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增强且与病情相关 被引量:2
1
作者 邵鑫 袁叶双 +3 位作者 蒋先虹 贾艾敏 刘静 刘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自噬标志性分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其与RA发病的关系。方法募集22例RA患者,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1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自噬标志性分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其与RA发病的关系。方法募集22例RA患者,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1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LC3在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中LC3蛋白水平,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BMC中LC3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LC3表达与RA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患者组PBMC中LC3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BMC中LC3表达明显增强,RA患者PBMC中LC3 mRNA水平与血沉(ESR)、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均呈明显正相关(r依次为0.7480、0.5016、0.6518、0.7232)。结论RA患者LC3表达上调,且与ESR、DAS28、CRP、RF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自噬 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自噬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表达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斌 唐静 +1 位作者 袁敏 李世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0-945,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自噬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light chain 3,MAP1LC3,LC3)的表达,探讨自噬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自噬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light chain 3,MAP1LC3,LC3)的表达,探讨自噬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和Wortmannin自噬抑制剂组(WM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模型制备后1、2、4、8、12周5个亚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C3Ⅱ/LC3Ⅰ的比值作为自噬活性的指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或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或0.01);与VD组比较,WM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或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或0.01)。VD组大鼠海马CA1区1周时神经细胞核膜凹陷,胞核浓缩,线粒体肿胀,可见自噬体、溶酶体;4周时自噬体、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多;12周时仍可见自噬体。WM组神经元损伤较VD组减轻,自噬体数量减少。VD组大鼠海马CA1区LC3Ⅱ/LC3Ⅰ比值在1周时升高,4周时达到高峰,8周时开始下降,12周时仍较高。WM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较V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自噬活性被激活,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自噬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基因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LC3在大鼠阿霉素心肌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洁 严文华 +2 位作者 吕海涛 孙凌 徐秋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LC3在大鼠阿霉素心肌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初步证实自体吞噬(autophagy)参与了大鼠阿霉素心肌病的发病,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阿霉素(ADR)组、阿霉素(ADR)+3-甲基腺嘌呤(...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LC3在大鼠阿霉素心肌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初步证实自体吞噬(autophagy)参与了大鼠阿霉素心肌病的发病,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阿霉素(ADR)组、阿霉素(ADR)+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阿霉素心肌病模型,电镜观察自噬体形态及数量,检测心肌组织中Beclin-1含量及LC3含量。结果ADR组大鼠心肌组织自噬体的数量较对照组及ADR+3-MA组增多;ADR组心肌组织中Beclin-1水平及LC3含量均较对照组及ADR+3-MA组增高。结论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了阿霉素心肌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肌病 BECLIN-1 管相关蛋白lc3 3-甲基腺嘌呤 自体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在吸烟与不吸烟口腔白斑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小琳 柳志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吸烟与不吸烟口腔白斑(OLK)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探讨吸烟与OLK恶变潜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3B和mTOR在120例OLK组织中的表达,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吸烟与不吸烟口腔白斑(OLK)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探讨吸烟与OLK恶变潜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3B和mTOR在120例OLK组织中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吸烟与LC3B和mTOR表达及其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吸烟与不吸烟OLK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分型及恶变情况均存在差异,LC3B在不吸烟组中的阳性率高于相应的吸烟组,而mTOR在吸烟组中的阳性率则高于相应的不吸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情况与mTOR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与LC3B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LC3B与mTOR阳性表达率随吸烟情况的加重呈负相关(P<0.05)。结论吸烟对OLK的影响可能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雷帕霉素靶蛋白 吸烟 口腔 白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董小琳 柳志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究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评估其作为OLK恶变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C3B和m TOR在2... 目的探究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评估其作为OLK恶变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C3B和m TOR在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20例OLK及30例OSCC组织中的表达,回顾性分析120例OLK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LC3B和mTOR及其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口腔黏膜、OLK和OSCC组中LC3B阳性率分别为85.0%、65.8%和33.3%(P<0.05),mTOR的阳性率分别为20.0%、48.3%和76.7%(P<0.05)。LC3B与mTOR二者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且其表达都与OLK的临床类型相关(P<0.05)。