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制备CaCO_(3)微纳米流体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苏道昕 孙建林 +2 位作者 黄瑛 唐华杰 贺佳琪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8,共7页
选用菜籽油、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Span 8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7)、正丁醇制备W/O型微乳液,并将其作为微反应器原位合成CaCO_(3)微纳米粒子。对CaCO_(3)粒子形貌的表征表明,随含水量增加,CaCO_(3)粒子由球形转变为梭形薄片状,CaCO_... 选用菜籽油、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Span 8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7)、正丁醇制备W/O型微乳液,并将其作为微反应器原位合成CaCO_(3)微纳米粒子。对CaCO_(3)粒子形貌的表征表明,随含水量增加,CaCO_(3)粒子由球形转变为梭形薄片状,CaCO_(3)粒子尺寸也可受含水量控制。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CaCO_(3)微纳米流体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微乳液体系相较于基础油的摩擦因数降低了约55.74%,CaCO_(3)粒子使微乳液P_(B)值提高了约10.88%,摩擦面粗糙度降低了约16.01%。在摩擦过程中,胶团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平行吸附于摩擦面且易于剪切,实现优异的减摩效果;梭形薄片状的CaCO_(3)微纳米粒子可以抑制表面微凸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黏着磨损与磨粒磨损,从而发挥极压作用并显著改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摩擦学性能 微纳米流体 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微纳米流体对向下加热面沸腾传热的影响
2
作者 周喆 谢怀恩 +2 位作者 缪惠芳 高远 张智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3,共8页
针对核电站严重事故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策略安全裕度不足的问题,利用平均粒径为15和500 nm的两种Al_(2)O_(3)分别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纳米流体作为冷却剂,通过向下加热面的池沸腾实验,对整个向下加热的沸腾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实... 针对核电站严重事故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策略安全裕度不足的问题,利用平均粒径为15和500 nm的两种Al_(2)O_(3)分别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纳米流体作为冷却剂,通过向下加热面的池沸腾实验,对整个向下加热的沸腾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颗粒会影响加热表面的润湿能力,提高沸腾过程中的气泡生成率,造成更加剧烈的局部紊流;表面的沸腾传热能力随着微纳米流体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质量浓度为12 mg/L的Boehmite-Al_(2)O_(3)纳米流体工况下测得了最大临界热流密度,与反渗透水工况相比,最大临界热流密度提升了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流体 临界热流密度 压力容器外部冷却 增强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大长径比搅拌轴微纳米磁流体密封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逢瑜 王顺 +2 位作者 娄磊 王其磊 陈君辉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5,共3页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速大长径比搅拌轴密封可靠性的问题,根据微纳米磁性流体密封原理,设计了搅拌轴微纳米磁性流体密封结构,可解决因轴高速旋转摆动带来的密封难题。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表明所设计的高速大长径比搅拌轴微纳米磁性流体...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速大长径比搅拌轴密封可靠性的问题,根据微纳米磁性流体密封原理,设计了搅拌轴微纳米磁性流体密封结构,可解决因轴高速旋转摆动带来的密封难题。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表明所设计的高速大长径比搅拌轴微纳米磁性流体密封结构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轴 纳米磁性流体 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大长径比压力反应釜搅拌轴微纳米磁性流体密封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健 芮延年 陈洁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62,共3页
高速大长径比压力反应釜搅拌轴密封性能问题一直是设计者与使用者研究的难题。该文根据磁性流体密封原理和微纳米特性,研究设计了一种能更好地满足高速大长径比压力反应釜搅拌轴密封要求的新型微纳米磁性流体密封结构,并通过实验对其相... 高速大长径比压力反应釜搅拌轴密封性能问题一直是设计者与使用者研究的难题。该文根据磁性流体密封原理和微纳米特性,研究设计了一种能更好地满足高速大长径比压力反应釜搅拌轴密封要求的新型微纳米磁性流体密封结构,并通过实验对其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研究证明,该方法为解决高速大长径比压力反应釜搅拌轴密封问题探索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压力搅拌轴 纳米磁性流体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流体控制用冰阀器件执行过程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杨阳 刘静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B期2022-2024,共3页
冰阀是一种利用微/纳米流道内流体自身的冻结/融化相变过程来实现关断或开启作用的新型流体元件.由于无运动部件、无泄漏、不会引起流体污染且易于实现电控等优点,该器件在微/纳米流体系统的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对冰阀的工作原... 冰阀是一种利用微/纳米流道内流体自身的冻结/融化相变过程来实现关断或开启作用的新型流体元件.由于无运动部件、无泄漏、不会引起流体污染且易于实现电控等优点,该器件在微/纳米流体系统的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对冰阀的工作原理,基于相应的流体力学及传热学数学模型,从数值计算角度对微流道冰阀器件的执行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开展了相应的参数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可对冰阀的工作状态及控制过程更好地加以理解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阀门 冰阀 数值模拟 /纳米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紫草素的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制备及其抑菌/新鲜度感知性能评价
