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型β-微管蛋白、微管相关蛋白tau及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mRNA水平与胃癌对紫杉醇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何雯婷 陆明洁 +3 位作者 喻存俊 施伟 束永前 刘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Ⅲ型β-微管蛋白(ClassⅢβ-tubulin)、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对化疗药物紫杉醇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54例胃癌原代细胞对紫杉醇的体外药物敏感性,RT-PCR...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Ⅲ型β-微管蛋白(ClassⅢβ-tubulin)、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对化疗药物紫杉醇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54例胃癌原代细胞对紫杉醇的体外药物敏感性,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内ClassⅢβ-tubulin、MAPT和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细胞对紫杉醇的体外敏感性与上述生物学指标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ClassⅢβ-tubulin的mRNA表达水平为1.04±0.22,与分化程度有关(P=0.029);MAPT的mRNA表达水平为0.80±0.17;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为1.00±0.19,与分化程度有关(P=0.009)。药敏指数与ClassⅢβ-tubul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72,P=0.006),与MAPT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92,P=0.032),与surviv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40,P=0.012);ClassⅢβ-tubulin与MAPT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84,P=0.037),与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9,P=0.000)。结论:胃癌细胞中ClassⅢβ-tubulin、MAPT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可能对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紫杉醇 Ⅲ型β-微管蛋白 微管相关蛋白tau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ATP生物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对海马脑片活性及微管相关蛋白tau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迎春 廖晓梅 王建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不同年龄大鼠的海马脑片在长期培养过程中的活性改变及微管相关蛋白tau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制备1、2、4和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海马脑片(400μm),分别使用minimumessentialmedium(MEM)和Dulbecco'smodif... 目的探讨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不同年龄大鼠的海马脑片在长期培养过程中的活性改变及微管相关蛋白tau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制备1、2、4和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海马脑片(400μm),分别使用minimumessentialmedium(MEM)和Dulbecco'smodifiedeaglemedium:nutrientmixture(DMEM/F12)两种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培养的21d内以乳酸脱氢酶(LDH)法监测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海马脑片活性的改变,并在不同时间点选取脑片以免疫印迹法检测tau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在海马脑片的长期培养过程中,两种培养基对脑片活性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而培养基DMEM/F12可使脑片中的tau蛋白更持久、更高量地稳定表达,尤其是2和4周龄鼠源海马器官型脑片。结论选取2或4周龄大鼠,应用培养基DMEM/F12更适合于脑片水平tau蛋白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可望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理想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脑片 微管相关蛋白tau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相关蛋白tau转基因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tau蛋白病变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登磊 张旭 +4 位作者 罗艺 黄蕊 李雅莉 李林 张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2-587,共6页
目的构建并表征tau及突变tau蛋白细胞和动物模型,检测模型tau蛋白及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情况及微管的形态,为tau蛋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疾病模型。方法将不同的质粒分别转染到HEK293细胞中,构建过表达野生型tau以及P301L/P301S突变tau... 目的构建并表征tau及突变tau蛋白细胞和动物模型,检测模型tau蛋白及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情况及微管的形态,为tau蛋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疾病模型。方法将不同的质粒分别转染到HEK293细胞中,构建过表达野生型tau以及P301L/P301S突变tau的细胞模型。引进并繁育rTg4510小鼠(P301L突变tau转基因小鼠)以及PS19小鼠(P301S突变tau转基因小鼠)。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总tau及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脑内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HEK293细胞微管形态的变化。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过表达tau蛋白的细胞模型,繁育了两种tau转基因小鼠,在这些模型中tau蛋白表达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不同突变类型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tau蛋白不同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变化以及微管形态变化略有差异。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301L/P301S突变tau蛋白的细胞和动物模型,这些模型均表现了显著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病变,并引起了细胞微管形态或tau蛋白病理的变化,进而为包括AD在内的tau蛋白病变提供了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相关蛋白tau 细胞转染模型 转基因动物模型 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soPC、Tau与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朱江 宋冬惠 +1 位作者 杨学明 吴森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微管相关蛋白Tau与生长分化因子-10(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期10...