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快激光制备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肖强 徐睿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共17页
超快激光具有脉冲宽度短、峰值功率高的特点,相对于长脉冲对材料造成的热影响几乎为零,这使得利用超快激光加工材料逐渐受到科学界的重视。文中综述了超快激光辐照材料表面产生微纳结构的机理,总结了超快激光制备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的主... 超快激光具有脉冲宽度短、峰值功率高的特点,相对于长脉冲对材料造成的热影响几乎为零,这使得利用超快激光加工材料逐渐受到科学界的重视。文中综述了超快激光辐照材料表面产生微纳结构的机理,总结了超快激光制备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特殊性能的表现,针对超快激光加工不同种材料和采取不同种加工工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对材料表面结构的形貌形成、展现的性能及研究结论加以说明,并对各个工艺的优缺进行了讨论。最后对超快激光制备仿生功能表面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等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并对超快激光制备材料表面微纳结构在未来研究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激光 表面结构 激光加工 仿生材料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表面微纳形貌对血管细胞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昱彤 裴佳 袁广银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2-339,346,共9页
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力学性能以及可完全降解的特点,是制备血管支架的理想材料。然而在支架植入初期,支架表面平滑肌细胞增殖速率超过内皮细胞增殖速率,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近年来,在材料表面构筑微纳尺度形貌,通... 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力学性能以及可完全降解的特点,是制备血管支架的理想材料。然而在支架植入初期,支架表面平滑肌细胞增殖速率超过内皮细胞增殖速率,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近年来,在材料表面构筑微纳尺度形貌,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行为,实现支架表面快速内皮化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从基底材料、形貌特征、制备工艺、细胞种类以及实验结果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材料表面微纳形貌对血管细胞行为的影响。因为目前镁合金表面微纳形貌对血管细胞行为影响的报道尚少,从镁合金种类、形貌制备工艺、形貌特征以及形貌功能等方面详细整理了不同研究领域,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微纳形貌的相关研究。与此同时,分析了在镁基血管支架表面制备微纳尺度形貌用于实现支架表面快速内皮化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本课题组相关研究工作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血管支架 支架再内皮化 表面形貌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微纳多级表面的可控制造及其俘能应用
3
作者 郭美玲 许振涛 +3 位作者 王成 杨振朝 杨明顺 李言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超疏水表面在防污减阻、油水分离、生物医用等领域应用广泛,在摩擦发电蓝色能源收集领域展现出新的应用前景,但其大面积制造及结构形貌的精确调控仍充满挑战。提出光刻和模塑成形相结合的微纳多级表面的可控制造工艺,分别以光刻工艺制... 超疏水表面在防污减阻、油水分离、生物医用等领域应用广泛,在摩擦发电蓝色能源收集领域展现出新的应用前景,但其大面积制造及结构形貌的精确调控仍充满挑战。提出光刻和模塑成形相结合的微纳多级表面的可控制造工艺,分别以光刻工艺制造的微米孔和V形孔阳极氧化铝纳米孔为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模板,采用一步模塑成形工艺实现微纳多级表面的构建,并通过改变模板尺寸简易并精确调控微纳多级表面的形貌和结构尺寸。通过接触角测量仪分析发现,相比单级纳米表面和单级微米表面,构建的微纳多级表面疏水性能显著提升,并实现超疏水,静态接触角最高达158°,滚动角仅为2°。最后开展超疏水微纳多级表面在水能收集方面的应用研究,采用搭建的固-液摩擦纳米发电测试装置分析表面结构对摩擦电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平膜和单级微米表面,微纳多级表面由于摩擦面面积增加和疏水性能增强产生更加优异的电输出信号。当水流速度为8 mL/s时,微纳多级表面的输出电压峰值最高为46 V,短路电流峰值最高为6.3μA。提出了一步模塑成形工艺,实现了超疏水微纳多级表面的大面积、可调控制造,基于微纳多级表面构建的固-液摩擦纳米发电机有望应用于水能收集、自驱动传感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多级表面 摩擦米发电机 水能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微纳结构抗菌表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裴阳阳 宋青 李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0-210,共11页
介绍了天然抗菌微纳结构的特点及抗菌效果,从灵感来源、基底材料、构建方法、表面特性和结构、抗菌效率六个方面,总结了利用不同技术模拟蝉和蜻蜓的翅膀、蛾眼和壁虎皮肤微纳结构的仿生研究进展。阐述了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的形貌和粗糙度... 介绍了天然抗菌微纳结构的特点及抗菌效果,从灵感来源、基底材料、构建方法、表面特性和结构、抗菌效率六个方面,总结了利用不同技术模拟蝉和蜻蜓的翅膀、蛾眼和壁虎皮肤微纳结构的仿生研究进展。阐述了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的形貌和粗糙度对抗菌效率的影响,发现具有多层次、间隔紧密、尖锐纳米柱结构的表面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微纳结构抗菌表面与细菌相互作用,破坏细胞壁/膜,导致细菌死亡,该抗菌机制是物理机械性的,避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该综述为今后仿生微纳结构抗菌表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表面 仿生材料 结构表面 表面改性 细菌粘附 生物被膜 抗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纳结构和化学修饰对润湿性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林 熊光耀 沈明学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75,共24页
