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苯妥英浓度的一致性评价
1
作者 鲁静 陈岩 +4 位作者 郭美华 钱钊 曲婷 段丽娟 海鑫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CMIA)法测定癫痫间患者血浆苯妥英浓度,评价2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HPLC法和CMIA法测定60例癫痫间患者血浆中苯妥英的浓度,并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测定值...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CMIA)法测定癫痫间患者血浆苯妥英浓度,评价2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HPLC法和CMIA法测定60例癫痫间患者血浆中苯妥英的浓度,并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测定值采用双侧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并用Passing-Bablok回归法和Bland-Altman偏差图法分析,考察2种方法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 2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回归方程为Y=0.992 9X+0.143 7(R^2=0.992 6,n=60),显示2种方法相关性良好。Bland-Altman法分析表明2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HPLC法和CMIA法测定癫痫间患者血浆中苯妥英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2种测定方法均可用于苯妥英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血药浓度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维生素B_(12)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安崇文 李海霞 +2 位作者 孟群 胡建平 徐向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C28-A3c方法评价CMIA检测VitB12的精密度、正确度、抗干扰性、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生物参考区间。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有证参考物质SRM 1955、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发放的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评估CMIA系统检测VitB12正确度。结果:VitB12在108.84~874.43 pmol/L时,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厂家声明的标准。正确度验证显示测定有证参考物质NIST SRM1955,结果符合验证要求;检测CAP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显示,结果均符合CAP校准验证/线性评价误差界限所规定的标准,VitB12浓度在89~1 057 pmol/L范围内通过线性验证,95%验证区间也包含其指定均值,相对偏差均小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TEa:靶值±25%)。抗干扰性评估显示在TG≤20 mmol/L、Bil≤300μmol/L、Vit C≤1.5 g/L时对VitB12检测系统(CMIA)无显著干扰。AMR验证判断最佳拟合方程为二元一次多项式,VitB12浓度在0~1 107 pmol/L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CRR上限为110 700 pmol/L,最大稀释倍数为100倍。生物参考区间验证显示本研究选择的参考个体VitB12水平符合厂家试剂说明书给定参考区间,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无显著差异。结论:CMIA检测血清VitB12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其可为实验室提供可靠的VitB12结果,为实验室评价人群VitB12营养状况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筛查梅毒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克迪 苏建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仪(i2000)进行梅毒筛查,并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进行确证,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仪(i2000)进行梅毒筛查,并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进行确证,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LIA)法筛查梅毒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36 000例标本均经过CLIA检测,以S/CO值大于1.0为阳性,阳性者进行TPPA确证,计算CLIA方法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以TPPA作为参考标准,CLI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9.7%、68.3%和100%,当S/CO值为1.08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100%,特异度94.8%。结论 CLIA法是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初筛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回收试剂的利用与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樊锦秀 李伯利 +2 位作者 沈树标 金先富 石卫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113-1114,共2页
目的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探讨残留试剂的最佳保存方法 ,评估其各项技术指标。方法 :收集残留试剂进行有效处理并破译试剂包密码。结果 :AFP等十项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 (CV % )分别小于 4 15 %和5 2 7% ,其中E2 ,TT4的CV % &g... 目的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探讨残留试剂的最佳保存方法 ,评估其各项技术指标。方法 :收集残留试剂进行有效处理并破译试剂包密码。结果 :AFP等十项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 (CV % )分别小于 4 15 %和5 2 7% ,其中E2 ,TT4的CV % >9 6 7% ,与新试剂比较P >0 0 5 ,相关良好 ,r在 0 9998~ 0 9999之间 ,回收率为95 2 %~ 10 5 1%。结论 :该处理方法有利于试剂保存 ,操作简便 ,结果达到实验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化学发光 试剂 回收 评价 利用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虾肉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 被引量:4
