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锥形束CT评价微种植体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临床疗效及三维重建影像学分析
1
作者 陆璐云 张薇 +1 位作者 陈志方 闫威风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联合片段弓技术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临床疗效以及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需压低的上颌伸长磨牙患者24例,按照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分为A、B两组,每组各12例。在治疗前(T0)、治疗后(T1)分别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联合片段弓技术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临床疗效以及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需压低的上颌伸长磨牙患者24例,按照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分为A、B两组,每组各12例。在治疗前(T0)、治疗后(T1)分别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压低量以及牙根长度的变化量。使用CBCT结合Mimics软件对治疗前后伸长磨牙进行三维重建并计算牙体积及牙表面积的减少量。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所有磨牙均被有效压低,平均压低量分别为(3.03±0.17)mm、(3.06±0.21)mm;牙根长度的平均减少量为(0.46±0.11)mm、(0.47±0.13)mm;牙体积减少量分别为(57.60±3.79)mm^(3)、(57.10±3.85)mm^(3);牙表面积减少量分别为(30.60±4.42)mm^(2)、(32.38±3.04)mm^(2);牙体积减少量与压低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微种植体联合片段弓技术压低上颌伸长磨牙治疗效果显著,但并非绝对压低,部分由牙根吸收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片段弓 磨牙压低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点对成人露龈笑矫治效果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金玲 潘杰 黄吉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71-76,共6页
目的分析微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点对成人露龈笑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行微种植体支抗钉植入的上颌前部牙槽骨垂直向发育过度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2组,中切牙间组(上颌中切牙间植入)脱落3例,侧切牙间... 目的分析微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点对成人露龈笑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行微种植体支抗钉植入的上颌前部牙槽骨垂直向发育过度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2组,中切牙间组(上颌中切牙间植入)脱落3例,侧切牙间组(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间植入)脱落2例,最终纳入中切牙间组56例和侧切牙间组57例。术后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矫治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后垂直露龈量、前牙覆颌差值比较无差异(P>0.05)。中切牙间组治疗前后上颌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上颌中切牙-颏垂线距离差值均大于侧切牙间组(P<0.05)。2组治疗前后蝶鞍中心-鼻根点-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蝶鞍中心-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上颌第一磨牙-前颅底平面角、上颌中切牙-腭平面距离、上颌第一磨牙与颏垂线距离、上颌第一磨牙与腭平面距离差值比较无差异(P>0.05)。中切牙间组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差值大于侧切牙间组(P<0.05)。2组治疗前后中切牙牙体长度、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差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部位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压低上颌前牙均能改善露龈笑的临床症状,但从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植入上颌前牙牙根吸收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龈笑 植入位点 微种植体 支抗钉 牙根吸收 牙体长度 发育过度 牙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赵健 史舒雅 +2 位作者 李超群 李昕 侯德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7-971,共5页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究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微笑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直丝弓矫治)和对照组(n=51,头帽口外弓+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总体疗效、矫治时间、治疗后6个月头影测量指标、微笑美学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矫治成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矫治时间[(14.3±3.6)月]低于对照组[(20.1±4.2)月,P<0.05];两组矫治后切牙唇倾度(U1-L1,L1-MP,U1-SN)、ANB、上颌中切牙内收量(U1-Ptm)、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量(U6-SP)、覆盖(OJ)、覆颌(OB)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矫治前后U6-SP变化量低于对照组,U1-L1、U1-SN、U1-Ptm、L1-MP变化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牙根吸收、上颌窦底感染、创伤性溃疡、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颧牙槽嵴下微种植体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能缩短矫治时间,前牙内收效果更佳,微笑美观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牙槽嵴 微种植体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笑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或间断应力加载下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吴也可 赵立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研究持续或间断应力加载对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44枚微种植体植入36只Beagle犬两侧上颌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根间区域,持续组(n=12)连续加载应力,间断A组(n=12)和B组(n=12)分别以12和24h为周期间断加载应力。术后1... 目的:研究持续或间断应力加载对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44枚微种植体植入36只Beagle犬两侧上颌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根间区域,持续组(n=12)连续加载应力,间断A组(n=12)和B组(n=12)分别以12和24h为周期间断加载应力。术后1、3、5、7周处死,作显微CT和力学拉拔测试。结果:3组显微CT指标均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而Fmax在第5周达峰值,第7周略有下降。