结论 LC3B和mTOR可作为早期监测口腔OLK恶变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雷帕霉素靶蛋白 白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组织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杨烽 韩林 +4 位作者 徐激斌 宋智钢 陆方林 邹良建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6-94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在A型主动脉夹层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因A型主动脉夹层(AD)而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切除的主动脉壁组织标本20例作为AD组,以尸检者的正常胸主动脉(NA)壁组织标本10例...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在A型主动脉夹层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因A型主动脉夹层(AD)而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切除的主动脉壁组织标本20例作为AD组,以尸检者的正常胸主动脉(NA)壁组织标本1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血管组织中Beclin1及LC3蛋白的定位及表达差异。结果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组织中Beclin1及LC3蛋白主要定位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且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自噬活性明显增强,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BECLINL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皮层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表达及干预
7
作者 巩勇 倪宏 陶陆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皮层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及3甲基腺嘌呤(3-MA)对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生后6 d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5次,每次间隔30 min,连续9 d;对照组同样操作... 目的研究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后皮层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及3甲基腺嘌呤(3-MA)对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生后6 d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5次,每次间隔30 min,连续9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3-MA组惊厥前腹腔注射3-MA(总量2μl),同样方法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方法同惊厥组。3组大鼠于最后一次惊厥后分别按1.5、3、6、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大鼠大脑皮层中LC-3的表达。结果惊厥组(1.5、3、6 h)LC-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2.483,2.599,6.937,1.280均P<0.05),3-MA组LC-3的表达明显低于惊厥组(t=2.243,7.775,5.887,4.245均P<0.05)。而24 h惊厥组LC-3的表达并不明显高于对照组(t=1.280,P>0.05)。结论惊厥后自噬途径被激活;3-MA参与了自噬途径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新生大鼠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自噬 3甲基腺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与微管相关蛋白2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刘金霞 马原源 +2 位作者 刘斌 邓春颖 李世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目的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与微管相关蛋白2(MAP-2)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及变化情况。方法 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血管性痴呆模型),每组大鼠又随机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2、4和8周4个亚... 目的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与微管相关蛋白2(MAP-2)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及变化情况。方法 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血管性痴呆模型),每组大鼠又随机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2、4和8周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LC3Ⅱ与MAP-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LC3Ⅱ表达均显著增高(P<0.001),MAP-2表达均显著减少(P<0.001)。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LC3Ⅱ与MAP-2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23,P<0.001)。结论 LC3Ⅱ蛋白在海马CA1区过度表达,MAP-2蛋白表达减少,这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管相关蛋白2 海马 自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液泡分选蛋白34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的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安荟羽 唐成林 +7 位作者 黄思琴 赵丹丹 罗翱 吴梦佳 谭程方 邱丽 万小凤 马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91,共8页
目的探讨推拿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相关机制。方法 77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7)、模型组(n=35)和推拿组(n=35)。后两组通过暴露并切断胫神经的方法制备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推拿组术侧下肢进... 目的探讨推拿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相关机制。方法 77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7)、模型组(n=35)和推拿组(n=35)。后两组通过暴露并切断胫神经的方法制备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推拿组术侧下肢进行推拿干预。分别在造模后0 d、7 d、14 d、21 d和28 d取材,测定术侧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定腓肠肌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术侧腓肠肌组织中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液泡分选蛋白34 (Vps34)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LC3)的mRNA表达。结果三组0 d时,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以及Beclin-1、Vps34和LC3的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F <1.321, 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推拿组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在不同时间下降(P <0.05),推拿组肌湿重比(除21 d)均高于模型组(P <0.05),推拿组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除21 d)均大于模型组(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推拿组术侧腓肠肌Beclin-1、 Vps34、 LC3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升高(P <0.05),推拿组各项mRNA表达(除14 d)均高于模型组(P <0.05)。组内比较,模型组和推拿组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和直径随时间呈进行性下降趋势(P <0.05);模型组Beclin-1、Vps34 mRNA表达在21 d后呈上升趋势(P <0.05),LC3 mRNA表达在21 d升高(P <0.05);推拿组Beclin-1 mRNA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 <0.05),Vps34和LC3 mRNA表达(除14 d)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 <0.05)。结论推拿可能通过上调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Vps34和LC3的mRNA表达,促进细胞自噬的激活,清除损伤细胞器和蛋白质,为肌纤维再生提供一定的合成底物和能量,从而减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 骨骼肌萎缩 推拿 自噬 BECLIN-1 液泡分选蛋白34 管相关蛋白轻链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自噬相关蛋白ULK1、LC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龙灿 张旭阳 +3 位作者 潘宁波 余曦 李继维 张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61-2265,共5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自噬相关蛋白ULK1、LC3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建立3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组(n=10)、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分别于术后24、72h取材:检测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病理以及...