5
作者 汪善良 程茹 +6 位作者 钟新敏 张凯 谢体波 李平 吴紫洁 袁光宇 陈吉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70-17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虾肉中磺胺类药物检测结果的差异,验证公司自研的磺胺类药物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以虾肉为检测原料,采用直接竞争CMIA法对试剂盒进行灵敏度、特... [目的]通过对比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虾肉中磺胺类药物检测结果的差异,验证公司自研的磺胺类药物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以虾肉为检测原料,采用直接竞争CMIA法对试剂盒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试剂盒检测灵敏度为1.04μg/kg、加样回收率为95.25%~104.50%,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试剂盒检测结果与仪器分析的阴、阳性结果接近。[结论]该方法检测结果稳定、可靠,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表明该款试剂盒可满足动物组织中磺胺类药物的快速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肉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磺胺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胸水CEA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卫东 郭亮 +1 位作者 秦伟超 胡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胸水癌胚抗原(CEA)鉴别诊断良、恶性胸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21例恶性肿瘤和32例良性疾病患者胸水CEA。结果:恶性组胸水CEA检测值9.12~10155μg/L,不同病理类型肿瘤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 目的:探讨胸水癌胚抗原(CEA)鉴别诊断良、恶性胸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21例恶性肿瘤和32例良性疾病患者胸水CEA。结果:恶性组胸水CEA检测值9.12~10155μg/L,不同病理类型肿瘤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性组胸水CEA检测值0.24~7.13μg/L。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胸水CEA5μg/L作为阳性界值,胸水CEA诊断恶性胸水的敏感性为100%(21/21),特异性为93.8%(30/32),准确度为96.2%(51/53)。结论:胸水CEA可作为良、恶性胸水良好的鉴别诊断指标,有必要将其列为胸水的常规检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癌胚抗原 微粒子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PO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丽民 陈杞 +3 位作者 贺广彩 吴德林 强美玉 孙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5-368,共4页
70年代末,Halman和Velan首先将化学发光反应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结合起来,建立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Wil-liams提出了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中,采用... 70年代末,Halman和Velan首先将化学发光反应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结合起来,建立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Wil-liams提出了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中,采用发光物质TCPO体系进行反应,CL强度正比于过氧化氢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免疫测定 TC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抗dsDNA抗体的实验条件分析和初步应用
8
作者 曾常茜 刘雅琴 +3 位作者 尹学念 杨蜜 杨廷彬 孙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1-53,共3页
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抗dsDNA抗体的最适实验条件,并与免疫荧光法(l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Farr)比较。结果表明,最适条件:dsDNA包被浓度为10μg/ml、AB... 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抗dsDNA抗体的最适实验条件,并与免疫荧光法(l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Farr)比较。结果表明,最适条件:dsDNA包被浓度为10μg/ml、ABEI-SaHIgG结合物使用发光强度为1.0×10 ̄4mv坎德拉,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浓度为5μmol/L,H_2O_2浓度为0.3%,56份SLE患者血清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检测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83.9%,高于IF和ELISA法,接近Farr法水平。阻断试验证明,本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具较高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DSDNA抗体 正交设计 化学发光 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在妇科肿瘤中检测雌激素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文 顾美皎 周宜开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妇科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进行定量测定,摸索了该法作为一种新的超微量检测技术的最佳反应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及鲁米诺(luminol)浓度。34例标本经检测,结果在10.9~306.5fm... 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妇科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进行定量测定,摸索了该法作为一种新的超微量检测技术的最佳反应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及鲁米诺(luminol)浓度。34例标本经检测,结果在10.9~306.5fmol/mg之间。用本方法定量检测妇科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雌激素受体 化学发光 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克多巴胺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试剂盒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浩龙 陈巧钦 +5 位作者 张长弓 何琼 张慧 徐竟波 郭书林 黄印尧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7期91-96,共6页
