地讨论微组装的一些关键技术,着重概述基板和互连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后扼要介绍和评述国内微组装技术的现状和问题...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国外电子电路微组装技术的发展概况、关键课题、几种主要微组装结构、微组装技术及其优缺点,然后比较详细地讨论微组装的一些关键技术,着重概述基板和互连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后扼要介绍和评述国内微组装技术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加速发展我国电子电路微组装技术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路 组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式封装二极管的微组装技术
4
作者 李伟 吕翼 +3 位作者 陶毅 杨桃均 张静雯 王岚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8-451,共4页
该文介绍了梁式封装二极管(BED)的微组装技术(MPT)的现状及其问题,重点对超声热压倒装焊与粘胶互联进行了实验与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极与基板镀层等因素对装配方案的影响,并通过受力实验进行验证。提出了有效规范的装配方案和可靠、易行... 该文介绍了梁式封装二极管(BED)的微组装技术(MPT)的现状及其问题,重点对超声热压倒装焊与粘胶互联进行了实验与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极与基板镀层等因素对装配方案的影响,并通过受力实验进行验证。提出了有效规范的装配方案和可靠、易行的工程结论,解决了梁式封装二极管装配方案混乱,批量一致性差,调试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式封装二极管(BED) 组装技术(mpt) 超声热压倒装焊 粘胶互联 HFSS 电极 基板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CTMAB敏化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测定甲苯磺酸妥舒沙星
5
作者 邓凤玉 黄春秀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5-449,共5页
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对环境及公众健康会构成严重的潜在危害,建立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工作在pH 10.5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介质中,以锰(Mn2+)和十六烷基三甲基... 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对环境及公众健康会构成严重的潜在危害,建立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工作在pH 10.5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聚乙烯醇-124介质中,以锰(Mn2+)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为敏化剂,甲苯磺酸妥舒沙星(tosufloxacin tosylate,TSFX)在疏水性玻片表面形成自组装环,建立了检测TSFX的快速方法。当点样体积为0.20μL时,线性范围为4.05×10-14~4.28×10-13 mol·ring-1,检出限为4.10×10-15 mol·ring-1。应用于检测甲苯磺酸妥舒沙星片剂中TSFX含量,测定值(0.144g·片-1)接近于药片的标示值(0.15g·片-1;兔子灌喂TSFX药片后血清中TSFX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0.0%~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9%~3.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其羊肉是京津唐地区的主要供应源。在羊组织样品(肉、肝脏、肾脏)前处理过程中采用乙腈作萃取剂,萃取液直接用于SOR技术测定,免去样品测定时的过滤步骤。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锡盟苏尼特右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多伦、蓝旗和白旗6个牧场羊组织样品中TSFX加标回收率在92.0%~101.0%,RSDs小于2.7%,结果令人满意。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可信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拓宽了SOR技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环荧光显成像技术 甲苯磺酸妥舒沙星 药片 血清 动物组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喷技术的氧化石墨烯基层层自组装电极涂层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宝琦 孙怀远 +3 位作者 廖跃华 程静 尧婉辰 林祥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4,29,共6页
改变以传统浸涂法为基础的层层自组装成膜,进一步结合规模化、可控性和均匀性超声雾化微喷技术,在柔性聚酰亚胺基底表面成功制备以静电相互作用力为驱动力的氧化石墨烯基层层自组装(GO–NH2/GO–COOH)n电极涂层,进而通过加热还原处理获... 改变以传统浸涂法为基础的层层自组装成膜,进一步结合规模化、可控性和均匀性超声雾化微喷技术,在柔性聚酰亚胺基底表面成功制备以静电相互作用力为驱动力的氧化石墨烯基层层自组装(GO–NH2/GO–COOH)n电极涂层,进而通过加热还原处理获取(RGO–NH2/RGO–COOH)n,提升电极涂层导电性。结果表明,基于超声雾化微喷技术的层层自组装导电薄膜可被规模化均匀制备,且随着薄膜层数的增加导电性增强。另外,与浸涂法层层自组装成膜相比,在n=20时,还原后的薄膜方阻由(923.3±29.3)kΩ/sq明显降低至(227.7±12.1)kΩ/sq。因此,进一步改善还原条件后,其未来可被潜在应用于一系列柔性电子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层层自组装 氧化石墨烯 电极涂层 柔性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计算机的微组装技术
7
作者 程阜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10-16,共7页
微组装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加速计算机的高速、小型和高可靠化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本文简述了微组装技术及其在大型计算机中的作用。着重讨论了大型计算机微组装用基板和LSI安装的新技术。举例介绍了当代几种先进大型计算机的微组装... 微组装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加速计算机的高速、小型和高可靠化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本文简述了微组装技术及其在大型计算机中的作用。着重讨论了大型计算机微组装用基板和LSI安装的新技术。举例介绍了当代几种先进大型计算机的微组装情况。并展望了微组装技术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 计算机 组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入下世纪的微组装用材料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忱 张志刚 谢重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5,共4页
