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板对汽车微穿孔管消声器声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左曙光 龙国 +3 位作者 吴旭东 张孟浩 相龙洋 张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3-60,共8页
为分析隔板对微穿孔管消声器声学特性的影响,该文首先通过试验验证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数值计算方法,然后建立带隔板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数值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基于理论模型分析了隔板对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 为分析隔板对微穿孔管消声器声学特性的影响,该文首先通过试验验证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数值计算方法,然后建立带隔板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数值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基于理论模型分析了隔板对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分析发现,隔板位置影响主消声频带及传递损失大小,隔板越靠近中间位置,第一拱形衰减域向高频扩大,且传递损失越大;隔板数目增加,传递损失相应增大,但当隔板数目达到一定值时传递损失不再显著增大;在简单微穿孔管消声器内加隔板后,可以适当缩短膨胀腔长度,而不会明显降低该消声器消声性能,此方法可大大降低消声器的轴向长度,对微穿孔管消声器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有限元方法 汽车消声器 仿真 隔板 微穿孔管消声器 传递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微穿孔管消声器结构参数的共振频率预估模型 被引量:12
2
作者 左曙光 龙国 +3 位作者 吴旭东 相龙洋 张孟浩 胡佳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3-178,共6页
引入微穿孔板声阻抗理论模型,通过微穿孔管消声器传声损失测试验证基于该模型的传声损失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微穿孔管消声器传声损失获得共振频率。单因素法分析穿孔段长度、穿孔率、穿孔直径和空气腔厚度等结构参... 引入微穿孔板声阻抗理论模型,通过微穿孔管消声器传声损失测试验证基于该模型的传声损失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微穿孔管消声器传声损失获得共振频率。单因素法分析穿孔段长度、穿孔率、穿孔直径和空气腔厚度等结构参数变化对共振频率影响发现,穿孔段长度及空气腔厚度对共振频率影响显著。利用均匀设计结合回归分析法所得共振频率预估模型,能直接反映微穿孔管消声器共振频率与结构参数之关系,对微穿孔管消声器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穿孔管消声器 声阻抗模型 共振频率 单因素分析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微穿孔管消声器传声损失理论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孟浩 左曙光 +1 位作者 相龙洋 胡佳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511,共7页
基于一维平面波理论和微穿孔结构吸声理论,推导双层微穿孔管消声器传声损失理论模型,并将理论计算值与三维有限元声学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利用消声器传声损失理论公式,对比双层和单层微穿孔管消声器的传声损失,分析内外层膨胀腔厚度对双... 基于一维平面波理论和微穿孔结构吸声理论,推导双层微穿孔管消声器传声损失理论模型,并将理论计算值与三维有限元声学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利用消声器传声损失理论公式,对比双层和单层微穿孔管消声器的传声损失,分析内外层膨胀腔厚度对双层微穿孔管消声器声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层微穿孔管消声器在中低频的传声损失要大于单层微穿孔管消声器;增加内外层膨胀腔的厚度,可以提高双层微穿孔管消声器的消声特性;当双层膨胀腔总厚度固定,外层膨胀腔厚度大时,消声器在中低频的声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波理论 双层微穿孔管消声器 传声损失 膨胀腔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系统微穿孔管消声器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志恩 沈健 +1 位作者 卢炽华 陈弯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5-720,共6页
针对某车型进气系统在高转速时的宽频带进气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结构。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有流条件下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计算模型;针对研究车型进气口噪声的频谱特性,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多腔微穿孔管消... 针对某车型进气系统在高转速时的宽频带进气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结构。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有流条件下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计算模型;针对研究车型进气口噪声的频谱特性,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阻抗管台架和实车测试验证了消声器消声效果。结果表明,优化的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能够有效拓宽降噪频带,消声器传递损失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传递损失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及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在实车进气系统中采用该微穿孔管消声器后,进气噪声在600~1800 Hz中高宽频段以及200~400 Hz低频段均有明显降低,证实了所提出的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实际宽频消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系统 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 传递矩阵法 多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膜抽气泵用复合微穿孔管消声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恩 袁金呈 +1 位作者 陈弯 魏浩钦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227,共6页