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微管相关蛋白Tau与生长分化因子-10(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期100例口腔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LysoPC、Tau与GDF-10表达情况,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LysoPC、Tau与GDF-10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情况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研究组病理组织中Tau与GDF-10表达阳性率、血清LysoPC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LysoPC、Tau与GDF-10低表达患者的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占比高于高表达组(均P<0.05)。128例患者随访5年,生存86例(67.19%),死亡42例(32.81%)。LysoPC、Tau与GDF-10水平均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均P<0.05,r=-0.597、-0.622、-0.656)。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LysoPC、Tau与GDF-10低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高表达者(均P<0.05)。LysoPC、Tau与GDF-10高表达是患者预后保护因素,淋巴结转移、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ysoPC、Tau与GDF-10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其中低表达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酰胆碱 微管相关蛋白tau 生长分化因子-10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融合蛋白及其缺失突变体与朊蛋白的体外作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小凡 韩俊 +5 位作者 董辰方 韩露 万言珍 李锋 安润 董小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9-414,共6页
在部分朊病毒病(priondiseases)中,高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与朊蛋白(prionprotein,PrP)发生共定位,tau蛋白可能在朊病毒病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本室已经证明二者可以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本文进一步分析了tau蛋白与prion的体外... 在部分朊病毒病(priondiseases)中,高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与朊蛋白(prionprotein,PrP)发生共定位,tau蛋白可能在朊病毒病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本室已经证明二者可以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本文进一步分析了tau蛋白与prion的体外相互作用及作用位点.利用RTPCR方法从人源细胞系SHSY5YcDNA中扩增出微管相关蛋白tau全长cDNA序列,克隆至质粒pGEX2T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tau.利用GSTpulldown及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全长tau蛋白与PrP23231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进一步表达tau蛋白的各种缺失突变体,确定tau蛋白与PrP蛋白的相互作用位点.结果表明,所表达的全长tau蛋白及各种缺失突变体均为可溶性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各种蛋白均能很好的被tau蛋白单抗识别.GST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实验均显示,原核表达的全长tau蛋白可与全长的PrP蛋白在体外发生相互作用,并确定相互作用位点位于tau蛋白的N端序列及中段的重复区.上述结果为研究tau蛋白与PrP的相互作用在朊病毒病的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相关蛋白tau 蛋白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里红多糖组分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海马区AKT/GSK3β/Tau/P-tau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珍 丛媛媛 +1 位作者 阿依江·哈拜克 帕丽达·阿不力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8-295,共8页
探究阿里红多糖组分(FOPS-a和FOPS-b)对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海马区AKT/GSK3β/Tau/P-tau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选用64只3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65 mg/kg)、阿里红多糖a组分(FOPS-a)与阿里红... 探究阿里红多糖组分(FOPS-a和FOPS-b)对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海马区AKT/GSK3β/Tau/P-tau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选用64只3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65 mg/kg)、阿里红多糖a组分(FOPS-a)与阿里红多糖b组分(FOPS-b)高、中、低(60、30、15 mg/kg),同月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给与药物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90天。6月龄时通过跳台、旷场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的变化,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应用RT-PCR法检测小鼠海马区AKT、GSK3β、Tau mRNA转录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AKT、GSK3β、Tau、P-tau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阿里红多糖组分(FOPS-a和FOPS-b)均能明显改善小鼠学习与记忆功能并保护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上调AKT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下调GSK3β、Tau mRNA转录水平和GSK3β、Tau、P-tau蛋白表达。研究表明阿里红多糖组分(FOPS-a和FOPS-b)通过减少海马区神经元纤维缠结从而保护神经元的损伤,发挥拮抗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红多糖组分 阿尔茨海默病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微管相关蛋白t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swe/PS1dE9/TAU三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 陈炜 +2 位作者 张旭 孙彩显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61-66,I0008,共7页
目的大鼠的大脑比小鼠更大,是研究神经系统的重要模型。建立APPswe/PS1dE9/TAU三转基因大鼠,发展能更全面表现人类阿尔兹海默病表型的动物模型。方法构建人PrP-hAPP695 K595N/M596L、PrPhPS1dE9和PDGF-TAU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制... 目的大鼠的大脑比小鼠更大,是研究神经系统的重要模型。建立APPswe/PS1dE9/TAU三转基因大鼠,发展能更全面表现人类阿尔兹海默病表型的动物模型。方法构建人PrP-hAPP695 K595N/M596L、PrPhPS1dE9和PDGF-TAU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大鼠。PCR法鉴定转基因首建鼠及其子代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大鼠脑组织中人APP、PS1和TAU蛋白的表达。Morris水迷宫检测6月龄三转基因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变。APP、PHF-TA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三转基因大鼠脑组织APP及TAU的表达。结果得到1个同时高表达人APP、PS1和TAU三个基因的转基因大鼠品系。转基因大鼠6月龄已经出现显著的行为学改变: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过度磷酸化TAU增多和神经元胞浆内Aβ表达异常增加。结论成功建立了APPswe/PS1dE9/TAU三转AD大鼠,可做为新一代工具动物模型用于基础医学和AD转化医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微管相关蛋白tau 阿尔兹海默病 神经纤维缠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