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复合结构MFe_2O_4负极材料的可控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岳红云 王秋娴 +4 位作者 张雪 华双 马华 岳东媛 杨书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5-750,共6页
采用新溶剂热体系一步合成MFe2O4(M=Zn/Co)负极材料.通过调控反应时间可分别制备出由一次纳米颗粒组装成的亚微米级空心和实心球形结构复合材料.与实心球形微纳复合材料相比,空心球形微纳复合材料具有结晶度高、颗粒粒径大、放电比容量... 采用新溶剂热体系一步合成MFe2O4(M=Zn/Co)负极材料.通过调控反应时间可分别制备出由一次纳米颗粒组装成的亚微米级空心和实心球形结构复合材料.与实心球形微纳复合材料相比,空心球形微纳复合材料具有结晶度高、颗粒粒径大、放电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及电化学阻抗低等优点.空心球形Zn Fe2O4和Co Fe2O4样品充放电循环50周后分别保持655和1180 m A·h/g的比容量,远高于实心球形Zn Fe2O4和Co Fe2O4材料的305和524 m A·h/g,说明微纳复合铁酸盐材料的结构和组装形式对其电性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复合结构 溶剂热合成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植物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电铸模芯的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黎醒 蒋炳炎 +2 位作者 吕辉 周明勇 翁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2,共7页
以竹叶下表面为疏水生物母板,针对疏水表面电铸成型的特殊性,分别采取湿润剂浸润处理和阴极水平旋转运动两个技术手段改善微纳复合结构的电铸成型质量。结果表明:浸润处理可有效提高沉积离子在微纳米凹槽内部的沉积,阴极水平旋转对提高... 以竹叶下表面为疏水生物母板,针对疏水表面电铸成型的特殊性,分别采取湿润剂浸润处理和阴极水平旋转运动两个技术手段改善微纳复合结构的电铸成型质量。结果表明:浸润处理可有效提高沉积离子在微纳米凹槽内部的沉积,阴极水平旋转对提高电铸镍模芯宏观质量和微观结构复制质量均有一定效果。采用浸润处理与阴极旋转相结合的电铸复制工艺,可明显提高竹叶下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复制质量,成功实现具有疏水植物表面微纳复合结构的模塑成型镍模芯的高质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铸 疏水 微纳复合结构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湿性对微纳复合结构表面池沸腾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柴永志 张伟 +1 位作者 赵亚东 李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4-990,共7页
为揭示润湿性对微纳复合结构表面池沸腾传热的影响,采用电刷镀工艺和表面改性技术在紫铜表面制备了接触角分别为6.5°和148.6°的超亲水性和超疏水性微纳复合结构,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表面的饱和池沸腾传热特性,结果表明:(1... 为揭示润湿性对微纳复合结构表面池沸腾传热的影响,采用电刷镀工艺和表面改性技术在紫铜表面制备了接触角分别为6.5°和148.6°的超亲水性和超疏水性微纳复合结构,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表面的饱和池沸腾传热特性,结果表明:(1)超亲水性和超疏水性微纳复合结构的最大换热系数较光表面分别提高了3倍和1.5倍;(2)在q<580k W×m^(-2)的低热流密度区,超疏水性微纳复合结构的换热系数最大;当q>580 k W×m^(-2)时,超亲水性微纳复合结构的传热性能开始优于超疏水性微纳复合结构;(3)超亲水性微纳复合结构表面的临界热流密度较光表面和超疏水性微纳复合结构分别提高了110%与60%;微纳复合结构显著增加了受热表面的气泡核化密度,而亲水性微纳复合结构的毛细吸液能力要显著强于疏水性微纳复合结构,是临界热流密度增大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换热 润湿性 微纳复合结构 电刷镀 临界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复合结构钛涂层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滋川 李雅静 +3 位作者 孙亚杰 谢琪 杜青 谢伟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在钛表面构建微纳复合结构涂层,并对其表面结构及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的复合工艺,在钛表面构建新型微纳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量分散分光计(EDS)对试件表征进行观... 目的:在钛表面构建微纳复合结构涂层,并对其表面结构及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的复合工艺,在钛表面构建新型微纳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量分散分光计(EDS)对试件表征进行观察;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该涂层的细胞毒性;进一步检测该涂层对于前成骨细胞(MC3T3-E1)粘附与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中,微米孔直径3-5μm,纳米孔直径100-200nm;新型涂层表面增加了钠元素和钙元素;体外细胞存活率实验表明该涂层细胞毒性0级;体外细胞粘附实验表明:第1、2h,细胞粘附活性在喷砂酸蚀处理组(MTi组)及混合碱处理组(NTi组)均明显强于单纯抛光组(STi组),同时NTi组最强。