在所有时间点,持续组的所有指标均低于两个间断组,且间断组A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间断组B。结论:间断相比持续应力加载更有利于微种植体稳定性的获得,且12h的加载周期比24h更能促进骨-微种植体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微种植体结合 持续应力 间断应力 微种植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照射预防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艳 段小燕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照射预防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选择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颊侧牙槽骨植入微种植体。术后实验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微种植...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照射预防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选择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颊侧牙槽骨植入微种植体。术后实验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微种植体周围组织:术后第一周每侧照射10min,每日一次,连续七天;术后第二周起每3天照射一次,直至取下微种植体;并作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做规范化健康教育。于术后第7天、1月、3月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微种植体菌斑指数、种植体体周软组织指数,记录微种植体周围炎例数、种植体松动例数。结果:术后第7天、1月、3月实验组菌斑指数和体周软组织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微种植体周围炎和微种植体松动例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导体激光结合规范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微种植体 微种植体周围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上颌前牙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开唇露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馨 赵春洋 +3 位作者 张卫兵 谷妍 张彦 王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配合上颌前牙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开唇露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例开唇露齿正畸治疗患者,分为实验组A(前后3枚种植支抗)9例和对照组B(传统Nance托支抗)9例。测量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的相关软硬组织指标,使用SPSS15.0进行统... 目的:探讨配合上颌前牙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开唇露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例开唇露齿正畸治疗患者,分为实验组A(前后3枚种植支抗)9例和对照组B(传统Nance托支抗)9例。测量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的相关软硬组织指标,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牙齿位置:A组前牙切端内收量及切牙显露程度的减少显著大于B组(P<0.01),切牙根尖(P<0.05)及磨牙前移量(P<0.01)显著小于B组。垂直向A组前牙被明显压低,B组升长,P<0.01;后牙A组保持,B组升高,P<0.05。2)骨组织:A组上齿槽缘点处骨吸收改建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使用前后牙区3枚微种植体支抗,对上前牙内收、压低及控根作用均强于传统强支抗,能有效改善开唇露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唇露齿 微种植体支抗 上颌前牙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彭秋实 李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03例预行口腔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2例,分别采用传统口外弓和正畸微种植体行矫正治疗。比较两组矫治完成时间、矫治... 目的探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将103例预行口腔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2例,分别采用传统口外弓和正畸微种植体行矫正治疗。比较两组矫治完成时间、矫治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矫治前及矫治3个月时取牙周组织体外培养,ELISA法测定牙周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IL-1β、IL-6,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测定牙周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矫治完成时间分别为(14.2±3.2)、(20.6±4.4)个月,两组比较P<0.01。矫治后两组ANB角、U1-NA距、U1-SN角、U1-脸平面角、U1-Apg距及上下唇突度均较矫治前减小(P均<0.05),Go Gn-SN角、U6-Ptm距、U6-PP角均较矫治前增大(P均<0.05);且观察组ANB角、U1-NA距、U1-SN角、U1-脸平面角、U1-Apg距、上下唇突度及U6-PP角的矫治前后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25.5%(P<0.05)。矫治3个月时两组牙周细胞TNF-α、IL-1β、IL-6水平及MMP-2、MMP-9表达均明显高于矫治前,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正畸微种植体支抗较传统口外弓支抗更有利于缓解错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环境,为牙周组织修复创造相对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错畸形 微种植体支抗 口外弓 牙周组织 炎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巧玲 徐芸 +1 位作者 赵计林 李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NA角平均增加(2.48±0.65)°,L6-MP角平均减少(5.28±1.96)°,OP-MP平均增加(3.13±0.66)°,OJ平均增加(3.89±0.63)mm,OB平均增加(2.74±0.38)mm。结论:微种植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有效地控制磨牙垂直向高度同时矫正Ⅲ类错颌间关系,达到了改善面型和掩饰骨性畸形的正畸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高角 微种植体支抗 多曲方丝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攻式、自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法在微种植体矫治错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沙焱 吕超贤 +1 位作者 韩建民 戴永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76,共2页
