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铀微粒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睿轩 沈彦 +1 位作者 李力力 赵永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4,I0001,共13页
含铀微粒分析是核保障领域环境取样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涉铀核活动尤其是铀浓缩过程中,会向环境中释放含铀气溶胶,其干燥后形成的含铀微粒与自然界形成的含铀微粒在同位素组成、元素组成、杂质组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 含铀微粒分析是核保障领域环境取样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涉铀核活动尤其是铀浓缩过程中,会向环境中释放含铀气溶胶,其干燥后形成的含铀微粒与自然界形成的含铀微粒在同位素组成、元素组成、杂质组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所采集样品中微米或亚微米级尺寸含铀微粒的特征信息,为相应核设施、核活动的监测提供判断依据。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含铀微粒分析方法体系。本文简单介绍了包括样品采集、初步筛选、微粒回收、识别及定位和测量在内的微粒分析流程,对比了各个环节常用技术手段的优缺点。同时,分别讨论了含铀微粒同位素分析、形貌及元素化合物组成分析、年龄分析三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根据研究现状,结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查发展和实施支持计划(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Support Programme for Nuclear Verification),展望了未来含铀微粒分析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微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保障的微粒分析与二次离子质谱仪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安利 赵永刚 +1 位作者 李静 王林博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环境监测是加强核保障体系的重要监测手段,微粒分析是环境监测中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与整体分析相比,微粒分析能获得更多信息,因而已发展成为核保障环境监测中的常规分析方法。动态型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是进行微粒同位素分析最适... 环境监测是加强核保障体系的重要监测手段,微粒分析是环境监测中最重要的分析技术之一。与整体分析相比,微粒分析能获得更多信息,因而已发展成为核保障环境监测中的常规分析方法。动态型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是进行微粒同位素分析最适用的测量仪器之一。在用SIMS分析各种性质的环境样品和擦拭样品时,样品制备是关键性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微粒分析 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 制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和地层微粒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守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9-36,共8页
本文根据多物相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的内标法和外标法原理,经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一套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和地层微粒分析的程序和方法,此方法简便可行,其分析精度完全满足一般岩石学研究和保护油层岩芯测试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内标法 外标法 强度因子 全岩分析 地层微粒分析 基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特微粒分析仪颗粒测试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2-44,共3页
库尔特微粒分析仪在测试中需有一个校正值Kd。传统测试方法由于加入水样后的混合液Kd值与原电解液Kd值的差异,引起测量误差。根据不同水样测试的需要,来确定水样取样量与电解液之间的比例,再将混合液通过0.45μm的滤膜进... 库尔特微粒分析仪在测试中需有一个校正值Kd。传统测试方法由于加入水样后的混合液Kd值与原电解液Kd值的差异,引起测量误差。根据不同水样测试的需要,来确定水样取样量与电解液之间的比例,再将混合液通过0.45μm的滤膜进行抽滤,确定滤液的Kd值,然后进行测试,可以完全消除由于电解液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特 微粒分析 水样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分析法”拾零
5
作者 方子珊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0-41,共2页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因此,通过对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继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知识虽能初步了解.但不少学生在对这些知识的运用中,常表现出思维视角偏小、分析方法单一...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因此,通过对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继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知识虽能初步了解.但不少学生在对这些知识的运用中,常表现出思维视角偏小、分析方法单一、解题效率不高等现象.为培养学生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分析 氧原子 质量比 化学思维 配平化学方程式 化学教学 化学式 构成物质 质量相等 四氧化三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铀微粒的FT-TIMS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彦 沈彦 +2 位作者 常志远 赵永刚 崔建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1-1033,共3页