体外细胞增殖实验表明:第1、4、7天MTi组的A值均小于STi组,具有统计学差异。NTi组的A值先是小于,后逐渐大于STi组。结论:相较于单独微米结构钛涂层,微纳复合结构钛涂层具有更接近于自然骨的分级结构以及更优良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表面 微纳复合结构 细胞毒性 细胞粘附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微纳复合结构制备及其OLED光提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洪德铭 陈桂雄 +5 位作者 王文雯 赵金威 周雄图(指导) 张永爱 吴朝兴 郭太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8-236,共9页
通过光刻工艺和热熔法,制备了形貌均匀、尺寸可控的微透镜阵列,通过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制备用于改善光提取性能的纳米光栅结构,成功制备出高效光提取的微透镜/纳米光栅组合的微纳复合结构。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纳米光栅形貌的影响规律、... 通过光刻工艺和热熔法,制备了形貌均匀、尺寸可控的微透镜阵列,通过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制备用于改善光提取性能的纳米光栅结构,成功制备出高效光提取的微透镜/纳米光栅组合的微纳复合结构。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纳米光栅形貌的影响规律、纳米光栅的形成机理以及微透镜/纳米光栅微纳复合结构光提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处理工艺条件,可实现纳米光栅周期与深度的调控,从而得到不同尺寸的微透镜/纳米光栅复合结构。当微透镜高度约为19.6μm,纳米光栅尺寸约为周期600±50 nm、深度20±5 nm时,微透镜/纳米光栅微纳复合结构可以在不改变绿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电学特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比单纯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提高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微纳复合结构 光提取效率 米光栅 透镜阵列 等离子体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胶体探针技术研究多巴与纳米、微米及微纳复合结构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威 苏玉 +2 位作者 刘芳慧 杨惠 王金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44-1654,共11页
通过在硅片表面有机蒸镀不同厚度的二十九烷制备了不同晶体密度的仿生旱金莲叶面蜡质纳米结构表面,采用端基修饰多巴的原子力显微镜胶体探针,对各纳米结构表面进行了粘附性能测试,发现蒸镀200 nm厚度二十九烷结晶的纳米结构表面具有较... 通过在硅片表面有机蒸镀不同厚度的二十九烷制备了不同晶体密度的仿生旱金莲叶面蜡质纳米结构表面,采用端基修饰多巴的原子力显微镜胶体探针,对各纳米结构表面进行了粘附性能测试,发现蒸镀200 nm厚度二十九烷结晶的纳米结构表面具有较低粘附力。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制备了不同高度的硅材质仿生鲨鱼皮微米结构表面,并选择了200 nm厚度二十九烷在仿生鲨鱼皮表面进行有机蒸镀制备了微纳复合结构表面,通过胶体探针的研究发现多巴与高度为1、3、5μm微纳复合结构表面的粘附力均小于与200 nm厚度二十九烷结晶的纳米结构表面之间的粘附力,说明微纳复合结构表面具有很强的抗多巴粘附能力,并且这种复合结构表面相对于硅材质的仿生鲨鱼皮微米结构表面还兼有旱金莲叶面的强疏水性和极佳的抗水粘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 微纳复合结构 胶体探针 抗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复合结构黑硅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谱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豪 陈乐健 +4 位作者 曹金乐 吴立志 沈瑞琪 叶迎华 张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09-12214,共6页
具有高效抗反射微结构的黑硅材料在光电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了“金字塔”硅和“金字塔—纳米线”微纳复合结构黑硅材料;依次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近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分别对样品的微观形貌... 具有高效抗反射微结构的黑硅材料在光电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两步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了“金字塔”硅和“金字塔—纳米线”微纳复合结构黑硅材料;依次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近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分别对样品的微观形貌,反射率和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量子限制模型(QCM)解释了黑硅的拉曼光谱散射光强度明显增强的机制;并采用陷光模型及多层薄膜干涉理论分析了黑硅的微结构抗反射机制。