评述了“跨入下世纪的微组装用基板材料、导体布线材料、层间介质材料和封装材料的研制应用动向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组装技术 组装用材料 电子电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生物样品中氧氟沙星的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颖 余燕敏 +1 位作者 李慧 李金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81-2986,共6页
应用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MAB)-Al 3+-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三元荧光体系(CTMAB-Al 3+-OFLX)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并实测鸡灌喂氧氟沙星药片后血液中药物浓... 应用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CTMAB)-Al 3+-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三元荧光体系(CTMAB-Al 3+-OFLX)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并实测鸡灌喂氧氟沙星药片后血液中药物浓度、人体尿液中氧氟沙星浓度及蜂蜜、氧氟沙星片剂、滴眼液中氧氟沙星的含量,均得到满意结果。在pH9.50NH3-NH4Cl缓冲介质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Al 3+-氧氟沙星三元配合物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的自组装环直径为1.63mm,环线宽为50μm。当点样体积为0.20μL,氧氟沙星在3.30×10-13~1.65×10-12 mol.ring-1(0.60~2.98mg.L-1)范围内,荧光强度与药物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检测限为4.10×10-15 mol.ring-1(7.41μg.L-1)。此法用于鸡灌胃氧氟沙星2h后血药中药物浓度的测定,回收率为96.4%~101.2%;检测了三名健康志愿者服用氧氟沙星片剂后尿液中氧氟沙星的浓度,发现服药后3h尿液中药物浓度最高,回收率在98.2%~106.1%。应用于三种蜂蜜中氧氟沙星残留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2%~106.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检测了氧氟沙星片剂、滴眼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与标示量相近,回收率分别为93.5%~101.5%和95.8%~104.2%,RSD为3.5%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成环荧光显成像技术 氧氟沙星 鸡血清 人体尿液 蜂蜜 氧氟沙星片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接触印刷技术在表面图案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杰 高长有 沈家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综述了微接触印刷技术在表面图案化中的应用,包括在金表面、玻璃表面以及聚合物表面制备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图案化微区,以及这些微区在生物大分子微阵列、细胞选择性粘附及功能调节、表面浸润性研究等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经典... 综述了微接触印刷技术在表面图案化中的应用,包括在金表面、玻璃表面以及聚合物表面制备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图案化微区,以及这些微区在生物大分子微阵列、细胞选择性粘附及功能调节、表面浸润性研究等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经典"微印刷技术及最新发展状况,特别是在非模型的生物材料表面的应用.对影响微印刷技术成功的因素也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印刷技术 表面图案化 弹性软印章 二甲基硅氧烷预聚体 聚乙二醇 μCP技术 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 聚合物表面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生物大分子 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图案BiFeO_3薄膜的光刻自组装制备与表征(英文)
11
作者 王艳 谈国强 苗鸿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8-1232,共5页
利用光刻自组装技术在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出图案化的BiFeO3薄膜.AFM和接触角测试表明,紫外光照射引起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单层膜改性,形成憎水的自组装单分子(SAM)区域和亲水的硅烷醇区域;XRD和XPS结果显示,OTS单层膜和紫外照射处理... 利用光刻自组装技术在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出图案化的BiFeO3薄膜.AFM和接触角测试表明,紫外光照射引起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单层膜改性,形成憎水的自组装单分子(SAM)区域和亲水的硅烷醇区域;XRD和XPS结果显示,OTS单层膜和紫外照射处理的玻璃基板表面诱导吸附的薄膜为纯相六方扭曲钙钛矿结构的BiFeO3薄膜;SEM和EDS表明,SAM区域沉积的BiFeO3薄膜不连续,在超声波震荡下容易脱落,而硅烷醇区域沉积的BiFeO3薄膜致密均一,与基底结合牢固,边缘轮廓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刻自组装技术 BIFEO3薄膜 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米诺环素的检测
12
作者 杨乐 刘颖 周姗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19,共5页