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自噬相关蛋白ULK1、LC3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建立3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组(n=10)、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分别于术后24、72h取材:检测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病理以及ULK1、LC3mRNA水平、蛋白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肝脏病理结构损伤(F值分别为1531.83、1799.97,P值均<0.05),实验组血清ALT[(354.58±28.40)U/Lvs(556.15±19.32)U/L]、AST[(384.37±8.98)U/Lvs(575.96±30.21)U/L]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值均<0.05),肝脏病理结构损伤减轻;术后72h后实验组血清ALT[(271.81±8.63)U/Lvs(466.33±30.00)U/L]、AST[(358.92±13.20)U/Lvs(497.05±40.14)U/L]水平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术后72h实验组、对照组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术后24h(ALT:t=8.87、7.92;AST:t=5.04、5.34,P值均<0.05)。术后24h和72h实验组ULK1、LC3mRNA水平、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值均<0.05),24h实验组ULK1mRNA水平(13.23±6.58vs4.91±1.64)、LC3mRNA水平(7.82±1.65vs3.70±1.10)、ULK1蛋白水平(1.62±0.19vs1.17±0.33)、LC3蛋白水平(1.62±0.19vs0.84±0.10)较对照组增加(P值均<0.05);72h实验组ULK1mRNA水平(10.58±3.31vs4.83±2.66)、LC3mRNA水平(6.42±1.13vs2.71±0.81)、ULK1蛋白水平(1.29±0.24vs0.90±0.29)、LC3蛋白水平(1.40±0.73vs0.64±0.08)较对照组增加(P值均<0.05)。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72h后实验组、对照组血清ALT、AST水平较术后24h降低,并且肝脏病理结构损伤减轻,ULK1、LC3mRNA水平、蛋白水平降低(P值均<0.05)。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ULK1、LC3表达增加,雷帕霉素可能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通过上调细胞自噬保护肝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自噬相关同源蛋白1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西罗莫司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clin 1与LC3蛋白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冉 李磊 +2 位作者 刘江 杨国海 姚雅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吞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LC3)表达和腮腺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所用组织取自本院2001-2009年手术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37... 目的探讨自体吞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LC3)表达和腮腺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所用组织取自本院2001-2009年手术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3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4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Beclin 1和LC3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eclin 1、LC3在正常腮腺组织表达为(1.045±0.002)、(0.779±0.04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表达下降[(0.419±0.051)、(0.243±0.023),P<0.05],在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二者阳性表达显著下降[(0.173±0.008)、(0.051±0.010),P<0.05]。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Beclin 1的表达间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侵袭性,不同淋巴结转移组与LC3的表达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Beclin 1和LC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表达下调,自体吞噬功能改变可能在腮腺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自体吞噬 BECLIN 1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自噬蛋白Beclin-1和LC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晓平 黄斌 +2 位作者 马帅 黄睿 李晓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分析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自噬蛋白Beclin-1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采用Aβ25-35侧脑室注射法制备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将制备... 目的分析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自噬蛋白Beclin-1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采用Aβ25-35侧脑室注射法制备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将制备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吗替麦考酚酯高剂量组(0.8 g/kg)、吗替麦考酚酯低剂量组(0.4 g/kg)和阳性药多奈哌齐组(0.5 g/kg)。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吗替麦考酚酯高剂量组、吗替麦考酚酯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多奈哌齐组均给予对应药物灌胃处理,所有大鼠连续给药4周,检测所有大鼠的识别指数、水迷宫实验、小脑Tunel染色及采用Western blot实验分析海马组织的Beclin-1与LC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识别指数和穿环次数明显降低(均P<0.05),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吗替麦考酚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的识别指数和穿环次数明显增加(均P<0.05),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降低(均P<0.05)。镜下显示,凋亡的小脑神经细胞呈棕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的小脑神经细胞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凋亡的小脑神经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的Beclin-1和LC3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Beclin-1和LC3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且吗替麦考酚酯组中,凋亡的小脑神经细胞减少及Beclin-1和LC3表达增高均呈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吗替麦考酚酯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自噬水平和提高自噬蛋白Beclin-1和LC3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吗替麦考酚酯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自噬 BECLIN-1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O1及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LC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霍小蕾 王金胜 +2 位作者 张毅强 韩玲娜 曹文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因子O亚家族1(FoxO1)及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APLC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胃癌组)及67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采用荧光实时定...