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粒社会移动媒介共情传播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走向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树锋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70,共8页
微粒社会的微粒化演进不仅表现在社会结构的“解析-解体”上,还由此对人进行了身心再造,于是就产生了“微粒人”的移情走向。网络媒介发展到移动端,当下已成为媒介进化的新阶段,移动媒介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结合大数据、人工智... 微粒社会的微粒化演进不仅表现在社会结构的“解析-解体”上,还由此对人进行了身心再造,于是就产生了“微粒人”的移情走向。网络媒介发展到移动端,当下已成为媒介进化的新阶段,移动媒介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呈现出智能体验和随时联动等多种效果。在信息传播领域,因为移动媒介技术和观念的推陈出新,加之社会微粒化的加速,呈现出的共情传播走向也就越来越显著。通过技术逻辑分析,结合微粒社会“解析-解体”的特征,寻求共情传播与技术观念的结合;引入媒介场域的视角,理解移动媒介场域中共情传播呈现的新特点,在不断制衡与共生中寻求共情传播的意义空间;以身体作为一种移动媒介视角,在具身体验中为共情传播创造移动媒介的价值体系,并在对外传播、舆情引导等领域建立起宽泛的实践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微粒社会 移动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社会下新型网络社群关系的形成与维系 被引量:6
2
作者 苏宏元 方园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3,共4页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高度解析的"微粒社会",由于差异化的单体特性受到关注,人们易陷入脱离群体归属的孤独困境。在个人通过提升共情能力消弭差异的同时,微粒社会通过技术手段促成新型网络社群关系,实现社...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高度解析的"微粒社会",由于差异化的单体特性受到关注,人们易陷入脱离群体归属的孤独困境。在个人通过提升共情能力消弭差异的同时,微粒社会通过技术手段促成新型网络社群关系,实现社群高效精准的匹配与管理,助力人们回归"具身"的有机交互,创造"人机共生"的网络社群交互环境,维系网络社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社会 网络社群 形成 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社会中网状叙事结构与体验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炬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39,共6页
目的以数字技术分解-连接的视角,对微粒社会的体验设计与游戏叙事进行关联分析,解析微粒化后体验设计的研究范式转变,为体验设计领域的知识构建和设计实践提供新的路径。方法以游戏叙事结构为研究基础,通过归纳总结进行对比,以Nike运动... 目的以数字技术分解-连接的视角,对微粒社会的体验设计与游戏叙事进行关联分析,解析微粒化后体验设计的研究范式转变,为体验设计领域的知识构建和设计实践提供新的路径。方法以游戏叙事结构为研究基础,通过归纳总结进行对比,以Nike运动鞋的3种不同消费体验为案例,研究微粒社会网状结构的体验设计特征。结论微粒社会的体验设计流程将通过量化分析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转为数据并重新设计,以数字化加工方式呈现全新的形态,重组新的生产和消费;微粒间相互连接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引发新的体验,成为未来体验设计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社会 游戏叙事 体验设计 解析 连接 网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场景:社会、空间与人的媒介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郑二利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67,共8页
互联网场景利用智能技术耦合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嵌入个人日常生活中,为人们购物、社交、娱乐、获取资讯等提供了行为背景框架。在被智能技术“微粒”化解析的社会中,互联网场景技术形成了撬动人与社会的力量。一方面,智能媒体建构... 互联网场景利用智能技术耦合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嵌入个人日常生活中,为人们购物、社交、娱乐、获取资讯等提供了行为背景框架。在被智能技术“微粒”化解析的社会中,互联网场景技术形成了撬动人与社会的力量。一方面,智能媒体建构了多重场景,重组了空间秩序与社会结构;另一方面,它刷新了人的存在感,促使其发挥媒介功能而相互影响,并用“社交价值”建立起另一种秩序,影响着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场景 微粒社会 社交价值 关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全球Z世代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9
5
作者 谢洋 王曦影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109,共8页
Z世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是生命历程完整嵌入数字社会的第一代人,受到单体化趋势的影响,在家庭、学校、职业方面展现出独有的特征。本研究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以“Generation Z”(Z世代)作为关键词,选取46篇相关... Z世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是生命历程完整嵌入数字社会的第一代人,受到单体化趋势的影响,在家庭、学校、职业方面展现出独有的特征。本研究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以“Generation Z”(Z世代)作为关键词,选取46篇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本文采用微粒社会下的单体化视角,对Z世代群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空间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从家庭空间来看,Z世代的父母采取的“双重思维育儿方式”是一种基于高度差异与反思策略的精细化教养模式;从学校空间来看,Z世代的学习、课程和评价体现出单体化趋势下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从社会空间来看,Z世代独特化的职业规划和选择是单体化的影响结果。系统综述欧美社会的Z世代青年的特征对理解中国的Z世代青年也具有一定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化 Z世代 微粒社会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认识新一代学习者:“α世代”学生身份的数字图景 被引量:4
6
作者 段俊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3,共8页
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动摇着过去看似具有绝对合理性的生存规范和行动原则。身份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化概念的延伸和深化,学生身份是学生认知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的集中表征。出生于2010年以后的“α世代”属... 数字时代的教育变革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动摇着过去看似具有绝对合理性的生存规范和行动原则。身份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化概念的延伸和深化,学生身份是学生认知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的集中表征。出生于2010年以后的“α世代”属于复合型世代,是被数字技术和媒介形态深度建构的代际群体,展现出明显不同于与过往群体的代际特征,演化成独具技术特质的“数字代”。他们是数字化时代的典型代表,看似具备群体倾向和世代共性,实则暗含极度差异化的成长特征,经历着由传统受教者向时代引领者、从个体化到单体化的身份变迁。学生身份的世代跨越勾连着数字技术的高度解析,是社会数字化和治理智能化的双重投射,共同演绎当代学生的单体化趋势。这既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全新现象,也是当前教育研究需要足够重视却又被忽视的关键议题。“α世代”学生个体的极端差异化与当前教育模式的普遍集体化所引发的新的现实矛盾,需要多重教育主体共同努力,去平衡与弥合二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身份 教育数字化 数字技术解析 “α世代” 微粒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息竞争到认知竞争:策略性传播范式全新转型——基于元传播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喻国明 刘彧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4,共7页
智媒时代舆论战范式升维成“认知战”,人类认知空间的重要性凸显,明晰信息竞争与认知竞争两种舆论传播方式之间的逻辑差异对传播研究意义重大。从元传播层面切入,分析发现智媒技术及微粒社会将媒介效果解释权转移到用户手中,以往基于控... 智媒时代舆论战范式升维成“认知战”,人类认知空间的重要性凸显,明晰信息竞争与认知竞争两种舆论传播方式之间的逻辑差异对传播研究意义重大。从元传播层面切入,分析发现智媒技术及微粒社会将媒介效果解释权转移到用户手中,以往基于控制信息流、操控均化受众的信息竞争传播规则式微,基于影响独异个体、建构个体认知框架的认知竞争传播规则兴起。未来传播研究需在“刺激—认知—反应”的研究框架下,重新审视“认知”在传播效果中的撬动和过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竞争 认知竞争 元传播 智能媒体 微粒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