结果表明,微纳复合结构黑硅材料在900~1700 nm波段内平均反射率为11.94%,与金字塔硅和抛光硅片相比,分别降低了77.32%,54.95%;通过拉曼光谱图分析,刻蚀前后其成分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单晶硅片,黑硅表面的纳米尺度微结构提高了其拉曼光谱散射光强度;黑硅的反射率降低是由于入射光在微纳结构内部多次反射,以及微纳米结构之间建立了折射率渐变层减少了折射率突变带来的反射。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功能材料在近红外波段激光吸收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 微纳复合结构 黑硅 反射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阳极氧化制备仿生化的微纳复合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孟 王学玖 黄晓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9-783,共5页
本研究通过在Zn(NO3)2水溶液中对纯钛进行一步阳极氧化,制备了具有微米级凹坑以及规整排列于凹坑内部的蜂窝状纳米孔阵列的复合膜层。同时对加载电压(15~60V)以及电解液浓度(1~12g/L)进行调整,研究了该膜层形成条件以及上述两种参数对... 本研究通过在Zn(NO3)2水溶液中对纯钛进行一步阳极氧化,制备了具有微米级凹坑以及规整排列于凹坑内部的蜂窝状纳米孔阵列的复合膜层。同时对加载电压(15~60V)以及电解液浓度(1~12g/L)进行调整,研究了该膜层形成条件以及上述两种参数对微纳形貌的影响,并对该仿生化膜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微纳复合结构可以在氧化电压大于30V时形成,其粗糙度随着电解液浓度增大而降低、氧化电压增大而增大,纳米孔孔径则随着电解液浓度以及氧化电压的增大而增大。60V电压下样品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表明,粗糙度在Ra=0.8μm左右能促进细胞粘附以及碱性磷酸酶分泌,而较低粗糙度的表面(Ra<0.5μm)则对于成骨细胞活性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微纳复合结构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的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臧政 霍炜 +1 位作者 黄福闯 王国晖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7-480,共4页
为研究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用于储能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对软碳材料的结构、扣式半电池和成品全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制备的球形软碳外形圆整、分布均匀,球径较小,经炭化后的微球结晶度增大,炭材料的整体结构... 为研究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用于储能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对软碳材料的结构、扣式半电池和成品全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制备的球形软碳外形圆整、分布均匀,球径较小,经炭化后的微球结晶度增大,炭材料的整体结构变好。制作的扣式半电池在0.005~2.000 V充放电,0.1 C首次库仑效率约为87.1%,2.0 C充电容量为1.0 C时的84.8%,0.5 C循环50次的充电容量保持率为99.9%。装配的50 Ah全电池在2.3~4.2 V充放电,2.00 C、3.00 C放电容量保持在80%以上,在-20℃时,放电容量仍可达到80%以上,以0.50 C循环6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复合结构中间相球形软碳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复合结构对铝基表面疏水性及黏附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亮 石广丰 +2 位作者 姚栋 李洪达 梅毅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2,共5页
为研究具有黏附特性的超疏水表面,利用机械刻划和阳极氧化复合加工方法在铝基表面制备出二级微纳复合结构,通过V型刻刀加工出一级微米级沟槽阵列结构,采用阳极氧化工艺对已加工表面进行加工,获得二级复合微结构。研究一级沟槽宽度和不... 为研究具有黏附特性的超疏水表面,利用机械刻划和阳极氧化复合加工方法在铝基表面制备出二级微纳复合结构,通过V型刻刀加工出一级微米级沟槽阵列结构,采用阳极氧化工艺对已加工表面进行加工,获得二级复合微结构。研究一级沟槽宽度和不同二级粗糙因子对粗糙表面疏水性及黏附性的影响,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观察铝基表面形貌和润湿性。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微纳粗糙结构令试样表面接触角由加工前的57.2°提升至151.4°,最大达到157.8°。通过调整沟槽宽度,还可使水滴对表面的附着从低附着状态(沟槽宽度为120μm)转变为高附着状态(沟槽宽度为240μm或300μm)。