在核保障环境取样分析中,对含铀单微粒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裂变径迹(FT)与热表面电离质谱(TIMS)联用是一种公认的微粒同位素分析技术路线。本文报道了一种改进的FT-TIMS分析方法,方法分为3步:将微粒分散到火棉胶、乙酸... 在核保障环境取样分析中,对含铀单微粒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裂变径迹(FT)与热表面电离质谱(TIMS)联用是一种公认的微粒同位素分析技术路线。本文报道了一种改进的FT-TIMS分析方法,方法分为3步:将微粒分散到火棉胶、乙酸异戊酯混合溶液中,然后将溶液平铺在光滑、洁净的玻璃表面上,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薄膜;将薄膜放入反应堆进行辐照,取出薄膜后将其蚀刻,通过显微镜寻找以及定位铀微粒并将含有铀微粒的部分薄膜分割出来;将分割出来的含有铀微粒的薄膜制样后,用TIMS进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实现铀微粒的准确定位,有效地解决了铀微粒定位误差问题;同时避免了在微粒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微粒丢失情况;对于CRM U200微粒,235U/238U测量值与参考值偏差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热表面电离质谱 微粒分析 含铀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S含铀微粒同位素比分析中多原子离子影响及消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沈彦 王同兴 +2 位作者 王琛 张燕 赵永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5-593,共9页
实际环境样品基体成分十分复杂,多原子离子对二次离子质谱(SIMS)单微粒铀同位素比分析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实验分析了Pb、Ni、Zn、Si的多原子离子在SIMS单微粒铀同位素比分析中的干扰,并分别采用提高质量分辨率以及根据核素离子强度扣... 实际环境样品基体成分十分复杂,多原子离子对二次离子质谱(SIMS)单微粒铀同位素比分析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实验分析了Pb、Ni、Zn、Si的多原子离子在SIMS单微粒铀同位素比分析中的干扰,并分别采用提高质量分辨率以及根据核素离子强度扣除其多原子离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校正。结果表明:Pb和Ni的多原子离子会影响含铀微粒次同位素比的测量,对铀主同位素比的影响可忽略;Zn和Si的多原子离子对铀主、次同位素比测量均基本无影响。将质量分辨率提高至800,能完全消除Ni多原子离子的影响,Ni-CRM U030混合(Ni粉混合CRM U030)微粒^(234)U/^(238)U同位素比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基本好于5%,^(236)U/^(238)U同位素比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基本好于15%;Pb多原子离子干扰无法通过提高质量分辨率进行消除,根据Pb离子强度扣除其多原子离子后,Pb-CRM U030混合微粒的^(234)U/^(238)U同位素比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基本好于10%,^(236)U/^(238)U同位素比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基本好于50%。将以上消除干扰的方法应用于真实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其有效消除了多原子离子带来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S 微粒分析 多原子离子 含铀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筛查梅毒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克迪 苏建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仪(i2000)进行梅毒筛查,并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进行确证,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仪(i2000)进行梅毒筛查,并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进行确证,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LIA)法筛查梅毒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36 000例标本均经过CLIA检测,以S/CO值大于1.0为阳性,阳性者进行TPPA确证,计算CLIA方法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以TPPA作为参考标准,CLI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9.7%、68.3%和100%,当S/CO值为1.08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100%,特异度94.8%。结论 CLIA法是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初筛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梅毒螺旋体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BNP和cTnI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建平 张建明 金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881,共3页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4例CHF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个月后的血标本,以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检测BNP和cTnI,并与心功能等级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F患者cTnI和BNP浓度呈...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4例CHF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个月后的血标本,以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检测BNP和cTnI,并与心功能等级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F患者cTnI和BNP浓度呈正相关(r=0.893,P<0.01),且均随心功能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1);治疗1个月后,cTnI和BNP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BNP和cTnI与心功能等级等指标高度相关,MEIA法检测BNP和cTnI对CHF患者的诊断、危险评估和疗效监测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B型利钠肽 肌钙蛋白I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维生素B_(12)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安崇文 李海霞 +2 位作者 孟群 胡建平 徐向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C28-A3c方法评价CMIA检测VitB12的精密度、正确度、抗干扰性、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生物参考区间。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有证参考物质SRM 1955、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发放的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评估CMIA系统检测VitB12正确度。结果:VitB12在108.84~874.43 pmol/L时,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厂家声明的标准。