针对某隔膜抽气泵的排气噪声频谱特性,提出了一种高效宽频的串并联复合微穿孔管消声器。推导了复合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利用Isight软件集成Actran和Matlab软件,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复合微穿孔管消声器... 针对某隔膜抽气泵的排气噪声频谱特性,提出了一种高效宽频的串并联复合微穿孔管消声器。推导了复合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利用Isight软件集成Actran和Matlab软件,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复合微穿孔管消声器的平均传递损失进行优化,来扩宽消声频带提高消声性能。对优化的消声器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串并联复合微穿孔管消声器,其隔膜抽气泵排气噪声在全频段内都有明显下降,总声压级下降10 dB(A),在最关心的1000~5000 Hz频段内,消声量最高达到了22 dB(A)。试验研究证明,所提出的复合微穿孔管消声器及其优化设计程序为控制宽频带噪声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膜抽气泵 复合微穿孔管消声器 数值计算 优化设计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变截面背腔微穿孔管消声器声传递特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侯九霄 朱海潮 毛荣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89-194,共6页
为提高微穿孔管消声器的性能,研究了背腔结构对消声器性能的影响。基于一维声传播理论和微穿孔结构吸声理论,推导了渐变截面背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声传播理论模型,利用传递矩阵法求出声学传递损失,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 为提高微穿孔管消声器的性能,研究了背腔结构对消声器性能的影响。基于一维声传播理论和微穿孔结构吸声理论,推导了渐变截面背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声传播理论模型,利用传递矩阵法求出声学传递损失,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在等容积条件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传递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穿孔管消声器的传递损失曲线在背腔的轴向模态频率处有极小值;对于锥形体结构背腔,增加锥度能够拓宽吸声频带,提高背腔轴向共振频率处的极小值;对于弧形体结构背腔,减小弧形半径能够提高消声器的低频处的吸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变截面背腔 微穿孔管消声器(MPTM) 平面波理论 传递损失(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穿孔管共振频率预测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文辉 李立涛 +3 位作者 吕海峰 陈龙虎 叶俊杰 马智宇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22,共5页
微穿孔管具有良好的宽带消声效果,但随着结构参数的微小变化,共振频率将发生较大的偏移。该文基于Python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可以对数据并行处理,速度快能够同时处理数值型和分类型特征等优点,搭建微穿孔管共振频率预测模型,采用三维建模... 微穿孔管具有良好的宽带消声效果,但随着结构参数的微小变化,共振频率将发生较大的偏移。该文基于Python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可以对数据并行处理,速度快能够同时处理数值型和分类型特征等优点,搭建微穿孔管共振频率预测模型,采用三维建模软件绘制多种不同结构的穿孔管模型,然后利用Comsol声学仿真软件计算穿孔管共振频率,收集穿孔率、穿孔深度、背腔深度与共振频率的数值对应关系。在Jupyter notebook开发平台,运用Numpy、Pandas数据预处理框架,Sklearn数据分析模块等工具来搭建穿孔管共振频率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可以直接呈现出结构参数对微穿孔管共振频率的影响。最后,基于预估模型设计一种模块化穿孔管串并联耦合的消声器结构,具有连续宽带消声效果,在微穿孔管消声器的设计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频率 多元线性回归 PYTHON 微穿孔管消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气流对不同类型消声器气动-声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晓东 杜江 +1 位作者 欧阳华 杜朝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144,148,共5页
在自行设计建造的消声器气动—声学性能测试实验台上,分别对抗性消声器、微穿孔管消声器和阻性消声器的气动和声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流是影响消声器气动—声学性能的重要因素。抗性消声器、微穿孔管消声器和阻性消声器... 在自行设计建造的消声器气动—声学性能测试实验台上,分别对抗性消声器、微穿孔管消声器和阻性消声器的气动和声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流是影响消声器气动—声学性能的重要因素。抗性消声器、微穿孔管消声器和阻性消声器的压降损失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穿透损失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在3000Hz以上的中高频带,穿透损失随气流流速的增加而衰减的幅度最为显著。然而,稳定气流对不同类型消声器的影响是不同的,微穿孔管消声器的气动和声学性能受气流流速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具有良好的气动—声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消声器 声学性能 穿透损失 微穿孔管消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