目的比较助攻式、自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法在微种植体矫治错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错畸形患者271例(共植入528枚微种植体),其中采用助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者125例(245枚)、采用自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者146例(283枚),植入微... 目的比较助攻式、自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法在微种植体矫治错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错畸形患者271例(共植入528枚微种植体),其中采用助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者125例(245枚)、采用自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者146例(283枚),植入微种植体第4周后,若种植体稳定性良好,根据矫治方案加载矫治力,加载力值为150~350 g。观察微种植体的植入成功率。结果助攻式植入成功198枚(80.8%),自攻式植入成功267枚(94.3%),两者比较,P<0.05。结论相对于助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法,自攻式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法在微种植体矫治错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畸形 微种植体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微种植体支抗和改良横腭杆配合PASS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Ⅰ~Ⅱ类错(牙合)高角拔牙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哲 田炳欣 +1 位作者 马涛 孙立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4期459-464,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锥体束CT(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对比微种植体支抗和改良横腭杆配合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ASS)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Ⅰ~Ⅱ类错(牙合)高角拔牙矫治中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安氏Ⅰ~Ⅱ类高角拔牙患儿140例,其中男性77例,女... 目的 探讨基于锥体束CT(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对比微种植体支抗和改良横腭杆配合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ASS)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Ⅰ~Ⅱ类错(牙合)高角拔牙矫治中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安氏Ⅰ~Ⅱ类高角拔牙患儿140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63例;年龄11~15岁,平均年龄13.7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配合PASS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照组采用改良横腭杆配合PASS矫治器。拍摄头颅侧位片和口腔颌面CBCT,对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矫治方式对颊舌向倾斜度、牙弓宽度、垂直向的控制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性指标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SNA)、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MP-S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矫治后试验组牙性指标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交角(L1-MP)、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齿槽座点-鼻根点连线交角(L1-NA)、上中切牙长轴与上齿槽座点-鼻根点连线交角(U1-NA)较矫治前明显降低[(92.47±2.47)°vs(96.73±3.13)°、(32.28±3.08)°vs (35.23±3.24)°、(25.19±3.17)°vs (29.16±3.36)°。P <0.05],而对照组牙性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矫治后试验组后牙支抗控制指标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到PP平面的距离(U6-PP)、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到PM平面的距离(U6-PM)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矫治后明显降低[(100.83±5.18)°vs (97.62±4.89)°、(93.68±4.83)°vs (90.29±4.17)°。P <0.05]。经矫治后试验组、对照组牙弓宽度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试验组上颌尖牙牙尖之间宽度(U33)明显高于对照组[(35.95±2.02) mm vs (34.38±2.12) mm],而上颌双侧第二前磨牙中央窝之间距离(U55)、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中央之间距离(L55)明显低于对照组[(38.74±2.09) mm vs (40.10±2.23) mm、(30.48±2.16) mm vs (33.63±2.14) mm。P <0.05]。矫治后上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明显降低[试验组:(99.49±4.73)°vs(96.68±4.39)°;对照组:(100.12±5.07)°vs (98.29±4.48)°],而下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明显增加[试验组:(68.55±4.35)°vs (72.74±4.29)°;对照组:(67.69±4.66)°vs (70.35±4.18)°],且矫治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96.68±4.39)°vs (98.29±4.48)°;下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72.74±4.29)°vs (70.35±4.18)°。P <0.05]。结论 微种植体支抗配合PASS矫治器在患儿安氏Ⅰ~Ⅱ类高角拔牙矫治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颊舌向倾斜度、牙弓宽度、垂直向,矫治效果优于改良横腭杆,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改良横腭杆 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 锥形束CT(CBCT) 颊舌向倾斜度 牙弓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也可 赵立星 郜然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研究植入角度对应力加载下植入比格犬下颌骨的钛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8枚微种植体以4种不同角度(30°、50°、70°和90°)植入12只Beagle犬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三前磨牙根间区域,并即刻加载2N应力,持续8周... 目的:研究植入角度对应力加载下植入比格犬下颌骨的钛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8枚微种植体以4种不同角度(30°、50°、70°和90°)植入12只Beagle犬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三前磨牙根间区域,并即刻加载2N应力,持续8周。采用显微CT和生物力学拉拔测试研究种植体-骨界面骨整合情况。结果:所有微种植体显微CT检测指标和最大拉拔力值(Fmax)均受不同植入角度影响。在50°和70°组观测到微种植体具有更高显微CT参数和Fmax(P<0.05),而过度倾斜或垂直均可导致稳定性下降(P<0.05)。结论:相较过度倾斜或垂直,50°~70°的植入角度更有利于微种植体获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角度 骨整合 微种植体 CT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表面酸蚀喷砂处理对周围骨组织N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秀萍 Hee Moonkyung +3 位作者 李冰 陈显久 熊雯 冯云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31-23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酸蚀喷砂处理对微种植体周围骨整合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36枚微种植体随机分为2组,种植体表面进行SLA(酸蚀喷砂)处理为SLA组(n=18),种植体表面未进行处理为对照组(n=18)。