结果表明,采用该复合方法制备的粗糙表面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低黏附性或高黏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复合结构 机械刻划 阳极氧化 疏水性 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复合结构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秋华 余龙飞 +2 位作者 贾康乐 郑小珊 李欢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5-160,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含有不同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表面含有氨基、有机氟及丙烯基的改性SiO_(2)纳米颗粒,通过与带环氧基的SiO_(2)亚微米颗粒进行化学键合,得到微纳复合结构的SiO_(2)颗粒,采用刮涂法制...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含有不同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表面含有氨基、有机氟及丙烯基的改性SiO_(2)纳米颗粒,通过与带环氧基的SiO_(2)亚微米颗粒进行化学键合,得到微纳复合结构的SiO_(2)颗粒,采用刮涂法制备出超疏水涂层。探讨了TEOS、催化剂和水含量对改性SiO_(2)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规律,以及微纳复合结构SiO_(2)颗粒添加量对涂层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EOS和催化剂含量是影响改性SiO_(2)纳米颗粒粒径的主要因素,水含量对粒径影响不明显;当TEOS、催化剂和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2.0%和6.4%时,改性SiO_(2)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9.6nm。丙烯酸树脂与微纳复合结构SiO_(2)颗粒质量比为1∶2时,物理法超疏水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50.6°,达到了超疏水效果,化学改性超疏水涂层的疏水性能略低,但其耐磨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表面修饰 微纳复合结构 超疏水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图案化生物材料对细胞生长行为的增强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邰秀秧 王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56,共5页
介绍了细胞生长基底表面微图案化的微纳复合结构特征对细胞黏附、迁移以及分化行为的增强控制和引导作用。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为微图案化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纳复合结构 图案化 细胞黏附 细胞迁移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用Cu_(2)O/电气石微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3
作者 张梦鑫 张技术 +3 位作者 陆鑫 刘雷艮 王薇 吴建兵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负离子功能纤维的性能,选取Cu、CuO、Cu_(2)O和电气石(TM)为主要原料,采用分步合成和直接添加法制备新型Cu_(2)O/TM微纳结构复合材料,并测试样品的微观形貌(SEM)、物相构成(XRD)、红外光谱(FTIR)、电子自旋共振图谱(ESR)... 为了进一步提升负离子功能纤维的性能,选取Cu、CuO、Cu_(2)O和电气石(TM)为主要原料,采用分步合成和直接添加法制备新型Cu_(2)O/TM微纳结构复合材料,并测试样品的微观形貌(SEM)、物相构成(XRD)、红外光谱(FTIR)、电子自旋共振图谱(ES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负离子释放量,深入研究负离子发射的效率增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磨未对电气石粉体的分子结构造成破坏;分步合成法制备的电气石复合材料性能优于直接添加法;当球磨时间控制在50 h(第1阶段)和20 h(第2阶段)时,分步合成法制备的粉体粒径分布和微观结构较好;当Cu、CuO和电气石粉末的物质的量比为1∶1.25∶2.5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负离子发射量为1647个/cm^(3),与未研磨的电气石粉末相比提高了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Cu_(2)O 结构复合材料 功能纤维 负离子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聚二甲基硅氧烷/ZnO纳米棒阵列微纳复合结构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转换
14
作者 任昕瑜 叶天弘 +7 位作者 侯达 孙旭飞 陈迪春 陶龙晨 李保君 孔丁峰 郑灵灵 云大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798-808,共11页