润湿性是赋予材料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功能件服役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影响表面润湿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表面能、表面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微纳结构,而鲜有定量研究其间关系。对表面微纳结构和化学修饰对润湿性影响进行研究,首先... 润湿性是赋予材料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功能件服役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影响表面润湿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表面能、表面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微纳结构,而鲜有定量研究其间关系。对表面微纳结构和化学修饰对润湿性影响进行研究,首先介绍表面润湿性的三种经典理论模型及润湿理论的最新进展,详细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表面微纳结构和化学修饰对表面润湿性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并讨论接触角随表面粗糙度变化的内在机理和成因,阐述表面微织构对润湿性的影响及在不同领域内化学修饰的作用,最后总结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表面微织构和调控表面能是调控材料表面润湿性的关键因素和基本条件;在润湿理论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建立起的修正物理与数学模型使试验数据与理论模型更具匹配性,以期得到适用性更广的理论模型;润湿性表面的制备也逐渐从单一的圆形、方形和沟槽微结构向微-纳多尺度、多层复合微织构和仿生功能性表面的创成与优化等方向发展;激光加工结合其他技术实现多响应、多功能润湿性表面的制备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润湿性影响因素众多,除受表面微纳结构和化学修饰的影响外,功能表面会与基底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化学反应,也会导致润湿性转变。综述了特殊润湿性表面制备方法和原理及应用领域,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表面结构 化学修饰 理论模型 激光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无纺布表面氧等离子体润湿改性与油水分离
6
作者 陈嫦颖 马冠水 +4 位作者 周小卉 杨玉龙 张家阅 郭鹏 汪爱英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聚丙烯无纺布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然而其固有的疏水性限制了其在油水分离领域中的应用。为了实现聚丙烯无纺布的超亲水-水下疏油性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聚丙烯无纺布表面进行氧等离子体刻蚀,探究无纺布刻蚀... 聚丙烯无纺布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然而其固有的疏水性限制了其在油水分离领域中的应用。为了实现聚丙烯无纺布的超亲水-水下疏油性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聚丙烯无纺布表面进行氧等离子体刻蚀,探究无纺布刻蚀前后表面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评估改性后无纺布的稳定性和自清洁性,并详细分析刻蚀后无纺布表面形貌变化规律及刻蚀时间对润湿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氧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无纺布表面由光滑逐步演变为鱼鳞状微纳结构,并因引入氧元素,获得亲水性的羟基、羧基官能团。经过30 min的氧等离子体刻蚀处理,无纺布表面获得最优异的超亲水-水下疏油性能,其水下油接触角可达到145°,相较未经过刻蚀处理的无纺布更耐油污染,在预润湿后经过35次循环油水分离测试,油水分离效率仍能保持在98.7%以上,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自清洁功能,拓宽了聚丙烯无纺布在油水分离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刻蚀 聚丙烯无纺布 表面结构 化学成分 润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刻蚀处理的池沸腾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菊萍 匡纯纯 刘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8,共9页
为探究刻蚀处理铜板表面对池沸腾传热性能的改善效果,搭建了可视化实验平台,制备不同刻蚀浓度和刻蚀时间处理的表面,采用去离子水为工质,进行饱和池沸腾实验.结果表明,氨水刻蚀浓度越大,表面的换热性能越强,氨水刻蚀时间越长,表面换热... 为探究刻蚀处理铜板表面对池沸腾传热性能的改善效果,搭建了可视化实验平台,制备不同刻蚀浓度和刻蚀时间处理的表面,采用去离子水为工质,进行饱和池沸腾实验.结果表明,氨水刻蚀浓度越大,表面的换热性能越强,氨水刻蚀时间越长,表面换热性能越强.热流密度为43.2 W/cm^(2)时,0.05 mol/L氨水刻蚀4 h表面、0.05 mol/L氨水刻蚀5 h表面、0.05 mol/L氨水刻蚀8 h表面、0.03 mol/L氨水刻蚀4 h表面、0.05 mol/L氨水刻蚀4 h表面和0.10 mol/L氨水刻蚀4 h表面上的换热系数分别提高了46%、92%、105%、36%、45%、78%.此外,对其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说明了其优异的沸腾性能.刻蚀处理增强了表面粗糙度,有效面积,从而促进液体的补充,能够在较小的过热度下达到更高的临界热流密度.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刻蚀表面具有更多的成核位点,更小的气泡离开直径和离开频率.这些结果显示出刻蚀表面强化池沸腾换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沸腾 刻蚀 传热性能 气泡动力学 结构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结构及表面浸润性对池沸腾传热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宏霞 黄林滨 宫逸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98-2808,共11页