本研究通过制备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高活性单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RAC,以鲁米诺(luminol)为发光底物,建立直接竞争法检测莱克多巴胺。并对包被液、包被条件、包被蛋白浓度、封闭蛋白种类、孵育时间和酶用... 本研究通过制备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高活性单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RAC,以鲁米诺(luminol)为发光底物,建立直接竞争法检测莱克多巴胺。并对包被液、包被条件、包被蛋白浓度、封闭蛋白种类、孵育时间和酶用量等参数进行优化,成功研制出了化学发光检测RAC的试剂盒。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可达到0.1ng/mL—10n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8,IC50值为0.6763ng/mL;理论检测限小于0.1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7.62%~8.65%;批间变异系数为8.15%;回收率在85%±15%之间,与克伦特罗等其它β-受体激动剂不发生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克多巴胺(RAC)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子化学发光技术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监测作用
11
作者 谢辉 罗晓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准确监测血β-HCG的变化对氨甲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系统血β-HCG的含量。结果:经MTX单次肌内注射后,患者血β-HCG含量不断下降直至恢复正常... 目的:探讨快速准确监测血β-HCG的变化对氨甲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系统血β-HCG的含量。结果:经MTX单次肌内注射后,患者血β-HCG含量不断下降直至恢复正常。结论:微粒子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β-HCG准确及时,是选择异位妊娠治疗方案及观察MTX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化学发光 异位妊娠 Β-HC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宜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继酶免疫测定(EIA)、放射免疫测定(RIA)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测定技术。早在1928年,Albrecht就描述了鲁米诺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发光反应。
关键词 免疫测定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残留 被引量:6
13
作者 栾军 王毅谦 +6 位作者 龙云凤 张晓燕 柳菡 蒋鲁岩 高玲 封振 马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9-18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的检测四环素(tetracycline,TC)残留的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competitive 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ity,CLEIA)。方法:通过选择适宜的偶联载体蛋白,优化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建立了一种测定...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的检测四环素(tetracycline,TC)残留的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competitive 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ity,CLEIA)。方法:通过选择适宜的偶联载体蛋白,优化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建立了一种测定四环素的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TC-CLEIA)。结果: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0259~95.9478μg/L,相关系数r为0.9998,检测限为0.0133μg/L,准确度为99.17%,灵敏度为0.7305μg/L,变异系数<10%,对氯霉素、青霉素具有极低的交叉反应;向空白猪肉、鱼肉、鸡肝中添加三种不同浓度的四环素标准品时,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建立的TC-CLEIA测定法检测了四环素小鼠中毒模型中肝脏、肾脏和肌肉中四环素残留的浓度,浓度大小依次为:肾脏>肝脏>肌肉。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C-CLEIA检测法简便,检测限低,准确度、重复性、特异性均很好,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四环素 残留 竞争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检测牛肝、牛肉中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残留 被引量:5
14
作者 党娟 谢体波 +3 位作者 刘红 何进 吴紫洁 何方洋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4,共6页
