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表器件压电单晶基片表面损伤的电子显微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荣丽梅 常嗣和 杨谟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表面损伤 压电单晶 等电子 微研究 声表面波(SAW) 基片 器件 空中交通管制 加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钟祥累托石的电子显微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洪汉烈 铁丽云 +1 位作者 边秋娟 周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钟祥累托石的晶体形貌及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原位电子显微分析。结果表明,钟祥累托石普遍发育折叠状形态,一般可见有四种形式:波纹状、弯曲状、折曲状和扭折状。累托石晶体表面上常发育有多角形的台阶...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钟祥累托石的晶体形貌及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原位电子显微分析。结果表明,钟祥累托石普遍发育折叠状形态,一般可见有四种形式:波纹状、弯曲状、折曲状和扭折状。累托石晶体表面上常发育有多角形的台阶,说明累托石晶体是通过一层一层的叠合生长方式而形成的;板片状的水云母晶体边缘转化形成薄片状、纤维状的累托石晶体,表明累托石晶体来源于云母的转化;纤维状、棒状的累托石晶体包裹于或穿插片状的累托石晶体,说明钟祥累托石经历了多期次的结晶作用。电子探针的分析结果表明,钟祥累托石的晶体化学式为:云母层(Na0.44K0.16)Al2[(AlSi3)O10](OH)2和蒙脱石层(Ca0.46Mg0.04Fe0.06)(Al1.76Fe0.10Ti0.14)[Al0.90Si3.10O10](OH)2·nH2O,是由钾、钠云母层和钙蒙脱石层规则间层而形成的一种混层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托石 微研究 湖北 电子探针分析 化学成分特征 分析结果 蒙脱石层 晶体化学式 扫描电镜 电子显 晶体形貌 晶体表面 生长方式 云母晶体 结晶作用 混层矿物 纤维状 云母层 多角形 薄片状 多期次 发育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Gd_2(WO_2)_4晶体的高分辨电子显微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威 孙桂芳 +1 位作者 张泽 侯碧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7-337,共1页
关键词 晶体材料 微研究 高分辨 CT探测器 电子 检测装置 闪烁晶体 闪烁体材料 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研究活动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春信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21-22,共2页
微研究活动是青少年创新教育的新尝试。它以真实生活情境中产生的"微"问题为探究对象,旨在引导青少年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见微知著",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通过构建"微研究共同体",青少年为... 微研究活动是青少年创新教育的新尝试。它以真实生活情境中产生的"微"问题为探究对象,旨在引导青少年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见微知著",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通过构建"微研究共同体",青少年为主体的创新活动回归本源;跨界整合有效拓展了科学探究的广阔时空,让创新教育彰显应有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研究 青少年 探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微研究生物学集体备课,优化高三生物学复习——以“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为例
5
作者 朱宝林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共3页
本文以“遗传的分子基础”为例,从微专题、微设计、微问题、微讲评四个层面,对开展微研究生物学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集体备课成效,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进而优化高三生物学复习。
关键词 高三生物学复习 集体备课 微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土壤消毒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6
作者 翟长远 姜志文 +4 位作者 张春凤 李思 王志翀 窦汉杰 陈立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25,共12页
土壤消毒是防治土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但传统化学方法存在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亟需推动绿色物理防控技术发展。该研究系统综述了微波土壤消毒技术的研究进展,此技术通过微波辐射的热/非热效应协同作用实现土壤害虫及病原菌灭活,具有环... 土壤消毒是防治土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但传统化学方法存在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亟需推动绿色物理防控技术发展。该研究系统综述了微波土壤消毒技术的研究进展,此技术通过微波辐射的热/非热效应协同作用实现土壤害虫及病原菌灭活,具有环保优势。该研究首先分析了不同频段(915、2450 MHz)微波的穿透特性及其在深层/浅层消毒中的应用差异;进而从微波-土壤互作机制角度,总结了工作参数(频率、功率等)与土壤物理特性对电磁场分布及消毒效果的影响规律,阐述了微波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调控效应。在装备研发方面,详细对比了国内外微波消毒设备的核心部件技术差异,指出中国在高功率微波发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上的技术短板。针对当前存在的能效转化率低、深层消毒不均、生态安全性评估不足等瓶颈问题,提出未来应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1)微波-土壤相互作用机理与非热效应机制研究;2)深层均匀高效消毒与能效优化技术研究;3)高功率微波发生器等核心部件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该文为微波土壤消毒技术的优化升级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路线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土壤消毒 土传病虫害 波处理技术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系统理论与微变化研究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周丹丹 王文宇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4期163-168,125,共7页
动态系统理论是国外应用语言学界新近兴起的理论流派。本文在介绍动态系统理论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展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所需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指出微变化研究法注重考察正在发生的变化,符合动态系统理论所倡导的理念,... 动态系统理论是国外应用语言学界新近兴起的理论流派。本文在介绍动态系统理论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展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所需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指出微变化研究法注重考察正在发生的变化,符合动态系统理论所倡导的理念,是适合进行动态系统理论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微变化研究法在开展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时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揭示语言习得的动态复杂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系统理论 变化研究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作用对英语语音纠错的影响--关于纠正[v]/[w]不分的一项微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谢谜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9,共7页
本文采用微变化研究法,从变化的根源、路径、速率、广度和可变性5个维度分析了两名受试的练习频率对[v]/[w]不分语音纠错的作用和影响。结果显示,练习频率对语音纠错有很大帮助,输入频率与输出频率都起着重要作用,且输入频率的作用更为... 本文采用微变化研究法,从变化的根源、路径、速率、广度和可变性5个维度分析了两名受试的练习频率对[v]/[w]不分语音纠错的作用和影响。结果显示,练习频率对语音纠错有很大帮助,输入频率与输出频率都起着重要作用,且输入频率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练习频率所达到的纠音效果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所不同;练习频率的周期也要达到一定长度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语音 [v]/[w]不分 变化研究 频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微课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坤香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6-28,共3页
