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酶的微纳米马达在智能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荡 孙小敏 +7 位作者 杨海跃 宋勃翰 丛萌 王宇新 丁锋 徐珊珊 毕赛 王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8,共13页
为了解决生物酶不稳定、易失活及纳米药物递送效率较低的问题,研究人员将纳米酶的高效稳定催化作用与微纳米马达的自主运动能力相结合,设计并制备了基于纳米酶的微纳米马达,用于在病变部位主动靶向递送药物并响应特定信号可控释放药物,... 为了解决生物酶不稳定、易失活及纳米药物递送效率较低的问题,研究人员将纳米酶的高效稳定催化作用与微纳米马达的自主运动能力相结合,设计并制备了基于纳米酶的微纳米马达,用于在病变部位主动靶向递送药物并响应特定信号可控释放药物,在药物递送应用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基于纳米酶马达“动-控-用”的发展思路,综合评述了代表性的构建微纳米马达的纳米酶,探讨了微纳米马达的运动调控策略,系统地梳理了基于纳米酶的微纳米马达在精准药物递送领域的前沿应用,并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微纳米马达 药物递送 纳米机器人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生物屏障的微纳米马达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尉晨 齐曼霖 +2 位作者 周菁 董彪 王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9-1424,共16页
微纳米马达相较于传统纳米药物具有显著优势,其自主运动能力赋予其更多应用的可能性。然而,生物体内复杂的屏障系统,包括细胞屏障、组织屏障再到细菌生物膜屏障。这些生物屏障,从宏观到微观,通过高度选择性和物理阻隔机制阻碍药物到达... 微纳米马达相较于传统纳米药物具有显著优势,其自主运动能力赋予其更多应用的可能性。然而,生物体内复杂的屏障系统,包括细胞屏障、组织屏障再到细菌生物膜屏障。这些生物屏障,从宏观到微观,通过高度选择性和物理阻隔机制阻碍药物到达靶点并发挥作用。因此,设计和优化微纳米马达,使其能够有效穿越生物屏障,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挑战。本文重点介绍了微纳米马达在克服生物屏障近5年的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随着研究者对微纳米马达的不断优化,未来微纳米马达能够开辟一种全新的治疗通道。通过突破传统药物难以逾越的生物屏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精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马达 组织屏障 细胞膜屏障 细菌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马达聚集的驱动方式以及应用研究现状
3
作者 于家明 戴运鹏 +1 位作者 王兢 王莹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32-42,共11页
简单阐述了微纳米马达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在微纳米马达驱动技术的基础上调控微纳米马达发生聚集,重点阐述了通过化学驱动和物理驱动等一系列驱动方式使微纳米马达之间相互发生作用、产生运动并在可控的情况下表现出的聚集... 简单阐述了微纳米马达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在微纳米马达驱动技术的基础上调控微纳米马达发生聚集,重点阐述了通过化学驱动和物理驱动等一系列驱动方式使微纳米马达之间相互发生作用、产生运动并在可控的情况下表现出的聚集行为。从聚集现象能有效提升微纳米马达执行任务的效率、增强完成复杂任务能力的角度出发,归纳了通过化学能、声能、磁能、电能、光能来驱动微纳米马达进而实现聚集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近年来微纳米马达在聚集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生物医学中对相关疾病治疗的成功应用。最后,对微纳米马达聚集现象的未来发展方向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马达 药物运输 聚集 驱动方式 生物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癌症的“奇兵”——微纳米马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满乐 张荡 +2 位作者 张箭 徐平 王磊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1期142-147,共6页
目前癌症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为实现精准且低毒害的治疗目标,科学家们设计了智能的微纳米马达材料。这类微小的智能装置可在外界条件控制下靶向于甚至进入癌细胞,从而靶向运输药物,最终实现癌症的治疗。为了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认... 目前癌症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为实现精准且低毒害的治疗目标,科学家们设计了智能的微纳米马达材料。这类微小的智能装置可在外界条件控制下靶向于甚至进入癌细胞,从而靶向运输药物,最终实现癌症的治疗。为了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认识,本文采用拟人化手法,以微纳米马达与免疫细胞共同消灭癌细胞的故事为主体,简单介绍微纳米马达的制备、驱动方式以及治疗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马达 癌症治疗 纳米机器人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驱动二氧化锰纳米马达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秋月 张亚茹 +4 位作者 李佳贤 时霄霄 缪玮珉 巫佳思 杜金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8,共6页
近年来,基于微纳米马达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其中,对微米尺度的马达研究占多数,而纳米马达的制备更具有挑战性。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尺寸可在纳米至微米尺度范围内精确调控的微纳米马达体系。首先合... 近年来,基于微纳米马达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其中,对微米尺度的马达研究占多数,而纳米马达的制备更具有挑战性。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尺寸可在纳米至微米尺度范围内精确调控的微纳米马达体系。首先合成了尺寸可控的SiO2纳米颗粒,采用Pickering乳液法制备微米尺寸的胶体囊,裸露的SiO2进一步催化高锰酸钾(KMnO4)还原生成二氧化锰(MnO2)/SiO2Janus纳米颗粒,MnO2催化过氧化氢(H2O2)分解产生氧气,从而推动马达运动。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SiO2模板的尺寸,其在140nm(SS1)到630nm(SS5)内可控。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所形成的胶体囊表面SS1的分布情况,研究了石蜡与SS1质量比对SS1在胶体囊表面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二者质量比达到40∶1时,SS1能在石蜡表面实现单层分布,并且有一部分嵌入石蜡中。通过紫外(UV)、DLS、TEM等方法进行表征,证实了自驱动MnO2纳米马达的Janus结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并使用ImageJ、MATLAB等软件进行运动分析,发现SS5纳米马达在0.5%H2O2溶液中的均方位移比在超纯水中长,且扩散系数从超纯水中的0.56μm2/s增加到1.26μm2/s,增加了1.25倍,证实了自驱动MnO2纳米马达的有效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马达 自驱动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