为验证自主研发的阿维菌素类药物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的检测效果,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牛肝、牛肉样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检测,并比对2种方法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这种试剂盒标准曲线IC50值的波动... 为验证自主研发的阿维菌素类药物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的检测效果,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牛肝、牛肉样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检测,并比对2种方法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这种试剂盒标准曲线IC50值的波动范围为14.805~26.235 ng/L,对牛肝、牛肉样品在2、4、8μg/kg 3个水平做加标回收试验,其回收率均在95.25%~104.55%之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对牛肝、牛肉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463、1.392 ng/kg。这种方法与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实际样品的阴、阳性判断结果一致。该方法高效、可靠,可满足现场快速检测动物组织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类药物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胰岛素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国军 谭延国 +6 位作者 张然星 张岩 亢涛 车冬丽 郑芳芳 王晓宁 李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几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测定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的可比性,并进一步探讨不受方法学影响的通用参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0名做胰岛素释放试验的患者(均未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共500份血清样本。同时使... 目的探讨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几种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测定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的可比性,并进一步探讨不受方法学影响的通用参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0名做胰岛素释放试验的患者(均未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共500份血清样本。同时使用5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分别为CLIA、ECLIA、CMIA、CLEIA1和CLEIA2)测定其血清INS水平,并计算每位患者服糖后各时间点INS水平与其空腹的比值(简称"比值")。结果分时段比较,总体上血清INS水平在不同的检测系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两两比较显示,空腹时ECLIA同CLIA、CMIA同CLI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同CLIA餐后3 h 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校正后的INS比值而言,除CLEIA1分别与其他各检测系统的散点图比校正前更加发散外,其余各检测系统间则更为集中。分时段比较显示,各检测系统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CLEIA2同ECLIA相比,其餐后0.5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EIA2同CMIA比,餐后1.0、2.0和3.0 h均无差异(P>0.05)。而其余各时间点、任意2个系统间比值均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血清INS水平在不同检测系统间差异很大,虽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多数情况不能通用,仅部分检测系统间空腹或餐后3.0 h可以通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中服糖后各时间点的"比值"也与INS水平类似,仅部分时段、部分检测系统间校正后的"比值"可以互相替代,且转换为比值后,可增强大部分检测系统间的可比性,有利于不同方法学之间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通用参数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改良型的开发
16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1-31,共1页
富士公司(以下称富士公司)在用于结合抗体的新的固相检测基础物质上使用新的化学发光物质,成功地开发出免疫测定系统。该系统比该公司现在销售的化学发光法的检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时间减少一半,灵敏度也提高了28倍。另外使用开发的方... 富士公司(以下称富士公司)在用于结合抗体的新的固相检测基础物质上使用新的化学发光物质,成功地开发出免疫测定系统。该系统比该公司现在销售的化学发光法的检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时间减少一半,灵敏度也提高了28倍。另外使用开发的方法,测定低浓度的正常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获得成功。于9月7~10日在吹田市召开的日本生化学会上发表了此成果。 富士公司开发并销售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器和试剂,其中使用了美国Tropix公司开发的高灵敏度发光基质AMPPD。发表的方法是利用AMPPD的传统方法的改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 检测系统 改良型 粒子 富士公司 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测定系统 化学发光 白细胞介素6 正常人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的发光免疫分析法
17
作者 刘农乐 蒋滋慧 +5 位作者 柳川 赵强 陈艾 李美佳 王会信 周廷冲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5期616-620,共5页
介绍了一种灵敏的神经生长因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小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的抗体IgG用亲和层析纯化并用吖啶酯标记。该法可用于大鼠组织中NGF含量的测定。方法的灵敏度为10pg/mLNGF;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介绍了一种灵敏的神经生长因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小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的抗体IgG用亲和层析纯化并用吖啶酯标记。该法可用于大鼠组织中NGF含量的测定。方法的灵敏度为10pg/mLNGF;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7%及13.2%;回收率平均为103%。mNGF抗体对人的NGF也有极强的交叉反应,故本方法也可能用于病人血清或脑脊液中NGF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化学发光 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调查及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晓琍 王金龙 +2 位作者 林光华 曹颖平 周建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调查我院检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并探讨检测方法选择及检测操作模式对免疫人群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2013年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酶联免... 