应用固载表面毛细流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体系测定牛奶中米诺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米诺环素溶液与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pH 8.50的氨性缓冲溶液及PVA-124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反应10 min后,滴在疏水性载... 应用固载表面毛细流自组装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建立了Ca2+增敏米诺环素荧光体系测定牛奶中米诺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将米诺环素溶液与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pH 8.50的氨性缓冲溶液及PVA-124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反应10 min后,滴在疏水性载玻片表面上,微波加热,溶剂受热挥发后,形成直径约为1.7 mm,环带宽约为45.3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μL时,线性范围为5.6×10-13~1.8×10-11mol,方法的检出限(3σ)为5.6×10-14mol。应用于米诺环素胶囊中米诺环素和牛奶中残留米诺环素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104.3%~105.0%和96.0%~105.9%,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显成像技术 毛细流自组装 米诺环素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界面多肽分子组装精细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毛晓波 王晨轩 +4 位作者 刘磊 马晓晶 牛琳 杨延莲 王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0-861,共12页
介绍了与蛋白构象病相关的淀粉样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在固体、溶液以及界面等不同状态下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表征方法,对于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在解析多肽分子界面组装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主要包括在液/... 介绍了与蛋白构象病相关的淀粉样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在固体、溶液以及界面等不同状态下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表征方法,对于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在解析多肽分子界面组装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主要包括在液/固界面上的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精细特征,界面诱导的多肽构象转变,调节分子、染料等与多肽组装结构的相互作用模式和位点识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 构象病 淀粉样蛋白 β-片层结构 扫描隧道显技术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联用技术差分法研究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氧化构型变化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清丽 陈述 +1 位作者 刘又年 向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8-1343,共6页
采用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技术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联用技术结合差分方法,研究11-二茂铁基十一烷基-1-硫醇自组装膜在氧化过程中的构型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在氧化过程中同时发生了2种结构变化,一是烷基... 采用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技术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联用技术结合差分方法,研究11-二茂铁基十一烷基-1-硫醇自组装膜在氧化过程中的构型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在氧化过程中同时发生了2种结构变化,一是烷基链远离电极表面,即烷基链与电极表面的夹角增大;二是二茂铁上的2个平行的戊基环绕着二茂铁碳轴发生旋转。伴随着结构变化,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还发生2种溶剂化过程,一是氧化的二茂铁与溶液中的阴离子产生静电吸引而形成"离子对";二是溶剂分子进入膜内形成水化膜。二茂铁硫醇氧化时烷基链的偏移和膜的溶剂化都是快速步骤,而戊基环的翻转是唯一的慢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联用技术差分法 电化学石英晶体天平 二茂铁硫醇自组装 构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结构类石墨氮化碳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程思 苗立锋 +3 位作者 包镇红 王继刚 陈云霞 余永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5,共12页
微纳结构类石墨氮化碳(g-C_(3)N_(4))被广泛应用于光解水制氢/氧、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有机合成、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已成为非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微波法、熔盐法、模板法、剥离法和超分子... 微纳结构类石墨氮化碳(g-C_(3)N_(4))被广泛应用于光解水制氢/氧、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有机合成、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已成为非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微波法、熔盐法、模板法、剥离法和超分子自组装法在微纳结构g-C_(3)N_(4)合成中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微纳结构g-C_(3)N_(4)的调控和制备效率上的优势;阐述了超分子自组装中原料体系、工艺过程等对g-C_(3)N_(4)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最后,总结超分子自组装技术难以精细调控和定向设计g-C_(3)N_(4)微纳结构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不同方法之间的交叉研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丰富原料体系和建立工艺参数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结构 类石墨氮化碳 合成方法 研究进展 组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诱导Ag表面纳米金字塔微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智利 刘卫国 +1 位作者 张锦 王蒙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6,共5页