选取6只Beagle犬下颌骨为植入区,... 目的探讨酸蚀喷砂处理对微种植体周围骨整合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36枚微种植体随机分为2组,种植体表面进行SLA(酸蚀喷砂)处理为SLA组(n=18),种植体表面未进行处理为对照组(n=18)。选取6只Beagle犬下颌骨为植入区,每只犬一侧植入3枚SLA种植体(实验组),对侧植入3枚未经SLA处理的微种植体(对照组)。在实验初始、4周、6周时分别于下颌骨左右侧各植入1枚,实验8周时处死动物,获得愈合时间8周组、4周组、2周组的微种植体骨标本,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NGF平均光密度值测定。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2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NGF的染色强度最强,4周、8周时实验组染色强度减弱。而对照组4周时染色强度仍较高,8周减弱。2周时实验组NGF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4周时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8周时NGF平均光密度值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除对照组2周与4周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微种植体表面进行SLA处理,可以促进骨整合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可以进行早期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酸蚀喷砂 神经生长因子 骨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与邻牙的不同距离对其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远理 钱英莉 +2 位作者 许贤超 樊瑜波 刘展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3-90,共8页
研究微种植体植入位置与邻牙不同距离时,其邻牙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规律,从而找出合适的植入位置。依据CT图像和微种植体的数据,建立含微种植体的上颌前牙整体内收三维有限元模型。托槽与相应的牙齿之间进行绑定,弓丝与每个托槽之间的相... 研究微种植体植入位置与邻牙不同距离时,其邻牙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规律,从而找出合适的植入位置。依据CT图像和微种植体的数据,建立含微种植体的上颌前牙整体内收三维有限元模型。托槽与相应的牙齿之间进行绑定,弓丝与每个托槽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为接触。在微种植体和牵引钩上施加1.5 N的正畸力,分析微种植体分别距离第一磨牙0.1 mm、0.55 mm、1 mm、1.45 mm和1.9 mm时,其邻牙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微种植体到邻牙距离的减小,其牙周组织的应力将逐渐增大,牙槽骨的应力最大增加了1.2倍;且微种植体与邻牙距离较近时,牙周组织将会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因此,在正畸治疗中应尽量让微种植体植入在两邻牙的中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有限元方法 应力分析 牙周组织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微种植体与传统口外弓治疗错[牙合]畸形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越杨 谢冰 陈卓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微种植体与传统口外弓矫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拟行正畸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按密封信封法分为种植体组与口外弓组,每组48例。种植体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口外弓组应用传统口外弓支抗矫治,比较... 目的探讨正畸微种植体与传统口外弓矫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拟行正畸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按密封信封法分为种植体组与口外弓组,每组48例。种植体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口外弓组应用传统口外弓支抗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矫治效果、牙周炎症因子水平、疼痛及情绪变化状况。结果种植体组治疗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口外弓组(P<0.01),治疗前后上颌突度、下内交角角度、上下颌与颅部前后位置ANB角、上颌第一磨牙至X轴距离、上颌第一磨牙至Y轴距离、上唇突度、下唇突度的变化差值显著大于口外弓组(P<0.01);矫治1周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口外弓组(P<0.01)。治疗3个月两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种植体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口外弓组(P<0.01);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种植体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口外弓组(P<0.05或0.01)。结论正畸微种植体应用于错[牙合]畸形矫治能显著缩短矫治时间,疼痛程度较轻微,对牙周炎症因子水平影响较小,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矫治效果更显著,优于传统口外弓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正畸微种植体 传统口外弓 牙周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TNFR:Fc对兔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骨结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国武 郑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6-919,共4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umour necrosis factor 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对兔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兔下颌无牙区...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umour necrosis factor 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对兔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兔下颌无牙区植入正畸微种植体,采用钢丝结扎法建立实验性微种植体周围炎模型,结扎56d,治疗组给予rhTNFR:Fc(剂量1.1mg/kg·d-1)1周,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在造模后第63天,行免疫组化染色来比较种植体周围TNF-α表达情况;CBCT技术及McNeal's染色法对种植体周围炎周围骨吸收及骨修复状态进行观察。结果:造模后63d,治疗组TNF-α较对照组减少(P<0.05),影像学检查及McNeal's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骨吸收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rhTNFR:Fc可影响微种植体周围炎骨结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 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微种植体周围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骨吸收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时间-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包晨刚 张静 +2 位作者 李敏 徐旻洁 徐菁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8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与常规矫正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时间-疗效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诊治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支抗使用情况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n=30)和常规...