正确度验证显示测定有证参考物质NIST SRM1955,结果符合验证要求;检测CAP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显示,结果均符合CAP校准验证/线性评价误差界限所规定的标准,VitB12浓度在89~1 057 pmol/L范围内通过线性验证,95%验证区间也包含其指定均值,相对偏差均小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TEa:靶值±25%)。抗干扰性评估显示在TG≤20 mmol/L、Bil≤300μmol/L、Vit C≤1.5 g/L时对VitB12检测系统(CMIA)无显著干扰。AMR验证判断最佳拟合方程为二元一次多项式,VitB12浓度在0~1 107 pmol/L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CRR上限为110 700 pmol/L,最大稀释倍数为100倍。生物参考区间验证显示本研究选择的参考个体VitB12水平符合厂家试剂说明书给定参考区间,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无显著差异。结论:CMIA检测血清VitB12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其可为实验室提供可靠的VitB12结果,为实验室评价人群VitB12营养状况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铀微粒的二次离子质谱测量干扰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燕 赵永刚 +3 位作者 王同兴 沈彦 王凡 鹿捷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6-333,I0005,共9页
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定铀微粒同位素比时,邻近微粒间可能产生干扰。在IMS-6f型SIMS上开展U350和U0002铀微粒在不同间距、不同测量顺序下铀同位素比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微粒间距超过22μm(U350)和35μm(U0002)时,微粒的^(234)U/^(238)U、... 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定铀微粒同位素比时,邻近微粒间可能产生干扰。在IMS-6f型SIMS上开展U350和U0002铀微粒在不同间距、不同测量顺序下铀同位素比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微粒间距超过22μm(U350)和35μm(U0002)时,微粒的^(234)U/^(238)U、^(235)U/^(238)U、^(236)U/^(238)U测定结果与标称值相符;相同间距时,丰度低的微粒比丰度高的微粒受到的干扰严重,安全距离也更大;同一距离下,后测量的微粒比先测量的微粒受到的干扰严重,形貌疏松、尺寸小的微粒比密实、尺寸大的微粒受到的干扰严重。由已知两种丰度微粒计算得出的线性组合系数K_(4)(^(234)U/^(238)U)、K_(5)(^(235)U/^(238)U)和K_(6)(^(236)U/^(238)U)是否相近可以作为可疑混合微粒的判断准则。采用微操作进行单微粒剥离是消除相邻微粒干扰的有效方法。该工作为SIMS分析过程中有邻近微粒干扰时,发现、处理和排除可疑混合微粒数据,准确测量铀微粒同位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离子质谱(SIMS) 微粒分析 微操作 核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禽白血病病毒检测
12
作者 季晶晶 纪方轩 +5 位作者 沈艳 汪最 朱燕锋 朱思锋 罗青平 陈利苹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9期56-62,共7页
[目的]建立1种检测禽白血病病毒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为禽白血病的净化提供更高效的检测工具。[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选用2株针对P2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包被抗体和标记抗体,配套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禽白血... [目的]建立1种检测禽白血病病毒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为禽白血病的净化提供更高效的检测工具。[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选用2株针对P2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包被抗体和标记抗体,配套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参考阳性和参考阴性样本,系统优化包被抗体和标记抗体的工作浓度、反应时间、吸样量参数,并验证建立方法的特异性、最低检测限、重复性、加速稳定性、符合率。[结果]包被抗体和标记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均为0.25μg/mL,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最佳吸样量为10μL;建立的CLIA检测方法与其他禽类病原无交叉反应;用阴性细胞培养上清稀释样本时,最低检测限为1 pg/mL P27蛋白,用阴性蛋清稀释样本时,最低检测限为10 pg/mL P27蛋白;重复性试验中样本测值变异系数≤5%;试剂组分在2~8℃预估可保存12个月以上,与国产商品化ELISA试剂盒的总符合率达99.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禽白血病病毒磁微粒化学发光群特异抗原检测方法特异性高、灵敏度好,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度达到商品化试剂盒的标准,兼具自动化、操作简便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P27蛋白 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洪美 金伟 +4 位作者 栾春艳 曹显刚 李春霞 潘海英 赵存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719-3720,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6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6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7、14天,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全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故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广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变范围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缺血性 D-二聚体 诊断 微粒子酶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IA法测定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仕芳 傅蕾 +2 位作者 谭德明 李铁刚 甘晓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通过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比较,了解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性能。