沸腾传热是一种高效换热方式,在多种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其中多孔金属表面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导热性能好以及汽化核心密度高等突出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而多孔表面、耦合表面、亲疏水改性能极大地提高临界热流密度,调控沸腾传热,变无... 沸腾传热是一种高效换热方式,在多种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其中多孔金属表面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导热性能好以及汽化核心密度高等突出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而多孔表面、耦合表面、亲疏水改性能极大地提高临界热流密度,调控沸腾传热,变无序为可控,正迅速成为强化沸腾相变传热领域的新热点。本文追踪了多孔表面和表面改性强化沸腾传热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多孔尺度、形状、核化点布局及整体/局部亲疏水性强化沸腾性能及机理;简要分析了以Zuber临界热流密度公式为基础的Kandlikar系列公式;整理近年来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沸腾传热机理模型,认为微液层蒸发和瞬态热传导是微纳多孔表面强化沸腾的主导机制;进一步指出微纳多孔表面耦合、局部亲疏水性处理是强化沸腾传热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沸腾 强化传热 多孔表面 亲疏水性 汽化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和超润滑防冰表面的制备技术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玉坤 朱宝 +1 位作者 孙林峰 何洋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14期44-48,共5页
对超疏水和超润滑防冰表面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制备防冰表面的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化学涂层、表面微纳结构和液体润滑层3种获得超疏水和超润滑防冰表面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防冰表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防冰 化学涂层 表面结构 液体润滑层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清洗对SMA490BW钢接头表面应力及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成竹 陈辉 +2 位作者 蔡创 杨晓益 陈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9-96,I0006,共9页
为提高耐候钢焊接质量,将皮秒脉冲激光清洗技术引入到耐候钢焊接的清洗中,并研究了皮秒脉冲激光清洗对SMA490BW耐候钢焊接接头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激光清洗后试样表面残余拉应力增加130~200 MPa,不利... 为提高耐候钢焊接质量,将皮秒脉冲激光清洗技术引入到耐候钢焊接的清洗中,并研究了皮秒脉冲激光清洗对SMA490BW耐候钢焊接接头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激光清洗后试样表面残余拉应力增加130~200 MPa,不利于应力腐蚀性能的提高.但周期浸润腐蚀试验证明,激光清洗使试件表面的耐蚀性明显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接头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最后,通过三点弯应力腐蚀试验证明,激光清洗提高了耐候钢接头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其原因为激光清洗使试样表面形成微米级(0.8~1.2μm)紧密堆积的柱状颗粒,提高了试件表面的耐蚀性大于表面残余拉应力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残余应力 应力腐蚀 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型氟硅聚合物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宗林 刘杰 +3 位作者 郑楠 刘军海 李志洲 李文戈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氟硅聚合物涂层是一种以有机硅、氟改性有机硅或有机氟为基体的材料,具有表面能低、稳定性高、易加工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轻工、机械、化工、医学等领域。综述了近年来氟硅聚合物常用的合成方法,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 氟硅聚合物涂层是一种以有机硅、氟改性有机硅或有机氟为基体的材料,具有表面能低、稳定性高、易加工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轻工、机械、化工、医学等领域。综述了近年来氟硅聚合物常用的合成方法,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阴离子开环聚合法、硅烷偶联剂法、硫醇–烯点击法等,采用上述方法合成的氟硅聚合物,因其有序的氟/硅–碳排列,使得制备的涂层材料具有润湿性低和稳定性高等特点,在防污、抗菌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同时,综述了不同维度材料修饰的氟硅聚合物涂层的研究进展,如一维材料(纳米线、纳米管等)、二维材料(片状硫化铜、石墨烯、MXene、氮化硼等)和三维材料(CeO_(2)、SiO_(2)、Fe_(3)O_(4)等颗粒及微胶囊)。对不同维度材料在防覆冰、抗菌、导电、导热、红外隐身、光催化、自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此外,综述了有机链段(聚氨酯、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改性的氟硅聚合物涂层在医学、防污、自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氟硅聚合物涂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聚合物 合成方法 微纳表面 有机链段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防污闪涂料自清洁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悦菊 王国刚 +2 位作者 张培林 穆静静 王建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75,共3页