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与常规矫正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时间-疗效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诊治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支抗使用情况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n=30)和常规矫正组(n=30)。两组患者均使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比较颌骨、牙齿、软组织各指标的改变,得到其时间-疗效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NA角、SNB角、ANB角都不同程度减小,GoGn-SN角、OP-SN角轻微增大。治疗后两组患者牙Ul-Apg距、U6-Ptm距及Z角(Z angle)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常规矫正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组疗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OP-SN、U1-Ptm和Z angle在矫正24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P-SN和U1-Apg第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能获得显著的上颌切牙内收、上下唇突度减小的效果,可以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常规矫正 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微种植体拉力测试装置的设计
17
作者 苏赫 武佩 +2 位作者 王慧源 陈岩 包雪梅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62-364,共3页
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口腔牙齿正畸治疗中微种植体的拉出力测试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对微种植体拉出过程的拉力信号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输出拉力变化曲线、最大拉力和平均拉力值,用于口腔牙齿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 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口腔牙齿正畸治疗中微种植体的拉出力测试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对微种植体拉出过程的拉力信号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输出拉力变化曲线、最大拉力和平均拉力值,用于口腔牙齿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即刻承载力的测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正畸治疗 微种植体 拉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3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配合种植义齿或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9年1月收治因上颌磨牙伸长导致修复空间不足、牙颌曲线过陡、需开辟修复间隙的患者12例,采用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及链状橡皮圈弹性牵... 目的:观察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配合种植义齿或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9年1月收治因上颌磨牙伸长导致修复空间不足、牙颌曲线过陡、需开辟修复间隙的患者12例,采用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及链状橡皮圈弹性牵引压低伸长磨牙。结果:种植体成功植入率为96.7%,1枚脱落者重新植入后未再出现异常;15颗上颌磨牙均在4~10个月内得到有效压低,所有种植义齿或全冠修复均获得充分修复空间。结论: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伸长上颌磨牙配合修复疗效确切,疗程缩短,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攻 微种植体支抗 伸长磨牙 压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加力对国产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19
作者 潘峰 周洪 +1 位作者 常晓峰 郭志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加力对国产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矫治设计采用国产正畸微种植体为支抗移动牙齿的患者22名(男6名,女16名)。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按微种植体加力时间分为:早期加力组(微种植体植入... 目的探讨早期加力对国产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矫治设计采用国产正畸微种植体为支抗移动牙齿的患者22名(男6名,女16名)。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按微种植体加力时间分为:早期加力组(微种植体植入2周后,给予微种植体100-150 g负载)和非早期加力组(微种植体植入4-6周后,给予微种植体100-150g负载),对病例进行回访,收集资料,分析早期加力对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国产正畸微种植体脱落率在早期加力组为6.67%(3/45),在未早期加力组为69.23%(9/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6,P〈0.005)。结论早期加力可以降低国产微种植体脱落率,有利于微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微种植体 种植体支抗 早期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T矫治技术结合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在内收前牙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毛峻武 马祥伟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探讨MBT矫治技术结合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正畸患者20例,共使用自攻型微种植32枚,结合MBT矫治技术使用一步法同时内收6个前牙。对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对RL线,上下颌切牙分别腭侧... 目的:探讨MBT矫治技术结合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正畸患者20例,共使用自攻型微种植32枚,结合MBT矫治技术使用一步法同时内收6个前牙。对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对RL线,上下颌切牙分别腭侧倾斜移动了4.69mm和5.03mm;上下颌第一恒磨牙整体近中移动了0.69mm和0.58mm。结论:MBT矫治技术结合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能够有效地内收前牙,自攻型微种植体能够起到绝对支抗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缺点,应该严格选择使用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矫治技术 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 内收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