6
作者 沈超怡 邹时光 +4 位作者 郭晓宏 吴迪 蒋琪 李启雷 陈昆松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农产品贮运过程的新鲜度感知是产业关注热点。为满足农产品贮运过程中对新鲜度监测的产业需求,采用微流体纳米气喷纺丝技术创制了负载紫草素的纳米纤维基聚己内酯比色传感薄膜,并通过多尺度手段系统表征了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和理化特... 农产品贮运过程的新鲜度感知是产业关注热点。为满足农产品贮运过程中对新鲜度监测的产业需求,采用微流体纳米气喷纺丝技术创制了负载紫草素的纳米纤维基聚己内酯比色传感薄膜,并通过多尺度手段系统表征了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和理化特性,然后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探究纳米纤维膜抑菌活性,以新鲜猪肉和鱼肉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纳米纤维膜作为农产品新鲜度监测包装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紫草素对不同pH值存在不同颜色响应,且能够均匀分布于纳米纤维中。负载紫草素的纳米纤维平均直径和热稳定性有所增加,但对拉伸性能无显著影响。紫草素/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SKN/PC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随着贮藏期间猪肉和鱼肉腐败程度的增加展现出从红粉色转变为蓝紫色的颜色变化。研究结果为农产品新鲜度感知/抑菌双功能包装材料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产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抑菌 新鲜度 紫草素 流体纳米气喷纺丝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型光网络开关
7
作者 曲小鹏 刘静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9-474,共6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型的借助于固-液相变对光信号实施调控的冻融型光开关,相比于汽泡光开关,它在提高时间响应特性及降低功耗方面具有优势。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热场模拟及原理性实验,对冻融型光开关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基于...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概念型的借助于固-液相变对光信号实施调控的冻融型光开关,相比于汽泡光开关,它在提高时间响应特性及降低功耗方面具有优势。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热场模拟及原理性实验,对冻融型光开关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基于该技术有望发展出光通讯领域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光开关 光网络通信 /纳米流体 /纳尺度相变传热 折射率区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tional nanofluids for oxytactic microorganisms with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s using bivariate spectral quasi-linearization method 被引量:1
8
作者 Mlamuli DHLAMINI Hiranmoy MONDAL +1 位作者 Precious SIBANDA Sandile MOTS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24-841,共18页
In this study,we considered the three-dimensional flow of a rotating viscous,incompressible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nanofluid with oxytactic microorganisms and an insulated plate floating in the fluid.Three scenarios ... In this study,we considered the three-dimensional flow of a rotating viscous,incompressible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nanofluid with oxytactic microorganisms and an insulated plate floating in the fluid.Three scenarios were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The first case is when the fluid drags the plate,the second is when the plate drags the fluid and the third is when the plate floats on the fluid at the same velocity.The denser microorganisms create the bioconvection as they swim to the top following an oxygen gradient within the fluid.The velocity ratio parameter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ynamics for this flow.Varying the parameter below and above a critical value alters the dynamics of the flow.The Hartmann number,buoyancy ratio and radiation parameter have a reverse effect on the secondary velocity for values of the velocity ratio above and below the critical value.The Hall parameter on the other hand has a reverse effect on the primary velocity for values of velocity ratio above and below the critical value.The bioconvection Rayleigh number decreases the primary velocity.The secondary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values of the bioconvection Rayleigh number and is positive for velocity ratio values below 0.5.For values of the velocity ratio parameter above 0.5,the secondary velocity is negative for small values of bioconvection Rayleigh number and as the values increase,the flow is reversed and becomes posi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ONVECTION oxytactic microorganisms velocity ratio rotational nanofluid bivariate spectral quasilinearization method(BSQ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