[目的]针对减反射薄膜存在制备耗时长、成本昂贵、微纳结构工艺复杂等问题,研发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且模板易得的微纳复合结构减反射薄膜.[方法]采用生物模板法以山茶花花瓣为主模制备仿生减反射薄膜,并利用低温水热合成技术在减反... [目的]针对减反射薄膜存在制备耗时长、成本昂贵、微纳结构工艺复杂等问题,研发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且模板易得的微纳复合结构减反射薄膜.[方法]采用生物模板法以山茶花花瓣为主模制备仿生减反射薄膜,并利用低温水热合成技术在减反射薄膜表面上生长氧化锌纳米棒阵列(ZnO NRAs),制备出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仿生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ZnO NRAs薄膜.通过控制水热生长时间获得不同微纳复合结构的减反射薄膜,并将其作为减反射层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果]生长时间为10 min的仿生PDMS/ZnO NRAs薄膜的平均反射率为4.52%,可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平均短路电流密度从玻璃基底的13.66 mA/cm^(2)增至14.75 mA/cm^(2),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则从8.26%提高到9.03%;此外,其表面水接触角为153.3°,具有超疏水性和自清洁功能.[结论]仿生PDMS/ZnO NRAs微纳复合结构薄膜不仅可以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还能够提高光伏器件的长期稳定性和可维护性,这将为新型减反射薄膜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复合结构 氧化锌米棒阵列 减反射膜 有机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复合结构ZnO薄膜的制备及其浸润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来林 赵宇翔 +4 位作者 杨周 公茂刚 刘艳松 刘玲 许小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采用水浴法,在ITO玻璃表面生长出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ZnO薄膜,分别用高分辨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其表面形貌和表面的浸润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HF使用量的增加,ZnO薄膜的微观结构由球形逐渐过渡到花瓣状,使用三甲基... 采用水浴法,在ITO玻璃表面生长出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ZnO薄膜,分别用高分辨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其表面形貌和表面的浸润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HF使用量的增加,ZnO薄膜的微观结构由球形逐渐过渡到花瓣状,使用三甲基氯硅烷修饰后,其表面接触角由(70±0.5)°逐渐增大到(141.5±0.5)°,同时也对氢氟酸(HF)对ZnO生长的调控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HF 水浴生长 -复合结构 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引导合成纳微复合结构ZnFe_2O_4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秋娴 李凯 +2 位作者 杨贝宁 岳红云 杨书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39-2045,共7页
使用海藻酸钠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溶剂热法原位合成了不同形貌的含碳ZnFe_2O_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Raman)光谱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 使用海藻酸钠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溶剂热法原位合成了不同形貌的含碳ZnFe_2O_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Raman)光谱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曲线(CV)和交流阻抗谱(EIS)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形貌的复合材料中,具有类蒲公英状纳微复合结构的含碳ZnFe_2O_4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在1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周后依然保持2100 mA·h/g的比容量.还探讨了海藻酸钠在材料形成和制作极片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复合结构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表面的复刻及微纳结构对疏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向静 王宏 +3 位作者 朱恂 丁玉栋 廖强 陈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45-3552,共8页
结合改进的模板法和ZnO水热生长法在环氧树脂基底上得到了荷叶仿生超疏水结构,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微观结构的快速复刻。研究了模板法对天然表面复刻的适用范围,其对荷叶和水稻等具有突起类微观结构表面的复刻效... 结合改进的模板法和ZnO水热生长法在环氧树脂基底上得到了荷叶仿生超疏水结构,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可以实现微观结构的快速复刻。研究了模板法对天然表面复刻的适用范围,其对荷叶和水稻等具有突起类微观结构表面的复刻效果良好,并研究了水热法中ZnO生长液浓度对纳米结构的影响。同时为了研究不同微观结构对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制作了光滑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和仿荷叶微米结构表面,并测试了表面的疏水性能。结果表明,粗糙结构能够提高低能表面的疏水性能,微纳复合结构更有利于表面形成超疏水;增加表面的粗糙结构能够增加液滴与固体接触面上的气-液占比,进而使得液滴在表面的接触角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表面制备 结构 微纳复合结构 界面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复合表面HFE-7100/水的BRT现象及沸腾传热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瑞涛 春江 +3 位作者 张峥 李启凡 温荣福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510-5519,共10页