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因子O亚家族1(FoxO1)及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APLC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胃癌组)及67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FoxO1、Beclin1及MAPLC3水平,比较组间的水平变化并分析胃癌组中FoxO1、Beclin1及MAPLC3表达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组织FoxO1、Beclin1及MAPLC3水平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部位、淋巴结转移及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关系。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胃癌组的FoxO1、Beclin1及MAPLC3水平依次为(0.489±0.032)、(0.148±0.012)和(0.581±0.03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FoxO1水平与Beclin1水平呈正相关(r=0.270,P=0.014),Beclin1水平与MAPLC3水平呈正相关(r=0.351,P=0.001),但FoxO1水平与MAPLC3水平无关(r=0.208,P=0.061);FoxO1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Beclin1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均有关,且MAPLC3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CEA水平均有关。结论FoxO1、Beclin1及MAPLC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且均与TNM分期有关,对胃癌诊断及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叉头转录因子O亚家族(FoxO1) BECLIN1 管相关蛋白轻链3(MAPl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幼鼠空间记忆能力及海马区BDNF、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苑爱云 孙向峰 +1 位作者 侯梅 李小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6-1301,共6页
目的:探索丰富环境干预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幼鼠空间记忆能力、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日龄Wistar鼠共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环境组及丰富环境组,采用改良Rice-Vannucci... 目的:探索丰富环境干预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幼鼠空间记忆能力、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日龄Wistar鼠共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标准环境组及丰富环境组,采用改良Rice-Vannucci法制备HIB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测定寻找隐藏平台的逃避潜伏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BDNF及LC3蛋白的表达。结果:HIBD大鼠寻找平台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在训练第4、5日丰富环境组逃避潜伏期较标准环境组明显缩短(P<0.01);与标准环境组病灶侧海马相比,丰富环境组病灶侧海马BDNF及LC3-Ⅱ表达显著增高,且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丰富环境干预可显著改善HIBD幼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海马区BDNF表达的上调及自噬信号的激活可能是丰富环境干预有效性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脑损伤 丰富环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空间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Atg12和LC3-Ⅱ在脑缺血再灌注大脑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晓薇 韩瑞祎 +4 位作者 闵鹤鸣 李丹丹 肖学进 包翠芬 包翠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时大脑皮质自噬相关蛋白-12(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12,Atg12)和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Ⅱ(autophagy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时大脑皮质自噬相关蛋白-12(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12,Atg12)和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Ⅱ(autophagy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antibodyⅡ,LC3-Ⅱ)的激活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脑组织自噬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CIR组),且CIR组下设CIR 0、6、12、24、48、72h共6个亚组。除sham组和CIR 24h组为每组20只外(其中10只用于模型鉴定),其余为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术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脑组织含水量来鉴定脑缺血模型是否成功。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脑皮质Atg12和LC3-Ⅱ的表达规律。结果:与sham组比较,CIR 24h组可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和明显的脑水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tg12和LC3-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 h开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49±4.18)%、(18.54±3.62)%],在24~48 h达高峰[(33.63±3.26)%、(29.62±1.73)%],72 h之后逐渐减弱[(24.90±3.96)%、(20.36±3.5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tg12和LC3-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 h开始表达[表达量为(0.372 3±0.076 5)、(0.148 4±0.011 5)],在24~48 h达高峰[(0.741 7±0.071 8)、(0.451 3±0.019 0)],72 h之后逐渐减弱[(0.365 0±0.042 0)、(0.245 1±0.030 3)]。结论:脑缺血时Atg12和LC3-Ⅱ在调节脑缺血的脑组织自噬方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 自噬相关蛋白-12 自噬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sp16.3蛋白影响小鼠巨噬细胞自噬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师长宏 江鹰 +4 位作者 赵勇 毛峰峰 张彩琴 白冰 张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16.3对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巨噬细胞自噬体形成的作用。方法:以50 ng/μL雷帕霉素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自噬体形成后,用结核分枝杆菌毒株H37Rv感染巨噬细胞,再用Hsp16.3蛋白作用于巨噬细胞,电镜观察自噬...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16.3对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巨噬细胞自噬体形成的作用。方法:以50 ng/μL雷帕霉素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自噬体形成后,用结核分枝杆菌毒株H37Rv感染巨噬细胞,再用Hsp16.3蛋白作用于巨噬细胞,电镜观察自噬体相成的变化,抗酸染色观察胞内细菌形态,计数MTB的菌落数。提取巨噬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雷帕霉素诱导巨噬细胞形成自噬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使胞内细菌局限化,加入Hsp16.3蛋白可明显抑制了自噬体的形成,影响了结核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生存,显著增加了细菌的菌落形成单位,降低了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P<0.05)。结论:Hsp16.3蛋白可能通过调节Atg8的表达水平抑制自噬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自噬 热休克蛋白Hsp16.3 管相关蛋白轻链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clin 1和LC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磊 李冉 +2 位作者 刘江 杨国海 姚雅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LC3表达和腮腺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3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4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Beclin1和LC3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Beclin1在正...