微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底蕴的积累和教育思想的升华,也有利于教育问题的发现和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微课题研究可以通过研究态度、研究基础、选题、研究框架等方面... 微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不仅有利于教师知识底蕴的积累和教育思想的升华,也有利于教育问题的发现和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微课题研究可以通过研究态度、研究基础、选题、研究框架等方面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微课题研究的评价、微课题研究要求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推进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基础 课题选题 课题研究框架 课题研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能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10
作者 夏保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MH-Ni镍蓄电池 电化学综合测试仪 中科院上海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 能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研究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序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美林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阅草堂笔记研究 纪昀 文言小说 中国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选煤矸石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永翔 季奎良 高姝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280,共8页
为了研究工业固废在道路工程中综合利用的可行性,选取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洗选煤矸石替代碎石,采用工业固废基地聚物替代水泥制备地聚物稳定煤矸石混合料,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干缩试验、温缩试验,以及XRD... 为了研究工业固废在道路工程中综合利用的可行性,选取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洗选煤矸石替代碎石,采用工业固废基地聚物替代水泥制备地聚物稳定煤矸石混合料,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干缩试验、温缩试验,以及XRD、TG-IR、SEM等测试对混合料性能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聚物稳定煤矸石—碎石混合料试件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28 d间接抗拉强度和28 d抗压回弹模量分别达到2.18、0.36、1575MPa,满足高速、一级公路中轻交通和二级及以下公路重交通、中轻交通底基层的应用要求;地聚物稳定煤矸石—碎石混合料试件的干缩应变为104.4×10^(-6)~536.8×10^(-6),温缩系数为19.57×10^(-6)~28.36×10^(-6),混合料试件收缩性能良好,但较地聚物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差;洗选煤矸石含有高岭石等膨胀土矿物,且有机质含量高于天然碎石,是导致含煤矸石混合料试件强度较差的直接原因;选择多矿区洗选煤矸石进行对比表明,同类型煤矸石理化性质相似,说明同类的洗选煤矸石可以作为集料使用,经地聚物稳定后可用于低等级道路基层或底基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混合料 路用性能 废物利用 研究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13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181-181,共1页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和网技术研究"专题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14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159-159,共1页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以及微电网的应用是国际上较为清晰的技术发展方向,前者多应用于公共配电网,后者多应用于其他客户电网。近年来国内外在这两个领域有许多课题研究和成果。为了共享这些研究成果,《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范明天教授作为特约主编,主持“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拟以专栏形式于2014年内开始分期出版(正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和网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15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104-104,共1页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主动配电网(activedistribution network,ADN)以及微电网的应用是国际上较为清晰的技术发展方向,前者多应用于公共配电网,后者多应用于其他客户电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和网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 电网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16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83-183,共1页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配电...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以及微电网的应用是国际上较为清晰的技术发展方向,前者多应用于公共配电网,后者多应用于其他客户电网。近年来国内外在这两个领域有许多课题研究和成果。为了共享这些研究成果,《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范明天教授作为特约主编,主持"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和网技术研究"专题 征稿启事 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17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170-170,共1页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energy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energy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主动配电(activedistributionnetwork,ADN)及微电网的应用是国际上较为清晰的技术发展方向,前者多应用于公共配电网,后者多应用于其他客户电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和网技术研究" 电力系统 电力网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18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201-201,共1页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模式己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以及微电网的应用是国际上较为清晰的技术发展方向,前者多应用于公共配电网,后者多应用于其他客户电网。近年来国内外在这两个领域有许多课题研究和成果。为了共享这些研究成果,《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范明天教授作为特约主编,主持“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拟以专栏形式于2014年内开始分期出版(正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和网技术研究" 专题征稿启事 配电网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19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106-106,共1页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和网技术研究" 配电网 电力系统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研究”专题征稿启事
20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234-234,共1页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能源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的大量接入,未来输配电网之间将产生双向功率流,负荷和电源将具有双重不确定性,客户将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以及微电网的应用是国际上较为清晰的技术发展方向,前者多应用于公共配电网,后者多应用于其他客户电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和网技术研究" 配电网 电力系统 编辑部 作者 征稿启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