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氧化脱除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复合污染物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凡
马梦蝶
+2 位作者
王曦
杨明
李登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采用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对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复合污染物进行氧化脱除。实验结果表明:CH_(4)、NO和SO_(2)的脱除率均随着吸收液中NaC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Fe^(2+)和Mn^(2+)投加量的增加而先升后降,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随着pH的增...
采用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对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复合污染物进行氧化脱除。实验结果表明:CH_(4)、NO和SO_(2)的脱除率均随着吸收液中NaC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Fe^(2+)和Mn^(2+)投加量的增加而先升后降,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随着pH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进气CH_(4)、NO、SO_(2)质量浓度为429,267,571 mg/m^(3)时,最佳脱除条件为吸收液pH 6、NaCl投加量0.5 g/L、SDS投加量4 mg/L、Mn^(2+)投加量2.0 mmol/L,在此条件下CH_(4)、NO和SO_(2)的脱除率分别为85.83%、96.00%和100%。机理研究表明:CH_(4)被微纳米气泡产生的自由基氧化成CO、CO^(2)和H2_(O),NO氧化成NO3^(-)和NO_(2)-,SO_(2)氧化成SO_(4)^(2-);Fe^(2+)和Mn^(2+)作为催化剂诱导微纳米气泡产生较多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
天然
气
汽车尾
气
复合污染物
氧化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氧化脱除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复合污染物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凡
马梦蝶
王曦
杨明
李登新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出处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铁联合基金项目(U1660107)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项目(沪环科[2019]第10号)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232020A-10)。
文摘
采用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对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复合污染物进行氧化脱除。实验结果表明:CH_(4)、NO和SO_(2)的脱除率均随着吸收液中NaC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Fe^(2+)和Mn^(2+)投加量的增加而先升后降,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随着pH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进气CH_(4)、NO、SO_(2)质量浓度为429,267,571 mg/m^(3)时,最佳脱除条件为吸收液pH 6、NaCl投加量0.5 g/L、SDS投加量4 mg/L、Mn^(2+)投加量2.0 mmol/L,在此条件下CH_(4)、NO和SO_(2)的脱除率分别为85.83%、96.00%和100%。机理研究表明:CH_(4)被微纳米气泡产生的自由基氧化成CO、CO^(2)和H2_(O),NO氧化成NO3^(-)和NO_(2)-,SO_(2)氧化成SO_(4)^(2-);Fe^(2+)和Mn^(2+)作为催化剂诱导微纳米气泡产生较多自由基。
关键词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
天然
气
汽车尾
气
复合污染物
氧化脱除
Keywords
micro-nano gas-liquid dispersion system
natural gas vehicle exhaust
multiple pollutant
oxidation removal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氧化脱除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复合污染物
王凡
马梦蝶
王曦
杨明
李登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