高自洁性室温硫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的成功研制可以避免或是减少绝缘子、变电站等电力系统的表面积污,对于减少污秽闪络事故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硅橡胶表面构筑微纳结构的方式成功制备了表面具有高自洁性的硅橡胶防污闪涂料,并... 高自洁性室温硫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的成功研制可以避免或是减少绝缘子、变电站等电力系统的表面积污,对于减少污秽闪络事故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硅橡胶表面构筑微纳结构的方式成功制备了表面具有高自洁性的硅橡胶防污闪涂料,并通过薄膜法和玻璃微珠法对防污闪涂料的自洁性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塑料薄膜在洁净样片的表面无粘附作用,说明样片具有优异的自洁性;当0.3g玻璃微珠平铺在样片表面后,在样片倾斜45度角的过程中,玻璃微珠有96%以上会滚落,同样说明产品具有优异的自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清洁 防污闪 室温硫化硅橡胶 薄膜法 玻璃珠法 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inless steel anisotropic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fabrication with inclined cone array via laser ablation and post annealing treatment 被引量:3
13
作者 ZHAO Yi-zhe HONG Ming-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261-3269,共9页
Metal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with anisotropic wettability and adhesion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due to their promising applications. Herein, we report a new fabrication strategy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 Metal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with anisotropic wettability and adhesion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due to their promising applications. Herein, we report a new fabrication strategy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ulsed laser ablation and low-temperature annealing post-processing. An inclined cone structure array is made on stainless steel surfaces, and then 120 °C low-temperature annealing is applied. Such surface displays excellent mechanical durability and anisotropic superhydrophobicity. It is demonstrated experimentally that the contact angle of water droplets on the surface is different along the parallel(167° ±2°) and perpendicular directions(157° ±2°) of the inclined cone structure. The sliding behaviors of water droplets and mechanical durability of the inclined cone structures are studied. These surfaces obtained in a short time with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abrication can be applied in industries for water harvesting, droplet manipulation, and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hydrophobic anisotropy laser precision engineering micro/nano-structure bio-inspired su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nanofibers at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on microstructure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dur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鹏 陈洁 +1 位作者 徐先锋 卢雪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590-2595,共6页
Before densification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arbon or SiC nanofibers were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by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electroplated Ni as catalyst.The modification and me... Before densification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arbon or SiC nanofibers were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by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sing electroplated Ni as catalyst.The mod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nanofibers on the pyrocarbon deposition dur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fibers improve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the carbon fibers and become active nucleation centers during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They can induce the ordered deposition of pyrocarbon and adjust the interface bonding between pyrocarbon and carbon fibers during the infil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fiber SiC nanofiber PYROCARBON interface bo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