目的调查我院检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并探讨检测方法选择及检测操作模式对免疫人群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2013年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酶联免疫竞争抑制一步法(ELISA)检测乙肝人群的HBsAb及HBcAb阳性率,并按≤2岁、2~20岁、〉20岁3个年龄分段比较;收集92例免疫人群样本用CMIA和3种ELISA法检测HBcAb;用同种ELISA法试剂,改变操作模式进行HBcAb检测。结果 3组年龄段检测人群HBsAb两种检测方法统计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2岁组阳性率最高;HBcAb用CMIA法统计的阳性率在≤2岁组和2~20岁组的免疫人群组低于ELISA法。92例样本用CMIA法检测HBcAb阳性率为2.2%;用3种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9.3%、82.6%及94.6%;3种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92例样本改变操作模式,用同种ELISA法检测试剂检测结果有19例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人群HBsAb检出率在2岁及以下人群最高,随年龄增长抗体下降。HBcAb用CMIA法检测在免疫人群中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EIISA法。ELISA竞争抑制一步法检测HBcAb易造成假阳性,如改用HBcAb单项加样操作或选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可明显减少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新近感染患者IgG类抗体实验室检测分析
19
作者 陈礼文 程娟 +2 位作者 王秀 梁伟 管世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2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EB病毒(EBV)衣壳抗原(VCA)-IgM+新近感染患者抗核抗原(NA)-IgG、VCA-IgG和抗早期抗原(EA)-IgG表达特点。方法: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EBV抗体,选择160例VCA-IgM+新近感染患者统计分析VCA-IgG、NA-IgG和EA-IgG阳性例数(百分... 目的:研究EB病毒(EBV)衣壳抗原(VCA)-IgM+新近感染患者抗核抗原(NA)-IgG、VCA-IgG和抗早期抗原(EA)-IgG表达特点。方法: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EBV抗体,选择160例VCA-IgM+新近感染患者统计分析VCA-IgG、NA-IgG和EA-IgG阳性例数(百分率);将VCA-IgM+/NA-IgG-界定为原发感染的早期/急性期,VCA-IgM+/NA-IgG+界定为原发感染恢复期或再感染,或以年龄(7岁)分组,比较分析二类感染不同阶段患者以及<7岁和≥7岁患者VCA-IgG、EA-IgG或NA-IgG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结果:160例VCA-IgM+患者NA-IgG、VCA-IgG和EA-IgG阳性例数分别为50例(31.25%)、91例(56.88%)和16例(10%),全阴性60例(37.5%),全阳性9例(5.63%)。EBV原发感染早期/急性期和原发感染恢复期或再感染患者EA-IgG浓度(中位数)分别为0.80(四分位间距0.50~1.35)AU/ml和0.76(四分位间距0.54~1.61)AU/ml(P=0.546),阳性率分别为6.36%和18%(P=0.023);VCA-IgG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27(四分位间距0.32~3.90)AU/ml和22.93(四分位间距7.26-50)AU/ml(P=0.000),阳性率分别为40.91%和92%(P=0.000)。<7岁(126例)和≥7岁(34例)患者的NA-IgG阳性例数分别为30例(23.81%)和20例(58.82%)(P=0.000);VCA-IgG阳性例数分别为70例(55.56%)和21例(61.76%)(P=0.517);EA-IgG阳性例数分别为13例(10.32%)和3例(8.82%)(P=1.000)。结论:EBV新近感染患者IgG类抗体分布特征明显,联合检测EBV抗体有助于EB新近感染的实验室确诊以及感染时相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 原发感染 新近感染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I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建新 廖慧芳 邝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MEIA)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Abbott Axsym 多功能全自动酶免快速分析仪对624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为方便... 【目的】探讨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MEIA)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Abbott Axsym 多功能全自动酶免快速分析仪对624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为方便表述。以数字序号1、2、3、4、5分别代表乙肝两对半中的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以检出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本组病例乙肝两对半的标记模式根据目前临床应用的实际可分为"大三阳"(1、3、5阳性)组、"小三阳"(1、4、5阳性)组、其它组合(1阳性的少见模式)组和恢复期组,全部病例共检出13种模式。其中"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占全部病例的76.4%;恢复期组以"245"和"2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13.6%。随访结果表明,模式改变大致可分为7种类型:大部分病例虽无模式的改变,但阳性项目的 MEIA 定量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与临床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结论】血清 HBV 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的表现模式较为复杂,除了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为低水平 HBsAg 和 HBsAb 等。利用 MEIA 这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技术,不但可以检出血清低水平 HBsAg,还有助于乙肝患者的病情随防和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