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洪美 金伟 +4 位作者 栾春艳 曹显刚 李春霞 潘海英 赵存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719-3720,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6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6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7、14天,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全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故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广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变范围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缺血性 D-二聚体 诊断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张薇莉 罗靖 +2 位作者 周坚 万巍 赵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1,共2页
了解小儿乙型肝炎HBVM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检测HBVM ,PCR法检测HBVDNA。乙肝患儿血清HBeAg滴度与HBVDNA密切相关 (P <0 0 0 5 )。HBsAg ,ALT与HBVDNA则无关联 (P >0 0 5 )。慢性重... 了解小儿乙型肝炎HBVM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检测HBVM ,PCR法检测HBVDNA。乙肝患儿血清HBeAg滴度与HBVDNA密切相关 (P <0 0 0 5 )。HBsAg ,ALT与HBVDNA则无关联 (P >0 0 5 )。慢性重度乙肝患儿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轻度 (P <0 0 0 1)及慢性中度 (P <0 0 5 )。HBVM及HBVDNA定量检测 ,能准确地评价HB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情况 ,可作为临床上评价病毒复制程度和抗病毒疗效观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 DNA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