HFE-7100/水作为非共沸不互溶工质可以拓宽核状沸腾传热的有效温区,目前关于其在微纳复合表面的沸腾传热特性和气泡运动机理尚不明晰。利用气泡模板电沉积法在铜基表面上制备了具有微纳孔洞的复合结构,测试了HFE-7100/水的沸腾传热特性... HFE-7100/水作为非共沸不互溶工质可以拓宽核状沸腾传热的有效温区,目前关于其在微纳复合表面的沸腾传热特性和气泡运动机理尚不明晰。利用气泡模板电沉积法在铜基表面上制备了具有微纳孔洞的复合结构,测试了HFE-7100/水的沸腾传热特性,并通过可视化探究了沸腾工质转换(BRT)过程中两相工质在表面的润湿状态和气泡运动现象。结果表明,微纳复合表面上HFE-7100/水的BRT过程中,气泡先后经历小气泡聚并、气膜膨胀、轻工质接触壁面核化三个过程。在BRT过程中,HFE-7100与水对热壁面的润湿性存在竞争关系,随着过热度增加,薄的HFE-7100液层难以维持稳定的重工质沸腾,上层水工质可以穿过HFE-7100层对热壁面实现完全润湿,完成BRT过程。与单一工质相比,常压下HFE-7100/水混合工质体系可以在343~423 K下实现高效的核状沸腾传热。该研究揭示了HFE-7100/水在微纳复合表面的沸腾传热特性,为沸腾强化表面设计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不互溶工质 HFE-7100/水 核状沸腾传热 微纳复合结构 宽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纳结构对气-水界面稳定性和流动减阻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朝晖 张静娴 郝鹏飞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9,共7页
利用压力-流量测量和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6种具有不同微纳结构尺寸的超疏水表面的减阻效果以及表面微结构形状对气-水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各种超疏水表面在层流和湍流下均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在相同的固体面积分数情况... 利用压力-流量测量和流动显示方法研究了6种具有不同微纳结构尺寸的超疏水表面的减阻效果以及表面微结构形状对气-水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各种超疏水表面在层流和湍流下均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在相同的固体面积分数情况下,微结构间距越小,减阻效果越好;在具有最小结构间距的微纳二级结构表面上实现了最大减阻率(38.6±4.5)%。流动显示观测发现:减阻率与微结构的层级、尺寸、形貌及槽道流态有关,它们均对气-水界面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揭示了复合微纳结构之所以能够显著提升减阻效果,是由于添加纳米二级结构减小了原有表面的固体面积分数,并提高了气-水界面的稳定性。此外,对于具有双内凹(伞状)微结构表面的微槽道,即使表面为亲水材料,也可以有效捕捉气体,形成稳定的气-水界面,从而实现超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复合结构 气-水界面 稳定性 减阻 超疏水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电解法制备具有可控微纳结构的防结霜铜金属功能表面 被引量:2
20
作者 颜兴艳 陈广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107,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在金属表面制备可控的微纳结构的方法,改善金属表面的疏水性。方法利用丝网印刷快速制备可控微细图案,电解加工快速加工出微细结构,化学氧化法制备出纳米结构,从而成功地在铜表面制备了具有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表面。... 目的提出一种在金属表面制备可控的微纳结构的方法,改善金属表面的疏水性。方法利用丝网印刷快速制备可控微细图案,电解加工快速加工出微细结构,化学氧化法制备出纳米结构,从而成功地在铜表面制备了具有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在此过程中,首先通过丝网印刷辅助电解加工制备有序微圆柱阵列,然后利用化学氧化在微圆柱表面制备纳米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来表征铜表面的超疏水性能,用质量变化法研究了铜表面的抗结霜性能。结果丝网印刷的圆形掩膜直径为140~160μm,电解加工后,圆柱直径为130~140μm,高度为15μm左右。SEM测试结果表明,用15wt%FeCl_3溶液进行蚀刻,在铜表面出现了圆柱阵列的微纳复合结构。用氟硅烷乙醇溶液改性微纳复合结构圆柱阵列铜表面时,最大接触角为155°,表现出超疏水性能。抗结霜测试表明,所测试的超疏水表面的抗结霜性能显著增强。结论印刷电解法可以制备出形状和尺寸可控的微结构,对微结构进一步处理可得到微纳复合结构。该结构可以构成超疏水表面,且具有抗结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 电解加工 化学氧化法 超疏水表面 微纳复合结构 抗结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