方法分别用MEIA法和ELISA法对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和抗HBe)进行检测。结果1140例患者血清HBV... 目的通过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比较,了解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性能。方法分别用MEIA法和ELISA法对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和抗HBe)进行检测。结果1140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MEIA法阳性率为:HBsAg94.00%,HBeAg46.75%,抗HBc97.96%,抗HBe61.41%;ELISA法阳性率为:HBsAg91.89%,HBeAg36.14%,抗HBc93.26%,抗HBe18.11%;MEIA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其中对HBeAg和抗HBe的检测,两种方法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MEIA法比较,ELISA法检测HBsAg的相对灵敏度达97.46%,抗HBc为94.93%,HBeAg为73.41%,抗HBe最低,为41.73%。对一些低滴度的HBeAg/抗HBe的HBV感染者,ELISA法检测可出现假阴性。结论对于血清HBV标志物的检测,MEIA法和ELISA法均有较高的特异性,但MEIA法敏感性优于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 肝炎病毒 乙型 实验室技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I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建新 廖慧芳 邝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MEIA)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Abbott Axsym 多功能全自动酶免快速分析仪对624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为方便... 【目的】探讨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MEIA)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Abbott Axsym 多功能全自动酶免快速分析仪对624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为方便表述。以数字序号1、2、3、4、5分别代表乙肝两对半中的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以检出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本组病例乙肝两对半的标记模式根据目前临床应用的实际可分为"大三阳"(1、3、5阳性)组、"小三阳"(1、4、5阳性)组、其它组合(1阳性的少见模式)组和恢复期组,全部病例共检出13种模式。其中"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占全部病例的76.4%;恢复期组以"245"和"2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13.6%。随访结果表明,模式改变大致可分为7种类型:大部分病例虽无模式的改变,但阳性项目的 MEIA 定量测定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与临床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结论】血清 HBV 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的表现模式较为复杂,除了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为低水平 HBsAg 和 HBsAb 等。利用 MEIA 这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技术,不但可以检出血清低水平 HBsAg,还有助于乙肝患者的病情随防和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
16
作者 张薇莉 罗靖 +2 位作者 周坚 万巍 赵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1,共2页
了解小儿乙型肝炎HBVM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检测HBVM ,PCR法检测HBVDNA。乙肝患儿血清HBeAg滴度与HBVDNA密切相关 (P <0 0 0 5 )。HBsAg ,ALT与HBVDNA则无关联 (P >0 0 5 )。慢性重... 了解小儿乙型肝炎HBVM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检测HBVM ,PCR法检测HBVDNA。乙肝患儿血清HBeAg滴度与HBVDNA密切相关 (P <0 0 0 5 )。HBsAg ,ALT与HBVDNA则无关联 (P >0 0 5 )。慢性重度乙肝患儿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轻度 (P <0 0 0 1)及慢性中度 (P <0 0 5 )。HBVM及HBVDNA定量检测 ,能准确地评价HB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情况 ,可作为临床上评价病毒复制程度和抗病毒疗效观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 DNA 微粒子酶免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甄珠 刘克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53-555,558,共4页
目的:比较和评价3种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方法,并重点关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TP抗体时存在假阳性的问题。方法:收集赤峰市第二医院5 227名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用ELISA法进行检测得到抗TP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再... 目的:比较和评价3种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方法,并重点关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TP抗体时存在假阳性的问题。方法:收集赤峰市第二医院5 227名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用ELISA法进行检测得到抗TP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再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ELISA法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方法中,ELISA法检出121例阳性结果,CLIA法和TPPA法分别检出98例和96例阳性结果。以TPPA法为确证方法,ELISA法假阳性率最高,CLIA和TPPA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方法中,老年组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假阳性率分别为0.75%和0.33%)。结论:CLIA法与TPPA法均可作为梅毒抗体的确证试验;用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时,老年人假阳性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