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LC3表达和腮腺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3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4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Beclin1和LC3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Beclin1在正常腮腺组织、腮腺多形性腺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2%、63%;LC3在这3种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6%、56%。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Beclin1的表达间有显著性关系(P<0.05),不同侵袭性、有无淋巴结转移与LC3的表达间有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Beclin1和LC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表达下调,自噬功能改变可能在腮腺肿瘤形成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BECLIN1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自噬相关LC3B-GFP荧光聚集体的形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梅 黄保军 +5 位作者 胡梅琮 程艳伟 宋蔚 黄大可 李群 胡春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构建pEGFP-C1/LC3B重组质粒并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观察脂多糖(LPS)诱导其自噬相关LC3B-GFP荧光聚集体形成的过程。方法根据编码小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的开放读码框(ORF)设计引物,RT-PCR扩增小鼠LC3B的ORF,构建pEGFP-... 目的构建pEGFP-C1/LC3B重组质粒并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观察脂多糖(LPS)诱导其自噬相关LC3B-GFP荧光聚集体形成的过程。方法根据编码小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的开放读码框(ORF)设计引物,RT-PCR扩增小鼠LC3B的ORF,构建pEGFP-C1/LC3B重组质粒;脂质体法转染并筛选稳定表达RAW264.7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及Western blot鉴定LC3B-GFP融合蛋白表达;LPS刺激稳定转染的RAW264.7细胞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时间绿色荧光聚集体的分布。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LC3B,并获得稳定表达LC3B-GFP融合蛋白的RAW264.7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分布,Western blot鉴定表达LC3B-GFP融合蛋白,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LPS刺激前融合蛋白呈弥散性分布在胞浆中,而LPS刺激后细胞内有明显绿色荧光聚集体形成并呈时间依赖性逐渐增加。结论成功构建pEGFP-C1/LC3B,转染RAW264.7细胞可正确表达LC3B-GFP融合蛋白,LPS刺激后显示绿色荧光聚集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RAW264.7 管相关蛋白1轻链3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LC3和ATG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许祥云 陈书昌 +3 位作者 孔德九 侯欣欣 陈强 陈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939-1945,共7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和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related gene-5,ATG5)在胃癌细胞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胃黏膜正常细胞、...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和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related gene-5,ATG5)在胃癌细胞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胃黏膜正常细胞、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细胞、胃癌细胞共58例,分别记为正常组(17例)、不典型组(19例)、胃癌组(22例),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每组中自噬相关基因LC3和ATG5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正常组、不典型组、胃癌组3组间LC3和ATG5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LC3和ATG5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及LC3和ATG5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正常组、不典型组、胃癌组中LC3和ATG5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蛋白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状态均不存在相关性。ATG5蛋白表达情况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状态均有相关性。LC3和ATG5蛋白在3组中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细胞自噬可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LC3、ATG5过度表达有关。LC3、ATG5在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相互协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自噬 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 自噬相关基因-5(ATG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鲟自噬基因MAP1LC3B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伟 许巧情 +5 位作者 郭慧芝 李由申 韩盼盼 袁汉文 张书环 陈敦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452,共8页
【目的】掌握达氏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基因(MAP1LC3B)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AP1LC3B基因功能及揭示达氏鲟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从达氏鲟组织中克隆MAP1LC3B基因,通过ProtParam、TMpred、Phyre2及Sin... 【目的】掌握达氏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基因(MAP1LC3B)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AP1LC3B基因功能及揭示达氏鲟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从达氏鲟组织中克隆MAP1LC3B基因,通过ProtParam、TMpred、Phyre2及Singal 4.1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达氏鲟MAP1LC3B基因cDNA序列全长2208 bp,包含378bp的开放阅读框(ORF)、202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和1628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编码125个氨基酸。MAP1LC3B氨基酸序列含有GABARAP泛素结构域、Agt7结合位点、脂化位点和维管束蛋白结合位点。达氏鲟MAP1LC3B蛋白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占9.6%)、丙氨酸(Ala)含量最低(占1.6%);蛋白分子量为14743.01 Da,理论等电点(pI)为8.92,不稳定系数为65.12,总平均亲水性为-0.484,是一种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也无信号肽序列。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鳃、脑、皮肤、头肾、前肾、脾脏、中肾、心脏和肠道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在鳃和肠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达氏鲟MAP1LC3B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鳃和肠道黏膜免疫组织中高表达,表明自噬参与达氏鲟黏膜免疫过程,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 自噬 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AP1lc3B) GABARAP泛素结构域 抗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