利用离子柬溅射诱导实验方法,在单晶Si(100)基底上辅助沉积银膜,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30。入射时,不同离子束能量和束流密度以及基底温度对Ag纳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基底温度下(32~100℃)辅助沉积银膜,膜层表面会呈... 利用离子柬溅射诱导实验方法,在单晶Si(100)基底上辅助沉积银膜,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30。入射时,不同离子束能量和束流密度以及基底温度对Ag纳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基底温度下(32~100℃)辅助沉积银膜,膜层表面会呈现排列紧密、晶粒尺寸一致的金字塔状纳米结构.当温度升高时(32~200℃),纳米微结构横向尺寸λ2迅速增加,而粗糙度先减小(32~100℃)后迅速增大(100~200℃);当离子束能量1400eV、束流密度15~45uA/cm2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离子束束流密度的增大,纳米晶粒横向尺寸基本不变,粗糙度略有增加;当离子柬流密度为15μA/cm2、能量1000~1800eV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离子束能量的增加,银纳米结构尺寸增加,而表面粗糙度先增加,然后缓慢减小.自组织纳米结构的转变是溅射粗糙化和表面驰豫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制造技术 低能离子束刻蚀 组装纳米结构 离子束辅助 银金字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微球的制备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平 官建国 +1 位作者 甘治平 陶剑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200-203,共4页
空心微球具有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物理、化学性质,在材料、化学、催化剂和生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从空心微球的微观结构及壳层厚度与均匀性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目前空心微球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沉积和表面反应法、逐层自组装法、... 空心微球具有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物理、化学性质,在材料、化学、催化剂和生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从空心微球的微观结构及壳层厚度与均匀性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目前空心微球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沉积和表面反应法、逐层自组装法、微封装法、喷雾干燥或热解法、液滴法和乳液/相分离技术等,并综述了其应用和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 研究进展 化学性质 制备方法 详细介绍 观结构 组装 喷雾干燥 分离技术 研究概况 催化剂 均匀性 反应法 封装 热解法 液滴法 应用 壳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表面安装技术的发展状况
18
作者 苏世民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0-64,F003,共6页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表面安装元器件的发展状况,论述了SMT(表面安装技术)组装设备、焊接方法,评论了各种贴装机的价格-性能,最后讨论了SMT在微机方面的几种应用。指出未来的微组装将朝着Si基微组装方向发展。预计不久它将广泛用于高性能军...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表面安装元器件的发展状况,论述了SMT(表面安装技术)组装设备、焊接方法,评论了各种贴装机的价格-性能,最后讨论了SMT在微机方面的几种应用。指出未来的微组装将朝着Si基微组装方向发展。预计不久它将广泛用于高性能军用电子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安装技术 混合电路 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气氛中的呼吸图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赫 余锡孟 +3 位作者 李进杰 董锦辉 陈健壮 林绍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41,50,共4页
呼吸图技术是一种简单方便的薄膜材料制备方法。与常见的薄膜制备技术相比,呼吸图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适用范围广泛。相较于传统的水滴模板呼吸图技术,非水气氛中的呼吸图技术可以制备形貌更加多样的组装体薄膜,使薄膜材料具有... 呼吸图技术是一种简单方便的薄膜材料制备方法。与常见的薄膜制备技术相比,呼吸图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适用范围广泛。相较于传统的水滴模板呼吸图技术,非水气氛中的呼吸图技术可以制备形貌更加多样的组装体薄膜,使薄膜材料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该文归纳总结了非水气氛中呼吸图技术相关研究工作;分别对上述典型组装结构薄膜进行了举例说明;结合实际工作,利用非水气氛中的呼吸图技术,制备了多种具有微纳结构的组装体薄膜(聚苯乙烯(PS)表面光滑微球薄膜、聚苯乙烯嵌段聚丙烯酸(PS-b-PAA)表面粗糙的粘连微球薄膜、1,4-二乙氧基柱[5]芳烃(DEP5A)纳米带薄膜等)。对非水气氛中呼吸图技术这一高效的组装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应用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图技术 组装 纳结构 应用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微/纳米图案的设计、应用和发展
20
作者 刘均澔 李文兵 +2 位作者 龚韬 魏婉婷 钱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85-194,共10页
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SMP)是一种受到环境刺激发生形状变化的智能材料。相比于宏观层面的形状记忆效应,通过压印法、再铸模、自组装等方法在SMP表面形成微/纳米图案,SMP微/纳米图案在小型化的智能产品上拥有更好的应用... 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SMP)是一种受到环境刺激发生形状变化的智能材料。相比于宏观层面的形状记忆效应,通过压印法、再铸模、自组装等方法在SMP表面形成微/纳米图案,SMP微/纳米图案在小型化的智能产品上拥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形状记忆微/纳米图案的出现为聚合物未来发展提供了生物医学/液滴操控/微光学/智能胶粘剂等潜在应用方向。本文先是介绍了形状记忆微/纳米图案的类别,并对形状记忆微/纳米图案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随后对其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提出了形状记忆微/纳米图案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 图案化技术 表面/纳米图案分类 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